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中共信息戰發展 對我國軍事戰略之影響

解放軍論壇. 中共信息戰發展 對我國軍事戰略之影響. 中共信 息戰與軍事戰略涵義. 大綱. 1. 2. 3. 4. 5. 6. 前言. 中共軍事戰略思維的轉換與蛻變. 中共信息戰的新發展. 中共信息戰發展對我軍事戰略 影響分析 . 結語. 研究動機. 研究目的. 針對中共的信息戰發展現況,暸解國軍戰略規劃及亟待努力方向。. 前言 -1. 暸解中共信息戰發展概念、歷程、作戰形態與優、劣勢 國軍未來軍事戰略調整方向 . 研究問題. 研究方法與限制. * 以文獻探討法、定質取向內容分析法、 歷史研究法為主,未來學歸納法為輔

yates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中共信息戰發展 對我國軍事戰略之影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解放軍論壇 中共信息戰發展對我國軍事戰略之影響

  2. 中共信息戰與軍事戰略涵義 大綱 1 2 3 4 5 6 前言 中共軍事戰略思維的轉換與蛻變 中共信息戰的新發展 中共信息戰發展對我軍事戰略 影響分析 結語

  3. 研究動機 研究目的 針對中共的信息戰發展現況,暸解國軍戰略規劃及亟待努力方向。 前言-1 • 暸解中共信息戰發展概念、歷程、作戰形態與優、劣勢 • 國軍未來軍事戰略調整方向

  4. 研究問題 研究方法與限制 *以文獻探討法、定質取向內容分析法、 歷史研究法為主,未來學歸納法為輔 *未呈現於文獻的資料,不納入本研究範 疇 前言-2 中共信息戰與軍事戰略涵義為何? 中共軍事戰略思維的轉變與蛻變歷程為何? 中共信息戰的新發展趨勢為何? 國軍因應中共信息戰發展軍事戰略調整?

  5. 中共信息戰與軍事戰略涵義

  6. 國軍信息戰定義 95年中華民國國防白皮書

  7. 中共信息戰定義 • 信息戰是敵對雙方在信息領域為爭奪對方獲取權、控制權和使用權,主要通過信息技術及裝備所展開的鬥爭

  8. 信息戰分類-1

  9. 信息戰分類-2

  10. 信息戰分類-3

  11. 信息戰分類-4

  12. 信息戰的軍事戰略涵義-1 1.戰爭的界限與層次-由清晰轉向模糊 2.作戰目標-由全面摧毀轉向結構癱瘓 3.作戰力量-由人力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 4.作戰行動-由兵種協同轉向聯合作戰 5.作戰方式-由單一型轉向複合型

  13. 戰爭的界限與層次清晰模糊 • 主要是破壞敵國的政、經、軍、心乃至整個社會的信息基礎設施及其運作。 • 運用心理戰和戰略欺偽等手段,動搖軍心、民心和政府信念,達到遏止敵國發動或喪失戰爭之能力。 未來的戰爭將擴展到政治、經濟、社會領域,最終導致「戰爭」和「非戰爭」的界限模糊不清。

  14. 信息戰的軍事戰略涵義-1 1.戰爭的界限與層次-由清晰轉向模糊 2.作戰目標-由全面摧毀轉向結構癱瘓 3.作戰力量-由人力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 4.作戰行動-由兵種協同轉向聯合作戰 5.作戰方式-由單一型轉向複合型

  15. 作戰目標全面摧毀 結構癱瘓 攻擊連接國家政治、經濟、軍事設施和整個社會的電腦網路系統,以新穎的信息技術,多通道、多形式對敵軍、民用電腦網路和通信系統,進行快速、隱蔽的摧毀性破壞,達到遏止敵對國家發動戰爭或使其喪失戰爭能力。 信息與火力的相互結合,發展「癱瘓戰略」,強調非摧毀作戰平台,亦不是損傷有生力量,而是破壞電腦網路神經與信息系統,癱瘓敵人與武器系統,達到遠距控制目的。

  16. 信息戰的軍事戰略涵義-1 1.戰爭的界限與層次-由清晰轉向模糊 2.作戰目標-由全面摧毀轉向結構癱瘓 3.作戰力量-由人力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 4.作戰行動-由兵種協同轉向聯合作戰 5.作戰方式-由單一型轉向複合型

  17. 作戰力量人力密集 技術密集 • 隨著軍隊組織結構調整及武器效能提升,戰場中僅需適度規模的合成編組,便可執行過去需大軍遂行任務。 • 運用高科技武器系統比例大增,投入戰場的兵、火力相對銳減,使作戰模式從過去人力密集轉向技術密集。

