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其實我懂你的心 ---

其實我懂你的心 ---. 談 如何幫助新新人類成長與學習. 魏麗敏 w001145@yahoo.com.tw. 現代教師的角色. 經師 : 因材施教 有教無類 傳達知識 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 人師 : 輔導的過程中需彈性的包容 心理師 : 以同理心輔導學生健康心理 仲裁者 : 要幫學生衝突做仲裁的工作,安撫與作公正處理 行銷者 : 導師不能強迫學生學習所謂的智慧而如行銷者要將知識與做人做事道理讓學生心悅誠服的接受. 偵察員 : 導師多細心留意學生言行 ,加強線索的搜集防微杜漸

abner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其實我懂你的心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其實我懂你的心--- 談如何幫助新新人類成長與學習 魏麗敏 w001145@yahoo.com.tw

  2. 現代教師的角色 • 經師:因材施教 有教無類 傳達知識 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 • 人師:輔導的過程中需彈性的包容 • 心理師:以同理心輔導學生健康心理 • 仲裁者:要幫學生衝突做仲裁的工作,安撫與作公正處理 • 行銷者:導師不能強迫學生學習所謂的智慧而如行銷者要將知識與做人做事道理讓學生心悅誠服的接受

  3. 偵察員:導師多細心留意學生言行 ,加強線索的搜集防微杜漸 • 評量者:評量學生的言行跟學習,並導之以正師問題解決者:要音才,但不要太快把學生貼上標籤 • 亦師亦友:是學生的良師也是傾聽學生支持學生的益友 • 人生美容師: 導師開發學生潛能,替學生找出美好的未來,美化人生。

  4. 學生的角色 • 一、授業者 • 二、學習者 • 三、成長者 • 四、需求者 • 五、創意者 • 六、雙贏者 • 七、成就未來者

  5. 貳、教師應有之專 業素養 • 一、豐富的諮商與輔導理論知識 • 二、熟練與良好的助人技術 • 三、良好的人格特質

  6. 新新人類學習成長需求: Bound up Energy 1、New growth 2、New relationships3、New fantasies4、New goals

  7. 參、學習前應有之準備 一、瞭解自己學習起點行為、 學習動機、學習經驗等 二、選擇良好讀物 三、增加學習敎材 四、了解各種學習方法 五、備好多元學習能力

  8. 壹、有效學習之定義:所謂有效學習,依Rubin的定義,是指那些能夠幫助學習者提升認知歷程中編碼、提取、記憶等過程水準的所有方法的總和。可分成認知歷程策略、後設認知策略、自我調節學習策略等

  9. 貳、有效教學之定義與指標(一)有效教學之定義貳、有效教學之定義與指標(一)有效教學之定義 • 有效教學即教師係指教師在教學情境中,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策略或技巧,給受教者適當的知識提供、生活、學習及生涯輔導與協助、,以增進學生有效的學習及呈現良好的行為與健全身心,而能增進學生學識技能、提高學習成就以達成教育目標的措施(Froyen,1988)。

  10. (二)有效能教學之指標 • 麥爾 (Myers,1995) 認為有效能教學的指標如下: • (一)良好的班級氣氛:指溫暖、鼓勵、民主、和諧、學習取向的教室環境氣氛。 • (二)時間的有效運用:包括教學時間的長短、學生實際學習的時間量等皆與教學成效有關。 • (三)積極的教學策略:包括學習心向的導引、教材的展現、教學評量、良好的教室的管理等。 • (四)教師期望與獎勵:合適的教師期望影響學生的成就、適當的獎勵增進學習效果。

  11. 「教師效能訓練(Effective teachers’training)」 • 一九六六年,美國興起「教師效能訓練」的風潮。一個有效能的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技巧,良好的溝通技巧已成為有效教學的必備條件,良好的人際溝通關係也會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及教學效果。教師在班教學情境中,如何運用有效的領導技巧,處理繁雜的班級事務、安排緊湊的教學活動、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凝聚學生的向心力,以營造一個快樂而自我激勵的教學環境,可說是教學成敗的關鍵。

  12. 參、有效能的教師須具備之要件及行為特質(一)有效能的教師須具備之要件參、有效能的教師須具備之要件及行為特質(一)有效能的教師須具備之要件 • 史密斯 (Smith,l969) 認為有效能的教師必須具備下列要件: (一)豐富的學理基礎,包括學習及人類行 為方面。 (二)與學生、家長有良好、積極的態度。 (三)熟悉任教學科的知識。 (四)純熟的教學技巧以增進學生的學習。

