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3

第九章 绿藻门

第九章 绿藻门. Chllorophyta. 绿藻门 Chllorophyta 形态构造: 除少数种类原生质体裸露、无细胞壁外,绝大多数都有细胞壁。细胞壁内层为纤维素,外层为果胶质,表面平滑,或具颗粒、孔纹、瘤、刺毛等构造。细胞核一个,少数种类多个,具核仁和核膜。 色素成分与高等植物相似,有叶绿素 a、b、 叶黄素和 α 胡萝卜素和 β 胡萝卜素。叶绿素占优势,因而植物体呈绿色,故名绿藻。色素位于色素体内。色素体形态多种,有盘状、杯状、星状、带状和板状等,且常具一至多个蛋白核。色素体和蛋白核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常为分类的依据。同化产物为淀粉。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九章 绿藻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章绿藻门 Chllorophyta

  2. 绿藻门Chllorophyta 形态构造:除少数种类原生质体裸露、无细胞壁外,绝大多数都有细胞壁。细胞壁内层为纤维素,外层为果胶质,表面平滑,或具颗粒、孔纹、瘤、刺毛等构造。细胞核一个,少数种类多个,具核仁和核膜。 色素成分与高等植物相似,有叶绿素a、b、叶黄素和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叶绿素占优势,因而植物体呈绿色,故名绿藻。色素位于色素体内。色素体形态多种,有盘状、杯状、星状、带状和板状等,且常具一至多个蛋白核。色素体和蛋白核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常为分类的依据。同化产物为淀粉。 运动的细胞常具二条顶生,等长的鞭毛,少数为4条,极少数为1、6或8条,有的生殖细胞具一轮顶生的鞭毛。在鞭毛着生的基部,一般都具有二个伸缩泡。眼点一个,粉红色,位于细胞的前部侧面。 绿藻种类多,体型复杂,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单细胞类型:如衣藻、小球藻。 (2)群体类型:如空球藻、盘星藻。 (3)胶群体类型:胶囊藻。 (4)丝状体类型:水绵、刚毛藻。 (5)膜状体类型:石莼、浒苔。 (6)异丝体类型:毛枝藻。 (7)管状体类型:松藻。

  3. 生殖:有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3种(图9-1)。细胞分裂是常见的繁殖方式。此外还有游泳孢子、似亲孢子等。有性生殖除同配、异配和卵式生殖外,还有接合生殖。

  4. 衣 藻 细 胞 的 形 态 构 造 模 式 图

  5. 衣藻属Chlamydomonas:单细胞具两条鞭毛的运动个体。细胞长度不超过宽的三倍。横切面圆形。细胞壁光滑,紧贴原生质体,间隙较少。在细胞等长或稍短。色素体杯状、片状、星状等。蛋白核一个,位于增厚的后端或侧面,或多数散布在色素体内。眼点呈半圆形、菱形、凸透镜形等常位于细胞前端或中部。伸缩泡两个位于细胞前端,少数种类伸缩泡多数分散在原生质中。细胞核一个在中部,少数位于侧面或后端。淀粉在蛋白核周围。衣藻属Chlamydomonas:单细胞具两条鞭毛的运动个体。细胞长度不超过宽的三倍。横切面圆形。细胞壁光滑,紧贴原生质体,间隙较少。在细胞等长或稍短。色素体杯状、片状、星状等。蛋白核一个,位于增厚的后端或侧面,或多数散布在色素体内。眼点呈半圆形、菱形、凸透镜形等常位于细胞前端或中部。伸缩泡两个位于细胞前端,少数种类伸缩泡多数分散在原生质中。细胞核一个在中部,少数位于侧面或后端。淀粉在蛋白核周围。 繁殖以细胞分裂为主。有性生殖的配子通常与营养细胞相似。本属种类很多,喜欢生活在较污的坑洼池中,有的种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6. 绿梭藻属Chlorogonium:单细胞具两条鞭毛的运动个体。细胞长梭形,长度超过宽度三倍以上。细胞壁薄而明显,紧贴原生质体。色素体成大块或呈明显的片状。蛋白核1-2个到多数或没有。多数种类在细胞前端有一近于线状的眼点。细胞核位细胞中部,较少位于后部。细胞分裂为横分裂。

