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中国画家协会理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工艺美术师、黄山市邮协常务理事 余承平 主讲

邮票里的国粹.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历代名家辈出,名画如云。它不仅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人民共有的文化艺术瑰宝。中国画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美学观念而创作出来的绘画艺术品。国家邮政部门为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中国绘画的悠久历史和光照千秋的艺术成就,先后发行了不少以中国绘画为题材的邮票,把历代著名画家的传世佳作浓缩于方寸之地。. 中国画家协会理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工艺美术师、黄山市邮协常务理事 余承平 主讲. 1.1993-15T《 郑板桥作品选 》. 一、古代作品. 1993 年 11 月 22 日发行

abril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中国画家协会理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工艺美术师、黄山市邮协常务理事 余承平 主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邮票里的国粹 •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历代名家辈出,名画如云。它不仅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人民共有的文化艺术瑰宝。中国画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美学观念而创作出来的绘画艺术品。国家邮政部门为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中国绘画的悠久历史和光照千秋的艺术成就,先后发行了不少以中国绘画为题材的邮票,把历代著名画家的传世佳作浓缩于方寸之地。 中国画家协会理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工艺美术师、黄山市邮协常务理事余承平主讲

  2. 1.1993-15T《郑板桥作品选》 一、古代作品 • 1993年11月22日发行 • (6-1) 竹石扇面;(6-2) 兰花册页;(6-3) 兰竹石大中堂;(6-4)竹石图轴;(6-5) 瓶菊册页;(6-6) 书法扇面。 • 郑板桥(1693—1765年),原名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和善画梅闻名于世的书画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   郑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做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3. 2.2002-2T《八大山人作品选》 一、古代作品 • 2002年1月20日发行 • (6-1) 双鹰图; • (6-2) 孤松图; • (6-3) 墨荷图; • (6-4) 瓶菊图; • (6-5) 双鹊大石图; • (6-6)仿董源山水图。 • 八大山人:本名朱耷 (1626--1705)清代书画家,“清初四僧”之一。 八大竖写既像哭字,又像笑字,因为朱耷在明亡后受了刺激,精神曾一度失常,又哭又笑病愈后以此为名,以寄托感情,也有说他从皇室子弟跌入底层,哭笑不得,才以此为名的.山人则是古代隐士自称。朱耷是清代杰出画家。字雪个,又字个山、道朗、个山驴、朗月、 庵、传綮、破云樵者、人屋、驴屋和因是僧、八大山人等。原名统 ,江西南昌人。明宗室,甲申后,结束了他早年的贵胄生活,为躲避灾祸,隐姓埋名,寄悲愤凄凉之情于书画。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削发为僧。善画花花鸟竹木,以简略见胜,独出新奇。书法古朴,有晋唐之风。写意花鸟画脱胎于明林良、徐渭等人,笔墨精练,含蓄蕴藉,丰富多彩、淋漓痛快、自成一格。画山水,大都是荒岭怪石,表现了“残山剩水,地寒天荒”的境界。画花卉多写芭蕉、枯荷、古松;画鸟,多无名之鸟,画鱼,多无名之鱼,大都形象怪诞,表情奇特,冷酷逼人。表现出作者的高傲、冷漠和仇视现实的精神状态。

  4. 3.2004-26T《清明上河图》 一、古代作品 • 2004年10月18日发行的《清明上河图》画卷为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邮票完整依据原版《清明上河图》设计,全套九枚,横三连,小全张版式。其发行创下了四个第一:依照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原作设计,基本反映原画风貌,这在世界同类题材中是第一次;在中外邮票印制史上,雕刻版规模迄今为止是最大的;是中国引进的国际先进胶雕印刷机印出的第一套邮票;是中国全套连票最多、最为精美的一套古代名画邮票。 张择端(1085年—1145年),字正道。汉族,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著名画家。他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系世界名画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描绘当年汴京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真实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优秀风俗画。经过近千年的漫长岁月,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5. 一、古代作品 4.2011-26T《八十七神仙卷》 2011年9月26日发行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白描人物长卷,相传为一代画圣吴道子的冠世巨作,也是他现世仅存的一部白描绢本。因场面之宏大,人物比例结构之精确,神情之精妙,构图之宏伟壮丽,线条之圆润劲健。 • 此画卷的发现和收藏过程也充满了传奇。1937年,徐悲鸿在香港举办画展时,从一位德国女士处发现此画作,并认定为唐代吴道子所作。他倾其所有购得此画,并在画上加盖“悲鸿生命”收藏印章。之前,此画卷没有名称,也没有题跋,画名由徐悲鸿所起。抗战时期,画作曾遗失,后历尽千辛寻回。1948年,徐悲鸿请中国画装裱大师刘金涛将此卷进行重新揭裱,并请齐白石题写画名。揭裱之后,分别有张大千、谢稚柳、徐悲鸿3人题跋。1958年,徐悲鸿辞世,其夫人廖静文女士将此画无偿捐献给国家。此画作现珍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 此套特种邮票首发式在唐代“画圣”吴道子出生地禹州及许昌市同时举行。