  13. (二)有效能老師之行為特質 Borich(1988) 認為有效能教師行為特質包括: • (一) 明確性:指教學有系統,講述內容和目標清 楚明確。 • (二) 多樣性:即教學活動、方法和內容富變化。 • (三) 任務取向:即認真教學,關心並幫助學生達 成學習目標。 • (四)投入教學度:包括教師準備教學及實際用於教 學的時間。 • (五) 學生學習成功比例:學生大致可獲得多少學 習內容與成果。

  14. 目前學生的學習低落情況 • 一、沒有目標,不知為何讀書。 • 二、為考試而讀書,功利取向。 • 三、不主動、積極求知。 • 四、不知尋求社會性(教師、同儕、家長)或非社會性(圖書館、文化中心、網站)的支持。 • 五、不知運用、或沒有學習策略。 • 六、對教材沒有興趣 • 七、貪圖逸樂,妄想不勞而獲。

  15. 學習效能低落原因 • 一、家庭因素:。 二、價值觀混淆 • 三、缺乏成就動機 四、缺乏自我效能感 • 五、錯誤歸因 六、自我價值論 • 七、功利的外在動機無法持續。 八、教材與生活脫節 • 九、大班制下的犧牲者 十、「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 十一、個人主義的學習方式 十二、課程設計僵化 • 十三、教師教學照本宣科,無趣呆板。 • 十四、單一的評量方式,重智育,忽略個別差異。 • 十五、升學與就業輔導設施不彰

  16. 改進之道 • 一、教師在職進修 • 二、親師溝通與親職教育。 • 三、培養學生學習動機,使每位學生都有成功的經驗。 • 四、合作學習法:重視個人的進步及對團體的貢獻程度。 • 五、教材和學生生活相配合 • 六、課程安排彈性化:允許學生適度選修有興趣的科目,以為未來選擇學校、職業之準備。 • 七、動態的評量方式:評量方法、標準因應個別差異而有不同。 • 八、落實輔導工作,提供升學與就業選擇的協助。

  17. 有效能教師宣言 • 我能夠丟掉一些不合適我的 • 保留合適的並且再創造一些新的 • 我能看、聽、感覺、說和做 • 我有方法使自己覺得活得有意義 • 親近別人 • 使自己豐富、有創意 • 我是我 • 而且 • 我是可以的

  18. 肆、教學與學習之相關理論(一)陳述性知識的教學肆、教學與學習之相關理論(一)陳述性知識的教學 • 機械教學法:經理解純靠記憶的學習方法。 • 用機械教學加強短期記憶的策略:注意、編碼時多碼並用、運作記憶反覆思考、一再複習。 • 用機械學習加強長期記憶的策略:分散且有計劃的練習、精緻化策略(關鍵字、心像法、位置法、字勾法)、組織策略(串集法、描繪組織圖)。

  19. (二)意義教學法 • 首重理解 • 上下雙向處理策略:如SQ3R(瀏覽、質疑、閱讀、記憶、覆誦)等記憶術,強調先自我提供前導組織,再漸進分化,最後統整的學習。 • 培養產出性技巧:畫重點、做筆記、寫摘要、做比較。

  20. (三)程序性知識教學 • 1.清楚解釋工作程序的說明讓學生理解 • 2.實地操作 • 3.反覆練習直到自動化處理:指個人在操作過程中不再需要隨時去注意某些訊息。

  21. (四)後設認知策略 • 所謂後設認知是指個人對自己的認知歷程能夠掌握、控制、支配、監督、評鑑的能力,亦即對認知的再認知、對思考的再思考。Flavell認為後設認知包含三方面的認知:

  22. 後設認知知識:知己知彼、對事物難易之判斷及對事理對錯之辨識、能隨機應變採取適當方法解決問題。後設認知知識:知己知彼、對事物難易之判斷及對事理對錯之辨識、能隨機應變採取適當方法解決問題。 • 後設認知經驗:從成敗經驗中獲取教訓。 • 後設認知策略:求新求變,適應未來的預測與設計能力。

  23. (五)自我調節學習策略 「自我調節學習」是可以被教導的。「自我調節學習者」具有目標導向、自我效能感,會安排學習環境與時間、使用認知或後設認知策略、不斷自我回饋與修正,來進行有意義的學習。一些研究顯示,「自我調節學習者」的學業成就較高。