  7. 盐藻属Dunaliella:单细胞。具2条等长顶生的鞭毛。色素体杯状,近基部有一个较大的蛋白核。一个大的眼点,位于细胞前端。因无纤维素细胞壁,在运动时,形状为梨形、椭圆形、长颈形等变化不一。具1个眼点。细胞核1个。无性生殖为游动细胞纵裂成2个子细胞。有性生殖为同配。合子核的减数分裂在萌发时进行,结果便形成游动的子细胞。盐藻D. salina (图9-4b )为我国沿岸习见种类,生长在潮间带高盐度的石沼里,营浮游生活。是经济动物幼体的饵料。盐藻Dunaliella spp.己进行室内培养,作为某些经济动物人工繁殖幼体的饵料。也是未来工业上提取光合色素和糖蛋白的理想种类。

  8. 红球藻属Haematococcus:单细胞,细胞广椭圆形到卵形,细胞壁和原生质体间有一定间距,具许多分枝或不分枝的细胞质连丝相连。其间的空隙充满胶状物质。原生质体卵形,前端具乳头状突起,并具1个叉状的胶质管穿过细胞壁,有2条等长的、约等于体长的鞭毛,通过前端的叉状胶质管伸出细胞壁,伸缩泡多个不规则地分散在原生质体内。色素体杯状,成熟时呈网状或颗粒状,具多个不规则排列的蛋白核。有时含大量血红素、叶绿体。细胞内含物通常由于淀粉和血红素含量很多,难以辨识。1个眼点灰白色,位于细胞中部一侧。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央。营养繁殖为细胞分裂,产生9、4、8个子细胞。无性生殖为环境不良时,发育成厚壁孢子,因血红素积累,而呈红色。有性生殖为同配生殖。生长在小水坑、小水沟或沼泽化的小水体中。常见种类为雨生红球藻(H. pluvialis)(图9-4c ),细胞宽19—51 µm,长98—63µm;原生质体宽9—15 µm,长19—9l µm,厚壁孢子直径14—2l µm;动孢子宽3—5 µm,长3—8 µm。该藻因含有大量的虾青素而被广泛关注,为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对象和生产色素的工业原料。

  9. 扁藻属Platymonas:单细胞,纵扁。正面观椭圆形、心形或卵形;侧面观对称或不对称,狭卵形或狭椭圆形;垂直面观椭圆形或近长圆形。细胞壁薄而平滑。细胞前端中央具4条等长的鞭毛,其长度等于或略短于体长,垂直面观,2对鞭毛在细胞两边两两相对排列。伸缩泡二个或不明显。色素体大型,杯状,完全或前端呈4个分叶。蛋白核一个,球形或杯形。眼点一个。细胞核一个。淡水、海水中都有分布,其中亚心型扁藻(P. subcordiformis)是一种优良的饵料单胞藻类,在我国已进行广泛培养,作为经济动物幼体的饵料。

  10. 翼膜藻属Pteromonas : 单细胞具两条鞭毛的运动个体。细胞壁由两片组成,侧扁,无色,含硅质化合物,两片相邻处有无色薄的各种宽度形状的饰缘,其边缘光滑,齿形或有缺刻。鞭毛基部有两个伸缩泡。色素体厚大杯状,有1个或数个蛋白核。眼点在前端,椭圆形或近于线形。

  11. 塔胞藻属Pyramidomonas:细胞倒卵形;小数半球形;细胞裸露,前端中央凹入,呈4个分叶,凹入处具4条等长的鞭毛,基部具2个伸缩泡。色素体杯状,前端凹入,呈4个分叶,基部有1个圆形蛋白核。细胞核位于细胞偏前端。常见娇柔塔胞藻P. delicatula