  6. 二、现代作品 • 1.T.44《齐白石作品选》 1980年5月20日发行了(小型张)《祖国万岁》1枚, 。同时发行16枚《齐白石作品选》特种邮票一套。 (16-1)牡丹;(16-2) 松鼠葡萄;(16-3) 酒蟹图;(16-4) 蛙声十里出山泉;(16-5) 小鸡;(16-6) 荷花;(16-7) 红梅;(16-8) 翠鸟;(16-9) 葫芦;(16-10) 秋声;(16-11) 藤萝;(16-12) 菊花;(16-13)虾;(16-14) 荔枝;(16-15)60分 白菜蘑菇;(16-16) 桃。 齐白石(1864一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

  7. T28奔马邮票,1978年5月5日发行,全套10枚,小型张1枚,影写版,刘硕仁设计,由北京邮票厂印刷。邮票和小型张是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的藏品中精选出的11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它组成了一幅壮观的十骏画卷,它彷佛让我们听到了奔马在空中的嘶叫声和清脆马啼声。《奔马》特种邮票及小型张在30年最佳邮票评选中被评为最佳邮票。T28奔马邮票,1978年5月5日发行,全套10枚,小型张1枚,影写版,刘硕仁设计,由北京邮票厂印刷。邮票和小型张是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的藏品中精选出的11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它组成了一幅壮观的十骏画卷,它彷佛让我们听到了奔马在空中的嘶叫声和清脆马啼声。《奔马》特种邮票及小型张在30年最佳邮票评选中被评为最佳邮票。 二、现代作品 2. T.28《奔马》 徐悲鸿(1895-1953)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1917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不久回国。1919年赴法国留学,1923年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美术作品。1927年回国。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及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及个人画展。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港、新加坡及印度举办义卖画展,宣传支援抗日。被誉为爱国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

  8. 3.特59《熊猫》 二、现代作品 • 特59 《熊猫》于1963年发行,著名画家吴作人原画,由著名邮票设计家、吴作人的学生孙传哲设计。

  9. 4.57-62的《熊猫》编号邮票 二、现代作品 为宣传保护野生动物,1973年1月15日邮电部再次发行了志号为57-62的《熊猫》编号邮票1套6枚。1980年,熊猫特种邮票被评为“建国 30年最佳邮票”。 吴作人(1908—1997 )是一位学贯中西,有相当修养的艺术大师,在油画和水墨画各方面均有很高造诣,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校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吴作人先生的水墨熊猫画甚为可爱,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邮票图稿把熊猫立、坐、躺的形态和吃、玩、行时的有趣姿态完整地表现了出来。吴作人的熊猫图原作是采用泼墨大写意的画法,寥寥数笔就将大熊猫的活泼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墨色深浅也运用得恰到好处,浅色墨勾勒出熊猫的轮廓,而深色墨块染就了熊猫的毛色。由于宣纸渗化的特点,饱蘸浓墨的笔融将熊猫的绒毛表现得纤毫毕见,使熊猫充满动感,栩栩如生。可以说,用泼墨大写意画法表现熊猫,真是匠心独运。

