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螨的生物特性及防治

螨的生物特性及防治. 吴军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螨. 节肢动物们,蛛形纲,螨亚纲 已知约 5 万种 多数体形柔软、甚小,肉眼刚能看见 , 一般为 0.1 至数毫米 躯体呈袋状,很少保留分节。背面有较硬的盾板。躯体前方有口器,称颚体 ( 假头 ) ,其中螯肢 1 对 , 特征因取食习性而异。腹面有足,成足和若虫各 4 对,幼虫 3 对 生活史分卵、幼虫、若虫、成虫等期 多数螨营自由生活,杂食或捕食性,食其他螨类、小昆虫和它们的卵以及腐烂有机物。少数螨类寄生在植物或动物体上刺吸液汁或血液,或寄生在动物的体内外。人的环境中常有多种螨类存在. 螨对人的为害.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螨的生物特性及防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螨的生物特性及防治 吴军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 节肢动物们,蛛形纲,螨亚纲 • 已知约5万种 • 多数体形柔软、甚小,肉眼刚能看见,一般为0.1至数毫米 • 躯体呈袋状,很少保留分节。背面有较硬的盾板。躯体前方有口器,称颚体(假头),其中螯肢1对,特征因取食习性而异。腹面有足,成足和若虫各4对,幼虫3对 • 生活史分卵、幼虫、若虫、成虫等期 • 多数螨营自由生活,杂食或捕食性,食其他螨类、小昆虫和它们的卵以及腐烂有机物。少数螨类寄生在植物或动物体上刺吸液汁或血液,或寄生在动物的体内外。人的环境中常有多种螨类存在

  3. 螨对人的为害 • 1、螫刺、吸血,可引起皮炎 • 2、寄生在人体内外,如疥疮和蠕螨症 • 3、传播疾病,如恙螨幼虫将恙虫病从鼠体传给人。 • 4、保存疫源地,某些革螨能在野生动物间传播人畜共患病,并长期保存疫源 • 5、引起变态反应,如尘螨的代谢产物是强烈的过敏原,可使过敏素质者出现变态反应

  4. 常见的医学螨类 • 1、粉螨 • 真螨目,无气门螨亚目(疥螨亚目)。 • 世界性分布,种类多。自由生活,某些种类孳生在贮藏食品上或尘埃中, • 体小柔软,乳白色,大多体外有长毛。 • 被粉螨螯或与其代谢产物接触可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皮炎。肠螨症。肺螨症。尿路螨症。螨的代谢产物是过敏原,除引起皮炎外,还可引起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2、尘螨 • 真螨目,蚍螨科。 • 体形微小。 • 是最强烈的变应原,能引起尘螨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等。凡有人群生活的场所,几乎都有尘螨生存。在旧城、旧房、旧家具中尤多。 • 在温带和亚热带沿海低洼地区尘螨密度最高;海拔愈高,螨数愈少。春秋季是尘螨生长最好的时刻,炎夏发育较慢,寒冬则数量减到极限。

  5. 常见的医学螨类 • 3、人疥螨属真螨目,疥螨科。 • 寄生在人和动物的皮肤表皮层内,引起疥疮。疥螨钻入皮内,不断向前啮食,形成隧道。 • 疥螨可终年繁殖,并蔓延扩展至身体各部。疥螨多寄生在人体皮薄而嫩的部位。   • 疥螨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而传播,如雌螨钻出隧道在皮肤表面交配时可传播到另一寄主;或通过衣、被、床、椅等间接传染。动物疥螨也可与人互相传染。 • 4、球腹蒲螨 • 平时寄生在一些农作物和谷物害虫(如棉红铃虫)的幼虫体上。与人暴露的皮肤接触时,可叮刺人,引起皮炎。 • 一般不必除螨,若出现蒲螨大猖獗,则可使用杀螨剂或将孳生蒲螨的物件焚烧掉。

  6. 常见的医学螨类 • 5、蠕形螨 即毛囊螨,属真螨目,蠕形螨科。 • 体微小,狭长如蠕 • 寄生在人和动物的毛囊或皮脂腺中。蠕螨症可通过接吻直接传播,或通过床褥、枕、修面刀或洗脸用具等间接接触传播。

