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KLEE, Paul 克利

KLEE, Paul 克利.  KLEE, Paul ( 1879-1940 ) 瑞士畫家, 其幽默的作品是充滿著夢想、音樂、詩意的,自然畫法、超現實主義、立體派、孩童畫,似乎皆孕育如內,可說無法分類的。 1914 去過突尼西亞 (Tunisia) 後,給予他很大的改變,嘗謂 「藝術不是用來觀賞的,而是創造觀賞。」 用線條和色彩來主宰。 1933 回到瑞士後,被病魔擊倒終而失去生命,以至於後來的畫作常以黑色條紋來表現死亡與戰爭。 . KLEE, Paul 克利 1879 ~ 1940 AD Swiss.

ac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KLEE, Paul 克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KLEE, Paul 克利

  2.  KLEE, Paul(1879-1940)瑞士畫家,其幽默的作品是充滿著夢想、音樂、詩意的,自然畫法、超現實主義、立體派、孩童畫,似乎皆孕育如內,可說無法分類的。1914去過突尼西亞(Tunisia)後,給予他很大的改變,嘗謂「藝術不是用來觀賞的,而是創造觀賞。」用線條和色彩來主宰。1933回到瑞士後,被病魔擊倒終而失去生命,以至於後來的畫作常以黑色條紋來表現死亡與戰爭。 KLEE, Paul克利1879 ~ 1940 ADSwiss

  3. 1879年12月18日生於伯恩, 父親是一位音樂教師, 母親學過聲樂, 克利也繼承了父母的音樂天分, 小提琴拉得極好一度成為市立交響樂的成員, 受到父親的支持, 19歲那年便決定前往慕尼黑學習造形藝術.

  4. 1914

  5. Red and White Domes

  6. 「青騎士」團體成立於1911年。 最重要的人物為康丁斯基( Kandinsky, 1866-1944) 耶倫斯基(Jawlensky ) 馬爾克( Marc,1880-1916 ) 克利( Klee,1879-1940)也加入了。

  7. Station L 112, watercolor and India ink on paper mounted on cardboard,1918, Kunstmuseum, Bern

  8. 南方突尼西亞人花園Southern ( Tunisian ) Gardens 年 份:1919 AD畫 作:油彩.紙 Oil on paper 尺 寸:24.1 x 18.8 cm藏 處:美國紐約 大都會美術館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9. 1920-1930年任教於威碼的包浩斯學院, 認識了康丁斯基, 費寧格等人, 對他的藝術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

  10. 夢之城Dream City 年 份:1921 AD畫 作:水彩.紙 Watercolor on paper 尺 寸:48 x 31 cm藏 處:私人收藏 private collection

  11. Mural from the Temple of Longing, 1922, watercolor, printer's ink and plastered canvas mounted on cardboard,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12. The Mask with the Little Flag,

  13. Highway and Byways

  14. 1931年反對因公用主義將繪畫視為多餘以及學校落入政治的騷動中, 便離開了包浩斯學院進入杜塞道夫藝術學院, 擔任教職也從事他最後的創作階段 – 讓手自由運轉, 產生錯綜的線條, 面面相疊的輪廓, 進行本能似的創作方式, 減少智性的參與, 也逐漸加入非理性的和形而上的東西.

  15. 巴納山 Ad Parnassum 年 份:1932 AD畫 作: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尺 寸:100 x 126 cm藏 處:瑞士伯恩藝術博物館 Kunstmuseum Bern

  16. 南方花園 Southern Gardens 年 份:1936 AD畫 作:油彩.紙 Oil on paper 尺 寸:26.5 x 31 cm藏 處:德國漢諾威史匹倫基爾博物館 Sprengel Museum, Hannover

  17. Rising Sun

  18. Park of Idols

  19. Insula Dulcamara

  20. - 魯傑恩近郊公園,100x70cm Lucerny, 1938.

  21. 俘虜Captive ,1940

  22. 1940年便因心臟病發作而去世. 總括克利一生的作品油畫、 版畫、 水彩都表現得富有韻律性, 畫面佈滿各種象徵與符號,看似兒童畫,著力於使記憶抽象化, 與線條攜手同遊。 有人說, 畫家克利與音樂家克利是兩位一體。

  23. 除了康丁斯基外, 另一個表現主義的大師克利,繪畫中也充滿音樂性,當然也走向徹底的抽象。 他的「風琴之聲」,就是純粹的線性抽象,作品中樂器的聲浪由繁複的線條圖案 呈現出來。 克利對古典音樂中的規律與平衡印象深刻,尤其是賦格,因此他的畫中充滿 韻律,他對宇宙的韻律和表象後面的意念很有興趣。   

