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高能 X(γ) 射线体外照射技术

高能 X(γ) 射线体外照射技术. 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肿瘤学教研室 陈 英 海. 相关知识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告诉大家: 1. 一个好的治疗计划的标准是什么? 2. 如何设计治疗计划(原则上)? ※ 临床剂量学原则. 临床剂量学原则. 一个较好的治疗计划应满足下列四项条件: 1. 肿瘤剂量要求 准确 ; 2. 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剂量分布要 均匀 ; 3. 射野设计应尽量 提高 治疗区域内剂量, 降低 照射区正常组织受量范围 ;

adria-brow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高能 X(γ) 射线体外照射技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能X(γ)射线体外照射技术 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肿瘤学教研室 陈 英 海

  2. 相关知识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告诉大家: 1. 一个好的治疗计划的标准是什么? 2. 如何设计治疗计划(原则上)? ※临床剂量学原则

  3. 临床剂量学原则 一个较好的治疗计划应满足下列四项条件: 1. 肿瘤剂量要求准确; 2. 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剂量分布要均匀; 3. 射野设计应尽量提高治疗区域内剂量,降低 照射区正常组织受量范围; 4. 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或少受不必要的 照射。 以上四点,简称临床剂量学四原则。

  4.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 体外照射技术的分类 • 普通照射技术 (※重点要把握各照射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5. 第一节 概 述

  6. 提高肿瘤剂量 降低正常组织受量 放射治疗的基本目的 实现的方式 放射增敏 剂 放疗物理技 术 选择高LET 射 线

  7. 第二节 体外照射技术的分类

  8. 体外照射技术的分类 1.固定源皮距(SSD)照射技术 2.等中心定角(SAD)照射技术 3.旋转(ROT)照射技术

  9. 1.固定源皮距(SSD)照射技术 原理: 放射源(S)到皮肤的距离固定; 治疗机等中心(A)放在病人皮肤上; 肿瘤或靶区中心(T)放在放射源与皮肤入射点两点的连线上。

  10. 优点:摆位简单。 • 缺点: (1) 机架角要准确 (2) 患者体位要准确 否则肿瘤中心易逃出射野中心轴或射野外。

  11. 源皮距(SSD)技术的定位方法

  12. 2. 等中心定角(SAD)照射技术 原理:将肿瘤或靶区中心(T)置于治疗机的等中心,源到肿瘤的距离固定且等于机器的旋转半径。

  13. 等中心(SAD)技术定位方法

  14. 优点:只要等中心在肿瘤或靶区中 • 心上,治疗机转角的准确性或 • 患者体位的误差,都能保证 • 射野中心轴通过肿瘤或靶区 • 中心。摆位方便。 • 缺点:摆位升床要准确。

  15. 3.旋转(ROT)照射技术 • 方法:以肿瘤或靶区中心为旋转中 心, 用机架的旋转运动代替SAD技术中的机架定角照射。 • 优点:同SAD技术 • 缺点;同SAD技术

  16. 临床上主要以 SAD 技术应用为主,SSD技术只是对姑息和非标称源皮距离照射时才使用。

  17. 第三节 普通照射技术

  18. 普通照射技术 • 8. 楔形板应用技术 • 9. 不规则野照射技术 • 斗篷野照射技术 • 倒Y野照射技术 • 10.乳腺切线野照射技术 • 11.全身照射技术 • 单野照射技术 • 两野对穿照射技术 • 三野共面交角照射技术 • 四野共面照射技术 • 多野非共面照射技术 • 相临野照射技术 • 切线野照射技术

  19. 1. 单野照射

  20. 照射方式:采用一个照射野直接照射肿 瘤,一般为SSD照射。 适 应症:临床上采用单野照射的情况较 少, 多用于姑息放疗和小体积 肿瘤的照射。 特 点:照射方式简单, 肿瘤剂量分布 不均匀。

  21. 2. 两野对穿照射 照射方式: 两个照射野相对,射野中心轴重合照射肿瘤。SSD和SAD两种照射方式均可。

  22. 适应症:临床应用较多, 如头颈部肿瘤、胸 部肿瘤等。 特 点:高剂量区范围大,正常组织受照体积 和受照剂量大;当两对穿野相距较 远时, 剂量分布不均,高剂量区不在 肿瘤上, 而在肿瘤两侧靠近皮肤 处。 注意事项:采用两野对穿照射时,两野间距 不能过大, 必要时也可采用较高 能量的射线。

  23. 3. 三野共面交角照射 照射方式:三个照射野分布在同一平面上,从不同方向照射肿瘤,三个照射野的中心轴在肿瘤中心处交于一点,多采用SAD照射方式。

  24. 适应症:临床应用较多,多用于头颈部 肿瘤、胸部肿瘤,如鼻咽癌、 垂体瘤、食管癌、肺癌等。 特 点:剂量分布较合理。

  25. 4. 四野共面交角照射

  26. 5. 多野非共面照射技术

  27. 1. 照射方式:三个或三个以上照射野分布在不同平面上,从不同方向照射肿瘤,所有照射野的中心轴在肿瘤中心处交于一点,多采用SAD照射方式。 2.适应症:临床应用较多,多用于头颈部肿瘤、胸腹部肿瘤。 3.特 点:剂量分布合理。

  28. 6. 相临野照射技术 1) 共面相临野照射技术 应用:当需要照射的靶区较大,超出治疗机最大照射野范围,需要用2个或2个以上的照射野并排照射。如:全脊髓照射。

  29. 注意的问题: 两野之间的衔接处要求剂量分布均匀,如果重叠或分离容易出现超剂量或欠剂量,造成严重放射并发症或肿瘤的局部复发。 解决方法:预留间隔法。

  30. 2)非共面相临野照射技术

  31. 1.应用:两射野中心轴互相垂直但并不相交的射野。如全中枢神经系统照射时的颅骨野与脊髓野,乳腺照射时的切线野与锁骨上野,头颈部肿瘤的颈侧野与锁骨上野的衔接都属于正交非共面射野的衔接。1.应用:两射野中心轴互相垂直但并不相交的射野。如全中枢神经系统照射时的颅骨野与脊髓野,乳腺照射时的切线野与锁骨上野,头颈部肿瘤的颈侧野与锁骨上野的衔接都属于正交非共面射野的衔接。 2.注意的问题:同上 3.解决方法: 1) 预留间隔法 2) 半野技术

  32. 7. 切线野照射技术 应用:单 野:颈部切线照射 对穿野:乳腺切线照射

  33. 乳腺切线照射

  34. 8. 楔形板照射技术 临床应用: (1) 解决诸如上颌窦等偏体位一侧肿瘤两野交叉照射时剂量不均匀问题; (2) 组织补偿作用,解决人体曲面和缺损组织对剂量分布的影响; (3) 在多野照射中调整靶区剂量分布。

  35. (1) 解决诸如上颌窦等偏体位一侧肿瘤两野交叉照射时剂量不均匀问题。

  36. 上颌窦肿瘤两平野交叉照射

  37. 不加楔形板 加楔形板 两野交角照射剂量分布

  38. 楔形板的选择: α=90°-θ/2 式中: α为楔形角; θ为两照射野射野中心轴的交角

  39. (2) 组织补偿作用,解决人体曲面和缺损组织对剂量分布的影响

  40. 食管上段单野照射的剂量分布

  41. 楔形板的选择: tgα=ktgθ 楔形板的方向: 楔形板的尖端指向体表的高端方向

  42. (3) 在多野照射中调整靶区剂量分布

  43. 三野照射剂量分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