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374 Vues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设计. 余 红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设计. 一、 教学模式综述 二、网络环境下的几种教学模式 三、教学策略概述. 一、 教学模式综述. 教学模式的定义: 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的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 。. 体现如下三方面的内容: 理论与思想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 ; 反映的是教学模式设计者的教学思想 环境与资源 关系与结构 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学习资源等之间的关系不同。. 二、教学过程模式简介.
E N D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设计 余 红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设计 一、教学模式综述 二、网络环境下的几种教学模式 三、教学策略概述
一、教学模式综述 • 教学模式的定义: 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的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
体现如下三方面的内容: • 理论与思想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反映的是教学模式设计者的教学思想 • 环境与资源 • 关系与结构 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学习资源等之间的关系不同。
二、教学过程模式简介 (一)、教学模式分类 • 宏观:教——双主——学 • 中观:教育(学)模式的历史结构 • 微观:教育模式的逻辑结构、学科结构、更多....... 在宏观和中观模式的指导下,根据学科内容特点和教学对象特点,选择相应的微观教学模式
(二)、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 • 1、夸美纽斯发表《大教学论》,提出班级授课制度,开创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直观教学 • 2、赫尔巴特的四段(或五段)教学过程模式 • 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 • 联想——使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 • 系统——指导学生在新旧知识基础上作出概括和总结 • 方法——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习题解答、 书面作业等) • 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五段)
3、凯洛夫的六环节教学过程模式 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加以改造,提出一种新的五段教学论 • 组织上课(激发学习动机) • 复习旧课 • 提出上课目的、内容和要求 • 讲授新课 • 运用巩固 • 检查巩固
4、杜威学派的探索 • “从做中学” • 设计教学法 • 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现成的环境,去引起学生进行设计的动机 • 师生共同讨论,决定进行设计的目的 • 依据目的,由学生确定达到目的的行动计划 • 学生根据计划自己组织实行 • 学生对实行的结果进行试验和评价
5、布鲁纳 • 学科结构中心 • 认为不应强调增加教材的量,而应按照学科内容自身的体系结构即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来进行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 发现中学
6、布鲁(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 布鲁姆认为,只要能正确运用“掌握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学与学生的个别需要和特征联系起来),绝大多数甚至90%以上的学生都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 目标中心、评价中学 • 目标定向—常规授课—形成性测验(揭示差错)—反馈矫正—再次测评
7、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 1、“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学习类型 • 两种教学方式都可以有效地实现有意义学习,关键是要能在新概念、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反之,如不能建立起这种“联系”,不仅“传递—接受”教学方式将是机械的、无意义的,就是“发现式教学”也不可能实现有意义学习的目标。
8、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 • “最优化”是指要从实际情况的具体条件出发,确定效果和时耗的双重质量标准,选定最佳教学方案,按照实施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进程,以期达到最大效益,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合理的教育和发展
教学模式的设计 • 三个层次: • (应用模式)专题教学模式的选择 • (发展模式)专题教学模式的修改 • (建构模式)专题教学模式的开发
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模式的教学试验 • 基于课堂讲授的“情境探究”学习 • 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主题研究性学习 • 基于专题网站共建的任务驱动型学习 • 基于Internet 的校际远程协作学习
基于课堂讲授的“情境探究”学习 • 课堂集中讲授 • 网络资源作为辅助工具(演示、探究、讨论等) • 通过Internet进行讲授型教学,可以突破人数、时空限制
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主题研究性学习模式 • 给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 由教师根据学生所关心的问题确定某一研究课题 • 学生根据自己的论点搜集相关资料,完成研究报告(论文) • 进行汇报评价
基于专题网站共建的任务驱动型学习 • 学生围绕某一专题性内容进行较广泛、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 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参与网站的设计开发 •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学生利用网站自主与协作学习 • 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网页),通过评价整合成为网站资源 • 学生利用网站提供的形成性练习和测试功能,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策略概述 • 1.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 2.特点: • 具有指示性和灵活性,不具有规定性、刻板性 • 3.制定依据: • 1)从学习目标出发 • 2)根据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 3)符合学习内容 • 4)适合教学对象特点 • 5)考虑当地教学条件的可能性
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情况 • 最好的教学策略就是在一定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论体系 • 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4.二种基本教学策略 • 学习是一系列信息加工过程谁控制信息加工过程? • 教师控制 替代性教学策略 • 学习者控制 生成性教学策略
替代性策略supplantive strategies • 教师 • 指明教学目标 • 组织内容、排序、重点、迁移 • 提供教学活动 • 吸引学生注意 • 较多地为学生加工信息 • 构建教学环境
优 点: • 信息加工强度大 • 短期内使学生学习较多材料 • 可带来更集中、有效、可预测的学习结果 • 适用先决知识、技能或学习 策略有限的学习者
缺点: 学习者投入智力活动少 信息加工不够深入 缺乏挑战性、刺激性 缺乏个性、独立性和动力
生成性策略Generative Stratagies • 学习者 • 按自己的需要和风格 • 形成教学目标 • 自己组织内容、顺序、重点、迁移 • 自行决定活动 • 自己控制信息加工 • 构建自己的学习环境
优 点: • 信息加工深入,学习效果好 • 激发兴趣、动机 • 学习策略得到使用、练习与修正 • 学习结果因人而异、高度个性化
缺 点: • 对学生记忆力有较高的要求 • 成功依赖于学习者拥有策略的宽广度 • 易导致认知超荷、情绪受挫折
两种教学策略的平衡 生成性策略 提高加工效果 替代性策略减轻认知负荷 时间、能力、动机 先前知识 认知策略 任务紧迫性 进一步学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