  7. 常见的医学螨类 • 6、恙螨 又称沙螨、沙虱。属真螨目,恙螨科。 • 幼虫寄生在动物体上,成虫则生活在泥土中。已知约3000种,分布于世界各地,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多。 • 在人体上曾发现过30~40种恙螨,几乎全身较潮湿处(包括发际、颈、腋下至胸乳部、脐周、腹股沟、四肢等)都可被恙螨幼虫叮刺。引起恙螨皮炎,恙螨是恙虫病的媒介。人感染后,出现高热、全身斑疹。7、革螨 属蜱螨目寄螨总科。 • 种类繁多,大多自由捕食,亦有寄生于动植物的。家鼠家禽体上的吸血革螨在春秋大量繁殖,经常袭人,引起皮炎。叮咬处有明显的咬迹,周围红肿,甚痒,以臂、下肢、腰处最多见。 • 部分吸血革螨传播立克次氏体痘、疱疹立克次氏体病、流行性出血热、Q热。 • 多数革螨终年活动,在疫区,尤其是疾病流行间歇期能保存病原。

  8. 蠕形螨 • 蠕形螨俗称毛囊虫,在分类上属真螨目,蠕形螨科,是一类永久性寄生螨,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内,已知有140余种和亚种。 • 寄生于人体的仅两种,即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

  9. 蠕形螨形态 • 成虫体细长呈蠕虫状,乳白色,半透明,体长约0.15~0.30mm,雌螨略大于雄虫。颚体宽短呈梯形,位于躯体前端,螯肢针状。须肢分3节,端节有倒生的须爪。足粗短呈芽突状,足基节与躯体愈合成基节板,其余各节均很短,呈套筒状。跗节上有1对锚叉形爪,每爪分3叉。雄螨的生殖孔位于足体背面前半部第1、2对背毛之间。雌螨的生殖孔位于腹面第4对足基节板之间的后方。末体细长如指状,体表有环形皮纹。皮脂蠕形螨粗短(0.20mm),末体约占虫体全长的1/2,末端略尖,呈锥状(图19-11);毛囊蠕形螨较细长(0.29mm),末体约占虫体全长的2/3以上,末端较钝圆(图19-12)。

  10. 蠕形螨【生活史与习性】 • 发育过程有卵、幼虫、前若虫、若虫和成虫5期 • 雌虫产卵于毛囊或皮脂腺内,毛囊蠕形螨卵呈小蘑菇状,皮脂蠕形螨卵呈椭圆形 • 约经60小时孵出幼虫,幼虫约经36小时蜕皮为前若虫。幼虫和前若虫有足3对,经72小时发育蜕皮为若虫。 • 若虫形似成虫,惟生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不食不动,约经2~3天发育蜕皮为成虫。 • 约经5天左右发育成熟,于毛囊口处交配后,雌螨即进入毛囊或皮脂腺内产卵,雄螨在交配后即死亡。 • 完成一代生活史约需半个月。雌螨寿命4个月以上。

  11. 蠕形螨 • 蠕形螨主要寄生于人体的鼻、鼻沟、额、下颌、颊部、眼睑周围和外耳道,也可寄生于头皮、颈、肩背、胸部、乳头、大阴唇、阴茎和肛门等处的毛囊和皮脂腺中,刺吸毛囊上皮细胞和腺细胞的内容物,也可取食皮脂腺分泌物、角质蛋白和细胞代谢物等 • 毛囊蠕形螨寄生于毛囊,以其颚体朝向毛囊底部,一个毛囊内一般为3~6个 • 皮脂蠕形螨常单个寄生于皮脂腺和毛囊中。其颚体朝向腺体基底

  12. 蠕形螨【致病】 • 蠕形螨具低度致病性。 • 其危害程度取决于虫种、感染度和人体的免疫力等因素有关,并发细菌感染可加重症状。 • 绝大多数感染者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微痒感或烧灼感。 • 人体蠕形螨破坏上皮细胞和腺细胞,引起毛囊扩张,上皮变性。并发细菌感染时,引起毛囊周围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当蠕形螨穿到毛囊和皮脂腺外时,可引起肉芽肿样反应。 • 皮损的表现为局部皮肤弥漫性潮红、充血、散在的针尖至粟粒大的红色丘疹、小结节、脓疱、结痂、脱屑、肉芽肿、皮脂异常渗出、毛囊口显著扩大,表面粗糙,甚至凸凹不平。 • 在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痤疮、酒渣鼻、眼睑缘炎和外耳道瘙痒等疾病中,蠕形螨的寄生是病因或病因之一。

