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521 Vues
01 本套教材的修订依据. 湘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 英语 》 ( 3 年级) 教材教法培训. 1. 整体性原则. 本教材的修订后要求在内容、目标和要求等方面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按照分册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内容连续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难度设置各册和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课程目标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有机融合。 在教材修订的同时,还要考虑听力材料和教师用书、活动手册、光盘等配套材料的同步更新。. 2. 基础性原则.
E N D
01本套教材的修订依据 湘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3年级) 教材教法培训
1.整体性原则 • 本教材的修订后要求在内容、目标和要求等方面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按照分册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内容连续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难度设置各册和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 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课程目标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有机融合。 • 在教材修订的同时,还要考虑听力材料和教师用书、活动手册、光盘等配套材料的同步更新。
2. 基础性原则 • 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打好基础和培养兴趣。本教材修订时要对功能、话题、词汇以及语言知识等目标要求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二级目标要求进行安排,旨在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打下扎实的基础。
3. 科学性原则 • 本教材从小学英语课程的基础性和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认知特点与困难这两方面实际情况出发,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安排语言知识的教学。从小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出发,采用分解难点、不断复现的方式,把同一个语法项目以及词汇安排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不断接触、复习、操练前面学过的语言形式和学习新的语言内容,将复习巩固与新授课交替进行,保证重要词汇、句型结构和语言现象有足够的再现率。这种螺旋式编排体系符合小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及发展需求。 • 本教材对内容和语言材料的取舍和安排要贴近学生生活,任务及活动的设置强调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三四年级侧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逐步过渡到综合技能的培养。五六年级侧重于听、说、读、写、玩、演等综合语言技能的培养。教材的编排方式有利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形成语言学习策略。
4. 思想性原则 • 本教材注重思想性,一方面要学习外国的文化,另一方面要十分注重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首先,内容的选择体现了思想性,既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其次,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设置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话题,以及在附录中安排伊索寓言故事阅读等,均是要体现辩证分析和哲学反思的思想性原则。
5.时代性原则 • 本教材对内容的安排和教学素材的选取强调时代性,使学生能通过语言学习,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强调语言的鲜活性,语言地道、准确、现代、自然,反映生活现实和语言发展趋势;强调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的时代性。按单元划分,在每个单元中设置若干任务活动,这种安排方式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给因材施教和自主学习较多的发挥空间。 • 在设计形式上,本教材充分利用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采用图文并茂的全景式单元大图与分景式的连环画小图相结合的呈现方式。单元大图蕴含话题信息丰富,概括主要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情境的主要信息,分景式连环画可以图解任务1-9的活动过程。通过在活动中反复操练学习内容,既能调动师生的视觉效果,又有利于师生乐于从各方面投入教学活动组织和实施的动态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启发了创新思维。
6.发展性原则 • 本教材在注重选材的时代性的同时,就决定了教材的发展性。教材的内容和活动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系统学习,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使之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7.灵活性与开放性原则 • 本教材的内容组织以及任务设计保证了教师与学生有充足的发挥空间,具有灵活性。教材所设计的开放性任务使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加入新的成分与步骤;此外,话题也具有开放性,教师可以对话题进行补充、拓展。本教材除按新课程标准修订和编写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完成按规定需掌握的词汇外,还提供了一定量的补充阅读及与教材同步的资源等弹性学习内容,供有余力的学生和有条件的学校选择使用,以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
