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 likes | 702 Vues
歷史故事在教學上的應用. 高雄師範大學 王文裕 wenyue@nknucc.nknu.edu.tw. 歷史是人類活動的紀錄。按理,歷史書應該是充滿各式各樣的人物,在他們身上,有種種的故事,或有趣,或悲哀,或發人深省等等。因此,歷史書應該是最容易引起學生興趣的書。. 然而,目前的歷史教科書,卻離「有趣」有一大段距離。分析其原因: 1. 受限於篇幅,因而只能以極簡略的文字,鳥瞰式的介紹人類群體的發展軌跡。在此情況下,個人自然不見了。.
E N D
歷史故事在教學上的應用 高雄師範大學 王文裕 wenyue@nknucc.nknu.edu.tw
歷史是人類活動的紀錄。按理,歷史書應該是充滿各式各樣的人物,在他們身上,有種種的故事,或有趣,或悲哀,或發人深省等等。因此,歷史書應該是最容易引起學生興趣的書。歷史是人類活動的紀錄。按理,歷史書應該是充滿各式各樣的人物,在他們身上,有種種的故事,或有趣,或悲哀,或發人深省等等。因此,歷史書應該是最容易引起學生興趣的書。
然而,目前的歷史教科書,卻離「有趣」有一大段距離。分析其原因:然而,目前的歷史教科書,卻離「有趣」有一大段距離。分析其原因: • 1.受限於篇幅,因而只能以極簡略的文字,鳥瞰式的介紹人類群體的發展軌跡。在此情況下,個人自然不見了。
2.中、西傳統史書,原本是以敘述為主,著重個人描述的。但自19世紀,科學史學興起後,「分析」取代「敘述」,「趨勢」取代「個人」。到了今日,歷史期刊上的論文,幾乎皆是「分析史學」。在這種學術訓練下,歷史工作者似乎也忘卻「文史不分家」的傳統。教科書文字枯燥,也就不是怪事了。2.中、西傳統史書,原本是以敘述為主,著重個人描述的。但自19世紀,科學史學興起後,「分析」取代「敘述」,「趨勢」取代「個人」。到了今日,歷史期刊上的論文,幾乎皆是「分析史學」。在這種學術訓練下,歷史工作者似乎也忘卻「文史不分家」的傳統。教科書文字枯燥,也就不是怪事了。
◎我們的注意力,總是放在如何給學生更多的歷史「知識」與「訊息」。於是,我們忽略了一個人類自石器時代以來的最普遍、也最基本的要求:「給我講一個故事,看在老天爺的份上,讓它有趣一點!」◎我們的注意力,總是放在如何給學生更多的歷史「知識」與「訊息」。於是,我們忽略了一個人類自石器時代以來的最普遍、也最基本的要求:「給我講一個故事,看在老天爺的份上,讓它有趣一點!」
1.主題方面:由於上課時數有限,為避免排擠到其他內容,因此應挑選課本提到的重大歷史轉折事件有關之故事。藉由這個故事,加深學生的理解,鞏固史事的記憶。1.主題方面:由於上課時數有限,為避免排擠到其他內容,因此應挑選課本提到的重大歷史轉折事件有關之故事。藉由這個故事,加深學生的理解,鞏固史事的記憶。
2.次數方面:視教學需要與教師準備情形而定是,建議一節以1則故事為原則,若超過3個,就變成故事課了。 • 3.時間方面:1則故事最多15分鐘,若是有同類型、可互相發微者,建議做成專題,以免占用太多時間。
4.內容方面:歷史故事宜選擇較為有趣、發人深省者,太殘暴、太色情、太灰暗者應避免。4.內容方面:歷史故事宜選擇較為有趣、發人深省者,太殘暴、太色情、太灰暗者應避免。
不適合講述的歷史故事:明成祖天性殘酷 • 靖難後,成祖虐殺建文諸臣,波及妻孥。如《國朝掌故》所記: 鐵鉉妻楊氏年二十五,送教坊司。勞大妻張氏年五十六,送教坊司。張氏旋故,教坊司安政於奉天門奏,奉聖旨:「吩咐上元縣,抬出門去,著狗吃了。欽此!」
這種暴虐不仁的情形,即使得位十年後還存在,如《南京司法記》:這種暴虐不仁的情形,即使得位十年後還存在,如《南京司法記》: 永樂十一年正月十一日,教坊司於右順門口奏:「齊泰婦及外甥媳婦,又黃子澄妹四個婦人,每一日夜二十餘條漢子看守著,
年少的都有身孕,除生子令作小龜子,又有三歲女子,奏請聖旨」。奉欽批:「由他。不的到長大便是個淫賊材兒」。又奏:「黃子澄妻生一小廝,如今十歲。」也奉欽批:「都由他」。年少的都有身孕,除生子令作小龜子,又有三歲女子,奏請聖旨」。奉欽批:「由他。不的到長大便是個淫賊材兒」。又奏:「黃子澄妻生一小廝,如今十歲。」也奉欽批:「都由他」。 參考資料:鄧之誠,《古董瑣記》,卷六,「建文諸忠家屬盡發教坊」。
較適合講述的歷史故事:中國歷史上最慘烈的殉道者較適合講述的歷史故事:中國歷史上最慘烈的殉道者 • 靖難後,成祖逼迫方孝儒替他寫即位詔。方孝儒不肯,罵曰:「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文皇大聲曰:「汝安能遽死?即死,獨不顧九族乎?」孝儒曰:「便十族奈我何?」聲越厲。文皇大怒,令以刀抉其口兩旁至耳,後錮之獄,……籍十族。每逮至,輒以示孝儒
孝儒執不肯從, ……,九族既戮,亦皆不從,乃及朋友門生廖鏞、林嘉猶等為一族並坐,然後詔磔於市,坐死者八百七十三人。」(《明史紀事本末》,卷18,「壬午殉難」)
周顗的任誕 • 魏晉南北朝時期,明教大壞,士風放蕩。下舉一例說明: • 王導與周顗及朝士詣尚書紀瞻觀伎,瞻有愛妾,能為新聲。顗於眾中欲通其妾,露其醜穢,顏無怍色。有司奏免顗官,詔特原之。