  13. 蠕形螨【诊断】 • 常用的蠕形螨检查方法有3种: • ①透明胶纸粘贴法用透明胶纸于晚上睡前,粘贴于面部的鼻、鼻沟、额、颧及颏部等处,至次晨取下贴于载玻片上镜检。检出率与胶纸的粘性,粘贴的部位、面积和时间有关。 • ②挤刮涂片法通常采用痤疮压迫器刮取,或用手挤压,或用沾水笔尖后端等器材刮取受检部位皮肤,将刮出物置于载玻片上,加1滴甘油,铺开,加盖玻片镜检。 • ③挤粘结合法在检查部位粘贴透明胶纸后,再用拇指挤压胶纸粘贴部位,取下胶带镜检。此法检出率较高。

  14. 蠕形螨【流行与防治】 • 蠕形螨感染较普遍。国内人群感染率一般在20%以上,最高达97.86%。 • 感染以毛囊蠕形螨多见,皮脂蠕形螨次之,部分患者存在双重感染。 • 人体蠕形螨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 • 预防感染,要尽量避免与病人接触,不用公共盥洗器具,毛巾、枕巾、被褥等物要勤洗勤晒。 • 治疗药物常用的有,口服甲硝唑、伊维菌素、维生素B6及复合维生素B,兼外用甲硝唑霜、苯甲酸苄酯乳剂、二氯苯醚菊酯霜剂、硫磺软膏,桉叶油以及百部、丁香和花椒煎剂等均有疗效。

  15. 恙螨 • 恙螨属于真螨目、恙螨科 • 恙螨的成虫和若虫营自生生活,幼虫寄生在家畜和其他动物体表,吸取宿主组织液,引起恙螨皮炎,传播恙虫病 • 全世界已知约有3000多种及亚种,其中有50种左右侵袭人体。中国已记录有400多种及亚种 • 重要种类有地里纤恙螨和小盾纤恙螨等

  16. 恙螨形态特征 • 恙螨的成虫和若虫全身密布绒毛,外形呈“8”字形 • 足Ⅰ特别长,主要起触角作用 • 由于对多数恙螨种类的若虫和成虫的了解不多 • 目前恙螨的分类仍以幼虫为依据

  17. 恙螨形态特征 • 恙螨幼虫体大多椭圆形,桔红、淡黄或乳白色。初孵出时体长约0.2mm,饱食后体长达0.5~1.0mm以上。颚体位于躯体前端,由螯肢及须肢各1对及颚基组成。螯肢的基节呈三角形,端节称螯肢爪,呈弯刀状。须肢圆锥形,分5节,第1节较小,第2节最大,第4节末端有爪,第5节着生在第4节腹面内侧缘如拇指状。颚基在腹面向前延伸,其外侧形成一对螯盔(galea)。躯体背面的前部有盾板,呈长方形、梯形、五角形或舌形。盾板上通常有毛5根,中部有2个圆形的感器基(sensillarybase),由此生出呈丝状、棒状或球杆状的感器(sensillum)。有眼2对,少数为1对,常位于盾板两侧的眼板上,或无眼。盾板后方的躯体上有横列的背毛,其排列的行数和数目等因种类而异。足分为6或7节,如为7节则股节又分为基股节和端股节,跗节末端有2爪和1个爪状爪间突,足上多羽状毛。

  18. 恙螨生活行为 • 生活史:恙螨生活史分为卵、前幼虫、幼虫、若蛹、若虫、成蛹和成虫等七个期。幼虫足3对,若虫与成虫足4对。

  19. 恙螨生活行为 • 1、地里纤恙螨卵呈球形,淡黄色,直径约0.15mm。经5-7天卵内幼虫发育成熟,卵壳破裂,逸出前幼虫。经10天发育,幼虫破膜而出,攀附在宿主皮薄而湿润处叮刺,经2-3天饱食后,坠落地面,再经若蛹、若虫、成蛹发育为成虫。若虫、成虫躯体多呈葫芦形,体被密毛,状似红绒球,有足4对。雌螨产卵于泥土表层缝隙中,一生产卵100-200个,平均寿命288天。