  24. (六)布魯姆的精熟教學法 • 精熟學習法(mastery learning)係指教師教學過程中,預先設定學生一個精熟標準的目標,並配合形成性和總結性測驗,允許學生在任何時間,有機會改進其表現水準,以獲得精熟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 精熟學習法的主要過程: • 1.教師設定課程目標,清楚明確的告知學生 • 2.將課程分成數單元,並加以有系統的組織。 • 3.教師針對設定目標,定期評量學生進步情況,必要時進一步提供補救教學,幫助學生達到精熟水準。

  25. (七)赫爾巴特的教學階段論 赫爾巴特學派的形式階段學說強調教學過程要有下列明確的步驟 : • 1.預備:引出學生舊有的學習經驗以便產生類化作用。提示:在學生具有學習心向之後,即可呈現或提示新教材。其方法可以文字或實物。 • 2.聯合 ( 比較 ):將舊經驗與新教材加以比較並發現其關係,以便學生系統瞭解並使概念抽象化。 • 3.總括:將比較結果予以系統整理,使之形成系統的知識概念。 • 4.應用:將習得的新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並熟練學得內容。

  26. (八)凱勒計畫教學法 • 1.選擇此課的全部教材。 • 2.將教材加以系統組織。 • 3.提供學習指引,包括教材內容的分析及問題的提示等。 • 4.編製多套的單元評量試題。 • 5.擔任講述、演示或主持討論會。 • 6.解答學生各種學習的問題。

  27. (九)個別化教學的策略 • Mohan & Hull(1974)提出個別化教學歸納為下列四種 : • 1.調整學習速度:教師調整學習速度較快及遲緩學生的學習時間,才能適應他們的需求。 • 2.提供多樣性教材:將教材細分成許多單元,並騙製成不同程度的多套教材。有些模式另編有自學教材、練習教材、補充教材、補救教材等供學生選擇使用。 • 3.調整評量的標準:對於能力較高學生允許免上部份學科和作業要求,另訂個別獨立研究計畫和評量測驗之標準;對於學習明顯有困難之學生另訂學習計畫,根據其能力擬定適合程度之目標和進度。 • 4.調整教師角色與任務:教師應減少其權威,保留更多教學時間給學生主動學習,並加強學生的補救教學活動。

  28. 伍、影響有效學習的主要因素 圖一 父母認知能力、家庭社經地位、環境與成就的關係 資料來源:Crane,1996,p.307.

  29. 背景變項 學習動機 教室專注行為 家庭氣氛 教師學習支持 父母關心 學習成就表現 自我調節學習 父母學習支持 圖二 學生家庭因素、學習歷程與成就之關係

  30. 草莓族的特質 • A.無法承受壓力:包括經濟壓力、生活壓力、責任壓力、工作壓力,他們比普通人的承壓指數低五倍。 • B.喜歡花錢寵自己:個人主義緊張的草莓族,對於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一定要花在自己身上,才覺得對得起自己,而且花到光光為止,因為不僅要買最好的、最流行的,而且自己要非常 • 喜歡才行 • C.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無論是服裝、造型、配件、髮色、搭配,都是由自己一手打理,絕對沒有雷同的造型出

  31. 新世代人類優點 • 一、顛覆邏輯創意無限 • 二、接受國際化洗禮 • 三、勇於自我投資充實 • 四、積極表現自己、重視溝通 • 五、勇於打破傳統窠臼、可塑性高

  32. 新世代人類缺點 • 一、抗壓性低 • 二、穩定性低 • 三、賺得少花得多 • 四、好高鶩遠、短視近利 • 五、自我本位主義重

  33. 「得到與花費」的時代(Getting and spending) • 2003年台灣刷卡8750億元,去年達1兆元,成長幅度約為31%,估計今年將幅度更大。做為一種信用的方便形式,它無可爭議,但其他條件配合——如「物質化」價值的至高無上,如它往「過度消費」的方向轉移,這種原本祇是個人的問題,即會在某個時刻,變成更大的社會或財經問題。這是個「得到與花費」(Getting and spending)的時代,人們在「再怎麼窮,也要⋯⋯」的價值下,追求帥與酷。 青少年過度追求名牌導致沉溺 崇尚名牌,援交償債稀鬆平常,儘管經濟和社會情況如此惡化,奢侈品及青少年消費卻依然興旺,爭取青少年儼然成了各類業者最主要的利基。尤其是在奢侈品方面,經過泡沫經濟期間的洗禮,對奢侈品已培養出極為高檔的品味。歷年來歐洲各家名牌由於競爭激烈,許多名牌為求擴大市場,已由「高」向「中高」價位轉進,成為「墮落的名牌愛用者」。

