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7 导线测量 一、概述 作用: 平面控制测量,由高等级控制点确定未知点平面位置,作为对下一级的控制 闭合导线 附合导线 支导线

7 导线测量 一、概述 作用: 平面控制测量,由高等级控制点确定未知点平面位置,作为对下一级的控制 闭合导线 附合导线 支导线. 附合导线 支导线. 导线布设规格与精度要求 一级、二级、三级. 二、导线测量外业 1 导线的布设: 首级网等级和加密层次 直伸等边 踏勘选点: 土质坚硬 通视条件良好 埋设标石,填 “ 点之记 ” ,编号. 2 测角 观测左角 测回法与方向观测法的选择 多测回时改变度盘起始读数 评定测角中误差. 3 量边 电磁波测距: 钢尺量边 距离改正 往返测量. 三、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waldo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7 导线测量 一、概述 作用: 平面控制测量,由高等级控制点确定未知点平面位置,作为对下一级的控制 闭合导线 附合导线 支导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7 导线测量 • 一、概述 • 作用:平面控制测量,由高等级控制点确定未知点平面位置,作为对下一级的控制 • 闭合导线 • 附合导线 • 支导线

  2. 附合导线 • 支导线

  3. 导线布设规格与精度要求 一级、二级、三级

  4. 二、导线测量外业 • 1 导线的布设: • 首级网等级和加密层次 • 直伸等边 • 踏勘选点: • 土质坚硬 • 通视条件良好 • 埋设标石,填“点之记”,编号

  5. 2 测角 观测左角 测回法与方向观测法的选择 多测回时改变度盘起始读数 评定测角中误差

  6. 3 量边 • 电磁波测距: • 钢尺量边 • 距离改正 • 往返测量

  7. 三、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1 坐标正算公式: 由已知点根据边长和 方位角推算待定点的坐标 2 坐标反算公式 由相邻两点的坐标反 求边长和方位角

  8. D 3 1 A 2 C B 3 坐标方位角传递公式: 1 A B

  9.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经纬仪导线计算的目的是求得各导线点的坐标,并根据求得的各点坐标精确地绘制导线图。导线计算分为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① 角度闭合差fβ的计算和调整; vβ = - fβ /n β‘= β+ vβ

  10. ②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α前=α后+180°+β’左 或 α前=α后+180°-β‘右

  11.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③ 坐标增量的计算 Δx=xi+1-xi=lcosα Δy=yi+1-yi=lsinα

  12.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④ 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fx= ∑△x-理论值 fy= ∑△y-理论值 计算fS K= fS /[D] vx= -(D/[D])* fx vy= -(D/[D])* fy 计算改正后的Δx‘和Δy’

  13. ⑤ 坐标计算 xi+1=xi +Δx’ yi+1=yi +Δy’

  14. 闭合导线的计算 1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n边形内角之和:(n-2)·180°。由于测角误差的影响,使导线内角之和∑β不等于理论值,因而存在角度闭合差fβ: fβ=∑β测-∑β理=∑β测-(n-2)·180° 对于图根导线当fβ≤f容时,可将角度闭合差fβ以相反符号平均分配给各个观测角。fβ不能为n整除时,在有效数字位内允许凑整。

  15. (二)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根据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和改正后的内角推算 沿导线前进方向: α前=α后+180°+β左 或 α前=α后+180°-β右

  16. (三) 坐标增量的计算 Δx=xB-xA Δy=yB-yA Δx=lcosα Δy=lsinα

  17. (四)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及其调整 闭合导线的纵横坐标增量的代数和,理论上应分别等于零。 各点纵横坐标增量的总和即为闭合差 调整原则:反号与边长成比例分配 调整过程中根据情况取整,但必须保证调整后和为零

  18. (五) 坐标的计算 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改正后的坐标增量,依次计算各点的坐标。

  19. 计算实例 224 33 1 5 87 51 12 150 20 12 89 13 42 125 06 42 4 2 87 29 12 3

  20. 计算实例

  21. 二、 经纬仪附合导线计算 附合导线计算角度闭合差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公式不同。 (一)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为从一已知边方位角出发,使用观测角推算至另一条已知边,推算方位角与已知方位角之差。 fβ= αCD’- αCD = αAB +n×180°+∑β左 D A 3 1 B 4 C 2

  22. (二)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推算出的已知边的坐标方位角应与已知值相同,以此作为计算的检核。 (三) 坐标增量的计算 根据导线各边的方位角和边长,计算各坐标增量,计算方法与闭合导线相同。 fx= ∑△x-(xC-xB) fy= ∑△y-(yC-yB)

  23. (四)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分配 理论上的坐标增量之和分别等于两端已知点的纵横坐标之差 (五) 坐标的计算 根据导线一端的控制点的坐标,以及改正后的坐标增量,按照导线坐标计算的方法,逐点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24. D A C B A C B A B

  25. 作业1:附合导线计算 已知:xA = 640.93, yA = 1068.44 xB = 843.40, yB = 1264.29 xC = 589.97, yC = 1307.87 xD = 793.61, yD = 1399.19 D B 3 1 89.64 79.84 77.28 82. 17 2 C 214 21 30 213 00 30 A 224 48 30 245 43 00 202 00 00

  26. 作业2 已知A、B两点的坐标为: XA=1011.358m, YA=1185.395m; XB=883.122m, YB=1284.855m。 在AB线段的延长线上定出一点C,BC间的距离DBC=50.000m,计算C点的坐标。

  27. 导线计算总结 1 基本公式: 坐标正算 坐标反算 方位角推算 2 导线计算一般步骤及方法 3 闭合导线计算 4 附合导线计算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