  12. 卡德藻属Carteria(四鞭藻):单细胞具四条鞭毛的运动个体。藻体绿色。细胞球形、椭圆形、卵形。鞭毛与细胞等长或超过细胞长度或稍许短些。色素体杯状、星形、H形等。蛋白核通常一个,位于色素体增厚的后端或侧面(少数有几个或没有)。眼上常明显。收缩泡通常两个,位于鞭毛基部。同化产物为淀粉,围绕在蛋白核周围或单个粒状,分布在色素体内。有的种类具脂肪。常见种有十字卡德藻C. crucifera

  13. 桑椹藻属Pyrobotrys:通常由16个细胞组成群体,其细胞间排列较疏松,每4个细胞排列成一层,层次参差不齐。每层细胞前端彼此紧靠,后端稍许散开。群体没有共同的胶被。细胞卵形或椭圆形。色素体杯状,无蛋白核。鞭毛4条为细胞长度的1倍半。细胞核位于细胞中部。细胞前端有两个伸缩泡。眼点稍明显,位于细胞中部或后半部。常见种有纤细桑椹藻P. gracilis

  14. 盘藻属Gonium:群体有4、16、32个衣藻型细胞排列组成扁平盘状群体。细胞包埋于胶被中彼此有坚韧的胶质丝相连。在16个细胞群体,中间4 个细胞十字形排列,每个细胞又与周边三个细胞相邻。细胞卵形或梨形前端具两条鞭毛,鞭毛基部有两个伸缩泡,前端有一眼点。色素体杯状,蛋白核一个。

  15. 空球藻属Eudorina:通常由16、32或64个衣藻型细胞组成空心球状或椭圆形群体。群体有共同胶质被。细胞排列成层。个体细胞通常球形或稍呈梨形或稍椭圆形,相互不挤压而排列疏松。细胞壁紧贴原生质体。色素体杯状,蛋白核数目不一定。细胞核位于细胞中部。两个伸缩泡位于前端。眼点位细胞前端。繁殖时也形成子群体。在有机质较丰富的小水体和湖泊中常见。

  16. 实球藻属Pandorina:通常由16个或32个衣藻型细胞(较少有4或8个)组成部分球形或椭圆形群体。细胞在群体胶被中排列成一个实心球体,大多排列很紧,因而彼此挤压使细胞成锥形、楔形、卵形有时也有近球形。通常细胞宽的一端向外,具有两条等长的鞭毛。色素体杯状。蛋白核一个在色素体后端或几个位于色素体侧面。细胞核位于细胞中部稍靠近前端。繁殖时群体中各个细胞都可进行分裂,形成子群体。

  17. 杂球藻属Pleodorina:群体球形或椭球形。由64或128个细胞无秩序地排列在共同的胶被中。群体中前半部为体细胞,细胞球形,较小,色素体杯状,蛋白核位于后端,眼点明显。后半部为生殖细胞,细胞较大,直径常为体细胞的2-3倍,色素体具多个蛋白核,眼点不明显或无。

  18. 团藻属Volvox:由数百至数千个衣藻型的细胞构成球形群体。细胞沿球形表面排列成一层,细胞间有胞间丝相连,并有分工现象,其中多数为营养细胞,少数大型的具繁殖力的为生殖细胞。因此可以认为这种群体是由群体进化到多细胞体的过度类型。常可见到子群体和结合子。团藻属Volvox:由数百至数千个衣藻型的细胞构成球形群体。细胞沿球形表面排列成一层,细胞间有胞间丝相连,并有分工现象,其中多数为营养细胞,少数大型的具繁殖力的为生殖细胞。因此可以认为这种群体是由群体进化到多细胞体的过度类型。常可见到子群体和结合子。

  19. 四孢藻属Tetraspora:由多数球形或椭圆形细胞结合成肉眼可见的胶质群体。群体中细胞有2、4个组成的倾向,往往是4个细胞在一起,故称四胞藻。细胞排列在群体胶被中,向外的一端有两根等长不能运动的假鞭毛。色素体杯状。蛋白核一个。老细胞色素体充满整个细胞。

