1 / 62

中国外交战略

中国外交战略. 李有林 2010 年 10 月. 目 录. 第一节 要点综述 一、新中国外交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 二、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历程 三、中国外交新理念:和谐世界 第二节 热点透析 一、 《 中国外交 》 白皮书 二、关注 2010 年两会之外交热点 三、我国全方位外交活跃世界舞台,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稳定上升 第三节 深度观察 一、观察视角 二、思考讨论. 第一节 要点综述 一、新中国外交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 (一)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外交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对外工作的指导方针.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中国外交战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外交战略 李有林 2010年10月

  2. 目 录 • 第一节 要点综述 • 一、新中国外交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 • 二、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历程 • 三、中国外交新理念:和谐世界 • 第二节 热点透析 • 一、《中国外交》白皮书 • 二、关注2010年两会之外交热点 • 三、我国全方位外交活跃世界舞台,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稳定上升 • 第三节 深度观察 • 一、观察视角 • 二、思考讨论

  3. 第一节 要点综述一、新中国外交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 • (一)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外交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对外工作的指导方针

  4. 1、毛泽东创立了新中国的外交理论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创立了新中国的外交理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主席在天安 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5. 建国初期三大对外方针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一边倒” 实质:反对帝国主义 • 从根本上回答了新中国外交要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和所面临的基本问题

  6. 第一个中间地带 两个中间地带 日本 第二个中间地带 亚洲 欧洲 非洲 大洋洲 拉丁美洲 北美加拿大 两个“中间地带”的理论

  7. 美国 苏联 第一世界 日本 三个世界 欧洲 第二世界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亚洲 非洲 第三世界 拉丁美洲 其它发展中国家 “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8. 2、邓小平全面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外交思想2、邓小平全面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外交思想 • 邓小平外交思想与毛泽东外交思想在根本立场上、思想基础上、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同以往的外交政策有着高度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外交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外交思想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外交工作长期的指导方针

  9. 邓小平外交思想内容博大精深: • 他认为避免世界大战是可能的,维护和平是有希望的,社会主义前途依然一片光明; • 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 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 • 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 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 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 积极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 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高准则是国家利益; • 确立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开创党的对外工作新局面; • 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等。

  10. 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着中国外交不断前进。

  11.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外交思想,洞察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提出一系列重大的外交方针政策。 1 强调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深刻论述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趋势 2 丰富和发展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等主张 3 继承和发展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 4 提出并实施反对恐怖主义的政策主张 5 丰富了对外开放战略 6 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基础上, 推进全方位外交 7

  12. 江泽民外交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外交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下,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威望不断提高,形成了对外关系的崭新局面。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外交成就

  13. 4、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树立了中国特色的外交风范。4、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树立了中国特色的外交风范。 •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进一步完善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历史性课题,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14.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当今中国外交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1 在新形势下,提出“和谐世界”新理念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2 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思想以及“和平、 安全、合作、繁荣”的亚洲政策目标 3 各国发展要通过互利合作来实现 4 提倡互尊互鉴,维护世界多样性 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5 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多方入,统筹兼顾,携手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和威胁 6 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7

  15. (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指导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指导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 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6. 目标 和 平 共 处 平 等 互 利 准则 措施 互 不 干 涉 内 政 互 不 侵 犯 保证 前提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17. 提出历程(一) 1953年12月,中国和印度开始就中印关于中国西藏与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双方同意,五项原则被载入了《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图为1954年4月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与印度驻华大使赖嘉文在北京签署上述协定。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期间,同印、缅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图为周总理访印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会议期间,周总理倡导“求同存异”,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促成了万隆十项原则的产生。图为周总理在会议上发言。

  18.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的14个国家,提出了我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 • 1970年25届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和1974年第6届特别联大《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都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 • 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特别联大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 1988年,邓小平同志更明确提出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逐步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不仅在各国大量的双边条约中得到体现,而且被许多国际多边条约和国际文献所确认。 提出历程(二)