  20. 恙螨生活行为 • 2、宿主选择: • 恙螨幼虫的宿主范围很广泛,包括哺乳类(主要是鼠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以及无脊椎动物,有些种类也可侵袭人体。多数种类的恙螨对宿主选择性不强。恙螨幼虫寄生在宿主体表,多在皮薄而湿润处,如鼠的耳窝、会阴部,鸟类的腹股沟、翼腋下,爬行类的鳞片下等。在人常寄生在腰、腋窝、腹股沟、阴部等处。

  21. 恙螨生活行为 • 3、食性: • 成虫和若虫主要以土壤中的小节肢动物和昆虫卵为食,幼虫则以宿主被分解的组织和淋巴液为食。幼虫在宿主皮肤叮刺吸吮时,以螯肢爪刺入皮肤,注入唾液,使宿主组织出现凝固性坏死,并形成一条小吸管(称为茎口)通到幼虫口中,被分解的组织和淋巴液,通过茎口进入幼虫消化道。

  22. 恙螨生态特征 • 1、分布与孳生地 • 恙螨多分布在温暖潮湿地区。孳生地为隐蔽、潮湿、多草、多鼠等场所,以江河沿岸、溪边、山坡、山谷、森林边缘及荒芜田园等杂草丛生的地区为最多;也可见于村镇附近的农作物区、菜园、瓦砾堆、墙角等处。 • 在寒冷地带,也有适合某些螨种生存的微环境。

  23. 恙螨生态特征 • 2、活动恙螨幼虫活动范围很小,一般不超过1~2m,垂直距离10~20cm,常聚集在一起呈点状分布,称为螨岛(miteisland)。幼虫喜群集于草树叶、石头或地面物体尖端,有利于攀登宿主。幼虫在水中能生活10天以上,因此洪水及河水泛滥等可促使恙螨扩散。幼虫也可随宿主动物而扩散。恙螨的活动受温度、湿度、光照及气流等因素影响。多数种类需要温暖潮湿的环境。多数恙螨幼虫有向光性,但光线太强时幼虫反而停止活动。宿主行动时的气流可刺激恙螨幼虫。幼虫对宿主的呼吸、气味、体温和颜色等很敏感。

  24. 恙螨生态特征 • 3、季节消长恙螨的季节消长除其本身的生物学特点外,还受温、湿度和雨量的影响,各地区恙螨幼虫在宿主体表有季节消长规律,一般可分为3型:夏季型:每年夏季出现一次高峰,如地里纤恙螨春秋型:有春秋两个季节高峰,如苍白纤恙螨秋冬型:出现在10月以后至次年2月,出现1个高峰,如小盾纤恙螨。夏季型和春秋型的恙螨多以若虫和成虫越冬,秋冬型无越冬现象。

  25. 恙螨传病种类 • 1.地里纤恙螨 • 幼虫躯体卵圆形,桔红色。眼红色,明显。盾板近似长方形,前缘和两侧缘微内凹,后缘微凸出而其中部微内凹。盾板上有羽状毛5根,包括前中毛1根,前侧毛和后侧毛各1对。感器丝状,近基部无棘,后半部有17~19个分支。感器基位于后侧毛孔的水平线略前方(图19-8)。以黄毛鼠、褐家鼠、黄胸鼠、社鼠、黑线姬鼠为主要宿主。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浙江、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和台湾等省、自治区。

  26. 恙螨传病种类 • 2.小盾纤恙螨 • 幼虫桔红色,眼红色,明显。盾板长方形,前缘稍内凹,后缘弧形并明显向后凸出。盾板刚毛5根,后侧毛孔的水平线与感器基在同一水平线上。感器丝状,近基部有小棘,端部分支较多。以黄毛鼠、黑线姬鼠、社鼠为主要宿主。分布于黑龙江、陕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省。

  27. 恙螨疾病关系 • 1.恙螨皮炎(trombiculosis)由于恙螨幼虫的唾液能够溶解宿主皮下组织,被叮刺处有痒感并出现红色丘疹,继而形成水泡,之后形成黑褐色焦痂,焦痂脱落后形成浅在性溃疡。

  28. 恙螨疾病关系 • 2.恙虫病 • 病原体是恙虫东方体。在我国黑线姬鼠、黄毛鼠、黄胸鼠等是主要贮存宿主。自然感染恙虫病东方体的恙螨有16种,6种恙螨证实能经叮咬传播、经变态和经卵传递,地里纤恙螨可经精包传递。地里纤恙螨是南方诸省区的主要媒介,小盾纤恙螨是江苏、山东、福建的媒介;东方、小板、微红、吉首、海岛和高湖等纤恙螨为局部地区的传播媒介。恙虫病除北纬31~28˚以南地区普遍存在外,尚流行于江苏、山东、山西、河北、天津、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地。