  20. 胶囊藻属Gloeocystis: 单细胞或群体。群体球形,细胞具明显的个体胶被。分布于淡水和半咸水,营浮游生活。

  21. 球囊藻属Sphaerocystis:由4、6或32个球形细胞组成具有均匀的胶质被的浮游的球形群体。幼细胞具有杯状周生的色素体,蛋白核1个。成长细胞色素体充满整个细胞内。常见到群体分成4-8个似亲群体。

  22. 四集藻属Palmella :植物体为无定形的胶质团块。单个或2、4、8个细胞一组分散在胶被中,群体可达10cm。细胞球形,杯状色素体,蛋白核1个。

  23. 小球藻属Chlorella:植物体为单细胞,小型。单生或聚集成群,群体内细胞大小很不一致。细胞球形或椭圆形。细胞壁或厚或薄。色素体1个,周生,杯状或片状。蛋白核1个,或无。繁殖时,每个细胞形成2、4;8或16个似亲孢子,似亲孢子经母细胞壁破裂释放。常见种类有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椭圆小球藻C. ellipsoidea和蛋白核小球藻C. pyrenoidesa(图9-8)。本属藻类大多在淡水中生活,少数生活在海洋中。淡水种类常生活在较肥沃的小水体中,有时在潮湿土壤、岩石、树干上也有发现。在自然情况下,个体数一般较少,但在人工培养下能大量繁殖。细胞含蛋白质丰富,以干重计可达50%左右,为生产单细胞蛋白质(SCP)的良好种类。产量高峰期在春、秋两季。蛋白核小球藻等己进行人工培养,作为养殖贝类、虾类等幼体的饵料。

  24. 微绿球藻属Nannochloris :植物体单细胞,细胞亚球形至亚圆柱形。色素体圆盘状,靠近一端。没有蛋白核。靠细胞横分裂繁殖。个体微小,繁殖迅速。分布于淡水和海水中。其中眼状微绿球藻N. oculata作为海产动物的活饵料已大量培养利用,直径2-4µm。横裂繁殖,分布于海洋中。

  25. 绿球藻属Chlorococcum:植物体单细胞,或聚集成膜状团块,或包被在胶质中。细胞球形,有时压扁,大小很不一致。色素体在幼年细胞中周生,杯状,具一个蛋白核;随细胞增长而分散,并充满整个细胞,具几个蛋白核和有多数的淀粉颗粒。无性生殖产生动孢子,有时可形成不动孢子。少数种类生活与水体中。

  26. 四角藻属Tetraedron单细胞体,细胞扁平或作多面对称的三角形,四角形或多角形。角顶突出分歧或不分歧,顶端具短刺1-3个,少数角顶不延长亦不具短刺。色素体侧生盘状到多角形或仅一个充满整个细胞。蛋白核有或无。幼年细胞单核,老成之后具有2、4或8个细胞核。以似亲孢子繁殖。常见于各种静水水体(如池塘、湖泊)中。常见种类有三角四角藻T. trigonum、规则四角藻T. tumidulum、具尾四角藻T. caudatum等

  27. 蹄形藻属Kirchneriella:细胞弯曲,蹄形或镰刀形,先端尖锐或钝圆。每4个或8个凸面相对成为一组。但不如聚镰藻强烈。群体外有共同的胶质被。色素体侧生于细胞凸的一边,蛋白核一个。以似亲孢子繁殖。常见种类有扭曲蹄形藻K. contorta、肥壮蹄形藻K. obesa和蹄形藻K. lunaris

  28. 月牙藻属Selenastrum(聚镰藻):细胞新月形,两端尖,通常4、8、16个细胞以凸面相对排列成一组。整个群体细胞数在100个以上。单个细胞有一个大的色素体。以似亲孢子繁殖。常见种类有月牙藻(S. bibraianum)、纤细月牙藻(S. gracile)、端尖月牙藻(S. westii)和小型月牙藻(S. minutum)

  29. 小椿藻属Characium(小桩藻):细胞延长成纺锤形或柱形或近于球形、卵形。以未端成盘状的柄着生于它物上。单生或大量出现连成一片。幼年细胞单核,具一侧生片状色素体,老细胞具有多核。或在生殖前全是单核。