周顗就是「風德雅重」的周伯仁。西322年,王敦謀逆時被殺。王導因當時沒救他,後來說:「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周顗在臨死前表現的很有政治氣節。對這樣的一個人,我們不好用「輕薄無行」之類的話語一筆抹殺。只有通過當時極端破壞禮教的士風,才能確切說明。周顗就是「風德雅重」的周伯仁。西322年,王敦謀逆時被殺。王導因當時沒救他,後來說:「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周顗在臨死前表現的很有政治氣節。對這樣的一個人,我們不好用「輕薄無行」之類的話語一筆抹殺。只有通過當時極端破壞禮教的士風,才能確切說明。 • 參考資料: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聯經,民69年,頁348。
◎「周伯仁的任誕」,適不適合在課堂上講述?◎「周伯仁的任誕」,適不適合在課堂上講述?
胡母謙之直呼其父名字 • 謙之字子光,才學不及父,而傲縱過之。至酣醉,常呼其父字,輔之亦不以介意,談者以為狂。輔之正酣飲,謙之(門規)而厲聲曰:「彥國(輔之字)年老,不得為爾!將令我(尸九)背東壁。輔之歡笑,呼入與共飲。 《晉書》,卷49。
4.內容方面:歷史故事宜選擇較為有趣、發人深省者,太殘暴、太色情、太灰暗者應避免。4.內容方面:歷史故事宜選擇較為有趣、發人深省者,太殘暴、太色情、太灰暗者應避免。
5.講述方面:以口語化、趣味化為原則。另外,由於歷史故事頗多與政治有關,因而講述時要盡量避免「借古諷今」。5.講述方面:以口語化、趣味化為原則。另外,由於歷史故事頗多與政治有關,因而講述時要盡量避免「借古諷今」。
6.講述歷史故事的主要目的,是在加深學生對課文之瞭解。因此,講述故事完畢後,一定要回到課文。否則,喧賓奪主,就有違此項教學設計的初衷了。6.講述歷史故事的主要目的,是在加深學生對課文之瞭解。因此,講述故事完畢後,一定要回到課文。否則,喧賓奪主,就有違此項教學設計的初衷了。
教科書課文 • 夏朝是中國第一個朝代。它標誌著中國國家的形成。由於夏禹之後,其子啟即位。因此,前此的「禪讓政治」結束,父傳子的「家天下」時代來臨。
夏啟誕生傳說 • 禹治洪水,通鐶轅山,化為熊。謂塗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塗山氏往,見禹方作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淮南子》) •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里仁出版社,頁495-498。
教科書課文 • 夏朝是中國第一個朝代。它標誌著中國國家的形成。由於夏禹之後,其子啟即位。因此,前此的「禪讓政治」結束,父傳子的「家天下」時代來臨。
教科書課文 • 春秋戰國是中國哲學的黃金時代,諸子被備出。其中,對中國未來有深遠影響的,主要有四家:儒、道、墨、法。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的代表人物。據史記所說,他生於魯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於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年73。他是儒家的始創人物,被後世尊為「萬世師表」,一般所指的「聖人」,就是他的代名詞。(孔墓:楷樹,禹墓:模樹。)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的代表人物。據史記所說,他生於魯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於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年73。他是儒家的始創人物,被後世尊為「萬世師表」,一般所指的「聖人」,就是他的代名詞。(孔墓:楷樹,禹墓:模樹。)
孔子的相貌與體格 • 《荀子》〈非相〉:「仲尼長,子弓短」;「仲尼之狀,面如蒙倛」(螃蟹)」。《史記.孔子世家》有載:「孔子身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
周代一尺約為20-23公分,秦漢23.1,三國-南北朝24.2,隋-宋約29-31,元35,明清32,民國33.3。周代一尺約為20-23公分,秦漢23.1,三國-南北朝24.2,隋-宋約29-31,元35,明清32,民國33.3。 • 孔子「身長九尺有六寸」,算起來身高192-220公分。 • 秦、漢男子成年7尺3寸(169),項羽長八尺餘(190),諸葛亮、趙雲8尺(185)。
