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阿 Q 们的血写出的深意

阿 Q 们的血写出的深意. —— 浅析 《 阿 Q 正传 》 中表现的 辛亥革命. 国金 0606 贾磊. 首先谈谈 《 阿 Q 正传 》 是否直接表现了辛亥革命的问题 。

werner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阿 Q 们的血写出的深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阿Q们的血写出的深意 ——浅析《阿Q正传》中表现的 辛亥革命 国金0606 贾磊

  2. 首先谈谈《阿Q正传》是否直接表现了辛亥革命的问题 。 《阿Q正传》发表之初,沈雁冰、周作人等人都强调了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从启蒙主义的角度正确地分析了《阿Q正传》和阿Q典型的意义,阿Q被充分地现实化和生活化,但他们没有深入地探讨小说所揭示的国民性弱点与中国革命的现实关系。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形势已经改变,但当时的路线和政策仍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更重视《阿Q正传》所反映的农民问题和辛亥革命问题,将改造国民性与教育农民和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联系起来。八十年代通过对文革的反思,否定了以前的所谓社会政治革命研究系统,更强调鲁迅小说的改造国民性主题,认为鲁迅小说只是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也就定位在反封建思想革命上。 但是鲁迅小说包括《阿Q正传》对于社会政治革命是否真的没有直接表现,它只是从思想革命的镜子中“折射”出来的呢?当时对此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今天回过头来看,我觉得这仍然还是可以讨论的。

  3. 小说开头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旧中国的黑暗现实图,揭示了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它的巨大历史作用。在未庄社会中,赵太爷、钱太爷、假洋鬼子等组成了一个具有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标记的统治集团,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对下层人民实行专制统治 ;而阿Q、王胡、小D等穷人则过着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连饮食男女等人的基本权利和 本能要求也被剥夺,“不准姓赵” 事件、“恋爱的悲剧”、“生计问题”都十分 典型而尖锐地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 中国人民所受的沉重压迫和剥削。他们 不起来反抗将没有任何出路,辛亥革命 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下不可 避免地爆发的。不管鲁迅是否运用了社 会来指导自己的创作,他对生活的描写 和历史的揭示是准确而深刻的。

  4. 鲁迅在小说中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真实地表现了它对几千年封建 主义统治的巨大冲击。那块供在古庵里的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虽然是被假洋鬼子赵秀才砸掉的,但他们毕竟是趁了辛亥革命的浪潮。如果这场革命能够继续深入下去,中国的面貌庶几可以改变,中国革命的进程将会大大缩短。 鲁迅在小说中对辛亥革命的这种艺术表现,是符合他一贯的立场和态度的。早在革命 派与保皇派的斗争中,他就坚决拥护革命派的主张,并誓做革命之骁将。辛亥革命既是阿Q生活的时代背景,也是阿Q的人生历程,命运的归宿。 所以那种说《阿Q正传》没有直接表现辛亥革命的观点是不符合作品实际的。

  5. 既然鲁迅在《阿Q正传》中不仅表现了思想革命的主旨,而且关注了政治革命诸方面的重大问题;那么,他对辛亥革命的总结,也就是小说对辛亥革命的具体表现,就不限于某一端,而是全面的,并且在我看来还是辩证的,他同时思考了物质与精神,革命与群众,以及与革命相关的各个阶级、阶层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既然鲁迅在《阿Q正传》中不仅表现了思想革命的主旨,而且关注了政治革命诸方面的重大问题;那么,他对辛亥革命的总结,也就是小说对辛亥革命的具体表现,就不限于某一端,而是全面的,并且在我看来还是辩证的,他同时思考了物质与精神,革命与群众,以及与革命相关的各个阶级、阶层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一个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和现实主义文学大师,鲁迅最为关注的是群众的觉悟和他们对革命的态度。他经历了绍兴光复的全过程,看到了革命是怎样很快就从胜利走向失败的。他痛感缺乏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没有造成农村的大变动,是辛亥革命存在的最根本的问题,失败的根本原因。从写于辛亥革命高潮之中的文言小说《怀旧》,到《 呐喊》《彷徨》中的诸篇,他从不同的侧面不断地展示这一主题,而《阿Q正传》是其 中最全面、最深刻、最杰出的一篇。

