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366 Vues
第十章 统计综合评价. 第一节 统计综合评价基本问题 第二节 当量平均综合评价法 第三节 评价权数的构造方法. 第一节 统计综合评价基本问题. 一、统计综合评价的概念与要素 二、统计综合评价的作用 三、统计综合评价的类型 四、统计综合评价的原则 五、综合评价的基本过程与研究内容.
E N D
第十章 统计综合评价 第一节 统计综合评价基本问题 第二节 当量平均综合评价法 第三节 评价权数的构造方法
第一节 统计综合评价基本问题 • 一、统计综合评价的概念与要素 • 二、统计综合评价的作用 • 三、统计综合评价的类型 • 四、统计综合评价的原则 • 五、综合评价的基本过程与研究内容
统计综合评价技术就是为适应这种统计处理需要而于最近二十多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它是利用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统计指标体系,采用特定的评价模型,对被评价对象多个方面数量表现进行高度的抽象与综合,转化为综合评价值,进而确定现象优劣水平、类型与次序(名次)的一种统计活动与统计方法。统计综合评价技术就是为适应这种统计处理需要而于最近二十多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它是利用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统计指标体系,采用特定的评价模型,对被评价对象多个方面数量表现进行高度的抽象与综合,转化为综合评价值,进而确定现象优劣水平、类型与次序(名次)的一种统计活动与统计方法。
统计综合评价活动由三个要素构成:评价客体、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统计综合评价活动由三个要素构成:评价客体、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 评价客体是特定时间、地点之下的一个或者多个可比单位、事 物、行为、态度的集合。 评价标准则是判断评价客体价值高低或水平优劣的参照系。 评价模型是指将评价客体实际价值水平显化为可直接理解或者解释的“评价结论”的这个机制。这个机制应该包括变量(属性)的构成及参数,转化为评价值的系统。
开展统计综合评价具有以下一些作用: (1)对所分析的现象总体数量特征有一个综合的认识。 (2)对不同单位或不同地区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比较与排序,从而了解各个单位或地区在同类现象总体中的层次位置,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唤起竞争意识。 (3)对同一单位或地区的综合评价值进行动态分析,从而了解自身整体实力的发展变化情况,是进步还是退步,并进一步寻找出进退的主要方面与主要原因,以改进工作。 (4)综合评价结果还可以继续分析,例如在价值评价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作计量经济模型,在分类评价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作假设检验或因素分析。
统计综合评价的类型: (1)从评价客体的时空纬度来看 :纵向评价(动态评价)与横向评价(静态评价) (2)从综合评价目标来看 :实绩评价与预期评价 (3)从综合评价标准来看 :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 (4)从评价最终结果的表现形式看 :单纯性排序评价、价值排序评价与价值分类评价 (5)从综合评价方法来看 :组合指标法、当量函数平均法与系统评价法
统计综合评价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简易性原则 (四)可比性原则
确定评价目的 确立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分解、指标初选与精选、结构优化、量化) 确定评价方法与模型 (方法选择,权数构造,参照标准值,评价规则) 搜集评价数据,实施综合评价 (数据搜集,校验,必要的推算,模型参数求解) 不合格 对评价结果进行评估与检验 合格 分析与报告、储存与开发利用 • 综合评价的基本过程:
综合评价学内容体系 综 合 评 价 基 本 问 题 效 用 函 数 法 多 元 统 计 综 合 评 价 其 他 系 统 评 价 方 法 综 合 评 价 其 他 理 论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理 论 权 数 方 法 与 理 论 模 糊 综 合 评 价 体 系 • 综合评价的研究内容 :
第二节 当量平均综合评价法 • 一、综合指数法 • 二、直线型功效系数法 • 三、曲线型功效系数法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一项指标都是对待评价现象水平的一个测度,每一个指标都可“计算”其“评价价值含量”,如果把每一项指标的评价价值含量计算出来,通过加权合成,显然就是“总评价值”。这正是“当量平均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思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一项指标都是对待评价现象水平的一个测度,每一个指标都可“计算”其“评价价值含量”,如果把每一项指标的评价价值含量计算出来,通过加权合成,显然就是“总评价值”。这正是“当量平均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思路。 • 其中,“当量化”、“加权”、“合成”是当量平均评价法的核心要素。