  30. 弓形藻属Schroederia单细胞体,细胞针形、纺锤形、直或弯曲。细胞壁两端延长成刺。两个刺顶端都是尖的,有时有一个刺,顶端成一小盘或向后弯的二叉。色素体一个。蛋白核一个,亦有2或3个者。

  31. 微芒藻属Micractinium:植物体为复合真性定形群体,营浮游生活。一个定形群体常常由4个细胞组成,排列为四面体形或四方形,有时由8个细胞组成,排列成球形。一个复合定形群体常由4-16或更多的定形。

  32. 纤维藻属Ankistrodesmus:细胞纤维形,细长,两端尖,有时稍弯曲成S形。单细胞或绞和成束。色素体1个,侧生。蛋白核1个或无。细胞核1个。分布广,各水体常见。

  33. 卵囊藻属Oocystis:植物体为单细胞或群体。营浮游生活。群体常由2、4、8或16个细胞组成。包被在胶化膨大的母细胞壁中。细胞椭圆形或长圆形。细胞壁平滑,常在细胞两端中央增厚成为短而粗的圆锥形突起。多数种类具1-5个色素体,周生、片状或多角形,各具1个蛋白核或无。产生2、4、8或16个似亲孢子进行无性繁殖。多生活在各种淡水中。在有机物丰富的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见。

  34. 十字藻属Crucigenia细胞三角形、椭圆形、四角形等。4个、16个或更多的细胞结合成方形或长方形板状群体,细胞间常有一个十字形空隙。群体外常被有胶质或由部分母细胞壁联系着。色素体1-4个,各含一蛋白核,盘状或片状,侧生。细胞壁无装饰物。群体内每个细胞都具有产生似亲孢子的能力。

  35. 网球藻属Dictyosphaerium (胶网藻):细胞球形、卵形或肾形,着生于母细胞壁变成的十字形或双叉形分枝的顶端。群体外常有透明无色的胶被。组成群体的细胞同形。色素体一个,杯状,侧生,具一蛋白核。

  36. 四球藻属Westella(韦氏藻):细胞球形,每四个一组,连结在一平面上,各组细胞由未胶化的老细胞壁残余在一起。30-100个细胞结成不规则群体。群体中各组细胞不在一平面上。色素体杯状或充满细胞。以似亲孢子繁殖,常部分包在破碎的母细胞壁中。

  37. 水网藻属Hydrodictyon:大型的网片状或网袋形绿藻,肉眼可见。细胞长筒形,每一网目由4-6个细胞组成。幼时细胞内含有一个片状色素体,一个蛋白核和一个细胞核,老成之后,色素体呈网状,甚至分成多数的小块。蛋白核和细胞核的数目也随之增加。分布很广,在湖湾、池塘、沟渠等处常可见到,硬水中更为常见。养鱼池大量繁殖时可引起水质清瘦并使仔鱼缠结致死。

  38. 盘星藻属Pediastrum:植物体盘状,星状,营浮游生活。由2-128个细胞排列成为一层细胞厚的定形群体。群体完整无孔,或具穿孔,边缘细胞常具1、2或4个突起,有时突起上具长的胶质毛丛,群体内部细胞多角形,为突起。细胞壁平滑为花纹,或具颗粒或网纹。幼小细胞色素体周生,圆盘状,蛋白核1个;但随细胞成长而扩散,具有多个蛋白核。成熟细胞具1、2、4或8个细胞核。本属种类分布广,在各种内陆淡水水体中都可见到,如湖泊、池塘、积水等水体几乎都有生长。盘星藻属Pediastrum:植物体盘状,星状,营浮游生活。由2-128个细胞排列成为一层细胞厚的定形群体。群体完整无孔,或具穿孔,边缘细胞常具1、2或4个突起,有时突起上具长的胶质毛丛,群体内部细胞多角形,为突起。细胞壁平滑为花纹,或具颗粒或网纹。幼小细胞色素体周生,圆盘状,蛋白核1个;但随细胞成长而扩散,具有多个蛋白核。成熟细胞具1、2、4或8个细胞核。本属种类分布广,在各种内陆淡水水体中都可见到,如湖泊、池塘、积水等水体几乎都有生长。

