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6

江苏省能源管理体系培训

江苏省能源管理体系培训. 第一章 概 论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王晓元 13851948692. 主要内容. 我国的能源 状况 第一节、什么是能源管理体系 第二节、传统能源管理和能源管理体系的区别 第三节、为什么要建立能源管理体系. 我国的能源 状况. 《2012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 》 显示 2011 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 34.78 亿吨标准煤(为世界第二 ) 美国: 35.28 吨标准煤 日本: 6.6 亿吨标准煤 德国: 4.4 亿 吨标准煤. 我国的能源 状况. 2013全国能源工作会显示: 2012年我国的:

adsil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江苏省能源管理体系培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江苏省能源管理体系培训 第一章 概 论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王晓元 13851948692

  2. 主要内容 我国的能源状况 第一节、什么是能源管理体系 第二节、传统能源管理和能源管理体系的区别 第三节、为什么要建立能源管理体系

  3. 我国的能源状况 《2012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34.78亿吨标准煤(为世界第二) 美国:35.28吨标准煤 日本:6.6亿吨标准煤 德国:4.4亿吨标准煤

  4. 我国的能源状况 2013全国能源工作会显示: 2012年我国的: 水电新增装机1亿千瓦,总装机达2 .49亿千瓦,世界第一; 风电装机由500万千瓦迅速增加到6300万千瓦,成为世界第 一风电大国,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 光伏发电装机由基本空白增加到700万千瓦; 核电在建机组30台、3273万千瓦,在建规模居世界第一,在 役机组保持安全稳定运行。

  5. 我国的能源状况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3》 2013年7月23日发布,中国能源使用的特点呈现: 一是能源消费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二是能源结构调整加速 三是煤制油气燃料受到欢迎 四是重点区域更多地使用优质能源 五是不同能源系统相互融合

  6. 我国的能源状况 原油对外依存度逐步提高; 2007年为47%; 2008年为49%; 2009年为51.3%,已经超过50%的国际警戒线; 2010年为53.8%; 2011年为56.5%;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至2020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 《能源蓝皮书》则预测,2020年后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4.5%。

  7. 我国的能源状况 我国能源浪费大,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与能源短缺形成强烈反差。 --能源利用总体效率约为33%,比国际先进水平约低10%; --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以上。

  8. 我国的能源状况-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效率 我国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65%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 中小电动机平均效率87%,比国际先进水平低5个百分点,系统运行效率低近20%; 风机、水泵平均设计效率75%,比国际先进水平低5%,系统运行效率低近20%; 机动车百公里油耗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 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

  9. 中国减排承诺 哥本哈根会议 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加强节能,提高能效,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10. 中国面临的挑战 经济需要保持发展 能源短缺的事实 全球减排的约束 国际碳壁垒

  11. 十二五的要求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1〕26号 “十二五”单位GDP 能耗降低16%、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约束性指标 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 关于印发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1]2873号) 节约能源2.5亿吨标准煤

  12. 节能途径 • 结构节能 • … • 技术节能 • … • 管理节能 • …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培训 节能途径

  13. 第一节 什么是能源管理体系 • 能源管理体系EnMS 是在能源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是用于建立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过程和程序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 •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 GB/T23331-2012/ISO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14. 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ISO50001 国际 标准化 组织 欧盟 美国 丹麦 ANSI/MSE 2000:2000 EN16001 ISO50001 DS2403:2001

  15. 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化进程 ISO/PC 242的秘书处由美国(ANSI)、中国(SAC)、巴西(ABNT)、英国(BSI)的ISO成员合作伙伴组成。42个成员国参与了标准的制定,而另外的10个成员国则作为观察者。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多次的修订,ISO于2011年6月15日正式发布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应用指南国际标准ISO 50001:2011。

  16. 我国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化研究起步较早。早在2002年,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所在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就开始研究能源管理体系标准,逐步探索建立我国的能源管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我国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化研究起步较早。早在2002年,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所在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就开始研究能源管理体系标准,逐步探索建立我国的能源管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 2008年9月,美,中,英,巴联合组成的ISO能源管理体系项目组召开首次工作会,探讨标准建立。 GB/T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2009年3月正式发布2009年11月1日 实施。 2009年11月开始,国家认监委根据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结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按照“服务国家能源政策、创新认证管理模式、加强监督、关注结果”的原则,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 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造纸、轻工、纺织、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产品、交通运输和公共建筑 我国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GB/T23331

  17. 我国的能源管理体系标GB/T23331 2013年10月1日实施 GB/T23331-2012/ISO50001:2011

  18. 第二节 传统能源管理与能源管理体系的区别 能源管理体系 为企业能源管理提供了基本准则,便于企业按照标准建立测量、管理、改进能源管理的体系,并使之规范化、文件化。 强调能源管理透明度, 在实施与运行中过程,提出了对资源,设计、运行运转过程保障、能源的优化、不符合纠正等各环节要求; 强调内部审核、注重管理评审。

