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助人關係 的 建立

助人關係 的 建立. 迦南康復之家 沈嘉萍 100.10.31. 一、住宿型機構工作理論 二、助人關係的建立. 讓你踏進精神領域工作的原因 ?? 對於這些精障者你的看法是什麼 ?. 住民因那些原因須到機構接受職能訓練 ? 這段期間工作下來,你觀察到住民 / 家屬 / 工作人員 什麼 ( 需求 / 特性 / 彼此關係 )?. 何謂家 ? 家給人的感覺 ? 家應該要提供給家人那些 ?. 住宿型機構 一、成立宗旨 二 、服務內容 三、早期精神醫療模 四 、現階段精神復健模式. 早期台灣精神醫療模式. 家庭 ?. 治療成效 ? 醫療資源浪費 ?.

abel-oliver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助人關係 的 建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助人關係的建立 迦南康復之家 沈嘉萍 100.10.31

  2. 一、住宿型機構工作理論 • 二、助人關係的建立

  3. 讓你踏進精神領域工作的原因?? • 對於這些精障者你的看法是什麼?

  4. 住民因那些原因須到機構接受職能訓練? • 這段期間工作下來,你觀察到住民/家屬/工作人員 什麼(需求/特性/彼此關係)?

  5. 何謂家? • 家給人的感覺? • 家應該要提供給家人那些?

  6. 住宿型機構 一、成立宗旨 二、服務內容 三、早期精神醫療模 四、現階段精神復健模式

  7. 早期台灣精神醫療模式 家庭? • 治療成效?醫療資源浪費? 醫療院所 急慢性住院治療 流落街頭 永久住院模式

  8. 社區精神醫療現況 社區生活 職能復健 回歸社區 (精神復健機構) 醫療資源 垂直整合 積極治療 (醫療院所) 長期照護 生活與社交訓練 (精神護理之家) 交誼性社團 自治團體

  9. 住宿型精神復健機構 • 運作理念與模式: • 1.提供一個連結“就業”住屋”的支持系統,“ 陪伴” 住民在社區生活工作學習 2.堅信與住民一同進行復健,而不是幫住民做復健; 住民不是得到復健,他們必須”主動且無懼地參與 屬於自己的復健

  10. 3.創造真實環境中的刺激,站在陪伴與引導的角度發展{復元}的工作方法。重視發展住民的主體性,致力於促進個人的社會網絡;親屬支持網絡、同儕互動網絡與社區支持網絡。3.創造真實環境中的刺激,站在陪伴與引導的角度發展{復元}的工作方法。重視發展住民的主體性,致力於促進個人的社會網絡;親屬支持網絡、同儕互動網絡與社區支持網絡。

  11. 他們絕大部分有能力可以在社區穩定獨立生活,或激進可以穩定獨立行使生活職能。他們絕大部分有能力可以在社區穩定獨立生活,或激進可以穩定獨立行使生活職能。 • 他(她)們對社區環境高度參與,自我概念清楚,有自己的休閒活動,也逐漸建立自己的社會支持網絡。 • 帶病一樣可以生活、工作,也減低了藥物與醫療的使用成本。

  12. 我們的期待 • 生命為自己負責 • 專注於精障者個人目標、喜好與生活的抉擇 • 迎向真實世界的生活 • 聚焦於個人強項能力的發揮(優勢觀點) • 在實境中進行生活技能的訓練 • 社區生活的整合 • 塑造一個支持性的環境 • 持續性的支持系統 • 復健的進展與藥物治療的接合

  13. 復原之概念(Recovery) • 幸福的意義(Wellness)

  14. 醫病關係 與助人關係

  15. 何謂好醫師? • 有求必應,開病人想要的藥? • 門庭若市,三五分鐘就看得懂是什麼病 • 『醫生如果不關心病人,只對病有興趣,即使醫術再好,也不能算是好醫生。』 • 那何謂好的助人者?

