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k likes | 1.26k Vues
十二. 一、核苷酸的生物学功用. 1 、作为核酸合成的原料( 最主要的功能) 2 、体内能量的利用形式: ATP 、 GTP 、 UTP 、 CTP 3 、参与代谢和生理调节: ATP/ADP/AMP, 第二信使 cAMP 、 cGMP 、 ppGpp 4 、组成辅酶 : CoA/FAD/NAD + /NADP + 5 、活化中间代谢产物: UDP - 葡萄糖 : 糖原合成 CDP - 二脂酰甘油 : 磷酸甘油酯合成 SAM 供甲基. 体内核苷酸主要是 5 ‘ - 核苷酸. 核苷的磷酸解. 核酸的解聚作用.
E N D
一、核苷酸的生物学功用 1、作为核酸合成的原料(最主要的功能) 2、体内能量的利用形式: ATP、GTP、UTP、CTP 3、参与代谢和生理调节: ATP/ADP/AMP, 第二信使cAMP、cGMP、ppGpp 4、组成辅酶:CoA/FAD/NAD+/NADP+ 5、活化中间代谢产物: UDP-葡萄糖:糖原合成 CDP-二脂酰甘油:磷酸甘油酯合成 SAM供甲基 体内核苷酸主要是5‘-核苷酸
核酸的解聚作用 • 核酸酶:水解连接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磷酸二酯酶 • 按作用底物分为: • 只作用于RNA:核糖核酸酶 • 只作用于DNA:脱氧核糖核酸酶 • 既可作用于RNA,又可作用于DNA:特异性较低 • 按作用特点分为: • 核酸内切酶:如细菌内的限制性内切酶 • 核酸外切酶: • 从核酸游离的3’-OH端开始。如:蛇毒磷酸二酯酶 • 从核酸游离的5’-P端开始。如:牛脾磷酸二酯酶 • 特异性较高
(一) 嘌呤的分解代谢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包括3个基本过程。 1、核苷酸在核苷酸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核苷。 2、核苷在核苷磷酸化酶作用下分解为嘌呤碱基和1-磷 酸核糖。1-磷酸核糖在磷酸核糖变位酶作用下转变 为5-磷酸核糖。5-磷酸核糖进入磷酸戊糖途径进行 代谢。 3、嘌呤碱基进一步代谢。一方面可以参加核苷酸的补 救合成。另一方面可进入分解代谢,最终形成尿酸 ,随尿液排出体外
尿酸 (灵长类除外) 硬骨鱼类 尿素
别嘌呤醇: (自杀性作用物) 可治疗痛风症,因别嘌呤醇与次黄嘌呤结构相似,只是分子中N7与C8互换位置,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抑制尿酸生成。另外,别嘌呤醇可与PRPP反应生成别嘌呤核苷酸,一方面消耗PRPP,另一方面可反馈抑制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酶而使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减少。
(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1. 从头合成途径:(肝脏.小肠粘膜) 2. 补救合成途径:(脑.骨髓)
1.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3)、从头合成途径的原料 谷氨酰胺:提供NH3 天冬氨酸:提供NH3 甘氨酸: 全部参与 一碳单位、 5’-磷酸核糖:来自PPP途径 ATP、和CO2、 还参与嘧啶合成
(5)、从头合成途径的特点 • 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分子上逐步合成的。 • 合成部位:肝、小肠粘膜、胸腺组织胞液中 • 关键酶:PRPP合成酶、酰胺转移酶 • 首先合成的嘌呤核苷酸是次黄嘌呤核苷酸(IMP),不是先合成游离嘌呤 在5’-磷酸核糖分子上完成嘌呤碱基的合成 • 是耗能反应IMP的合成需5个ATP,6个高能磷酸键 AMP或GMP的合成又需1个ATP。
(6) IMP合成的途径(11步反应) 包括3个阶段 A:合成激活阶段(第1步反应)。 B:合成咪唑环的阶段(2-- 6步反应)。 C:合成出IMP的阶段(7--11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