  19. “实践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五项原则应该得到认真遵循和切实履行。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实践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五项原则应该得到认真遵循和切实履行。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弘扬五项原则 促进和平发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4年6月28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

  20. 二、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历程 • (一)五十年代:联合苏联的“一边倒” • (二)六十年代:“反帝反修”的“两条线” • (三)七十年代:反对“霸权主义”的“一条线” • (四)八十年代:独立自主不结盟 • (五)九十年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 (六)新世纪: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充分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21. (一)五十年代:联合苏联的“一边倒” (1)加强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关系,缔结中苏同盟; (2)抗美授朝,保家卫国; (3)参加日内瓦会议,促进朝鲜问题和印度文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4)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确立了基本准则,丰富和发展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5)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促成“万隆精神”的诞生; (6)反对美国操纵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反对美国武装入侵台湾,反对美国支持蒋介石集团窃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反对美国妄图翻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阴谋; (7)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着手解决与周边邻国的历史遗留问题; (8)通过民间外交展开同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关系。

  22. 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 Add your title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itle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五十年代掠影 外 交 历 史 瞬 间 Add your title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itle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在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原则

  23. (二)六十年代:“反帝反修”的“两条线” • (1)大力加强同亚非拉国家和人民的团结合作; • (2)积极发展和改善与资本主义阵营国家的关系; • (3)反对苏联霸权主义,顶住苏联的威胁; • (4)坚决反对美国的战争叫嚣和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1963年底到1964年初,中国领导人先后访问亚非国家,掀起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

  24. (三)七十年代:反对“霸权主义”的“一条线”(三)七十年代:反对“霸权主义”的“一条线” 70年代的国际环境和中国的外交方针 国际环境:20世纪70年代,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美国为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挑战,谋求从越南脱身,寻求同中国接近。苏联则在加紧同美国争霸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压力和军事部署。 中国的外交方针:毛泽东主席针对苏联对我国的严重威胁,提出了联合国际上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他指出:“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毛主席还提出了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的“一条线”的战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对付苏联的威胁。

  25. 七十年代外交重要历史事件 1971年4月6日,中国邀请在日本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 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1月15日,乔冠华率团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9月29日签署《联合声明》,中日两国建交。 1979年1月29日至2月4日,邓小平副总理访美,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首次访问美国。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取得突破。图为周恩来和尼克松握手。

  26. (四)八十年代:独立自主不结盟 • (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 (2)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逐步改善和发展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 • (3)改善和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 (4)认真贯彻“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 (5)实行对外开放,增进国际间经贸、科技合作等

  27. 1984年12月19日,邓小平会见前来参加中英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字仪式的撒切尔夫人1984年12月19日,邓小平会见前来参加中英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字仪式的撒切尔夫人 1988年1月,外交部副部长周南和葡萄牙驻华大使瓦莱里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北京互换中葡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的批准书。 1989年5月15日至18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28. (五)九十年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90年代的国际环境和中国的外交方针 国际环境:九十年代,世界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德统一、海湾战争等。两极格局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进入了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世界的两大课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威胁着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国的外交方针: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提出“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29. 主要任务: • (1)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统一和尊严; • (2)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 (3)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 (4)致力于与大国和发达国家构筑新型关系的框架; • (5)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30. 1993年11月,江泽民主席在美国西雅图与美国总统克林顿举行正式会晤。双方认为应把中美关系放在世界范围来看,应着眼于未来,着眼于二十一世纪。 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并签订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1997年12月,江泽民主席出席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首次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及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首脑非正式会晤。 1998年6、7月间,美国总统克林顿应邀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图为江泽民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仪式,欢迎克林顿总统。

  31. 1995年10月,江泽民主席出席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特别纪念会议。 1996年4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应邀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俄双方宣布建立平等、信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访问日本。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日,双方就致力于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共识。图为江主席与日本首相举行会谈。

  32. 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凌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凌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 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在澳门隆重举行。