  39. 集星藻属Actinastrum:植物体为原始定形群体,营浮游生活。群体无胶被,由4-16个细胞组成,群体细胞以一端在群体中心彼此连接,成辐射状排列。细胞为截顶的纺锤形,或顶端略狭的长圆柱形。色素体周生,长片状,仅略覆盖细胞壁的1/3。蛋白核1 个。生殖时每个细胞原生质体经纵分裂和横分裂形成4、8或16个似亲孢子,孢子在母细胞内纵向排列成2束,释放后形成2个互相接触的呈辐射状排列的子群体。为湖泊、池塘中常见的浮游藻类。

  40. 空星藻Coelastrum:植物体为真性定形群体,由4、8、16、32、64或128个细胞组成球形到多角形的空球体。细胞以或长或短的细胞壁凸起互相连接。细胞壁平滑或具刺状或管状花纹。幼小细胞的色素体杯状,蛋白核1个,成熟后扩散,常充满整个细胞。群体细胞紧密连接,常不易分散,但在盐度较高,溶解氧较少的不良水质中,群体细胞离解成游离的单细胞。以似亲孢子进行无性繁殖,在它们从母细胞释放前,在母细胞壁内形成似亲群体。在湖泊、池塘等水体中常见,有时可形成优势种群。空星藻Coelastrum:植物体为真性定形群体,由4、8、16、32、64或128个细胞组成球形到多角形的空球体。细胞以或长或短的细胞壁凸起互相连接。细胞壁平滑或具刺状或管状花纹。幼小细胞的色素体杯状,蛋白核1个,成熟后扩散,常充满整个细胞。群体细胞紧密连接,常不易分散,但在盐度较高,溶解氧较少的不良水质中,群体细胞离解成游离的单细胞。以似亲孢子进行无性繁殖,在它们从母细胞释放前,在母细胞壁内形成似亲群体。在湖泊、池塘等水体中常见,有时可形成优势种群。

  41. 栅藻属Scenedesmus:植物体常由4-8个细胞或有时由2、16-32个细胞组成的真性定形群体,极少数为单细胞的。群体中的各细胞以其长轴互相平行,排列在一个平面上,互相平齐或交错,也有排成上、下两列或多列,罕见仅以其末端相接,呈屈曲状。细胞纺锤形、卵形、长圆形或椭圆形等。细胞壁平滑,或具颗粒、刺、齿状凸起或隆起线等特殊构造。每个细胞具1个周生色素体和1个蛋白核。仅以似亲孢子进行无性繁殖。此属是淡水中极为常见的浮游藻类,在湖泊、池塘、沟渠和水坑等,各种水体中几乎都有分布,静止小水体更适合于各个种类的生长繁殖。常见种类有四尾栅藻S. quadricauda、斜生栅藻S. obliquus、尖细栅藻S. acuminatus等

  42. 刚毛藻属Cladophola :植物体为分枝丝状体,常分枝丰富,具顶端和基部的分化。分枝为互生、对生型,有时为双叉型、三叉型,分枝宽度小于主枝,至少顶端略细小。细胞圆柱形或膨大。多数种类壁厚,分层。具多个周生、盘状的色素体和多个蛋白核。植物体以基部长的假根分枝固着在基质上。一年生或多年生,上部枝每年死亡,但匍匐的假根细胞储存丰富养料,继续生活,到翌年生长季节,这些不规则的细胞生出直立枝。本属种类大多对高pH值较敏感,为高pH值的指示生物。淡水、海水和半咸水中皆有分布。在静水、流水等各种水体中分布很广。由于植物体细胞形态和分枝方式,常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因此,在鉴定种类时要特别注意生态条件。

