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水土保持普查办公室 2010 年 4 月 27 日

西北黄土高原区侵蚀沟道普查. 水土保持普查办公室 2010 年 4 月 27 日. 提 纲. 一、普查对象与范围 二、普查指标及表式 三、普查技术流程及质量控制 四、省级普查工作报告相关内容目录. 一、普查对象与范围. 1 普查对象 ( 1 )黄土高原侵蚀沟道概念 ( 2 )普查目的 ( 3 )普查对象. 一、普查对象与范围. 1 普查对象 ( 1 )黄土高原侵蚀沟道概念 黄土在世界上分布广泛,占全球陆地面积的 1/10 。

zeus-davis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水土保持普查办公室 2010 年 4 月 27 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西北黄土高原区侵蚀沟道普查 水土保持普查办公室 2010年4月27日

  2. 提 纲 一、普查对象与范围 二、普查指标及表式 三、普查技术流程及质量控制 四、省级普查工作报告相关内容目录

  3. 一、普查对象与范围 1 普查对象 (1)黄土高原侵蚀沟道概念 (2)普查目的 (3)普查对象

  4. 一、普查对象与范围 1 普查对象 (1)黄土高原侵蚀沟道概念 黄土在世界上分布广泛,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10。 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一般50~200m)的的国家,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占中国黄土面积的72.4%。 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土质疏松,易于侵蚀,发育了最典型的黄土沟谷地貌(沟谷系统是流域地貌系统中最活跃的部分)。黄土沟谷侵蚀产生的泥沙约占黄土高原总侵蚀量的80%,与坡耕地成为水土流失的两大策源地。

  5. 一、普查对象与范围 1 普查对象 (1)黄土高原侵蚀沟道概念 • 沟谷侵蚀、沟蚀 • 沟谷(细沟、浅沟、切沟、悬沟、冲沟、坳沟、河沟) • 河道、河沟(坡地系统向河道系统的过渡带,无常年流水、缺乏典型的流域阶地) • 沟道侵蚀与非侵蚀、沟道稳定性 • 黄河水土保持工作中的沟道概念

  6. 一、普查对象与范围 1 普查对象 (2)普查目的 为水土保持沟道治理规划提供依据 对水土流失普查的补充(重力侵蚀)

  7. 一、普查对象与范围 1 普查对象 (3)普查对象 沟道长度(主沟长度)500m以上、汇水面积不大于50km2的侵蚀沟道。 下限: 沟道工程最小单元 上限: 河流最小面积

  8. 一、普查对象与范围 2 普查范围 • 普查范围为黄土高原高塬沟壑区和丘陵沟壑区,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7个省(区),33个市,182个县(市、区),总面积约24.8万km2。 • 其中高塬沟壑区涉及甘肃、陕西、山西3个省,9个市,47个县(市、区),总面积约3.6万km2;丘陵沟壑区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7个省(区),30个地(市、州),47个县(市、区、旗),总面积约21.2万km2。

  9.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类型区划分图 黄土丘陵沟壑区 7省区,21.2万km2 黄土高塬沟壑区 3省,3.6万km2

  10. 二、普查指标及表式 1 普查指标 侵蚀沟道位置:起讫经纬度(沟头、沟口) 侵蚀沟道特征:沟道面积、沟道长度、沟道纵比

  11. 二、普查指标及表式 2 普查表式

  12. 二、普查指标及表式 3 填表说明 (1)按侵蚀沟道填写,即每条侵蚀沟道填写1份。 (2)表中各项指标的数量是指2011年底侵蚀沟道的现状,其数值应按给定的单位填写。 (3)填表、复核、审查人员及其电话,相关日期以及单位公章等不得空缺。

  13. 二、普查指标及表式 3 填表说明 (4)表中指标含义: 【1.行政区名称及代码】填写普查所在的行政区名称和全国统一规定的行政区代码。 【14.沟道面积】填写侵蚀沟道沟缘线以下面积,只填写主沟道面积,单位hm2,保留1位小数。 【15.沟道长度】填写侵蚀沟道沟从沟头中心到沟口中心的距离,只填写主沟道长度,单位m,保留整数位。