  18. 信息戰的軍事戰略涵義-1 1.戰爭的界限與層次-由清晰轉向模糊 2.作戰目標-由全面摧毀轉向結構癱瘓 3.作戰力量-由人力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 4.作戰行動-由兵種協同轉向聯合作戰 5.作戰方式-由單一型轉向複合型

  19. 作戰行動兵種協同 聯合作戰 • 就空間言,戰場範圍將由陸地、海洋、空中擴大到太空、電磁場域與資訊位元。 • 就時間言,戰爭變異性、突變性增,使戰爭持續性降低。 • 信息戰使作戰領域拓展,單一軍種完成任務難度擴大,致使聯合作戰發展增快。

  20. 信息戰的軍事戰略涵義-1 1.戰爭的界限與層次-由清晰轉向模糊 2.作戰目標-由全面摧毀轉向結構癱瘓 3.作戰力量-由人力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 4.作戰行動-由兵種協同轉向聯合作戰 5.作戰方式-由單一型轉向複合型

  21. 作戰行動單一型 複合型 後冷戰時期以降,逐漸形成機動作戰取代固定作戰、遠距作戰取代接觸作戰的模式,呈現出非線式攻防戰略、導彈戰略與電子戰及C4I系統指揮控制的軍種聯合新作戰風貌。

  22. 信息戰的軍事戰略涵義-2 6.對抗方式-由單一系統單向對抗轉變為 多元系統整體對抗 7.作戰範圍-由「線式」向「非線式」提升 8.作戰目的-由追求相對單一勝利, 轉化為綜合制勝 9.作戰以掌握「制信息權」為首要任務

  23. 對抗方式單一系統單向多元系統整體 • 由傳統戰爭物質、能量的爭奪,轉向對信息的爭奪。 • 以信息的獲取與反獲取、利用與反利用、控制與反控制為中心的對抗,取代以物質、能量的對抗,成為信息戰的關鍵。 • 信息戰場上軍事系統電腦化、智能化和網路化程度越高,出現程序故障和被病毒侵襲的機率就越大,將使整個作戰行動造成意外的嚴重後果。

  24. 信息戰的軍事戰略涵義-2 6.對抗方式-由單一系統單向對抗轉變為 多元系統整體對抗 7.作戰範圍-由「線式」向「非線式」提升 8.作戰目的-由追求相對單一勝利, 轉化為綜合制勝 9.作戰以掌握「制信息權」為首要任務

  25. 作戰範圍線式 非線式 • 傳統「線式」戰場,多以兵火力集中於決戰場域上,再「由線至面」逐步消耗後的「殘餘量」決定勝負,以消耗有形戰力或資源為主要方式。 • 「非線式」作戰目的在使用精銳力量實施精準打擊,提昇作戰效益。 • 現代高科技戰場,取代是遠距與自動化武器系統,實施視距外精確打擊與「點制面」的系統對局。

  26. 信息戰的軍事戰略涵義-2 6.對抗方式-由單一系統單向對抗轉變為 多元系統整體對抗 7.作戰範圍-由「線式」向「非線式」提升 8.作戰目的-由追求相對單一勝利, 轉化為綜合制勝 9.作戰以掌握「制信息權」為首要任務

  27. 作戰目的單一勝利 綜合制勝 • 現代戰爭,軍事受政治、外交制約,戰略上不單是軍事勝利,而是透過作戰預定地域,除予敵有效打擊外,並配合政治、外交手段,達到戰略的全般勝利。 • 信息戰在戰略層次:摧毀敵人發動戰爭和進行戰爭的意志;戰役層次:打亂敵方決策程序;戰術層次:打垮敵人的有形力量。

  28. 信息戰的軍事戰略涵義-2 6.對抗方式-由單一系統單向對抗轉變為 多元系統整體對抗 7.作戰範圍-由「線式」向「非線式」提升 8.作戰目的-由追求相對單一勝利, 轉化為綜合制勝 9.作戰以掌握「制信息權」為首要任務

  29. 作戰以掌握制信息權為主

  30. 作戰以掌握制信息權為主 實例-- 美國陸軍步兵四師在1997年11月舉行的數位化戰場高級實驗中與現役常規師相比,僅用了50%時間、75%的作戰平台,在3倍多的戰鬥空間造成對抗軍2倍多的損傷。 戰場的重心打擊已非由制空權決定,而是由制信息權決定。奪取信息控制權,無疑就成控制戰爭全局的關鍵因素。