  29. 恙螨疾病关系 • 3.肾综合征出血热 • 病原体属于汉坦病毒。在我国以黑线姬鼠为主要贮存宿主,小盾纤恙螨是其体外优势螨种,可经叮咬传播和经卵传递。

  30. 恙螨相关危害 • (1)直接危害:引起恙螨性皮炎。 • (2)恙螨传播的虫媒病:主要为恙虫病。在中国南方主要传播媒介为地里纤恙螨,北方主要为小盾纤恙螨,我国台湾为红恙螨;病原体为恙虫病立克次体,或称恙虫病东方体。立克次体在恙螨体内经卵传递至子代,人因被感染性恙螨幼虫叮咬,病原体随唾液侵入宿主而获感染。

  31. 恙螨防制原则 • 1.消除孳生场所灭鼠,堵塞鼠洞,填平坑洼,保持干燥,定期铲除住地杂草与灌丛。2.药物杀螨在人、鼠经常活动的地方及恙螨孳生地,可喷洒敌敌畏、倍硫磷、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等。3.个人防护不要在溪沟边草地上坐卧休息。野外工作时要扎紧衣裤口,外露皮肤可涂避蚊胺、避蚊酮、香茅油、玉桂油等,或将衣服用驱避剂浸泡。工作后及时换衣、洗澡可减少被叮咬机会。

  32. 革螨 • 属蛛形纲,螨目,革螨科 • 全世界已发现革螨800多种,中国已知有约400种 • 有重要医学意义的种类有柏氏禽刺螨、鸡皮刺螨、格氏血厉螨等 • 革螨成虫呈卵圆形,黄色或褐色。长0.2-0.5mm,个别种类可达1.5-3.0mm,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分

  33. 革螨生活史 • 卵、幼虫、第一若虫、第二若虫和成虫,五个时期 • 卵椭圆形,乳白色或淡黄色。一般在产出后1-2天孵出幼虫 • 幼虫白色,少毛,足3对,无气门,不摄食,在24小时内蜕皮为第一若虫。第一若虫淡黄色,足4对,气门沟很短,雌性吸血2次,雄性吸血1次,约经2-6天化为第二若虫,第二若虫的背板和气门沟及气门板与成虫相似,但无生殖孔和生殖板。多数种类此期摄食,经1-2天蜕皮为成虫 • 革螨卵生或卵胎生,个别种类行孤雌生殖。

  34. 革螨生活习性 • 革螨大多数营自生生活,少数营寄生生活。 • 寄生生活的革螨,多数寄生于宿主的体表。少数寄生于体内,如鼻腔、呼吸道、外耳道、肺部等。 • 体外寄生的革螨根据其寄生时间的长短又分为两个类型: • ①巢栖型:整个发育和繁殖过程多在宿主巢穴中进行,仅在吸血时才与宿主接触,对宿主无严格的选择性,如血革螨属、禽刺螨属、皮刺螨属等。 • ②毛栖型:长期寄生在宿主体表,较少离开宿主,对宿主有较明显的选择性,如赫刺螨属、厉螨属等。

  35. 革螨生活习性 • 营自生生活的革螨孳生于烂叶下、草丛和土壤里、禽兽粪堆和仓库贮品中。营自生生活的革螨主要捕食小型节肢动物,也可以腐败的有机物质为食。 • 寄生性革螨以刺吸宿主的血液和组织液为食。有的革螨种类兼吸血,既可刺吸血液,也可吸食游离血,捕食小节肢动物或者取食动物性废物和有机质;有的种类专性吸血,仅以宿主血液为食,此类革螨吸血量大,一次吸血可超其原体重10多倍。 • 有些动物体外寄生的革螨能叮咬人,吸食血液及淋巴液,引起人体皮炎。革螨叮咬的部位主要有腋窝及腰等皮肤柔软处,叮咬处出现红色丘疹,其庠难忍。