  34. 在學習的過程中,所發生的意識的或無意識的制約作用,當所有的電子媒體都這麼告訴你,要買這些商品才夠酷、夠炫,才跟得上時代;當身邊所有的同學都是這麼在做時在學習的過程中,所發生的意識的或無意識的制約作用,當所有的電子媒體都這麼告訴你,要買這些商品才夠酷、夠炫,才跟得上時代;當身邊所有的同學都是這麼在做時 ,你不做就是異類。因為要夠「ㄅㄧㄤˋ」才算是 Y世代最紅的新人類。

  35. Novaco(1979)認知取向學習管理訓練三階段 一、認知準備階段 二、學習技巧與演練階段 三、練習及應用階段

  36. 陸、有效學習的方法 • 一、營造良好學習環境(learning • environment) • 二、目標設定(set goal) • 三、課前預習 • 四、擬定讀書計劃 • 五、概覽法:當閱讀文章時,先以概覽法了解文章大意,再加註眉批重點或決定是否精讀,對了解本文價值與讀書效果較有助益。 • 六、激發學習動機 • 七、製作學習檔案(learning portfolio)

  37. 八、諧音法:運用音調類似的「諧音法」幫助記憶,如將「libido」譯成「利必多」亦即「原欲」,可使用易於背誦;如「564335」譯成「無聊時想想我」、、、等,可協助記住多個數字及英文單字。八、諧音法:運用音調類似的「諧音法」幫助記憶,如將「libido」譯成「利必多」亦即「原欲」,可使用易於背誦;如「564335」譯成「無聊時想想我」、、、等,可協助記住多個數字及英文單字。 • 九、嘗試回憶法:閱讀完一篇文章或書籍後,可用嘗試回憶法了解自己的記憶有多少,再翻閱書本牢記不熟之處,學習效果更佳。 • 十、位置記憶法:如「我的家在你家面向前方三點鐘位置」,比「我家在左邊」更好辨識;「車站在五福路麥當勞隔壁」等,由位置來記憶事物較好分辨 • 十一、模仿學習法(imitative learning) • 十二、精熟學習法(mastery learning) • 十三、摘要

  38. 十四、演繹法:即舉一反三,逐漸由相關事物類推到其他事物,由小而大,由少而多,逐次推演使學習更廣泛。十四、演繹法:即舉一反三,逐漸由相關事物類推到其他事物,由小而大,由少而多,逐次推演使學習更廣泛。 • 十五、歸納法:如要記憶二、三十項事物較難記住時,將之分類為物品類、抽象類或相關事物再記憶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 十六、心象記憶法(metal imagery) :如想到媽媽就想到媽媽喜愛的玫瑰花、微笑、喜悅等,想到鞋就想到襪、走路、牛皮做的等,如此可作許多聯想及記憶,增加辭彙應用。 • 十七、工作導向法 • 十八、屬性列舉法(atlrifnle listing)

  39. 十九、發現學習法 • 二十、讀書治療法 • 二十一、意義學習法 • 二十二、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 • 二十三、多重感官訓練:佛那德(Fornald)提出VAKT法教導學生運用多重感官學習效果,V即視覺,A即聽覺,K為運動覺,T為觸覺,例如教師先讓學生說故事給教師聽,然後老師把故事中的單字寫出來,當作學生閱讀材料;在學習單字時,學生首先看字(視覺),再聽教師唸這個字(聽覺),最後用觸寫這個字(運動覺和觸覺)。

  40. 腦力激盪之意義(brainstorming) 運用創意思考、眾志成城原理,鼓勵 學生作群體思考、想像,發展學生獨 創力、變通力、流暢力及精密力等, 在自由開放氣氛中充分發展潛能作發 明創造之歷程。

  41. 二、腦力激盪之特性 (一)無中生有 (二)搭便車 (三)聯合與改進 (四)延遲批判

  42. 二、內容 (一) F 圖形的(figural) (二) S 符號的(symbolic) (三) M 語意的(semantic) (四) B 行為的(behavioral)