  19. 第二节 传统能源管理与能源管理体系的区别 区别 1. 团队衔接: 我国的传统能源管理缺乏系统性,涉及节能项目时,不同部门之间存在协调难,实施难等问题。 能源管理体系以系统目标为总体目标,通过各部门、各过程的有效衔接和相互支持,贯穿着PDCA持续改进的思想,实现1+1>2的效果。

  20. 第二节 传统能源管理与能源管理体系的区别 区别 2 .节能深度: 传统的能源管理解决了“谁来做、做什么”的问题,而“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缺乏科学的确定模式,节能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能源管理体系的能源方针、绩效、能源绩效参数概念的引入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 3. 持续改进的要求 传统的能源管理方式改进流于形式,不注重持续改进,,能源评审、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不符合纠正措施、定期内审、管理评审,建立自我发现问题和改进问题的有效机制,使体系实现不断优化。

  21. 第三节、为什么要建立能源管理体系 政策篇 《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 明确了万家企业范围,同时明确了万家企业节能工作要求,要求万家企业按GB/T23331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 2012年11月2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认监委联合发文《国家发改委、认监委关于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通知》 要求到“十二五”末,万家企业基本建立符合《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并要求对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进行评价。 2013年3月19日江苏省经信委等联合发文《关于印发江苏省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推进计划的通知》,明确了江苏省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推进计划和目标任务。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培训

  22. 第三节、为什么要建立能源管理体系 管理提升篇 建立与促进能源管理的透明度,加强组织在能源管理方面的沟通; 协助组织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耗能设施设备; 促进能源管理最佳实践与良好能源管理行为的推广; 提供促进组织整个供应链能源绩效提高的管理架构; 能源管理体 系的作用 提供评估与判定新能源技术导人的优先顺序; 在组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计划框架内,促进能源管理绩效的提高。

  23. 第三节、为什么要建立能源管理体系 实际收益篇 有利于推进国家能源方面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的实施,通过有效机制的运转做到主动符合,规避政策风险。 新体系的建立和运转有利于团队执行力的塑造和提升, 不断增强员工技术能力、节能意识和节能自觉性。 成为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有力推手,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地概念覆盖了企业产业政策消化、产业产品转型等多方面的要素,体系的建立和良好运转将为企业的中远期规划提供有力支持。 常态化的优秀能源管理机制,在持续改善能源绩效,降低制造成本方面发挥良好的功效。

  24. 第二章能源管理体系解读

  25. 第二章 GB/T23331-2012标准理解要点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范围 第三节 主要术语理解 第四节 GB/T23331-2012标准的基本内容和理解要点 25

  26. 第一节 引言 制定标准的目的 标准适用的范围 标准制定遵循的原则 标准应用的意义 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融合 26

  27. 制定标准的目的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引导组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和必要的管理过程,提高其能源绩效,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本标准的实施旨在通过系统的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其他相关环境影响。 27

  28. 标准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类型和规模的组织,不受其地理位置、文化及社会条件等的影响。本标准能否成功实施取决于组织各职能层次的承诺,尤其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 适用于组织控制下的各项活动。 可用于对组织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认证、评价和组织的自我声明。 除要求在能源方针中承诺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外,未对能源绩效水平提出绝对要求。 28

  29. 29

  30. 标准应用的意义 使组织实现其承诺的能源方针,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改进能源绩效,并证实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有利于有限能源资源的有效使用,提升组织竞争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其他环境影响。 30

  31. 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融合 标准的制定基于管理体系标准的通用要素,确保与GB/T 19001和GB/T 24001保持相同的水准。 可将本标准与其他管理体系要求相结合,如质量、环境或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要求。 31

  32. 第二章 GB/T23331-2012标准理解要点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范围 第三节 主要术语理解 第四节 GB/T23331-2012标准的基本内容和理解要点 32

  33. 第二节 范围 要求:规定了组织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旨在使组织能够采用系统的方法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包括能源利用效率、能源使用消耗状况的持续改进。 相关:规定了能源使用和消耗的相关要求,包括测量,文件化和报告,设备、系统、过程的设计和采购,以及对能源绩效有影响的人员。 量化:本标准考虑对能源绩效有影响、并且能够被组织监视和施加影响的所有变量。但本标准未规定具体的能源绩效水平要求。 使用: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管理体系整合使用。 确认:适用于任何自我声明能源方针并希望保证实现和展示其符合程度的组织,其符合性可通过自我评价、自我声明或外部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来确认。 33

  34. 第二章 GB/T23331-2012标准理解要点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范围 第三节 主要术语理解 第四节 GB/T23331-2012标准的基本内容和理解要点 34

  35. 第三节 主要术语理解 3.5 能源 energy   电、燃料、蒸汽、热力、压缩空气以及其他类似介质。 注1:在本标准中,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各种形式,可被购买、贮存、处置、在设备或过程中使用以及被回收利用。 注2:能源可被定义为一个系统产生外部活动或开展工作的动力。 35

  36. 3.6 能源基准 energy baseline 用作比较能源绩效的定量参考依据。 注1:能源基准反映的是特定时间段的能源利用状况。 注2:能源基准可采用影响能源使用、能源消耗的变量来规范,例如:生产水平、度日数(户外温度)等。 理解要点: 1、能源基准是基础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水平 2、用于确定组织运行能源管理体系所取得的能源绩效。 3、能源基准制定一般以某一特定的时间段能源利用效率。 4、能源基准可以是一个变量如:生产水平、度日数等。 5、能源基准应及时更新。 36

