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阜阳师范学校 张心德. 一、 继续教育. 第一轮:回顾 —— 对传统教育的理论技能进行了梳理、巩固、强化。 第二轮:展望 —— 提出新课程、新概念。 第三轮:落实 —— 落实新课程新理念,分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五个专题。 。. 二、传统教育特点. 重知识轻能力 重结论轻过程 重认知轻情感 重教书轻育人 重模仿轻创新. 三、新课程新理念. 1 、六大理念 数学课程 数学 数学学习 数学教学活动 评价 现代信息技术. 三、新课程新理念. 2 、内容整合

adem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阜阳师范学校 张心德

  2. 一、继续教育 • 第一轮:回顾——对传统教育的理论技能进行了梳理、巩固、强化。 • 第二轮:展望——提出新课程、新概念。 • 第三轮:落实——落实新课程新理念,分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五个专题。 。

  3. 二、传统教育特点 • 重知识轻能力 • 重结论轻过程 • 重认知轻情感 • 重教书轻育人 • 重模仿轻创新

  4. 三、新课程新理念 • 1、六大理念 • 数学课程 • 数学 • 数学学习 • 数学教学活动 • 评价 • 现代信息技术

  5. 三、新课程新理念 • 2、内容整合 • 数与代数 • 空间与图形 • 统计与概率 • 实践与综合应用

  6. 三、新课程新理念 • 3、四维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数学思考 • 解决问题 • 情感态度价值观

  7. 三、新课程新理念 4、一些言论 (1) 多元智力论…… 悟:教育要促进学生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人各有才、人尽其才。 (2)古代老子有句话…… 悟:学生能说让学生说,学生会做让学生做,给学生争强好胜的机会、自我表现机会、体验成功之喜悦的机会

  8. 三、新课程新理念 (3)柔性生产线…… 悟:教学设计关注学生,“下要保底,上不封 顶” (4)叶澜:一节好课的标准 扎实---有意义的课 充实---有效率的课 平实---常态下的课 真实---有缺陷的课

  9. 三、新课程新理念 (5)叶澜: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 (6)崔允廓:教的有效、学的愉快、考的满 意。 (7)美国.斯皮尔伯格: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10. 四、教学评价 • 1、含义 •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可操作的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质量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 评价范围包含课前、课堂、课后的一系列教和学的行为。 • 2、价值取向 • 促进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

  11. 3.教学评价的范围 1、完成教学工作量与社会工作量(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教务、工会、团委、少先队辅导员等工作。 2、教学进度符合教学计划。 3、个人备课。 4、集体备课。

  12. 教学评价的范围 • 5、教具、实验、实习准备。 • 6教学目的与要求。 • 7、教学内容与组织 • 8、教学方法的选择 • 9、基础教学与能力培养 • 10、教学效果 • 11、自学辅导

  13. 教学评价的范围 • 12、第二课堂 • 13、作业选题、分量、次数 • 14、作业批改 • 15、单元考察 • 16、期中、期末考试 • 17、参加教研活动、并承担教研任务 • 18、互相听课

  14. 教学评价的范围 • 19、学习教育理论、进行教学改革 • 20、学生的兴趣、良好习惯的培养 • 21、学生的能力表现 • 22、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 23、教师的成果水平(教育、教学、科研出那个、评比竞赛) • 24、论著

  15. 五、课堂教学评价(评课) • 教学评价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备课)、实施阶段(上课)、总结阶段(课后小结) • 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实施阶段,目的是使教师更新观念,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 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式是听课、评课。

  16. 六、传统听课评课存在的问题 • 1、献课者: • (1)主动的少、被动的多 • (2)家常课少、磨课多 • (3)重视学生的少、重视听课者的多 • (4)指导学生少,教师表演多 • 2、听课者: • (1)积极的少,“完成任务”的多 • (2)作有效记录的少,记流水账的多 • (3)有后续影响的少,听完了事的多 • (4)有准备的少,临时进场的多

  17. 3、评课者: (1)及时评的少、迟评不评的多 (2)评到位的少、不痛不痒的多 (3)实话实说的少、只唱赞歌的多; (4)诊断又开方的少、不开方的多 (5)激励少、挑短多 (6)评学少、评教多 (7)反思实践少、评完了事多 (8)否定少、肯定多 (9)参与少、参加多 (10)对话交流少、领导“讲座”多 (11)问题解决少,流于形式多 (12)形成成果少,资源浪费多 六、传统听课评课存在的问题

  18. 六、传统听课评课存在的问题 • 4、评价结果 • (1)赞歌多、商榷少 • (2)评者知道多,被评者知道少 • (3)横向比较多,纵向比较少 • (4)“听完就忘”多,“触动反思”少

  19. 七、观课议课 • 1、听课与观课 • (1)观课——观课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在课堂情境中收集信息,进行专业研究,做出接近事实的判断。 • (2)听课与观课 • 听课关注教师多,听课者坐在后面,纸笔记录,无预定主题,听教师讲授为主。观课关注师生活动,以学定教,观课者可坐学生之中或移动参与,带着主题来,观师生活动为主。