  10. 二、现代作品 5.T106《熊猫》邮票及小型张 • 1985年5月24日发行 • 熊猫作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而被称为“国宝”,以致我国专为大熊猫发行了三套邮票和1枚小型张(两套邮票和小型张由吴作人原画,一套由韩美林原画) • 韩美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民间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书画委员会会长、中国慈善总会常务理事。他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以动物和人物为主,既是继承提炼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艺术,又吸收了西方艺术的精髓,能把写实、夸张、抽象、写意、工笔、印象等诸多手法的东方、西方艺术巧妙的溶为一体,可以说他的作品已达到高、远、深、新的境界,加上他作品的线条美,而给人们享受到一种永恒的美。人们最赞叹他鬼斧神工的雕塑和一气呵成的巨幅国画。

  11. 二、现代作品 6. J.60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绘画艺术展览纪念》 • 1980年10月8日发行 • (3-1)黄山云海奇观【刘海粟】; • (3-2)黄鹂玉兰【于非闇】; • (3-3)牧驼图【吴作人】。 • 刘海粟(1896-1994年) 。祖籍安徽省凤阳,生于江苏省常州。 1912年11月与乌始光、张聿光在上海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任校长,并取苏轼“渺沧海一粟”词意,改名“海粟”。首创男女同校,采用人体模特儿和旅行写生,被责骂为“艺术叛徒”,但得蔡元培等学者支持。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并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1919年到日本考察美术教育,回国后创办天马会。 • 于非闇(1889—1959年)中国画家。又号闲人、闻人、老非。原籍山东蓬莱,出生于北京,自幼得书画家传。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 • 吴作人(1908—1997),安徽泾县人,生于江苏苏州,分别就读于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从师徐悲鸿先生,并参加南国革新运动。早年攻素描、油画,功力深厚;间作国画富于生活情趣,不落传统窠臼。晚年后专攻国画,境界开阔,寓意深远,以凝练而准确的形象融会着中西艺术的深厚造诣。在素描、油画、艺术教育方面都造诣甚深,他在中国画创造方面更是别创一格,自成一家。吴作人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

  12. 7.T.98《吴昌硕作品选》 二、现代作品 • 1984年8月27日发行 • (8-1) 书法;(8-2) 双桃;(8-3) 芙蓉;(8-4) 紫藤;(8-5) 牡丹;(8-6) 秋菊;(8-7) 梅花;(8-8) 篆刻。 • 吴昌硕(1844-1927)是中国近代诗、书、画、印的艺术大师,艺坛尊其为“四绝”画家。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的“清末海派四杰”,是海上画派的领袖人物。

  13. 8. T141《当代美术作品选(一) 》 二、现代作品 • 当代美术作品选(一)邮票,全套3枚,面值78分,影写版,北京邮票厂印刷。这套特种邮票,编号T141,1989年9月1日发行。分别选取当代美术大师叶浅予的人物画《白蛇传》、李可染的山水画《细雨漓江》、吴作人的动物画《齐奋进》。并采用中国古典册页的设计形式,右边为绘画作品,左边配以画家的题词,格调高雅,使人们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品味到大师们高超的书法艺术,受益非浅。 叶浅予,1907年生,浙江桐庐人,早期主习漫画,1944年始工人物画创作,是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画派的开创人之一,他的漫画、速写和舞蹈人物,被誉为“三绝”。 3-2为“李可染 《细雨漓江》”。选的是李可染所作《细雨漓江》,作于1977年。画面上题记是: “雨中泛舟漓江山水空恍如置身水晶宫中”。 李可染,1907年生,江苏徐州人,少时拜师学画,其绘画善于把传统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融合古今、中西,在传统绘画的继承革新中独树一帜,开创一代新风,所画山水画,意境新、笔墨新。 3-3为“吴作人 《齐奋进》”。选自吴作人的《齐奋进》,作于1978年。作者以水墨画笔法,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牦牛顽强勇敢、倔强不屈的性格,给人以刚劲之美的享受。 吴作人,1908年生于苏州,祖籍安徽泾县,其艺术风格凝炼简洁,清明流畅,油画和国画的造诣都很高,擅长中国画水墨写意,尤精动物画。

