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報告人:汪處長秋一 日 期: 95 年 8 月 15 日

原民會會務行政介紹 — 兼論民族教育. 報告人:汪處長秋一 日 期: 95 年 8 月 15 日. 自我介紹. 汪秋一 Tukung.Sera 海岸阿美族 現年55歲 已婚娶白浪 育有二男 喜閱讀 聽音樂 接觸大自然 三思而後行 求創新 能靜也能動 曾任國中小教師 教育行政人員等 籌設原住民民族學院 籌設原住民電視台 推動族語振興工作等. 研討大綱. 第一節 原住民族政策發展 第二節 原住民族行政沿革 第三節 原民會會務行政概況 第四節 推展民族教育現況 第五節 問題討論 第六節 啟示與展望.

adam-carso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報告人:汪處長秋一 日 期: 95 年 8 月 15 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原民會會務行政介紹 —兼論民族教育 報告人:汪處長秋一 日 期:95年8月15日

  2. 自我介紹 汪秋一 Tukung.Sera 海岸阿美族 現年55歲 已婚娶白浪 育有二男 喜閱讀 聽音樂 接觸大自然 三思而後行 求創新 能靜也能動 曾任國中小教師 教育行政人員等 籌設原住民民族學院 籌設原住民電視台 推動族語振興工作等

  3. 研討大綱 第一節 原住民族政策發展 第二節 原住民族行政沿革 第三節 原民會會務行政概況 第四節 推展民族教育現況 第五節 問題討論 第六節 啟示與展望

  4. 第一節 原住民族政策發展-1 壹、第一階段:隔離政策 貳、第二階段:山地平地化政策 叁、第三階段:同化與融合政策 肆、第四階段:多元文化民族政策 伍、第四階段:新伙伴關係政策

  5. 第一節 原住民族政策發展-2 台灣原住民族政策發展的階段是從被征服→殖民 →同化(一般化、平地化)社會融合、社會發展、多元文化、社會正義、族群發展之趨勢,具農厚的國家主義及父權主義的色彩,顯現相當的支配性,未能定位為「族群政策」。

  6. 第一節 原住民族政策發展-3 壹、第一階段:隔離政策 自荷西據台、明鄭清政治台、日本殖民時代及光復初期,歷代均採理蕃隔離政策及做法

  7. 第一節 原住民族政策發展-4 貳、第二階段:山地平地化政策 台灣光復後廢除番族及番人的稱呼和不平等待遇 山地山胞、平地山胞 建立山地行政體農業生產制和國民學校 改進農業技術獎勵農業生產實施公費醫療 設置山地保留地制度及管制平地人入山 1951年頒布山地施政要點 1953年頒布促進山地行政建設計劃大綱

  8. 第一節 原住民族政策發展-5 叁、第三階段:同化與融合政策 1962年頒行山地行政改進方案,對山胞採取保護政策 1967中國國民黨通過現階段扶植台灣省山地同胞政策綱領 1983年頒布山地發展政策與行政措施方案 1988年執行台灣省原住民社會發展方案

  9. 第一節 原住民族政策發展-6 肆、第四階段:多元文化民族政策 1980年代以來原住民提出山胞正名、提升行政層級、修改憲法民族條款、還我土地、還我姓氏、成立原住民自治區等 1988年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發表「台灣原住民族權利宣言」 1986年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成立開始推動法制化及計畫化工作 地方政府設立原住民族行政單位 追求「民族平等,互助共榮」為目標

  10. 第一節 原住民族政策發展-7 伍、第五階段:新伙伴關係政策 陳水扁總統提出2000年台灣原住民族政策白皮書 1999年簽訂原住民族與台灣政府新的伙伴關係 中央行政部門據以訂定相關法規及中長程計畫

  11. 第二節 原住民族行政沿革-1 壹、戰前原住民行政體制 貳、戰後原住民行政體制

  12. 第二節 原住民族行政沿革-2 壹、戰前原住民行政體制-1 台灣歷代原民族行政體制;清代以前的「理番」機關祇能稱為行政措施,自清領時期才有較具規模的行政機關。在行政措施方面,荷蘭設有「地方會議」,又另傳教士兼管轄內政事,駐臺長官負責全島業務;西班牙亦同,重視貿易和傳教,而忽視行政。明鄭時期設一府二縣。清代前期,設「理番同知」;清代後期則設立撫墾局、官營腦務局。

  13. 第二節 原住民族行政沿革-3 壹、戰前原住民行政體制-2 日據時期,設撫墾署主管「理番」事務。至日明治三十一年,撫墾署,業務移歸辦務署掌管;明治四十一年再移由番務本署辦理,日大正四年,即遭廢止,理番事務歸警察本暑主管。歷代台灣原住民行政,每一朝代的背景不同,理番政策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14. 第二節 原住民族行政沿革-4 壹、戰後原住民行政體制-1 中央: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省府:山地行政科、原住民行政局、台灣省 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直轄市:台北市、高雄市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縣市政府:原住民行政局或原住民行政課 55個原住民鄉鎮市