  20. 七、观课议课 • 2、评课与议课 • (1)评课关注教师的表现与展示,指出优点和不足,下结论做判断,量化结果可用于横向比较,较少关注学生的表现与发展。 • 有时评课后评者因不被讲者接受而沮丧,讲者因不被评者承认而痛苦,有时涉“整人行为”。

  21. 七、观课议课 • (2)议课是在观课之后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出切实中肯的分析与评价,从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解释,达到教学的改进和教师的发展。 • 议课关注教师的改进与发展,话题集中,超越表面现象,“假如你来教……”“假如我来教……”,坦诚的氛围议出“可能性”。 议课不是下结论做判断,是观课后参与者对话、讨论、反思。

  22. 七、观课议课 • (3)评课议课三不同 • ① 活动目标不同:评课活动无聚焦主题,发言随意,问题解决有随机性。议课指向课前所设特定问题的解决,起到训练教学技能、改进学科教学的作用。 • ②活动手段不同:评课不是为了解决实践问题去听课,多是为了“完成任务”,采用中心发言或轮流发言方式评论。议课的教学问题来自实践,是观课重点,采用话题研讨方式解决问题。 • ③活动结果不同:评课通过听课者发言形成评课意见,无后续活动。议课的结果是研讨出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法。

  23. 七、观课议课 • 3、观课议课的理念 • (1)围绕课堂教学,思考问题想办法,平等对话找出路。 • (2)并非就事论事,要揭示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 • (3)不是下结论,而是探讨新的可能。 • (4)以学论教,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为核心。 • (5)开放互动。

  24. 七、观课议课 • 4、观课议课的关注点 • (1)四维目标达成度:“随风潜入夜,润 • 物细无声” • (2)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教材 • 为主) • (3)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 (4)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参与、思维、情绪生成、合作等状态)----附件1

  25. 4、观课议课的关注点 • (5)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性、赏识性、发展性,包括言语、手势、眼神、默许、认可、赞同、微笑等) • (6)教学过程的预设与生成(流畅程度反映预设与生成的吻合程度,教师对偶发事件的理性与机智程度。) • (7)教学思路、课堂结构、教学情境、教学效果、教师要素(板书、教态、语言、操作、机智)、环境宽松、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等。

  26. 七、观课议课 ※如果重点解决教师“讲解”方面的问题,观察的重点可以在以下项目中选择: (1)讲解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与认知规律 (2)讲解内容是否正确,包含了重要的科学价值 (3)讲解时,能否提供丰富清晰的感性认识 (4)讲解时,是否突出重点,繁简得当,揭示本质 (5)讲解时,是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具有哲理

  27. 七、观课议课 (6)讲解中,是否注意发展学生多种能力 (7)讲解是否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考 (8)是否善于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逻辑推理等方法 (9)讲解时,是否用词准确,语速适中,语言生动有趣 (10)讲解是否做到声音宏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情感交流。

  28. 七、观课议课 • 5、观课议课的策略 • (1)以学论教: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重心从教学活动转移到学习状态,从关注教育过程转移到关注课堂情境(预设、生成、智慧) • (2)直面问题:讲课者心态要平,评课者要讲策略。 • (3)平等对话:尊重并非盲从,倾听并非沉默 • (4)“最近可能区”建议:考虑教师实际和学生现状,对初入教师要求上课环节全,扎实有效,对中老年教师要求精致、灵活、处理生成有法。

  29. 七、观课议课 • 6、观课议课的意识 • (1)对话意识 • (2)欣赏意识 • (3)交流意识 • (4)分享意识 • (5)援助意识

  30. 七、观课议课 • 7、观课议课的类型 • (1)观摩型(公开课、示范课、展示课) • 总结交流推广经验方法为目的; • 关注与众不同之处并思考,力求观出问题及其形成原因、解决方法,观课为议课做好准备。 • (2)调研型(研讨型、实验课) • 研究探讨问题为目的; • 关注所调研的问题,其他问题为次要,写调研报告。

  31. 七、观课议课 • (3)教练型(师父带徒弟) • 以老带新(差)为目的; • 关注基本流程,结构安排为主。 • (4)拜师型(徒弟观师父) • 关注结构、重难点、板书、媒体、气氛、学生的学。 • (5)学习型(随堂听课) • 受邀来观,关注邀请者预设问题为主,主动来观,关注点自定(预设、生成)。 • (6)自我型(录像自赏)

  32. 七、观课议课 • 8、观课议课落到实处 • (1)内容形式重四新 • ① 学习新知识(教学理论、教学内容) • ② 训练新技能(课堂教学技能) • ③ 掌握新技术(多媒体、网络、博客、论坛、在线研讨) • ④ 占有新工具(课堂观察工具)