  14. 9. 1994-14T《傅抱石作品选》 二、现代作品 • 1994年10月5日发行 (6-1) 傅抱石作品选·听泉图; (6-2) 傅抱石作品选·洗手图; (6-3) 傅抱石作品选·大涤草堂图; (6-4) 傅抱石作品选·擘阮图; (6-5) 傅抱石作品选·虎跑; • (6-6) 傅抱石作品选·山阴道上。 • 傅抱石(1904—1965) 江西新余人。擅长中国画、美术史论 、美术教育。幼时好学,邻里资助他读书,后被保送入江西第一师范。1928年毕业,因成 绩优异留师范附小当教师,后任江西省立第一中学高中艺术科教师。因作品在报刊上发表, 得徐悲鸿赏识。1933年赴日本留学结识郭沫若,1934年在日本举办书画篆刻个人展览,郭沫 若主持开幕,并为之题款赋诗,其作品为日本人所倾倒。1936年归国,由徐悲鸿推荐任南京 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抗日战争开始后在郭沫若主持的政治部三厅为抗战工作孜孜不息。19 49年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主席、江苏中国画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等职。1959年与关山月合作巨幅山水画,毛泽东主席题《江山如此多娇》,长期 陈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厅,为中国山水画的推陈出新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15. 10. 1996-5T《黄宾虹作品选》 二、现代作品 • 1996年4月5日发行 • (6-1) 书法; • (6-2)  山水; • (6-3) 青城山中坐雨; • (6-4)西泠远望; • (6-5)设色山水; • (6-6)点染写花。 • 黄宾虹(1865-1955),原籍安徽省歙县,中国近现代国画家,擅长山水画,兼作花鸟画,并进行绘画史论和篆刻的研究、教学,以及中国美术遗产的发掘、整理、编纂、出版工作。早年为贡生,任小官吏,后弃官参加反清活动。新中国成立后,黄宾虹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90寿辰时,夏衍同志代表华东行政委员会文化局授予黄宾虹“中国人民优秀画家荣誉奖状”。1955年3月15日,黄宾虹在杭州逝世。所藏金石书画文物二千余件及生前书画作品五千余件,全部捐献国家。

  16. 11. 1997-4T《潘天寿作品选》 二、现代作品 • 国家邮政局于1997年3月14日发行了志号为1997-4T的《潘天寿作品选》特种邮票1套6枚,分别是: • (6-1)·黄山松图; • (6-2)·朝霞图; • (6-3)·梅雨初晴图; • (6-4)·菊竹图; • (6-5)·睡猫图; • (6-6)·灵岩洞一角图。 • 潘天寿(1897—1971年)浙江海宁人,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一生以弘扬民族美术为已任,淡泊名利,刚正不阿,他以其沉雄博大、苍古高华的艺术风格及自己在绘画、书法、诗文、史论等多方面的杰出成就和对中国画继承与革新问题上的远见卓识成为中国画艺术大师

  17. 12. 1998-15T《何香凝国画作品》 二、现代作品 何香凝(1878-1972年),广东南海人,国民党领袖廖仲恺的夫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的母亲。她不仅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画家。她一生创作丰富,除动物、梅、松、竹、菊外,还绘有大量山水画作,其作品笔法圆浑质朴,讲究立意,折射出本世纪初叶以来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同时也是她革命生涯和高尚品格的生动写照。 • 国家邮政局于1998年6月27日发行的《何香凝国画作品》特种邮票1套3枚,分别是: • (3-1) 虎; • (3-2) 狮; • (3-3) 梅。

  18. 二、现代作品 13.T69《红楼梦─金陵十二钗》 • 1981年发行,共十二枚邮票和一枚小型张《双玉读典》。 • 刘旦宅(1931~2011浙江温州人。自幼喜好绘画,1941年便在温州举办“十龄童刘小粟画展”。 1949年后,在上海市大中国图书局、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绘画。1985年后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擅长中国古典著作人物画。所绘《红楼梦十二金钗》邮票,曾获1981年全国邮票最佳奖。他以中国传统的绘画风格,清晰的线条、逼真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大观园中十二个贵族女子的形象,浓郁的色彩与十二屏清晰的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无限美妙的审美快感,系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19. 二、现代作品 14.《李可染作品选》 • 2007年3月26日发行 • (6-1)松下观瀑布   • (6-2)万山红遍   • (6-3)观画图    (6-4)放鹤亭    • (6-5)浅塘渡牛图 • (6-6)春雨江南图 李可染(1907-1989),中国著名国画大师。出生在江苏徐州一个平民家庭。13岁时拜当地画家钱食芝为师,16岁入上海美专学习,毕业后任教于徐州私立艺专。曾师从黄宾虹、齐白石,得前者“墨块”、“墨线”,后者“积墨”、“渍墨”、“破墨”之诀,丰富了传统技法的表现力。借鉴西画的明暗处理,创山水画黑、墨、重、亮的新画风。其作品意境幽深,笔墨浑厚,气韵生动,格调高雅,质朴凝练,融文学性、音乐性和造型美于一炉。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文联委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等。