  24. 克利:紅色賦格,1921

  25. 克利:音樂家,1937

  26. 結論: 德國, 瑞士畫家, 水彩畫家及蝕刻畫家。在那個時代中, 他受到表現主義 (Expressionism), 立體主義(Cubism), 超現實主義, 以及專注於夢境,和潛意識探討的後佛洛依德學說的影響。他的藝術理想之一, 如他所說, O「使記憶抽象化」; 而他的許多畫作看來有如夢境。他曾界定自我的風格形式為「與線條攜手同遊」,這正反映出他的藝術中令人困惑的單純性, 兼具了慧黠與童稚的氣息。他創造了一種象形的語言, 而其所包含的魅力,意義及其間不可分割的關聯, 都蘊含於視覺表象之中。

  27. 尚‧米羅 陳育佳 設計

  28. 尚‧米羅 ( Joan Miro)1893年4月20日誕生於西班牙巴塞隆納。父親是一位金銀細工師父,祖父據說是鍛冶匠。可能因此多少有家學淵源的米羅從小就喜歡畫畫,七歲的時候就學過素描。 生平家世

  29. 1912年,米羅回到巴塞隆納,並進入加里藝術學院,接受它全人、自由派的藝術教育。在這段期間,他認識了梵谷、賽尚的作品,也深受野獸主義及立體主義的影響。他努力把梵谷的表現色彩及塞尚的堅實構造組合起來,並把馬蒂斯的華麗色彩和立體主義的幾何學型態加以融合。同時,他讀詩,也學會了將描繪對象做觸覺式的、雕塑式的掌握。

  30. 早期作品

  31. Still-Life with a Rose, 1916, oil on cardboard, private collection, Switzerland

  32. Still-Life with Coffee Mill, 1918, oil on canvas, Aimé Maeght Collection, Paris

  33. 1919年米羅來到了大藝術家群集的巴黎。 在他對野獸主義及立體主義的探求大致結束之後,又投入了當時最先進的藝術風潮--也就是試圖反抗既有的傳統價值和理性至上主義的達達主義。但面對徹底的反抗運動的達達,米羅並不視其為應走的方向。

  34. Montroig, Village & Church,

  35. Self Portrait 1919, 75 x 60 cm. Musee Picasso, Paris

  36. 1924年後,他正式與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家有所接觸,並參加畫展。與超現實主義的邂逅對於米羅而言是畢生重要的大事。 超現實主義中心人物安德魯‧布赫東(Andre Breton)所指,米羅「在完全達到自發性表現的最後障礙中一躍而過」。

  37. Birth of the World1925 75 x 60 cm Musee Picasso, Paris

  38. Person Throwing a Stone at a Bird 1926 73 x 92 cm.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39. 性格 Character1934 pastel on velour paper

  40. Personages in the Presence of a Metamorphosis, 1936, egg tempera on masonite, New Orleans Museum of Modern Art

  41. Self-Portrait I, 1937-38, pencil on canvas

  42. 在30年代中後期,由於經歷了西班牙內戰和二次大戰的影響,米羅除了遠避他鄉之外,也躲進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此後,他的作畫泉源來自於音樂與自然。黑夜、音樂與星星在他作品的構想上都佔有重要的使命。在30年代中後期,由於經歷了西班牙內戰和二次大戰的影響,米羅除了遠避他鄉之外,也躲進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此後,他的作畫泉源來自於音樂與自然。黑夜、音樂與星星在他作品的構想上都佔有重要的使命。

  43. Personages in the Night Guided by the Phosphorescent Tracks of Snails, 1940, gouache & turpentine paint on paper, private collection, U.S.A.

  44. The Poetess, 1940, gouache & turpentine paint on paper, Colin Collection, New York

  45. Ciphers & Constellations in Love with a Woman, 1941, gouache & turpentine paint on paper,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46. 碧藍的黃金 The Gold of the Azure. 1967. oil on canvas. 205 x 173.5 cm. Fundació Joan Miró, Barcelona, Spain.

  47. 以音樂為題的畫作 米羅 (1893-1983) - 曼哈噸組曲(二)

  48. 米羅美術館     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市加泰隆尼亞,是米羅基金會現代美術館,係由友人建築家約瑟普.魯伊斯塞爾特設計,1975年完成,收藏的米羅作品,包括繪畫、雕塑、紡織設計、舞台藝術、版畫、海報、五千件設計圖、素描、筆記、總計近一萬件。       還有1985-87年39件由各藝術家「獻給米羅」的收藏,包括馬蒂斯、卡達、艾倫斯特、阿爾辛斯基、達比埃等人的油畫、雕刻、照片作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