  37. 3.7能源消耗 energy onsumption 使用能源的量。 理解要点: 1、能源消耗的形式有多种 2、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3、能源计量使用的单位:煤当量、油当量 1Kg油当量(1kgoe)=10000kcal/kg=41868kJ/kg或41.9GJ/t; 1Kg煤当量(1kgce)=7000kcal/kg=29307kJ/kg或29.3GJ/t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千卡/千克)/7000(千卡/千克);汽油 : 1.4714kgce/KG 气田天然气 :1.2143kgce/立方米;电力:0.1229kgce/Kw.h 原煤:0.7143kgce/kg 37

  38. 3.8 能源效率 energy efficiency  输出的能源、产品、服务或绩效,与输入的能源之比或其他数量关系。如:转换效率,能源需求/能源实际使用,输出/输入,理论运行的能源量/实际运行的能源量。 注:输入和输出都需要在数量及质量上进行详细说明,并且可以测量。 理解要点: 1、单位能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多少 2、可用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品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等指标来度量。 38

  39. 3.12 能源绩效 energy performance  与能源效率(3.8)、能源使用(3.18)和能源消耗(3.7)有关的、可测量的结果。 注1:在能源管理体系中,可根据组织的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能源指标以及其他能源绩效要求取得可测量的结果。 注2:能源绩效是能源管理体系绩效的一部分。 39

  40. 3.13 能源绩效参数 (EnPI)  由组织确定,可量化能源绩效的数值或量度。 注:能源绩效参数可由简单的量值、比率或更为复杂的模型表示。 理解要点: 1、能源绩效参数可以是直接测量的参数(如锅炉的主蒸汽压力及温度、排烟温度和烟气含氧量),也可以是模型计算获得的参数(如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基于正平衡和反平衡法计算锅炉热效率的模型)。 2、能源绩效参数的设置要包括管理层面和运行层面。 3、管理层面与主要能源使用有关。 40

  41. 3.15 能源评审 energy review  基于数据和其他信息,确定组织的能源绩效水平,识别改进机会的工作。 注:在一些国家或国际的标准中,如对能源因素或能源概况的识别和评审的表述都属于能源评审的内容。 理解要点: 1、能源评审的目的是确定组织的能源绩效水平,从而寻找持续改进的机会。 41

  42. 3.15 能源评审 energy review 2、通常能源评审的内容包括:组织目前用能状况的分析,如能源的供给情况、主要设备的用能情况、能量消耗的主要环节等;主要能源使用的区域以及节能机会的识别和评价等。 3、能源评审应随着外界条件、法律法规以及组织自身的变化而及时进行。 4、可通过能流图、能源分析、能量平衡等方法进行能源分析和评审。 42

  43. 能源使用、主要能源使用 3.18 能源使用 energy use使用能源的方式和种类。如通风、照明、加热、制冷、运输、加工、生产线等。 3.27 主要能源使用 significant energy use在能源消耗中占有较大比例或在能源绩效改进方面有较大潜力的能源使用。 注:重要程度由组织决定。 43

  44. 3.1边界 boundaries 组织确定的物理界限、场所界限或次级组织界限。 示例:边界可以是一个或一组过程,一个场所、一个完整的组织,或一个组织所控制的多个场所。 理解要点: 1、可根据组织的具体活动、管理权限等来确定。 2、边界的设定应便于能源计量和分析。 44

  45. 3.14 能源方针 energy policy 最高管理者发布的有关能源绩效的宗旨和方向。 注:能源方针为设定能源目标、指标及采取的措施提供框架。 理解要点: 1、能源方针是组织在能源管理方面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2、能源方针为设定能源目标、指标提供框架。 3、方针由最高管理者发布。 45

  46. 第二章 GB/T23331-2012标准理解要点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范围 第三节 主要术语理解 第四节 GB/T23331-2012标准的基本内容和理解要点 46

  47. 第四节 GB/T23331-2012标准的基本内容和理解要点 4.1总要求 4.2管理职责 4.3能源方针 4.4策划 4.5实施和运行 4.6检查 4.7管理评审 47

  48. 4.1总要求 组织应: a)按照本标准要求,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编制和完善必要的文件,并按照文件要求组织具体工作的实施;体系建立后应确保日常工作按照文件要求持续有效运行,并不断完善体系和相关文件; b)界定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和边界,并在有关文件中明确; c)策划确定可行的方法,以满足本标准各项要求,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 48

  49. 4.2管理职责 4.2.1最高管理者 4.2.2管理者代表 49

  50. 4.2.1最高管理者 最高管理者应承诺支持能源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具体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 a)确立能源方针,并实践和保持能源方针; b)任命管理者代表和批准组建能源管理团队; C)提供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所需要的资源,以达到能源绩效目标; 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业技能、技术和财务等。 d)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 e)在内部传达能源管理的重要性; 50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