  6. 小说通过阿Q这个艺术典型的创造,以高度的艺术 概括力,鲜明而尖锐地描写了国民性的愚弱和群众对社会变革的盲目、无知与冷漠。 阿 Q是未庄贫民中唯一听到过革命党并亲眼见过革命党的人,但他有一种不知从哪里来的 意见,以为革命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深恶而痛绝之。”反动派杀 害革命党人时,他去看热闹,回到未庄还手舞足蹈地向人们炫耀:“杀革命党。咳,好 看好看。”他转而“革命”后,仍然不过是觉得“造反?有趣”想到的是报复、拿东西 ,得到女人。而当他被作为枪犯拿来“杀一儆百”后,人们又不过是来看他杀头示众的盛举,而且未庄的人“自然都说阿Q坏,被枪毙便是他坏的证据,不坏又何至于被枪毙 呢?”城里的人则“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 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 戏:他们白跟一趟了。”这是多么令人震撼的描写! 阿Q 无辜被害,人们不仅毫不同情,而且还在他身 上寻开心,这是何等残酷! 他们对旧的一切浸深渐久, 习以为常,对任何变动、改革反而看不惯,即使把 杀头改成枪毙这种人类文明的一点点进步也不为他们 所接受,又是何等可悲!发生在这样的群众基础上的 革命能够取得真正的胜利吗?

  7. 相反,革命的敌人封建势力却异常强大、顽固和狡诈,这也是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相反,革命的敌人封建势力却异常强大、顽固和狡诈,这也是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阿Q正传》中,从城里的白举人、知县、把总到未庄的赵太爷、 秀才、假洋鬼子等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都更富有反革命的经验,更善于变化和钻营。举人一闻革命风声,马上向乡下转移财产,并和赵太爷攀了“转折亲”,以应付时局。 昔日不准阿Q姓赵的赵太爷在革命起来后立即改变了态度。“历来不相能”的假洋鬼子 和赵秀才在看准形势后也“相约去革命”。他们到静修庵打了老尼姑,砸了“皇帝万岁 万万岁”的龙牌,偷走了宣德炉,又很快进城买到了“柿油党”的银桃子,用欺骗手段 和革命党拉上了关系。城里的知县、把总等都已改头换面,做了“革命党”。就这样, 新旧军阀官僚、封建遗老遗少很快勾结在一起,钻进了革命阵营。当他们一旦攫取了权 力,立刻撕下了伪装的面纱,露出本来的面目,实行更公开的封建暴力统治,反过来不 准贫苦的阿Q革命,还诬陷阿Q为强盗、抢劫者,拿阿Q来“杀一儆百”。他们还向佃户 “追缴他祖父欠下来的陈租”,把还不起租子的农民投进监狱,大搞反攻倒算。他们作 威作福,仍然骑在劳动人民头上。

  8. 小说里描写的这种情景,是辛亥革命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辛亥革命的果实很快就被封建势力所篡夺,真正的革命派却受到了排斥和打击,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小说里描写的这种情景,是辛亥革命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辛亥革命的果实很快就被封建势力所篡夺,真正的革命派却受到了排斥和打击,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9. 阿Q正传》还深刻地揭示了,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更为直接的,具有决定性的原因, 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实行了一条对封建势力妥协的“咸与维新”的路线。 在《阿Q 正传》中,鲁迅虽然没有正面直接地描写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但却以反讽的技巧,客观冷峻的笔法,写出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实行“咸与维新”路线所带来的恶果。鲁迅在《论费反泼赖应该缓行》这篇著名的文章中尖锐地指 出:“革命终于起来了,一群臭架子的绅士们,便立刻惶惶然若丧家之狗,将小辫子盘 在头顶上。革命党也一派新气——绅士们先前所深恶痛绝的新气,‘文明’得可以,说 是‘咸与维新’了,我们是不打落水狗的,听凭他们爬上来罢。于是他们爬上来了,伏到民国二年下半年,二次革命的时候,就突出来帮着袁世凯咬死了许多革命党人,中国 又一天一天沉入黑暗里。”他后来谈到这篇文章时说:“这虽然不是我的血所写,却是见了我的同辈和比我年幼的青年们的血而写的。” 同样,我们不是可以说,《阿Q正传》是用阿Q们的血写成的吗?

  10. 总之,《阿Q正传》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真实的历史画面,深刻地揭示了: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思想上,辛亥革命都没有触动封建宗法制度的基础,封建势力仍然是那么猖獗,人民群众仍然是那么愚昧,“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其实并未被共和二字所埋没,只有满人已经退席,和先前稍不同。”它就象阿Q画的那个不圆的圆圈,绕了一周后又 回到了它的起点上。因此我们说,鲁迅当时作为一个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对资产阶级及其所领导的革命运动的认识是清醒的,全面的,深刻的。在“咸与维新”这看似幽 默的话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和鲁迅深刻的思考。他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卓越的幽默才能,赋予这四个字以强烈的讽刺批判色彩,使人感到所谓革命简直是一幕历史的滑稽剧,和阿Q打自己的嘴巴一样可笑,他又在锋利的笔锋下浸润着十分沉痛的感情,使人感到也象阿Q打自己的嘴巴那样可悲。这种客观真实的描写,深刻尖锐的解剖,是鲁迅用阿Q们的血写出的深意。

  11. 谢谢观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