  31. 中共對信息戰之相關概念 1993-信息戰為獲取己方作戰所需的敵方信息;控制己方信 息,不為敵方獲得或是傳遞假訊息欺瞞對方;干擾、阻滯敵 方的信息獲取和傳遞及摧毀敵方的信息獲取、傳遞處理器材 、設備、機構和系統。 1998-為第三波戰爭型態-「癱瘓式戰爭(點穴戰爭) 」, 區分「硬殺」與「軟殺」兩種。 1999-中共信息戰以電子干擾武器、 電腦病毒、定性能武器 或光束武器、 不定性能武器等軟殺手段,癱瘓敵方所有信息 系統 。(林中斌) 2005-站在國家戰略高度,正確處理資訊化與工業化間關係 ;從國情出發,充分發揮資訊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以開發 與利用資訊資源為主;引進與演化先進技術並增強資訊自主 創新能力相結合;推進資訊化建設與保障國家資訊安全並重 及優先辦好信息技術的普及教育。

  32. 中共信息戰政略方針 中共2006-2020年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

  33. 中共信息戰戰略目標 中共2006-2020年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

  34. 中共軍事戰略思維的轉換與蛻變

  35. 中共軍事戰略調整 人民戰爭 1927~1978年 現代條件下人民戰爭 1979~1991年 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 1991~ 2004年

  36. 中共信息戰的發展面向 軍事理論的創新 構建信息化軍隊的組織體制

  37. 解放軍信息化條件下的軍事理論 軍事理論之創新-面向信息化戰爭的軍事理論創新

  38. 2001年江澤民在「七一」講話中再一次指出:「國際社會應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努力營造持長期穩定、安全可靠的國際和平環境。」2001年江澤民在「七一」講話中再一次指出:「國際社會應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努力營造持長期穩定、安全可靠的國際和平環境。」 新安全觀的核心思想付諸實踐的是「上海合作組織」 解放軍信息化條件下的軍事理論 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國際「新安全觀」

  39. 解放軍信息化條件下的軍事理論 震懾制敵的「快速決定戰」理論 意義-綜合運用「知彼知己」、「指揮與控制」和「基於效 果作戰」,已達成預期軍事目的的聯合作戰。依照美軍觀念 ,就是採取一系列快速、猛烈、多維和分布式的行動,予敵 以致命打擊。 一個中心-所有聯合作戰行動始終都要圍繞達成戰略目標為 中心,亦即以達成預期的戰略和戰役效果的程度,作為判斷 作戰行動成功與否維主要標誌。 兩個要素— 快 速:盡可能的達成作戰目的,在絕對速度和相對速度上 都要快於敵人。 決定性:通過打擊敵人的凝聚力和摧毀其抵抗意志和能力, 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敵。

  40. 解放軍信息化條件下的軍事理論 震懾制敵的「快速決定戰」理論 三個組件-知己知彼 為快速決定戰的「首要組件」,包括「作戰淨評估」、「共 同相關作戰圈」和「聯合情報、監視與監察」。 三個組件-指揮與控制 為快速決定戰的「關鍵組件」,通過「適應性強的聯合指揮 與控制」、聯合互動計畫、跨機構作戰,以及多國作戰等, 可更快、更有效的實施指揮與控制。 三個組件-基於效果作戰 為快速決定戰的「主體組件」,內容包括三個部份和三個對 象,三個部份就是制敵機動、精確打擊和信息作戰;三個對 象就是要打擊敵之重心、關鍵脆弱點和因果鍵。

  41. 解放軍信息化條件下的軍事理論 震懾制敵的「快速決定戰」理論 四條途徑-確保進入 指設定必要的戰場空間條件,以確保聯合部隊進入打擊敵關 鍵弱點範圍。 四條途徑-快速部署 不僅是要快速部署部隊,而且是要快速投送足夠的聯合戰鬥 力量,確保聯合部隊司令官擁有全維的作戰能力,以支持其 行動決心。 四條途徑-靈敏支援 指在廣闊的作戰地區內,向遠離支援位置的部隊提供支援保 障,即通過分布式的基地採用模式化的編組,打破部隊編制 的限制。 四條途徑-全維防護 「共用相關作戰圖」「聯合互動計畫」,運用多層次主動和 被動防護措施,在陸、海、空、天、信息領域加強全面防護

  42. 九種能力 統一行動能力 優勢致命與非致命能力 全球機動與攻擊能力 全維防護能力 干擾敵觀察戰場空間能力 破壞敵指揮與控制部隊能力 即時戰場感知能力 戰場控制能力 達成預期效果的能力 解放軍信息化條件下的軍事理論 震懾制敵的「快速決定戰」理論

  43. 軍隊組織體制的信息化- 構建信息化軍隊的組織體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