  14. 二、普查指标及表式 3 填表说明 (4)表中指标含义: 【16.沟道纵比】填写侵蚀沟道沟头与沟口高程之差与沟道长度的比值,即I=h/L。其中,I为沟道纵比;h为沟道的流程高差;L为沟道长度,单位%,保留2位小数。 【17.起讫经度】分别填写侵蚀沟道沟头、沟口中心点的经度,单位°′″,保留整数位。 【18.起讫纬度】分别填写侵蚀沟道沟头、沟口中心点的纬度,单位°′″,保留整数位。

  15. 三、技术流程及质量控制 1 技术流程 侵蚀沟道普查以2.5m分辨率遥感影像和1:5万地形图(DLG)为主要信息源,利用GIS软件,采用人机交换方式在计算机上解译提取侵蚀沟道长度、面积和纵比降,及其地理空间位置,从而统计分析黄土高原高塬沟壑区和丘陵沟壑区侵蚀沟道数量、特征及其分布情况。 从工作环节上可分为前期准备、数据采集、接边汇总、验证审查四个阶段。

  16. 三、技术流程 及质量控制 普查技术流程图

  17. 三、技术流程及质量控制 2 基础资料收集 (1)收集资料。由全国普查机构收集黄土高原高塬沟壑区和丘陵沟壑区2.5m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和1:5万地形图(DLG),进行影像纠正、拼接、融光等处理。

  18. 三、技术流程及质量控制 2 基础资料收集 (2)资料分发。全国普查机构将处理好的影像和地形图切割、分配给相关各省(区)普查机构;各省(区)普查机构根据工作量将基础数据再次分发给具体技术承担单位。任务分配时尽量按流域界限分割,以减少后期成果接边的工作量。

  19. 三、技术流程及质量控制 3 数据采集 (1)侵蚀沟道识别 在GIS环境下,以2.5m遥感影像为基础,利用标尺功能首先判断长度在500以上的侵蚀沟道。采用“宁短勿漏”的原则,将接近500m长度的沟道纳入预判范围,然后通过GIS统计计算功能筛选500m以上的沟道。

  20. 三、技术流程及质量控制 3 数据采集 (2)沟道编号 沟道编号以国家河流(汇水面积大于50km2)编码为基础,即所调查的侵蚀沟道在所在河流编码之后,增加顺序编码。 (3)沟道长度 根据遥感影像纹理结构、色调、形状,利用GIS软件勾画侵蚀沟道,从沟口沿沟底向沟头画线,采用拓扑分析,获得沟道长度。

  21. 三、技术流程及质量控制 3 数据采集 (3)沟道长度 2.5m遥感影像侵蚀沟道解译图

  22. 三、技术流程及质量控制 3 数据采集 (3)沟道长度 侵蚀沟道解译矢量图

  23. 三、技术流程及质量控制 3 数据采集 (4)沟道面积 以侵蚀沟道线画为轴线,沿沟缘线勾绘(不含支沟),画线连续成为侵蚀沟形状的闭合线,经拓扑分析获得沟道面积。

  24. 三、技术流程及质量控制 3 数据采集 (4)沟道面积 1:5万地形图沟道面积勾绘 2.5m遥感影像沟道面积勾绘

  25. 三、技术流程及质量控制 3 数据采集 (5)沟道纵比降 在GIS环境下,导入地形图(DLG)和遥感影像,读取侵蚀沟道沟头和沟口高程,二者之差与沟道长度之比即为沟道纵比降。在高程读取困难时,根据沟口到沟头的等高线数量计算高差。 (6)起讫经纬度 同(5)条件下,读取沟头、沟口的经纬度,分别填入侵蚀沟道的属性表相应字段中。