  33. (六)新世纪: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充分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六)新世纪: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充分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1、与主要大国关系稳定发展 2009年4月,胡锦涛主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伦敦举行首次会晤,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广泛交换意见,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34. 2008年7月21日,中俄外长共同签署两国政府关于中俄国界线东段的补充叙述议定书及其附图,这标志着中俄4300公里的边界全线勘定。

  35. 保持发展与欧盟各国的关系

  36. 中日关系得到改善 • “破冰”之旅(2006年10月安倍晋三访问中国) • “融冰”之旅(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日) • “迎春”之旅(2007年12月福田康夫访问中国) • “暖春”之旅(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

  37. 2、积极实践“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2、积极实践“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与周边睦邻友好的主要平台: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东盟与中日韩合作机制 亚太经合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各种部长级会议及论坛

  38. 3、不断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取得重要进展3、不断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取得重要进展

  39. 4、全面开展多边外交,倡导和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4、全面开展多边外交,倡导和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2007年6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德国海利根达姆出席G8+5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 2003年8月27日,第一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召开。迄今已举行了六轮。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已向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人员两万人次 。

  40. 5、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形成了总体外交的格局5、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形成了总体外交的格局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奥运外交”成为2008年中国外交的亮点之一。 外交 创新 文化 安全 经济 提出了和平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等治国理念和内外方针,努力开展公共外交和文化外交,增进各国民众对中国内外政策的了解和支持 大力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积极开展和深化反恐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全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在国际上与“台独”、“藏独”、“东突”等分裂活动进行坚决有效斗争 利用高层互访和国际多边峰会等重大外交活动,促成一批重大合作项目。提出新能源安全观,积极开展能源资源外交 坚持以人为本、外交为民,切实维护我国公民和法人在国外的合法权益

  41. 三、中国外交新理念:和谐世界 • (一)“和谐世界”外交新理念的提出 • (二)“和谐世界”理念的传统文化依据 • (三)“和谐世界”理念的丰富内涵 • (四)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建设和谐世界

  42. (一)“和谐世界”外交新理念的提出 2005年4月22日亚非峰会首次提出 胡锦涛主席主张, 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

  43. 和谐世界首次被确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共识 2005年7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 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署《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后握手祝贺 该《联合声明》指出:“两国决心与其他有关国家共同不懈努力,建设发展与和谐的世界,成为安全的世界体系中重要的建设性力量”,标志着和谐世界新理念逐渐进入国际社会的视野。

  44. 2005年9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首脑会议上发表讲话:《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005年9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首脑会议上发表讲话:《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政府和人民的理想追求和世界目标

  45. 载入十七大报告 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

  46. (二)“和谐世界”理念的传统文化依据 “和谐世界”理念将“和合”思想推向世界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一直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和合”思想

  47. (三)“和谐世界”理念的丰富内涵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阐述了“和谐世界”理念的基本内涵 • 一是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 • 二是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 • 三是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 • 四是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 “和谐世界”的提出,是中国政府执政哲学在外交领域的自然延伸,是传统和谐思想与现代双赢观的结合。体现了内政与外交的统一性。体现了外交理念与传统文化的统一性。 “和谐世界”是人类追求进步、发展的普遍愿望,和人类的普世价值观是统一的。

  48. 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 我们要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2 从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做起 3 (四)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建设和谐世界

  49. 第二节 热点透析 一、《中国外交》白皮书 白皮书称,在国际金融危机作用下,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国际体系格局开启重大变革,各种全球性问题引发激烈博弈,主要大国战略深刻调整,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跃升。进入后危机时代,中国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但总的看机遇大于挑战。

  50. (一)热点解读 1、从2010年《中国外交》白皮书看国际形势 • (1)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逐步显现,国际体系变革进程加快。 • (2)发展中大国继续保持崛起势头,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 • (3)主要大国加紧调整变革,大国关系进入新一轮调整互动期。 • (4)全球性问题和挑战空前突出,牵动国际关系复杂演变。 • (5)亚太地区格局加速演变,在国际格局中地位上升。 • (6)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作用和影响倍受各方关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