  15. 第三節 原民會會務行政概況 壹、原民會沿革 貳、原民會組織 叁、原民會組織人員與預算 肆、原民會政策施政目標 伍、原民會95年度重點業務

  16. 壹、原民會沿革-1 政府為回應原住民族社會長期抗爭的強烈訴求,以及為順應世界潮流,乃於85年12月10日成立「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專責統籌規劃原住民族事務。 原民會的成立可以說是我國民族政策史上重大的成就與突破,對於原住民族政策的策訂及推展,發揮了整體規劃的功能,而且具一致性與前瞻性,帶動原住民族跨越新世紀全方位的發展。

  17. 壹、原民會沿革-2 民國88年7月1日,由於中央精省政策,原台灣省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經裁撤,歸併原民會,其所屬文化園區管理處亦同時改隸本會。精省之後,原民會的業務及服務地區迅速擴張,於是民國91年1月4日,經立法院審議通過原民會組織條例修正案,機關名稱更改為「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社會福利處更改為「衛生福利處」、經濟暨土地發展處改設為「經濟及公共建設處」與「土地管理處」二處。

  18. 壹、原民會沿革-3 民國88年7月1日,由於中央精省政策,原台灣省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經裁撤,歸併原民會,其所屬文化園區管理處亦同時改隸本會。精省之後,原民會的業務及服務地區迅速擴張,於是民國91年1月4日,經立法院審議通過原民會組織條例修正案,機關名稱更改為「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社會福利處更改為「衛生福利處」、經濟暨土地發展處改設為「經濟及公共建設處」與「土地管理處」二處。

  19. 貳、原民會組織 主任委員 副主任委員 副主任委員 副主任委員 委員會議 主任秘書

  20. 化 園 區 管 理 局 會 計 室 人 事 室 秘 書 室 土 地 管 理 處 經 濟 及 公 共 建 設 處 衛 生 福 利 處 教 育 文 化 處 企 劃 處 二科 三科 四科 三科 四科 二科

  21. 叁、原民會組織人員與預算 1.編制員額142人至163人,文化園區 管理局編制員額17至19人。 2.95年度預算數為60億1761萬8000元。

  22. 肆、原民會政策施政目標 • 一、政策方面: • 依據憲法增修條文、陳總統政見「準國與 • 國關係(國中有國)」、「原住民族與台 • 灣政府新的夥伴關係」,以及國家重要之 • 民族法律內涵,擬定中長程計畫與措施。 • 二、施政指導方針: • 以「原住民部落為主體、原住民文化為根 • 本、原住民生活為要務」,積極建構原住 • 民族部落多元發展,並深耕都會區原住民 • 族文化部落意識,以提昇原住民族的尊嚴 • 與地位,謀求原住民族的最大福祉。

  23. 伍、原民會95年度重點業務 一、企劃處 (一)、建構原住民族法制基礎 依據94年2月5日總統公布原住民族基本法 ,三年內必須要完成的相關法規計有13種。

  24. (二)、推動部落永續發展 1.依據原住民各族群之人口比例、傳統 之居住區域、部落之景觀環境、特色 產業及文化歷史等發展條件,經部落 會議通過其發展計畫爭取本會列為重 點部落。 2.本(95)年度總計有86個部落提出計 畫,經公開評選(評鑑)結果,計遴 選輔導57個重點部落(詳如下表):

  25. 北區重點部落(11處部落)

  26. 南區重點部落(24處部落)

  27. 東區重點部落(22處部落)

  28. (三)、回復原住民族傳統名字 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95年5月341日止,全國原住民族的人口為46萬8499人,其中回復原住民傳統名字情形如下:

  29. 今年度原民會將回復原名列為施政的重點,並且設定於95年底前努力達成1萬人回復原名的目標。為了達成上項目標,本會積極推動下列工作:今年度原民會將回復原名列為施政的重點,並且設定於95年底前努力達成1萬人回復原名的目標。為了達成上項目標,本會積極推動下列工作: 1.透過原民台加強宣導。 2.印製並廣發各族名制參考範例。 3.舉辦復名人士相見歡活動。(已於8月1日原住民 族日辦理) 4.表揚三代同堂復名家庭。 5.獎勵推動復名具有績效地方政府。 6.協調內政部簡化申請復名之作業程序。 7.推動部落集體復名措施。