  26. 三、技术流程及质量控制 3 数据采集 沟道纵比降、经纬度

  27. 三、技术流程及质量控制 4 接边汇总 (1)分片解译成果接边 各片完成的侵蚀沟道解译成果需要进行接边,解决跨界沟道的提取、合并,即两边连起来达到普查长度下限的沟道进行补充提取;同一条沟道进行合并;合并后流域面积超出普查范围的剔除。

  28. 三、技术流程及质量控制 4 接边汇总 2)逐级统计汇总 各省负责组织辖区内成果的接边、统计工作;水利部负责组织各省成果的接边、统计工作。

  29. 三、技术流程及质量控制 5 质量控制 (1)解译培训 图像解译前应对解译人员进行侵蚀沟道知识和遥感解译技术培训,解译人员应能熟练进行人机交互解译。 (2)解译精度 沟道、沟缘线勾绘偏差不能超过2个像元(即5m)。

  30. 三、技术流程及质量控制 5 质量控制 (3)解译成果抽查 对室内解译成果图进行抽查,省普查机构抽查比例不小于15%;全国普查机构抽查比例不小于5%。 沟道、沟缘线勾绘精度达不到要求的图斑超过5%,或者解译成果接边后,遗漏、未合并的侵蚀沟道数量超过5%时,为不合格成果,要求返工。

  31. 三、技术流程及质量控制 5 质量控制 (4)外业验证 对室内解译成果,采用典型调查或路线调查,到野外进行实际验证。包括测量沟道长度、沟道起讫经纬度等项目。抽查验证侵蚀沟比例为1%。

  32. 三、技术流程及质量控制 5 质量控制 (5)落实责任层层把关。内业解译、外业验证应详实记录验证结果,并签字。 (6)专家审查。县、省、部分别对本级普查成果组织专家进行审查论证。

  33. 三、技术流程及质量控制 6 阶段成果 • (1)试点普查成果 • 试点工作结束后,试点省普查机构向全国普查机构提交试点普查成果,包括: • 试点小流域侵蚀沟道普查报告(Word文档) • 试点小流域侵蚀沟道遥感解译图(GIS的coverage、shp格式) • 试点小流域侵蚀沟道普查统计汇总表(Excel电子表) • 试点小流域侵蚀沟道普查原始登记表(p505表,纸质) • 西北黄土高原区侵蚀沟道普查技术细则(修订稿)

  34. 三、技术流程及质量控制 6 阶段成果 • (2)省级普查成果 • 各省普查结束后向全国普查机构公室提交以下成果: • 西北黄土高原区侵蚀沟道普查报告(Word文档) • 西北黄土高原区侵蚀沟道遥感解译图(GIS的coverage、shp格式) • 西北黄土高原区侵蚀沟道普查统计汇总表(Excel电子表,表3-3)

  35. 三、技术流程及质量控制 7 数据汇总 普查数据按照表3-3汇总,由省级普查机构完成提交全国普查机构。统计单元为县级行政区。

  36. 四、省级普查工作报告相关内容目录 ××省(区)西北黄土高原区侵蚀沟道普查报告 (提纲) 1 组织安排 简要介绍普查工作组织管理,及实施安排情况。 2 工作过程 说明普查实施过程,重点介绍普查技术方法:基础资料来源,主要信息源(精度、比例、采集时间、处理方式),普查技术路线,指标采集方法。对新技术应用和好的经验进行总结。

  37. 四、省级普查工作报告相关内容目录 ××省(区)西北黄土高原区侵蚀沟道普查报告 (提纲) 3 主要成果 介绍所侵蚀沟道普查成果,包括沟道数量、分布及特点。 4 质量评价 说明质量控制措施,抽查验证结果,专家对普查成果的质量评价。

  38. 四、省级普查工作报告相关内容目录 ××省(区)西北黄土高原区侵蚀沟道普查报告 (提纲) 5 存在问题与处理方法 总结普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方法、效果。 6 建议 围绕普查指标、普查技术方法,以及沟道稳定性等级划分等方面提出建议。

  39. 西北黄土高原侵蚀沟道普查 • 首次普查 • 缺乏规程 • 试点重要 • 深入研究 • 及时总结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