  16. 貳、關於助人行為的幾個迷思

  17. 團隊工作人員

  18. 當你自己有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你會向誰尋求協助?當你自己有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你會向誰尋求協助? • 當我們的住民無法解決問題時,會向誰尋求協助呢?

  19. 助人工作是什麼? • 助人是一種關係 • 助人關係(helping relationship)是指在這種關係中,兩個個體共同解決其中一人的困擾,以期使有困擾的個體能增進能力,克服生活中的困擾,或更有效地做決定,以促進其成長。 • 助人者應盡力客觀,並且以有目的、有方向的方法幫助他人

  20. 助人者給的回饋是具體、有意義的- • 澄清感受、確認矛盾、訂定具體目標與計劃、增強行為的改變..等

  21. 助人是一種過程 • 助人的過程重於結果,助人者如何協助當事人在困境無助中,覺知自己與環境的關係,引導其以新的較客觀、正確健康的觀點來看待自己與環境的關係。

  22. 助人者的需求 • MASLOW需求金字塔 • 1.生理需求:食物、水、睡眠、性驅力、金錢 • 2.安全需求:免於威脅或危險、害怕失去父母 • 3.愛及隸屬需求:親密關係、互動、給予愛、 • 接納、接受愛、保護 • 4.自尊需求:被需要、優越感、成就感 獨立、支配感、自我價值感 • 5.自我實現需求:最有用、個人成長、能力、性向充分發揮 挑戰變化、激發潛能 自省自發

  23. 參、助人技巧的重要性 • 助人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過程 • 運用這個過程協助當事人負起責任去面對自已和問題,並尋求解決途徑以處理個人的困難 • 能夠影響一個人去進行改變的歷程,需要一些有效的人際溝通技巧和發展策略

  24. 肆、促進改變的條件與策略

  25. 伍、同理心的定義 • 是一種共鳴性的了解,亦即能正確辨識他人感受,並予以適當反應,包含認知與情感反應兩部份。從他人的角度來看事情,他人取向而非自我取向。其所傳遞的是: 1.了解所發生的事情 2.了解此事情所帶給當事人的感受 3.願意繼續聽他說下去,並予以情緒上的支持

  26. 六、同理心反應的步驟 • 我認為這個人現在的心情怎樣? • 我根據這個人身上的什麼線索來做此推測? • 專注於語言與非語言的訊息 • 關心他人 • 想想自己在相同情境下的感受 • 根據他人的行為線索來推測其情緒狀態 • 把你所知覺到的他人感受反應出來讓對方知道

  27. 柒、設身處地的了解 • 能夠傾聽 • 能夠站在對方立場去想、去感受、去看 • 能夠將第二步驟所得的了解告訴當事人

  28. 捌、同理的要領—反映情緒和內容 情感反映/簡述語意 我覺得…(情緒)+因為…(語句) • 反映技巧,如一面鏡子,可以協助當事人覺察到自己的表達。 • 反映情緒和情感,必須就當事人在談論當中所呈現出來的情感或情緒,告訴他。 • 反映內容,是就其所談的主題告訴他

  29. 九、同理心反應的內涵 • 包括內容的反應-簡述語意(以傾聽者自己的用語敘述出所接收到的意義) • 感受的反應-情緒的辨識與反應 • 同理心反應的基本句型── 1.「你覺得……(情緒字眼)……因為……(事實內容簡述)」 2.再以平常較自然的口吻將了解體會到的感覺與內容說出來。

  30. 案例練習

  31. 十、助人歷程的基本溝通策略與技巧 • 建立關係 →打破僵局、打開話匣子、建立信任、增進安全感 • 自我探討 →了解性傾聽、反映情緒、反映內容、摘要、引導、 設身處地、回饋與分享 • 採取行動 →解決問題策略、作決定的策略 • 結束階段 支持、鼓勵、肯定

  32. 十一、建立助人關係的策略 1.協助對方感到自在—當事人現在的感受是什麼 2.協助對方開口去談—當事人怎麼解讀我的角色 3.增進對方的心理安全感—當事人擔心什麼 4.促進對方的信任感—我帶給當事人的感覺是什麼

