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當前 海運產業政策 及未來 發展

交通部 運輸 產業海運 論壇. 當前 海運產業政策 及未來 發展. 交通部航港局局長 祁文中. 103 年 7 月 18 日. 簡報大網. 1. 2. 3. 4. 海運產業發展現況 產業發展趨勢及競爭力分析 產業願景目標及發展策略 結語. 1. 海運產業發展現況. 基隆港. 海運產業發展現況 (1/2). 至 102 年底止,我國船舶運送業計有 163 家,從業人員約 9,148 人,平均營業收入高達 2,312 億元,為我國海運事業中,產值最高之行業。.

ab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當前 海運產業政策 及未來 發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交通部運輸產業海運論壇 當前海運產業政策及未來發展 交通部航港局局長 祁文中 103年7月18日

  2. 簡報大網 1 2 3 4 海運產業發展現況 產業發展趨勢及競爭力分析 產業願景目標及發展策略 結語

  3. 1 海運產業發展現況 基隆港

  4. 海運產業發展現況(1/2) • 至102 年底止,我國船舶運送業計有163 家,從業人員約9,148 人,平均營業收入高達2,312 億元,為我國海運事業中,產值最高之行業。 • 船務代理業屬地方性產業,我國業者通常較外國業者具地方性專業優勢,因此在國情、文化不同的情況下,外國籍業者通常不會貿然直接進入市場,截至102年底止,船務代理業計有417家,大多為中小企業。 資料來源:交通部運輸及倉儲業產值調查報告(民國91-99年);交通部交通年鑑(民國91-102年);行政院主計總處100年工商及服務業普查初步結果統計表

  5. 海運產業發展現況(2/2) • 海運承攬運送業者投資物流相關服務產業,如報關業、船舶運送業、汽車貨運業、倉儲、包裝業等,亦多數為中小企業,競爭激烈。截至102年底止,海運承攬運送業計有828家。 • 貨櫃集散站經營業屬於海運範疇,為貨櫃貨物之儲存、裝櫃、拆櫃、裝車、卸車及貨櫃貨物之集中、分散,貨櫃保養、維護及整修,聯鎖倉庫,近年來由於市場之飽和,再加上海運貨運逐漸轉移至大陸,因此造成貨櫃集散站經營業家數之逐年減少,面臨轉型課題。截至102年底止,貨櫃集散站經營業計有34家。 資料來源:交通部運輸及倉儲業產值調查報告(民國91-99年);交通部交通年鑑(民國91-102年);行政院主計總處100年工商及服務業普查初步結果統計表

  6. 2 產業發展趨勢及競爭力 分析 花蓮港

  7. 產業發展趨勢及競爭力分析(1/6) 船舶運送業 海運承攬業 船務代理業 貨櫃集散站經營業 過去 單純攬貨 代理服務 貨櫃集散站服務 海運承攬業務 待轉型 現在及未來 依航業法辦理部分船舶運送業業務 (多國拆併櫃、海運快遞) 註:船舶數為自有船和租賃船之和 資料來源:Aphaliner及各公司網頁 參與自由經濟示範區業務 國內三大航商從2006年至2014年不論擁有船舶與建造船舶運能有大型化趨勢

  8. 產業發展趨勢及競爭力分析(2/6) • 船舶大型化趨勢,使得航商對航線的設計以經濟效益為考量,並選擇適當港口作為策略港,投資碼頭,集中作業,以作為各航線貨載的轉運中心 • 臺灣港口因各國港口的擴充與發展,而面臨嚴峻的壓力;在航線設計趨向軸心化的趨勢下,港口間的競爭日益白熱化(亞洲的軸心有上海、新加坡等港) 最大船舶噸數 船舶平均運能 TEU 近10年來,最大船舶噸數成長近1倍(指數由100成長至194),船舶平均運能亦成長近1倍 基準年:2004=100 資料來源:Review of maritime transport 2013

  9. 產業發展趨勢及競爭力分析(3/6 ) 鄰近港埠快速成長 因東亞地區新興貨櫃港口崛起,我國港口之貨櫃量雖有成長(2000年1,051萬TEU,至2013 年1,405 萬TEU),惟於亞洲地區之佔比卻呈現逐年下滑之趨勢 資料來源:Alphaliner Monthly Monitor,2014.1;交通部統計網

  10. 產業發展趨勢及競爭力分析(4/6) 2014年我國與亞洲鄰近國家之水運排名 a.臺灣總排名:24/138b.關稅障礙排名:137/138 C.依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簡稱IMD)發布之「2014年世界競爭力報告」,我國在2014年中水運為運輸部門競爭力退步,由原排名第12名,退居第22名。與亞洲各國相比,排名次於香港(第6名)、新加坡(第7名)及馬來西亞(第20名) 。

  11. 產業發展趨勢及競爭力分析(5/6)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整理自各國海關, 2013. • 我國主要競爭對手韓國積極與各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使得韓國在各市場市占有率均超越我國;尤其韓國103年7月4日於「中韓商務論壇」與中國大陸簽訂「資訊科技(IT)、電動車、鋼鐵及智慧電視」等四項合作備忘錄(合作金額計約新臺幣2,115億元),積極為預訂今年底與大陸簽署之自由貿易協定暖身,若我國無法加入或很晚加入區域整合,則影響將逐漸擴大。