8.选择性原则 • 本教材内容丰富,单元内容以及活动任务的难度是按照逐步增加、梯度上升的原则安排和设计的,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选择教学,即教师从实际出发决定是否反复进行操练、是否按照新旧词汇交替复现等模式进行教学内容和模式的选择。
9.拓展性原则 • 本教材有利于学生发展创新思维,任务的开放性设置有利于给学生的拓展性发挥创造空间。例如,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画苹果和乌龟,原实验教材规定了画苹果的数量,本次修订时不再限定数量而且增加了画乌龟的内容,充分反映了任务的开放性、选择性的特征,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使学生可以充分运用名词复数的语言知识点。诸如此类的开放设计,对学生拓展能力和开阔视野具有积极作用。
1.修订原则 •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和深刻思考,再加上对实验教材所收集实验意见的分析整理,我们依据整体性、基础性、科学性、思想性、时代性、发展性、灵活性、开放性、选择性、拓展性的原则对教材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修订和调整。
2.修订教材的编写体系 • 修订前的实验教材采用“单元话题+课+活动”构建编写体系,每个单元(Unit)分为3课内容,每3个单元为1个模块,配1个复习单元(Recycle),采用TPR教学法。 • 修订后的教材采用“话题+功能+词汇+结构+活动/任务”建构编写体系,每个单元(Unit)分为A、B两个学习板块,安排9个教学任务,每3个单元为1个模块,配1个复习(Review),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引入形成性评价体系。
3.修订教材的词汇教学 • 新课程标准对二级目标的423个基本词汇做出了明确限定。本次教材修订工作最大的工作量和难度就是对超标准词汇的删减和对二级词汇的合理安排。 • 本教材在三、四年级每个单元安排4个重点学习的词汇,并将26个字母的读写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前4单元学完,在正文和附录中安排了临摹;在五、六年级每个单元安排5~6个重点学习的词汇或语块,词汇均与情景对话和任务有关联。 • 随着学习的深入,对词汇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要求学生从会说、会临摹逐渐过渡和发展到会读写、会拼读和书写,体现了能力逐步上升和提高的动态发展过程。
4.修订话题和功能结构 •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次教材的话题,按照围绕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和真实的日常生活进行整合,围绕交际功能展开。将各册类似话题进行了合并和删减,实现各册之间的平稳过渡。
5.修订教材的任务顺序 • 本教材修订前的单元活动安排和形式受到“课”的限制,比较单一,而且难易程度和先后顺序的逻辑性不够严密。本次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根据因材施教和板块学习的需要,将单元任务以英语知识的逻辑主线和难易程度一以贯之,并进行不断复现和反复操练。
6.修订教材的评价模式 • 本次教材修订,对单元主题教学的评价模式做出了修改和完善,在单元的各个任务之中均设计有开放、创造的空间,强调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从“听说”逐步提升到“读写、拼”,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单元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以涂抹笑脸的方式自主评价。 • 本教材的复习单元(Review)是对前面学习单元重点词汇、句型结构、人物的归纳总结和复习评价,采用大图呈现、游戏过关的评价模式,使学生在“过关”和完成任务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自豪感和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7.修订教材的呈现方式 • 根据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本教材依然采用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但对原插图和情境做了更换和重新设计和绘制,使全8册教材风格更加一致。教材中的人物形象均采用写实风格,脱离了纯粹卡通形象的低幼思维层次,使学生逐步上升到开放创新、哲理反思的较高层次思维模式。 • 本教材重新创作设计的Wang Li、Zhou Lin、Li Xiao、Amy、Andy等小朋友形象,个性鲜明,亲切可爱,仿佛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全套教材以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和国内外交流贯穿各种学习情境的始终,寓学于乐,以同龄人的亲切感引领任务活动。
8.修订教材的附录内容 • 修订前的教材附录形式比较单一。修订教材根据各册学习单元的内容,有意识地在各分册最后安排了歌曲、游戏、韵律诗、图解化的寓言故事和诸如Phonics、课堂用语、日常用语、常见国家、常用人名、数字、月份、星期等适当的适合整体性学习的附录内容,丰富了教材的选择性和资源性。
第三册教材修订前后内容比较 【说明】三年级上册(第 1 册)修订后教材的话题选择围绕学生真实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者身边熟悉事物(例如,初次见面、游戏、 小动物和体育课等等)展开。与修订前的教材相比,课文对话更贴近真实生活中的语言使用,并且考虑到了三年级小学生的年龄段的 认知特点以及他们已有生活的经历和知识。并且,本册教材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如人际交往中的自我介绍和问候、描述事物的特征、 表达自己的喜好等等。同时,本册教材修订后中的词汇和语言结构的选择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相应的目标要求。另外, 修订后的教材在任务活动的顺序上与原教材相比也按照英语知识学习的逻辑性和“听说为先,读写跟上。点面结合,不断复现。由易 到难,螺旋上升”的原则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并增加了字母书写、单词听说和重点句型结构的自主评价内容。