  30. 經原民會調查目前有下列28處部落具有集體復名之意願經原民會調查目前有下列28處部落具有集體復名之意願

  31. 二、教育文化處 (一)、加強原住民族教育 1.升學

  32. 2.提供獎學金 ①就讀大專校院原住民學生獎助學金: 獎學金每學期1210名,每名2萬元;工 讀助學金每學期810名,每名1萬5000 元;低收入戶工讀助學金不限名額, 每名2萬5000元。 ②提供就讀國中學生每學期獎學金3000 元,國小每學期2000元。

  33. (二)、振興原住民族語言 1.語言政策:研定「原住民族語言振興工作6年計畫(97年至102年),並制定原住民語言發展法,於今年6月份函送行政院審議。 2.族語認證:民國90年起辦理族語認證,至目前已有5,480人通過認證考試。 3.族語書寫系統:為維護及保存原住民族語言,於94年12月15日公告原住民十二族語言書寫系統。 4. 族語教材:編纂各族語言字辭典及發展原住民族語言教材。

  34. (三)、成立原住民電視台 自94年1月1日起試播,定頻於16頻道。同年7月1日正式開台,每日不間斷連續播出24小時節目。 新聞:目前每日首播新聞3小時,其中1.5小時為即時新聞,1.5小時為全族語新聞,內容均以原住民相關新聞為主。

  35. (四)、共星共碟: ●目的 原住民多處偏遠地區,收視不良情形至為嚴 重。原民會與新聞局、交通部電信總局及電 視學會協商,決議以現行最迅速、有效的直播衛星方式改善收視不良,即「共星共碟」改善方案。 ●成效 93年補助10029戶安裝「五家無線電視台衛星 接收設備」(即「機上盒」)。 94年補助1806戶安裝「機上盒」。 95年預訂補助22000戶安裝「機上盒」。

  36. 三、衛生福利處 (一)、發放原住民敬老福利生活津貼 依據原住民敬老福利生活津貼暫行條例 於91年5月22日公布施行,明定原住民年 滿55歲且符合規定之老人,每人每月可 請領敬老福利生活津貼新臺幣3000元。 95年5月統計每月領取人數約為2萬人, 一年需核發津貼金額計6億7,000萬元整。

  37. (二)、補助全民健康保險費 全額補助全民健保第6類第2目年齡20歲以下、年滿55歲以上及設籍蘭嶼鄉投保第2、3類、第6類第2目之原住民自付健保費。 94年度合計補助人數為67萬1985人次,補助健保費4億7495萬餘元。 平均每月約補助55,998人

  38. (三)、促進原住民就業方案 94年9月28日由行政院核定「促進原住民就業 方案」,依該方案各部會配合推動各項促進 原住民就業工作項目及具體措施。

  39. 「促進原住民就業方案」,預計可使94至 96年原住民失業率分別降至5.5%、4.7% 及4.1%,並於96年時達成將原住民失業 率降低至接近一般平均失業水準之預期目 標。 94年度共實際促進就業人數為17,350人, 職訓人數為4,276人。94年12月原住民失 業率為4.36%,達成94年5.5%之預定目標 ,並比預定目標降低1.14個百分點。

  40. 四、經濟及公共建設處 (一)、部落建設方面 原民會95年度補助原住民族地區相關公共工程建 設計畫,均業於上年度完成核定,共468件,合 計金額為10億3,596萬餘元。 其計畫項目如下: 1.原住民族地區「部落水資源規劃及供水計 畫」計補助工程58件,總金額為2億7,500萬 元整。 2.「原住民部落聯絡道路改善計畫」計補助工 程65件,總金額為2億元整。 3.原住民部落永續發展計畫-造「景」實施計 畫計補助工程345件,總金額為5億6,096萬 餘元。

  41. (二)、住宅改善方面

  42. (三)、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執行情形 原民會目前設有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經費總額為55億3611萬元。

  43. 五、土地管理處 (一)、保留地權利的賦予 為確保原住民之土地權益,促進原住民保留地之合理利用。原民會積極輔導原住民分別申請設定農地耕作權及林地、建地地上權登記後繼續自行經營或自用滿五年者無償取得土地所有權。

  44. (二)、94年辦理成果及95年計畫目標

  45. (三)、原住民族傳統領域 為落實陳總統白皮書「恢復原住民傳統土地權及傳統領域」,結合部落耆老共同繪製完成「部落地圖」,以瞭解各族群或部落之傳統領域範圍,確立原住民族舊部落及其周邊耕墾游獵之土地及祖先耕作、祭典、祖靈聖地之土地。

  46. 自91年起至94年傳統領域土地完成調查 部落計325個。傳統領域土地完成調查面 積計2,343,718公頃約15,000平方公里, 為臺灣土地總面積5分之2。

  47. 第四節 推展民族教育現況 原住民族教育法 教育審議委原會 民族教育規劃與推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