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沈阳九一八纪念馆.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单元解析.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综述: 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提出建立中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张学良、杨虎城为民族大义,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内战,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7 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开始,中国人民进行了 8 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在 1945 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抗日战争. 广义: 1931 年 9 月 18 日 ——1945 年 8 月 15 日.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沈阳九一八纪念馆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2. 单元解析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综述: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提出建立中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张学良、杨虎城为民族大义,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内战,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开始,中国人民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在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抗日战争 广义: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狭义: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3. 九一八事变 解读日本的对外政策 “开拓万里之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 《御笔信》 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进行对外扩张的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 “大陆政策”分五期: 第一期征服台湾; 第二期征服朝鲜; 第三期征服满蒙; 第四期征服全中国; 第五期征服南洋、亚洲至全世界。 1895年《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朝鲜成为日本殖民地 九一八事变

  4. 田中奏折 • 《田中奏折》通指在1929年曝光,据称由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1927年7月25日呈给昭和天皇的秘密奏章,题为《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所谓满蒙者,依历史,非支那之领土,亦非支那之特殊区域”“我国此后如有机会时,必须阐明其满蒙领土权之真相与世界知道;待有机会时,以得寸进尺方法而进入内外蒙,以新其大陆。” 九一八事变

  5. 议一议: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九一八事变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 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侵占东北。 北大营 柳条湖 阳 沈

  6. 想一想 问题一:从根本上看,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九一八事变

  7. 想一想 问题二:为什么日本会选择先在东北发动事变? 九一八事变

  8.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9. 知识拓展 日本为什么选择在1931年发动事变?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迅速地席卷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日本因为其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各项资源多依赖进口,受国外经济影响大,因此受到的冲击尤其严重。为解决经济危机,将危机带来的损失转嫁到中国。日本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对外则决定发动对中国东北的侵略。 九一八事变

  10. 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1931年 国民党的态度 共产党的态度 东北人民的态度 九一八事变

  11.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1931年8月16日电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事变后蒋至张的密电 蒋介石: 不抵抗 结果:东三省沦陷 九一八事变

  12. 杨靖宇 赵一曼 共产党的态度 坚决抵抗 中国共产党派出了以杨靖宇、赵一曼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党员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后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坚持在东北地区抗击日寇,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九一八事变

  13. 东北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许多东北军将士也不愿意离开家乡进入关内,而是组织了抗日义勇军,奋勇抗击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许多东北军将士也不愿意离开家乡进入关内,而是组织了抗日义勇军,奋勇抗击日本的侵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任命他出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当日军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离江桥时,奋起抵抗。 “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 “一息尚存,决不敢使尺寸土地沦于异族”。 爱国将领马占山 东北人民的态度 不做亡国奴,奋起反抗。 九一八事变

  14. 国内阶级矛盾 (即国共矛盾) 民族矛盾 (即中日矛盾)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1、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2、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东三省:1931年——1937年 九一八事变

  15. 想一想 蒋介石也是中国人,而且他是南京国民政府的主要领导人。为什么他会在九一八事变时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的沦陷? “攘外必先安内”

  16. 知识拓展 日本的侵略魔爪伸向华北 1933年初,日军进攻山海关,中国军队奋起还击,长城抗战开始。 1933年5月,国民党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华北危机。 1935年,日本策划所谓“华北五省自治”,企图将华北分裂出去。同年12月华北爱国学生爆发了“一二·九”运动,反对华北自治,要求国民政府一致抗日,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高潮。

  17. 西安事变 张学良 杨虎城 (双十二事变) (1)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2)人物: 张学良.杨虎城 (3)目的: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张、杨扣蒋,实行“兵谏”; 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4)经过:

  18. 西安事变 背景一 共产党: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12月,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明确了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调整了党的斗争方向,提出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

  19. 西安事变 背景二 国民党: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置民族大义于不顾,同时为了排除异己,蒋介石将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调到西北围剿红军,企图一箭双雕。 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 军事上遭到红军的打击,屡次失败。不甘心东北沦陷,想打回老家,内心同意中共的停止内战的号召。 西安事变

  20. 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呢?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呢? 根本原因 提示:西安事变的背景 1.日军: 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中共: 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张、杨个人: 张、杨出于爱国之情接受中共的主张,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 4.蒋介石: 蒋介石拒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继续围剿红军; 直接原因

  21. 西安事变 也称“双十二事变”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22. 想一想 问题一:西安事变后,如何处置被抓的蒋介石成了棘手的问题,是“囚蒋”?“放蒋”?“杀蒋”?思考一下,说说你的看法? 西安事变

  23. 想一想 问题二: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西安事变

  24.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中共派出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到西安,在蒋介石通电答应“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前提下,放蒋介石回南京,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 中共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的代表团 左起:博古、王若飞、周恩来 西安事变

  25.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 结束了十年内战(1927-1936年)。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 西安事变

  26.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 它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它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7. 你掌握了吗? B 1、歌曲《松花江上》唱到:“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 A、1930年皇姑屯 B、1931年沈阳 C、1933年山海关 D、1931年长春 2、“九一八事变” 爆发后蒋介石采取的方针是( ) A、抵抗 B、不表态 C、片面抗战 D、不抵抗 3、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是( ) A、吉鸿昌 B、杨靖宇 C、佟麟阁 D、赵登禹 4、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 部队组织起 (  ) A、抗日义勇军 B、抗日救国军 C、八路军  D、新四军 D B A

  28. 你掌握了吗? D 5、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宣言、通电,提出 ( ) A、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D、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右图是1936年12月13日的《西北文化 日报》,它报道的消息是( )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百日维新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 7、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派到西安调停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张学良 D、杨虎城 D B

  29. 你掌握了吗? B 8、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B.为全民族的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C.力图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加剧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9、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 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请回答:(1)当时日本军队在东北有何行动? (2)当时蒋介石对日本侵略采取什么态度?造成了什 么结果? 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发动九一八事变。 态度:不抵抗政策 结果: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