  43. Torrance認為創造思考的特性為; (一)獨創性 (二)變通性 (三)流暢性 (四)精密性 創造思考的特性

  44. 二十四、歸因回饋(attributional feedback) • 二十五、實際體驗 • 二十六、加強意志力量 • 二十七、後設認知訓練:

  45. 十九、發現學習法 • 二十、讀書治療法 • 二十一、意義學習法 • 二十二、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 • 二十三、多重感官訓練: 佛那德(Fornald)提出VAKT法教導學生運用多重感官學習效果,V即視覺,A即聽覺,K為運動覺,T為觸覺,例如教師先讓學生說故事給教師聽,然後老師把故事中的單字寫出來,當作學生閱讀材料;在學習單字時,學生首先看字(視覺),再聽教師唸這個字(聽覺),最後用觸寫這個字(運動覺和觸覺)。

  46. 二十四、歸因回饋(attributional feedback) • 教師提供學生能力的回饋,並使學生相信學習是有效可預期的成果,加強其自我評估與自我影響之信心。Alderman(1985)曾建議教師協助學生訂立較符合現實的目標,並給予回饋;另外教師並應適時鼓勵學生,使學生從成敗經驗中學到合理歸因,最終目標是啟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讓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能適當自我回饋(如:我在這一科上表現很好,這是我努力得來的成果)。 • 二十五、實際體驗 • 教育改革中九年一貫課程強調給學生「不是背不動的書包,而是帶得走的能力」,因此在學習者「由做中學」的內容及即為學習重點,將理論知識編籑成可實際體驗的課程,在活動與體驗學習中瞭解學習原理與方法,可使學習生動化、內容多元化、效果更落實。實際體驗就是讓學生親臨其境,感同身受,藉以增進其對學習內容的認知(魏麗敏,2007)。 • 二十六、加強意志力量 • Corno (1989)認為學習上的「意志力量」(willpower)與意願強度是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意志本身就是行動的控制者,有能力去維持與促動有意向的行動,有毅力投入學習歷程之中,並避免干擾與分心,包括動機、意志集中程度與情感作用即能使個人獲得認知控制、情緒控制與動機控制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習效果。

  47. 二十七、後設認知訓練 • 後設認知是指個人對自己的認知歷程能夠掌握、控制、支配、監督、評鑑的能力,亦即對認知的再認知、對思考的再思考。Flavell認為後設認知包含後設認知知識、後設認知經驗及後設認知策略;Beyer(1987)提出後設認知的運思內涵,即計畫、監控及評估三大要項,透過計劃策略陳述目標、運思執行、導引運思、辨識障礙並加以克服、預測結果等過程完成構思,再利用監控策略保持目標、個人位置、達成次級目標,並作效果判斷等,可達成後設認知的運思策略,增進學生有效的學習效果 • 二十八、放聲思考(thinks aloud) • 二十九、訊息處理法(information processing) • 三十、合作學習法 • 三十一、多元智慧(Multiple Intelligences)學習 • 三十二、充實學習法(enrichment learning) • 三十三、團體討論法

  48. 三十四、語義句型(semantic-syntactic)學習 • 三十六、創造思考法(creative thinking) • 三十七、行為改變技術:教師可運用增強、懲罰、消弱、類化原理,多以鼓勵、讚美、獎勵方式增強學生良好表現,而以適當的忽視消除學生不良行為,如此循序漸進方式由少而多養成學生正向行為,使之養成習慣,並對自己負責。 • 三十八、SQ3R法 • 三十九、PQRST讀書法 • 四十、MURDFR學習法

  49. 三十八、SQ3R法 •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提出SQ3R法,其中S(survey)為掃瞄,即先對一篇文章教材作概覽式閱讀,獲得概念,Q(question)即發問,針對瀏覽過的教材提出相關問題來探討;3R即閱讀(read)、背誦(recite)與複習(review)

  50. 三十九、PQRST讀書法 • PQRST讀書法中P為預覽(preview),即快速閱讀教材,在大略瞭解後,Q(question)即為發問,經概覽後提出重點及問題,R為閱讀(read),即以精讀方式將知識加以確認;S為自述(state),讓學生以自己的話把書中的要點說一遍,嘗試回答問題,並作自省;T為測驗(test),即自我測試,是否已熟練教材,如此可增加理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