  36. 革螨生物危害 • 现将危害人体和家禽的三种主要革螨介绍如下: • (1)鸡皮刺螨主要寄生于鸡、鸽的体表,故又称鸡螨,亦称羽虱、鸡鳖。中国广泛分布,多在春秋季节繁殖,成虫耐饥饿,可在不吸血情况下生活4~5月,白天隐藏在鸡舍铺草或墙缝和尘埃中,夜间成群爬到鸡身上吸血,吸血后呈红色。危害严重时可使鸡贫血,头下垂,精神萎靡,停止产蛋,甚至死亡,还经常爬到人身上吸血。多见于养鸡的农民和鸡厂工人,叮咬后局部皮肤出现红色小丘疹或风团样损害,中央有针头大的“咬痕”,有奇痒,夜间加剧,3~5d后消退,留下色素沉着斑,皮疹主要分布在腰部、腹部、四肢、腋下、肘窝、腘窝处。

  37. 革螨生物危害 • (2)囊禽刺螨为热带的鸟螨,主要寄生在鸡、鸟体表,属于巢栖型寄生革螨,可刺吸人血,多见于爱养鸟和养鸡者的手背、四肢或躯干处,被咬处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风团,有奇痒,数日后消退,有人称它为“禽螨症”。

  38. 革螨生物危害 • (3)柏氏禽刺螨、格血厉螨、毒厉螨前两者属巢栖型革螨,后者属毛栖型革螨,均寄生于鼠的体表,故又称鼠螨。分布世界各地,中国也广泛分布,在鼠多的地区这些革螨也经常叮咬人的小腿、足背及踝部,局部出现风团、丘疹或水疱,中央有针头大的“咬痕”,常呈线状分布,伴有剧痒,常因搔抓引起继发感染。革螨不仅可引起皮肤损害,同时可通过刺螫传播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等病原体,引起森林脑炎、Q热、野兔热、地方性斑疹伤寒等传染病。

  39. 革螨病害预防 • 防制原则:1.灭鼠,清理鸽巢和禽舍2.药物灭螨,用敌百虫、敌敌畏或马拉硫磷等喷洒 3.个人防护涂擦驱避剂 • 预防:1、保持空气干燥、通风。2、户外活动比较多的人,尽量避免在草丛或者潮湿的地方活动。3、及时、定时清理居住环境中多灰尘的死角4、使用空调时,定时开窗流通空气;居室内少用地毯

  40. 疥螨 • 感染人体造成疥疮的疥虫(人疥癣虫),属于恙虫目、疥蹒科、疥虫属的一种节肢动物 • 疥虫又称疥螨,中文名人型疥螨,它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微小虫子,近似圆形或椭圆形,雌虫长0.3~0.5mm,雄虫长0.2~0.35mm。颚体螯肢似钳状,具小齿,有穿凿组织的功能。 • 寄生于人体表皮层内。它为绝对寄生,在适当的宿主身上,分泌蛋白分解并啮食表皮组织,做为食物的来源,而不吸食血液,并利用螯肢和足爪在表皮开凿一条隧道。

  41. 疥虫的生活史分为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疥虫的生活史分为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 • 卵呈椭圆形,淡黄色,壳很薄,透亮,常4~6个卵聚集一处,产在雌虫所掘的隧道内。产卵时也排出大便,产卵后,成虫死在隧道盲端。 • 幼虫自卵中孵出并生活在隧道内,不久即脱皮变成成虫,雌性若虫与雄性成虫交配后,雌虫即在隧道内产卵,一边排卵一边前进,每天掘隧道向前进0.5~5mm,移行的速度快,虫卵就疏散在隧道内,移行的速度慢,虫卵就密集在隧道内。 • 疥虫的另一个特点是夜行昼伏,疥虫活动时的机械刺激及其排泄物会引起皮肤剧痒,由于晚上疥虫的活动增加,夜间痒感通常更为强烈。

  42. 疥虫传播 • 疥虫侵犯人体皮肤,引起剧痒,造成丘疹、脓疱、结节、斑块或水疱等皮肤病灶,此皮肤疾病即为人所熟知的疥疮。 • 疥疮大多为流行性的案例,少数为偶发性的感染,较常发生在较为拥挤的环境、战争、饥荒、免疫不全的患者,或部分饲养宠物的饲主身上。 • 冬天较夏天有较多的疥疮案例发生。 • 疥疮到现在还常见的原因在於诊断困难、治疗不完全与环境控制措施不适当。 • 疥虫的传播和感染,与卫生状况有关,经由与患者亲密接触或性行为而感染疥虫,受感染的衣服和被褥,也可能传播疥虫。 • 在室温下,疥虫离开人体皮肤尚可存活2-4天,卵在室温下约可存活10天。湿度高及低温之环境,有助于疥虫之存活。