  20. 1. T33《中国绘画·长沙楚墓帛画》 战国时期楚国帛画是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以白色丝帛为材料的绘画,出土于湖南长沙。是迄今所见最早最完整的绘画作品。其内容与当时的宗教俯仰和风俗习惯有关。帛画采用墨线描绘,落笔一丝不苟,构图以人物为中心,反映了战国时期我国绘画艺术的独特风格。 三、工笔重彩 • 工笔重彩:就是指工整细密和敷设重色的绘画艺术。在中国绘画历史的早期,工笔重彩占有重要的地位。迄今为止,已出土的许多秦汉时期墓室的壁画、帛画,以及大量的画像石、画像砖等现存的绘画实物。例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帛画、都是道地的工笔重彩,特别是轪妃墓的T形“非衣”,构图巧妙,线描精细,设色绚丽,显示了当时工笔重彩达到了高度的成就。 1979年3月29日发行

  21. 三、工笔重彩 2. T82《西厢记》及小型张 • 1983年2月21日发行 • 王叔晖 (1912—1985),女,北京人。15岁入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师从徐燕孙、吴光宇,早年便以仕女、罗汉等人物画而知名。1949年后在出版总署美术科、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组工作,为中国现代著名工笔人物画、连环画画家。在连环画《西厢记》中,她熔“兰叶描”与“界画”手法于一炉,将传统白描把握得非常严谨,线条疏密、顿挫有致,流动自如,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线描的魅力。特种纪念邮票《西厢记》发行时,王叔晖已71岁高龄。她是老一辈著名的女画家,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以工笔重彩形成从事连环画创作对连环画艺术的提高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位。她的《西厢记》运用极其娴熟的传统技法,细腻而生动地刻划了人物的形象,再现了这个千古传诵的爱情故事,称得起是一部划时代的杰作。

  22. 3. 2004-5T《成语典故(一)》 三、工笔重彩 • 2004年4月2日发行,四枚邮票的名称分别为“邯郸学步”、“叶公好龙”、“滥竽充数”、“鹬蚌相争” 。这套邮票是成语典故系列的龙头票,其目的是为彰显中华传统文化。 • 邮票由河南籍画家李永清和李国柱担纲设计,图案采用中国画工笔彩绘技法,综合运用多种色彩,以丰富视觉效果。理想主义与写实手法兼具,以多场景叠合的方式布局画面,保持了成语典故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做到紧凑、和谐。画面既突出成语典故中最精彩的部分,又注重渲染气氛、延展情节,人物最终占据中心位置,同时,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邯郸学步”“鹬蚌相争”两枚邮票在右下方各有一处“画中画”,如连环画一般,从多角度反映事物,使故事角色冲突直接、鲜明,燕人和少年行走之状互作对比,一目了然;鹬蚌争执之景和渔翁得意之状相映成趣。“叶公好龙”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龙的威严与气势,用写实手法刻画叶公惊恐万状的神情。“滥竽充数”以廊柱分割空间,以编钟代表乐器,既突现了主题,又点缀了画面,南郭先生逃离的窘态,给故事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这套邮票在着色方面以赭石为主色调,其他颜色作为点缀、辅助,浓而不艳,古朴典雅,与古代民俗风情相得益彰,国画之本色跃然纸上。 (4—1) 邯郸学步 (4—2)  叶公好龙 (4—3)  滥竽充数 (4—4) 鹬蚌相争

  23. 三、工笔重彩 4. 2004-5T《成语典故(一)》 • (4-1) 愚公移山 • (4-2) 卧薪尝胆 • (4-3) 毛遂自荐 • (4-4) 闻鸡起舞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