  33. 七、观课议课 • (2)组织实施要四明 • ① 有明确的目的(教研活动讲连续、讲发展、讲重点、不求多求全求大。) • ② 有明白的领导(行政管理者和专业领军者,二合一更好) • ③ 有明了的操作(流程明、方法明、要求明、技术明) • ④ 有明显的成效(要我做——我要做——乐意做)

  34. 七、观课议课 • (3)活动管理求四实 • ① 计划管理求“实地”(上下结合、即时调适,领导教师共同参与。) • ② 制度管理求“实在”(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会议;明晰内容、形式、方法、要求、重质重量) • ③ 过程管理求“实用”(签到考勤次数为主,弊大于利) • ④评价管理求“实效”(做了不说、浅说、假说、虎头蛇尾,效果差,要形成活动总结报告。)

  35. 八、观课议课的流程 (一)观前准备 1、常态准备 (1)教育教学理论准备 (2)新课程理念准备(生成教学、师生互动、关注过程、学生发展、四维目标) 2、课前准备 (1)课前会议(授课者做教学说明、共同确定主题、内容、工具、方法、分工) (2)教学环境准备(读明课标、读透教材、了解师情学情) (3)物质准备(必备工具)

  36. (一)观前准备 协商主题:观课前的对话与交流 ○主题类型: • 从对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生及生生互动 • 从环节——导入、展开、小结 • 从方法——提问、实验、处理教材 • 从效果——学生情绪、三维目标发展情况 • 从教师——教育理念、人文素养、教学思路、学科功底、组织协商、教学机智 • 从学生——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 ○主题来源:从教学问题中产生(明确、可操作、小中见大)

  37. (二)课堂观察(观现场、观录像) 1、观探究的驱动---情境 (1)是否根据教学需要 (2)是否贴近学生实际---《统计图的复习》 (3)是否激发认知需求---《3的倍数的特征》

  38. (二)课堂观察 • 2、观探究的保障 • (1)材料的选择 • 是否开启学生的思维---《对称》 • 是否凸显数学内涵---《负数》 • 是否成为探究的翅膀---《比较图形的面积》 • (2)观媒体的使用 • 是否推动认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 是否易行高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39. (二)课堂观察 • (3)观活动的安排 • 是否创建了适宜的空间 • 是否提供了可行的方法---《路旁栽树》 • 是否指导了清晰地过程---《圆锥的体积》

  40. (二)课堂观察 • 3、观探究的导航---教师机智 • (1)是否抓住学生错误,生成资源----《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 (2)是否捕捉思维火花,照亮课堂 • (3)是否定格瞬间的反应,适时引领--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 (4)是否渗透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 (5)是否有违教育理念

  41. (二)课堂观察 • 4、观学生 • (1)学习情绪饱满度(精力集中?紧跟教学思路?) • (2)学生思维有效性(简单问题答对?复杂问题思考有序?犯低级错误吗?) • (3)小组合作(都参与吗?都积极吗?分工有序吗?汇报准确吗?) • (4)学得快乐吗?有成功收获感吗? • (5)有显示个性的巧妙发言吗?

  42. (二)课堂观察 5、观自己 • (1)是否认真观察认真思考,为议课做些准备? • (2)是否有不宜行为,如手机未关、抽烟、看书报、不守时、听而不记? • (3)是否重点关注了预设主题? • (4)是否思考了“如果我来教,此处如何教?” • (5)是否推断了执教者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 • (6)如果自己是组织者,是否思考了如何生成有价值的议题展开议课? 6、下课后访谈学生感受

  43. (三)课堂记录 • 课堂记录——用语言、符号、图表、设备等把观察到的信息和想到的记录下来。有简录(简记步骤、方法、板书)、详录( 详记过程)、实录(录像记全部)。 • 1、记教师的言行 • 2、记学生的言行--《用字母表示数》()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 3、记观课者的即时简评(关于目标、思路、处理、结构、教法、手段、基本功、思想)和思考(用于议课) • 4、记过程、亮点、高潮、特色、板书设计、不足、感悟 • 5、记课后学生访谈情况(了解效果) • 6、听看为主、记录次之,有详有略、精炼

  44. (四)议课 • 1、听执教者介绍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或学情,看到了课是怎样上的,听到了为什么这样上,也许消除一些误会有利于顺利评课。 • 2、听执教者教后反思: • 有无不曾预约的精彩?精彩源于什么?有无不期而遇的尴尬?遗憾的根源在何处?教学实际与教学预设有无差别?原因何在? • 3、观课者表达意见:成败得失、如何改进。“如果我来教此处怎么教”、共同议出可能性,既诊断又开方。 • 4、形成议课报告,指导大家的实践。

  45. 九、有效课堂的核心五度 • 1、情境诱人度----精心构筑、引人入胜 • 2、活动刺激度 ----丰富有趣、连缀展开----附件4 • 3、自主参与度----关注自主、全员全程 • 4、训练扎实度----多维着眼、扎实到位 • 5、建构生成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观课议课抓五度或其一、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