综合指数法的计算过程 第一步:根据具体现象特点与评价目标,构造评价指标体系。设有p项指标,记为 第二步:确定每个单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值 第三步:采用一定方法构造各指标的重要性权数 ;具体方法参阅本章第三节 第四步:计算单项指标的指数值 正指标: 逆指标: 第五步:将单项评价指数进行加权合成,求得总指数 第六步:最后根据 值大小对评价对象状态的高低优劣进行排序或分类。
的计算方法 1、幂平均合成模型 加法合成: 乘法合成: 平方平均合成: 2、 特殊合成模型
[例10.1]某商业集团公司下属三个商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如表10-1所示,要求采用综合指数法对甲、乙、丙三个企业的商业经济效益进行优劣比较。[例10.1]某商业集团公司下属三个商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如表10-1所示,要求采用综合指数法对甲、乙、丙三个企业的商业经济效益进行优劣比较。 表10-1 甲、乙、丙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直线型功效系数法的计算过程 第一步:根据专家意见或历史统计资料给每一个单项指标确定一个不容许值Xi(s)和满意值Xi(h)。 第二步:计算各单位指标的功效系数d或功效分数Fdi。 第三步:对各单项指标的功效系数di或功效分数Fdi进行加权平均,求得综合功效系数或综合功效分数。
[例10.2]我们仍以表10-1资料为例,采用改进后的功效系数法对甲、乙、丙三个企业的商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例10.2]我们仍以表10-1资料为例,采用改进后的功效系数法对甲、乙、丙三个企业的商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曲线型功效系数法的计算过程 第一步:与直线型功效系数法相类似,根据专家意见或历史统计资料给每一个单项指标确定一个不容许值Xi(s)和满意值Xi(h)。但不同之处是Xi(s)和Xi(h)都应大于零。 第二步:计算各单项指标的效用值(评价值)Pi和Fpi。Pi和Fdi也可分别称为功效系数和功效分数。 第三步:计算功效系数 或功效分数的平均值 或 。
[例 10.3] 下面仍以表10-1资料为例,采用对数型功效系数法对甲、乙、丙三个企业的商业经济效益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排序。
第三节 时间数列的速度分析 • 一、德尔菲构权法 • 二、层次分析构权法 • 三、环比构权法 • 四、分层构权法
德尔菲构权法的计算过程 第一步:将待确定权数的各指标及有关要求(如确定权数的规则,返回期限,权数表现方式,回信内容等)发给事先选定的若干名专家,请他们独立地给出各指标的权数值。 第二步:收回各专家意见,计算每一个指标所得权数的均值和标准差。 第三步:将计算结果及补充的背景材料和要求再寄给各位专家,要求那些所给权重与平均值偏离比较大的专家说明所赋权值的根据,同时要求各位专家在新的基础之上重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第四步:重复第二、第三两个步骤,直至各项指标权重的标准差小于等于预先给定的标准值(如5%或4%等)后,或直至各专家“不再修改自己前一轮所赋权重”之后,就停止向各专家征询意见,计算最后一轮专家意见的平均值,以次作为相应指标的统计权数。
层次分析构权法的计算过程 第一步:将全部评价(n个)指标列成一个棋盘式平衡表。并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 第二步:求解各指标的相对权重W1,W2,…,Wn。
环比构权法的计算过程 第一步: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评价指标先按任意顺序排列。 第二步:将相邻两个指标i和i+1的重要性进行对比,求得暂定重要性系数Ri。 第三步:对暂定重要系数Ri进行修订,使它们全部变成以第n指标重要性为基数的相对数—修正重要性系数,记为:Mi(i =1,2,,…, n),Mi的计算公式为: 第四步:对Mi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可得指标的相对权重—最终重要性Wi。
当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个数比较多,涉及到的面比较广时,直接采用上述AHP构权法或环比构权法,可能会遇到指标之间重要性不可比的现象,并且,若反映劳动效率或资金效率方面的指标个数较多,就会无形之中夸大劳动效率或资金 方面的经济效益权数。从而使最终评价结论出现偏误。而分层构权法却可以让我们消除这种不合理现象。
分层构权法的计算过程 第一步: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内的指标按照关于目标侧面的异同进行分组,将反映同一侧面的指标归为一类。若有必要,还可作进一步的归类。 第二步:采用任何构造权数的方法,确定每一层的相对权重。 第三步:求各指标的最终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