【说明】修订后的三年级下册(第 2 册)教材的话题的选择依然是围绕真实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者身边熟悉事物,如校园生活、食 物、小动物和课外活动等。与修订前的教材相比,课文对话更贴近真实生活中的语言使用,并且,相比于原教材,修订教材图文并茂, 人物形象生动逼真。三年级下册教材主要交际功能为人际交往中的请求、询问和打电话、描述事物的特征、表达自己的喜好以及对不 同职业的了解等等。同时,本册词汇出现了个别超二级的生词(例如,第 8 单元中的“Pet”),但是教材设计中注意增加了这些难点 的复现率,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者需求。另外,修订后的教材在任务活动的顺序上与原教材相比也按照英语知识学习的逻辑性和“听 说为先,读写跟上。点面结合,不断复现。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原则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并增加了字母书写、单词听说和重点句 型结构的自主评价内容。
1.教材的基本构架 • 根据“话题+功能+词汇+结构+活动”建构体系,按照“听说为先,读写跟上;点面结合,不断复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原则编排内容,从学生熟悉的事物选择材料、设计活动,注重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强调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 • 每个单元(Unit)分为A、B两个学习板块,安排9个教学任务,每3个单元为1个模块,配1个复习(Review),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引入形成性评价体系。
2.教材的任务内容 • 按照教育部对中小学教科书编写体例规范和总体印张要求,本教材按学期分为8册,按照“情境引入(热身活动)→情景对话(任务1)→词汇学习任务(任务2)→综合技能任务(任务3-7)→儿歌或歌谣(任务8)→自我评价(任务9)”编排顺序设计单元学习板块。任务1-8按语言技能以及难度顺序递增,知识运用既有连续性又有新的挑战。
3.任务详解 • 本教材各单元的9个任务型活动是话题、语言技能、语言知识、语言功能与语言测评的整合体现。A部分的任务主要练习听、说技能,B部分的任务注重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任务1是情景对话,这是单元主要的语言输入部分;任务2一般为用图解的方式学习与复习本单元重点词汇;任务3、4、5、6是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功能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以及社会交际能力;任务7一般安排为小组或两人活动的综合技能任务,有一定难度,但有助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任务8是儿歌或歌谣,目的是让学生享受英语的韵律美,学习语音、语调和语感,增强学习兴趣,陶冶情操;任务9是自我评价,旨在让学生对单元学习知识进行复习自测。
A部分:包含任务1-5 • 任务1:整个单元的语言输入部分。 • 任务2:本单元重点学习或者再现任务1中的重点词汇。 • 任务3:让学生学会简单口语交际,练习和尝试操练任务1中的部分对话内容。 • 任务4:目的是让学生练习听力技能与复习词汇。 • 任务5:两人/小组的任 • 务交流活动,主要练习口 • 语,培养交际能力与玩演 • 技能。
B部分:包含任务6-9 • 任务6:练习任务1中的一部分对话内容,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掌握。 • 任务7:这是一个既包括个人作业,又包括小组活动的任务,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 任务8:通过朗诵或吟唱儿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忆语言知识。 • 任务9:对关键句型 结构、重点词汇、语块 的掌握程度的评价任务 ,让学生自主评价,有 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 趣。
整套教材的容量和教学建议(三、四年级,建议每个Unit3-4学时学习,每个Review2个学时)整套教材的容量和教学建议(三、四年级,建议每个Unit3-4学时学习,每个Review2个学时)
单元课时安排建议 每个单元一般设计9个任务,建议: 1. 单元的导入、任务1-2安排一个学时 2. 任务3-5安排一个学时 3. 任务6-9安排一个学时教学,主要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How can we use the textbook to the full? 1) Why do we have to have textbook? 知识 考试 资源
2) What are the biggest disadvantages of textbook? 教材的最大问题: 时效性 (inadequate timing) 语境化不足(inadequate contextualization) 个体需求关照不足(inadequate individual needs) 人性化不足(inadequate personalization)
大纲和教材为教师提供的是一个宏观的框架,一个教学的方向,而不是束缚教师创造性镣铐。在科学的框架内,正确的方向上,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力,使教与学成为愉快的过程,成就感的源泉。大纲和教材为教师提供的是一个宏观的框架,一个教学的方向,而不是束缚教师创造性镣铐。在科学的框架内,正确的方向上,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力,使教与学成为愉快的过程,成就感的源泉。
What are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理,最好是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和环境编写自己的教学材料。 Textbook designers : choice of universal topics and allowance for adaptation We teachers :modification to the textbook
We teachers can: • 增加符合学生需要的任务 • 删减不符合学生需要的任务 • 替换或改编任务或材料(其它课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 • 改变任务的组织结构(如双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 绥宁县教研室 苏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