  12. 產業競爭力分析(6/6) • 1.地處亞太區域較佳的地理位置 • 2.具有優質的海空運送業 • 3.臺商遍布,具東亞市場及華人國際網絡聯繫之整合力 • 4.企業具有靈活供應彈性 • 5.與他國相較對中國文化之了解 • 6.勞動與技術人力資源素質高 • 1國內產業外移,造成市場萎 • 縮 • 2.多為中小企業,缺乏國際競爭力 • 3.國際連結性仍待加強 • 4.法規遵循成本過高 • 5.船員招募不易且人力成本高 1.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的高度策略競爭 2.中國大陸港口崛起,對於區域海運活動產生磁吸效應,亞太地區貨櫃船漸漸改為停靠中國港口 • 3.全球經濟低迷,競爭劇烈 • 4.高雄港腹地不足發展受阻 • 1.兩岸簽署ECFA有助產業整合 2.兩岸直航可提升我國船隊之國際競爭力 • 3.產業優質人力資源提供 資料來源:交通部102年6月之「運輸產業發展計畫」

  13. 3 產業願景目標及發展策略 臺北港

  14. 產業願景目標 18

  15. 策略1:政策法規之修訂 • 1.陸續辦理「船舶運送業管理規則」及「中華民國籍船舶於受海盜或非法武力威脅高風險海域僱用私人武裝保全人員辦法」…等9 項子法之增修訂作業。 • 2.修正重點: • (1)原法規內容在其他主管法律已有規範部分,回歸其規範管理,不另予規則重複訂定。 • (2)朝簡化管理、貫徹解除管制、自由化之航業管理與運作,以促進我國航業發展,提升我國航運國際競爭力。 現在 航業法102年1月30日/ 6月19日、103年1月22日總統令修正公布 研修海運相關法規 持續作為 • 持續推動航業法、商港法、海商法、航路標識條例、船舶法及船員法等修正 • 辦理自由貿易港區法規鬆綁 • 檢討關務、租稅、交通、勞動等法規限制 19

  16. 策略2 :藉由兩岸特殊關係帶動港口發展 • 97年11月兩岸簽署「海峽兩岸海運協議」後,每年各項數據持續成長趨勢 • 因應兩岸關係發展及大陸擁有廣大之經濟市場,逐步開放陸資投資海運及其相關服務業有其重要性及必要性 •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海運部門開放業別為海運承攬運送業及海運輔助性服務業,期藉由雙邊相互開放,將大陸轉口貨源吸引至我國港口,提升港埠營運實績及產業整體競爭力 • 解除目前對岸片面定義客貨直航經營資格與運能平衡兩岸空櫃調度與國際中轉貨、國際郵輪經臺灣港口等之限制 • 與陸方協商小三通固定客運航線)之航班編排 14

  17. 策略3: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 帶動自由貿易港區貿易值倍增 預計104年6海1空自由港區貿易值突破1兆元

  18. 策略4:培育產業優質專業人才  20

  19. 策略5:推動加入TPP及RCEP • 以自由貿易協定走向國際,擴大國際參與合作 •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合作夥伴關係(RCEP)成員為我國主要出口市場與投資地區 • 加入TPP及RCEP效益 ─提升產業產值,創造出口效益,增進國內就業 ─擴大貿易規模,強化我國亞太供應鏈體系之地位 ─加速國內產業升級,推動我國法規與國際接軌 占我國貿易總額34% 占我國貿易總額57% ROC 16

  20. 策略6:強化航港基礎建設 港埠發展 國際化 強化航港建設 落實節能減碳 • 建構自動化資訊系統、足夠貨櫃存貯區域、完備碼頭浚深及設施等「綠色」航港碼頭經營環境 • 加強商港基礎建設,開發轉口貨源及爭取成為國際郵輪靠泊母港 • 提升港埠裝卸機具設施之能源效率 • 以創新思維經營港埠,落實政企分離,發揮「對內協調分工,對外整合競爭」的港群綜效

  21. 策略7:擴大產業經營利基 進行異 業結盟 產業整合 與經營 提升對外 競爭力 • 推動多國拆併櫃業務(MCC) ,以吸引國外貨源 • 瞭解業者需求,採客戶導向方式經營 • 於臺北港設置海運快遞專區,拓展內外銷市場與供應鏈 • 與時俱進優化各項航港行政業務 • 整合中下游碼頭經營業者,引領走入國際市場 • 與航商策略合作,推展多角化經營 • 以產業思維,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營運之發展 • 發展國內港埠成為郵輪靠泊港 • 鼓勵航商開闢新航線,開發潛在貨源

  22. 4 結語 高雄港

  23. 再創新局使命 結語 近年因受全球經濟趨緩影響,產業供應鏈及產業區位發展有所變化,不僅航運市場遭嚴峻考驗,世界各國港口運量亦受影響,我國因傳統產業外移及包括大陸等鄰近港口崛起等因素,港口運量成長亦趨緩,如何提昇我國客貨運量,以帶動海運產業發展,為我國海運發展最迫切之關鍵。 • 營造良好的海運經營環境 • 優化各項航港行政業務,從終端使用者需求出發,發展「便民/便商」和「便官」的關鍵應用服務,展現更高服務績效,提升產業競爭力 • 推動航業法、商港法、海商法、航路標識條例、船舶、船員等相關法規修正,及自貿港區法規鬆綁作業,因應業界需要並與國際接軌 • 積極參與APEC、FIATA、WTO等國際事務,提升我國海運整體實力 • 進行在職訓練,以3年時間基礎扎根奠基工作 • 持續規劃二次組改,精實培育自貿港區、交通運輸及財產管理等人才 • 協助培育海運產業相關人才,強化業界人力資源

  24. 簡報結束 感謝聆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