  24. 四、彩绘 门 神 简 介 门神秦琼、尉迟敬德都是唐朝开国元勋,都是武勇善战的大将,跟随李世民(唐太宗)夺得帝位。传说唐太宗病了,寝门外抛砖弄瓦,鬼魅号呼,三十六宫,七十二院夜无宁静。唐太宗十分害怕,诏群臣告知此事。秦琼出班奏曰:“臣平生杀人如剖瓜,积尸如聚蚁,何惧魍魉乎!愿同敬德(尉迟恭)戎装立门以伺”。太宗准其奏,当夜果然安静下来。太宗很高兴说:“二人守夜无眠,太辛苦了”,他遂命画工画二人形象全武装像,悬于宫掖之左右门上,点击查看,果然鬼魅全部顿息。后世沿袭,遂永作门神。现在均把此画像作为一种保平安的吉祥图案而挂在门上或室内。 • 全国首版个性化《门神》邮票 • 彩绘,在中国自古有之,被称为丹青.常用于中国传统建筑上绘制的装饰画。 在古代建筑上的彩绘主要绘于梁和枋、柱头、窗棂、门扇、雀替、斗拱、墙壁、天花、瓜筒、角梁、椽子、栏杆等建筑木构件上。主要以梁枋部位为主。成语"雕梁画栋"由此而来.中国建筑的彩绘的运用和发明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它自隋唐期间开始大范围运用,到了清朝进入了鼎盛时期,清朝的建筑物大部分都覆盖了精美复杂的彩绘。

  25. 一页邮集的制作方法 • 主讲人: 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 黄山市资深集邮家 汪德滋

  26. “一页(片)集邮”始于新世纪之初,先在京城的一些基层邮协兴起,并在国内多地的民间能够 较快地流传推广与普及,这在于它的规模小、投入少、故 事精、制作省、参与众、普及易。 许多地方的邮友视它为当前基层邮 协和民间普及 邮识、创新集邮活动、壮大发展青少年为主 体目标的集邮队伍的创新举措。全国集邮联会士郭润康老先生也非常赞成发起和提倡制作“一片(页)集邮”活动。他还提出了“应有精准的主题、严谨的构思、丰富的素材、巧妙的安排、简洁的文字”等指导性的建议。安徽省集邮协会副会长兼青少年集邮工作委员会主任張荣国先生也在今年(2010年)的全省青少年集邮辅导员培训班上指出:青少年集邮展览,重在“一框邮集”,甚至从“一片(页)邮集”做起,循序渐进。 • “一页邮集”的编组、制作,既要有趣,也要有序。“有趣”是指在一页标准贴片内讲完一个小故事,能达到自圆其说就行。因此,它的选题宜小、宜实(具体)。它所用的素材(邮品),如只全用邮票,虽无可厚非,但如能选用含票、封、片、戳之多样(含时空、珍罕)性之邮品,定是不二的选择。笔者为此也编组了“一页邮集”《茶的故乡在中国》、《欢祝春节》,内有票、封、片、戳,含有早期邮票(清末的汉口“商埠邮票”)、样票、加字票、小本票,以及改值片、错片等和“外邮中物”之亚、欧、大洋洲多个国家的邮品。“有序”是指它也是一部邮集,它应同一框与多框邮集一样,遵循相关规则,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公平,达到既有自我快乐,也有他人快乐。“一页邮集”的选题,若拟选取系列(连续)性的故事,诸如生肖、花卉、成语、名山、名水(泉)、名胜、古迹(物)、民俗等,还可编组成竞赛性的一框邮集、甚至多框邮集。“一页邮集”虽现未被国际邮联正式认可,但它定会与一框邮集那样,假以时日,在不断流传中完善、提高和规范,从而登上大雅之堂。笔者赞同“一页邮集” 的编组、参展等,可先试行一框邮集的评审规则(指导要点),并在试行中关注增订自身专用的相关规则(要点),逐步修订完善。至于“一页邮集”也应包含“开放”类别,不可借口“邮味少”而弃之门外(其邮品与非邮品的比例等,参照现代集邮开放类的相关规则)。

  27. (一页邮集)《欢祝春节》 、

  28. (一页邮集)《茶的故乡在中国》、 《龙的传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