  33. 十二、瞭解當事人的基本技巧-傾聽 • 聽其所言 • 觀其舉止行色 • 察其心情和情緒 • 洞悉心理期望和需要

  34. 十三、建立信任關係的辦法 (一)說明規則 (二)說明會談過程結構和方法 (三)接納與尊重 1.接納是無條件地承認當事人本身的價值,不因當事 人所說、所做、所想和所表現的行為與輔導員的 價值觀不同而拒絕、指責、批評當事人 2.尊重是以平等心對待當事人 3.尊重是接納的基礎,而接納則為了解當事人的起點

  35. 十四、解釋 • 為不同事件提出關聯性或假設性的聯結

  36. 十五、具體化 • 將焦點放在發生的事件為何,將混亂的思考引導至特定層面。

  37. 十六、立即性 • 處理工作人員與住民此時此刻的想法與感覺,立即真誠的溝通,重新界定調整彼此的角色與互動關係。

  38. 十七、摘要的使用時機 • 在一段冗長的討論或表達之後。 • 在討論一個話題告一段落時。 • 在多頭的表達和討論之後。 • 在結束會談時。

  39. 新住民需蒐集之資料 • 1.過去病史:內外科(住院、開刀)/結紮/現況? • 2.精神科病史:病識感/規律門診/就醫服藥/目前症狀? • 3.三餐飲食:三餐不正常/暴飲暴食… • 4.生活自理能力:完全可自理/需部份協助/過度依賴 • 5.工作史:工作類型/工作時間/工作內容/與同事互動 情形/離職原因 6.性格:病前性格/病後性格 7.興趣、嗜好 8.住民、家屬之期待

  40. 新住民入住之適應輔導措施 • 1.協助認識新環境(減低其對陌生環境之焦慮感) • 2.協助認識住民(拓展其人際互動網絡),並觀察與其 他住民互動情形 • 3.觀察情緒變化 • 4.鼓勵參與各項職能活動(減少退縮、提高社交技巧) • 4.協助訂定階段性之復建計畫 • 5.定期與住民會談 • 6.隨時與家屬保持聯繫

  41. 助人專業倫理的意涵 • 「道德」較具主觀、主體、個人、個體的意味;而「倫理」較具客觀、客體、社會、團體的意味。因此,將「道德」與「倫理」仔細的加以區分則可發現,「道德」比較是偏重個人行為對錯的判斷,往往較為抽象與主觀;「倫理」則較強調人際關係中互動行為的規範,通常較為具體和客觀 • 倫理」的本質可說是實踐「道德」的人生哲學,並將抽象的「道德」標準要求落實於具體的「倫理」規範之中

  42. *遵守倫理規範 • 1.保密 • 2.不得隨意向他人透漏住民的病情 • 3.未經住民同意不得擅自將其個人資料、照片公布或 刊登在報章雜誌上 4.態度中立 5.主觀言論

  43. 情感轉移是指個案將助人者當做個人早年生命經驗中的某個特定重要他人。在助人關係中,個案將在孩童時期對重要他人產生之壓抑情感投射於助人者身上,出現非現實的助人關係,即稱之為情感轉移。反之,助人者將自己孩童時期的壓抑情感投射於個案身上,在助人關係中呈現非現實的關係,即稱之為情感反轉移。情感轉移是指個案將助人者當做個人早年生命經驗中的某個特定重要他人。在助人關係中,個案將在孩童時期對重要他人產生之壓抑情感投射於助人者身上,出現非現實的助人關係,即稱之為情感轉移。反之,助人者將自己孩童時期的壓抑情感投射於個案身上,在助人關係中呈現非現實的關係,即稱之為情感反轉移。 • 求助者對助人者產生非現實關係稱為情感轉移,助人者對求助者產生非現實關係稱為情感反轉移

  44. 案例練習

  45. 感謝聆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