孔子是大力士 • 《呂氏春秋.慎大覽》記載孔子「翹關」:「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 • 國門之關就是諸侯國都城門的大門栓,諸侯的國都城門一般都有四、五丈闊,其門栓約有幾十斤重。
據漢朝人高誘的解釋,翹關的方法是「以一手捉城門關顯而舉之」,亦即用一隻手握住門栓的一端,把四、五丈長的木栓挺舉起來。由此可見,孔子的身體強壯,力大過人。據漢朝人高誘的解釋,翹關的方法是「以一手捉城門關顯而舉之」,亦即用一隻手握住門栓的一端,把四、五丈長的木栓挺舉起來。由此可見,孔子的身體強壯,力大過人。 •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是春秋有名的大力士。孔子家族是力士家族。
孔子武藝精湛 • 孔子擅於武藝,射箭、駕車、打獵、游泳、登山、郊遊、釣魚等樣樣精通。射箭是儒家非常重視的一項技藝,孔子經常傳授其弟子練習射箭技術。《禮記.射義》有載:「孔子射於曼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孔子射箭時,眾人圍觀,說明他的射箭技藝相當精湛。
孔子的生平 • 孔子他說自己:「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為政篇) • 孔子在三十到四十歲之間,困惑什麼?
《論語》選:吾與點也 • 有一天孔子和學生聊天,孔子要學生抒發自己的志向,子路很直率的說:「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方:道義;哂:竊笑狀)
另外一個學生冉求說:「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孔子不置可否。另外一個學生冉求說:「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孔子不置可否。
最後曾點說我希望的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孔子就說:「吾與點也」。(論語,先進第十一)最後曾點說我希望的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孔子就說:「吾與點也」。(論語,先進第十一)
我們如果讀得懂《論語》「吾與點也」這一章,就進入了孔子的世界。我們如果讀得懂《論語》「吾與點也」這一章,就進入了孔子的世界。 • ◎中學之歷史故事教學設計,到這裡即可。 • ◎孔子事蹟可擴大做成專題,參見「孔子、耶穌、佛祖的困惑」簡報。
教科書課文 • 儒家在孔子死後,人才備出,有曾子、子夏、子思等;進入戰國時代,有孟子、荀子。這是「儒、墨」並稱顯學,但後來儒家興盛、墨家衰微的重要原因。
君子三費 • 子夏過曾子。 • 曾子曰 :「入食。」 • 子夏曰:「不為公費乎?」 • 曾子曰:「君子有三費,飲食不在其中」。 • 子夏問:「敢問三費?」
曾子曰:「少而學,長而忘,此一費也。事君有功,而輕負之,此二費也。久交友而中絕之,此三費也。」曾子曰:「少而學,長而忘,此一費也。事君有功,而輕負之,此二費也。久交友而中絕之,此三費也。」 (《韓詩外傳》,卷九)
聖修伯里介紹小王子 • 大人們喜愛數目字。當你告訴他們你交了一位朋友時,他們從不問你重要的問題。他們絕對不會問你:「他的聲音怎麼樣?他喜歡什麼遊戲?他蒐集蝴蝶嗎?」
他們會問你:「他幾歲?他有幾個兄弟?體重多少?他父親賺多少錢?」他們會問你:「他幾歲?他有幾個兄弟?體重多少?他父親賺多少錢?」 • 只有靠這些數字,他們才會認為對人有了認識。
假如你對大人們說:「我看到了一棟玫瑰紅磚造的漂亮房子,窗口有天竺葵,屋頂上有鴿子。」他們對這棟房子絕不會有任何概念。你必須對他們說:「我看到了一棟價值兩萬塊美金的房子。」這時他們才會大叫:「哇﹗好漂亮的房子﹗」假如你對大人們說:「我看到了一棟玫瑰紅磚造的漂亮房子,窗口有天竺葵,屋頂上有鴿子。」他們對這棟房子絕不會有任何概念。你必須對他們說:「我看到了一棟價值兩萬塊美金的房子。」這時他們才會大叫:「哇﹗好漂亮的房子﹗」
你一定有好朋友,但他(她)喜歡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喜歡吃什麼?什麼讓他高興?什麼會讓他感到不愉快?他害怕在眾人面前講話嗎?當他不自在時會摸頭髮,還是擰手指頭?……你一定有好朋友,但他(她)喜歡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喜歡吃什麼?什麼讓他高興?什麼會讓他感到不愉快?他害怕在眾人面前講話嗎?當他不自在時會摸頭髮,還是擰手指頭?……
教科書課文 •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結束了春秋、戰國歷時四百餘年戰火紛亂的時代。中國版圖的基本範圍,自此形成;二千餘年的帝制時代,也從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