  43. 基枝藻属Basicladia植物体为丝状体,较粗,着生在淡水龟的背甲上,或水中木船等物体上。以近方形细胞组成的匍匐枝着生,或仅以直立枝基部末端形成的假根状突起着生。常见直立枝基部发生分枝,但分枝稀少。直立枝基部细胞圆柱形,极长,上部细胞较短而宽。细胞壁厚,分层。色素体周生,网状。蛋白核多个。常见有龟背基枝藻B. chelonum和基枝藻B. crassa,其中尤以龟背基枝藻分布广。人们称有基枝藻着生的淡水龟称为绿毛龟。绿毛龟是珍奇的观赏动物,在自然界很稀少。近年来我国人工培养绿毛龟正在兴起,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珍贵的观赏物品,同时出口外销。

  44. 鞘藻属Oedogonium:植物体由单列细胞组成的不分枝丝状体,营养细胞圆柱形,有的种类上端膨大,或两侧呈波状,顶端细胞末端呈钝圆形、短尖形或变成毛样。色素体周生,网状。着生于其它水生植物或它物上。有的种类幼小时着生,以后漂浮于水中,成漂浮藻团。本目的三种繁殖方式均见于此属。分布广,在稻田、水沟及池塘等各种静水水体中常见。在温暖季节生长旺盛。

  45. 浒苔属Enteromorpha:植物体绿色,中空管状,由一层细胞组成,单条或分枝,有时中央两层细胞互相粘连,呈带状或叶片状,边缘中空。植物体基部细胞向下延伸出许多假根丝组成盘状固着器。植物体的细胞排列规则或不规则。细胞核1个。色素体片状,1个。蛋白核常为1个。生活史属同形世代交替。我国常见的有肠浒苔E. intestinalis等。肠浒苔在近岸海滨水体中大量生长,还分布在海湾内低潮带的岩石及高、中潮带的石沼中。全年皆可生长。在内陆水域中,特别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广泛分布。供食用,亦作牲畜、家禽的饲料。

  46. 礁膜属Monostroma ):植物体初生时为着生,囊状与浒苔相似,以后植物体从顶端向基部分裂,扩展成片状。片状植物体由单层细胞组成。细胞相互挤压呈角的形态,或为圆形,或4个细胞为一组,被厚的胶质所分隔。细胞核1个。色素体周生,片状,1个。植物体偶尔发生断裂.每个断片部分可长成完整植物体,或具生长能力的片段脱离母体后长成新的植物体。绝大多数种类为海产。本属在外形上与石莼属相似,但本属植物体为单层细胞组成,薄软而多少粘滑,退潮后粘贴于岩石上,而石莼属由两层细胞组成,植物体较粗厚,退潮后不粘贴在石上。礁膜类为质软味美的绿藻,可鲜食或晒干贮存食用,亦可入药,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47. 石莼属Ulva :植物体为两层细胞组成的膜状体,基部细胞延伸出假根丝,在两层细胞间向下延伸组成固着器。细胞核1个。色素体杯状。蛋白核1个。石莼是水产动物如海参、海胆等的饵料。此外石莼既可作蔬菜,又可作禽畜的饲料。

  48. 溪菜属Prasiola:特征同科。海水、淡水中皆有分布。溪菜早在800多年前,就有一些地区群众用作菜食的记载。至今仍为群众食用,以之作汤,视为佳肴。

  49. 毛枝藻属Stigeoclonium :植物体为分枝丝状体,由匍匐枝和直立枝两部分组成,着生,常具厚的胶质。藻生顶端细胞逐渐尖细,形成多细胞的毛。每个细脑具1个周生、带状色素体,具一至几个蛋白核。主要为淡水产,常着生在静水或流水中的石块、树枝、木桩及沉水植物上,或漂浮水中。是周丛生物的组成部分。

  50. 竹枝藻属Draparnaldia : 植物体具胶质,长可达数厘米,无匍匐枝,以假根着生。主枝较分枝粗而长,细胞略呈腰鼓形,色素体小,带状,边缘具缺刻,围绕细胞的中部,蛋白核数个。分枝的细胞短小,色素体大,常围绕整个细胞周壁,顶端常具长的多细胞的毛。多为冷水性种类。常着生在湖泊、池塘及江河的石块、木桩上,春季生长繁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