  43. 疥疮诊断 • 1. 病史与临床病灶〔1〕 疥疮 潜伏期的长短因人而异,初次感染的潜伏期约为2-6个星期;剧痒,是疥疮临床上最重要的特征。受孕的雌虫钻入人体表皮待产,形成数厘米长、匍匐状或波浪状的线形突起病灶,即为典型的隧道病灶,此原发性病灶是疥虫感染时特有的症候,常在手指、手腕屈侧、腋下、手肘、腰际等处看到 疥虫感染後,人体对疥虫的虫体或排泄物产生过敏性的发炎反应,而出现红色丘疹、脓疱、结节、斑块、水疱或表皮剥伤等,都属于次发性病灶 • 〔2〕 婴儿与幼童的疥疮 常见在躯干有广泛性湿疹病灶,手掌和脚掌有隧道病灶,与成人的疥疮有所不同。〔3〕 结痂型〔或挪威型〕疥疮 此类患者身上病灶众多、分布广泛,主要感染手和脚,因渗出液多、角化过度,呈现出结痂厚皮的外貌,而非传统典型的隧道样病灶,这些痂皮中都布满了虫体。〔4〕哺乳动物的感染 猪、马、狗、猫和狐狸的感染统称为兽疥癣。疥虫对哺乳类动物的感染具物种特异性。 • 人从动物身上感染疥疮,也常见,但其与人疥癣〔疥疮〕的分布不同,没有典型的隧道病灶,潜伏期与症状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在数天内会自行缓解,很少有持续性的症状或症候。

  44. 疥疮诊断 • 2. 皮肤刮屑氢氧化钾显微镜检查诊断疥疮的重要方法。以涂有矿物油的解剖刀片,刮取病灶与周围皮肤。在显微镜下寻找疥虫的排泄物;加10% KOH,稍微隔火加热,在显微镜下寻找虫体、虫卵或虫体断肢 • 3. 墨水染色检查以墨水涂抹可疑的隧道病灶,可以明显地分别出隧道与周围的组织 • 4. 四环酶素染色检查以四环酶素水溶液涂抹可疑的隧道病灶後,以伍式灯照射,可见隧道中有绿色萤光 • 5. 皮肤切片检查当遇到不典型的病灶表现时,辅以皮肤切片检查来做鉴别诊断。 • 6. 多重链锁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取其皮肤的脱屑或组织,经由PCR扩增疥虫DNA,利用ELISA辅助诊断。

  45. 疥疮治疗 • 1.杀疥剂 • 〔1〕 苯甲酸苄酯 其成分为秘鲁香膏,在发展中国家普遍用来治疗疥疮,但先进国家较少使用此药物。具刺激性,应避免接触敏感部位或开放性伤口〔2〕 百灭宁 除虫菊杀虫剂,在先进国家为治疗疥疮的第一线用药。此药剂无臭味,对光和热都很稳定,单次治疗即非常有效。对哺乳类动物的毒性很低,对眼睛、皮肤或黏膜的刺激性较轻微〔3〕硫磺油膏 2-10%的沉淀硫加在凡士林中,以6%的浓度为最佳,毒性低、安全性很好〔4〕 马拉松 0.5% 水溶液在文献显示可达到80%的治愈率〔5〕艾弗麦克素 单一剂量治愈率可达70%,如果两周後再接受另一剂量的治疗,则可达到95%的治愈率

  46. 疥疮治疗 • 2. 其他药物 • 〔1〕 抗组织胺〔2〕三环抗忧郁剂〔3〕 镇定安眠药物〔4〕 角质溶解剂角质溶解剂,可去除老旧角质,让杀疥药剂容易渗透,特别应用于结痂型患者〔5〕 外用皮质类固醇〔6〕 抗生素

  47. 环境消毒与控制 • 〔1〕 患者的衣物与被褥,需以50-60℃热水煮5-10分钟後再清洗 • 〔2〕 床板或床边细缝宜用稀释的漂白水擦拭或杀虫剂喷洒 • i. 氯系漂白水 • ii. 氧系漂白水 • iii 合成除虫菊精

  48.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