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 likes | 1.12k Vues
第十二章 羧酸衍生物. 主要内容 几种类型的羧酸衍生物结构及命名 酰基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取代相对活性及相互转换 羧酸衍生物与 Grignard 试剂的反应,羧酸衍生物的还原反应 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的在合成中的应用 有机合成路线. 目 标 要 求 1. 掌握几种类型的羧酸衍生物结构及命名 2. 了解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及光谱性质 3. 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4. 掌握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及反应活性 5. 了解羧酸衍生物的相互转换 6. 掌握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的性质及在合成中的应用 7. 学会设计有机合成路线.
E N D
第十二章 羧酸衍生物 • 主要内容 • 几种类型的羧酸衍生物结构及命名 • 酰基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 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取代相对活性及相互转换 • 羧酸衍生物与Grignard试剂的反应,羧酸衍生物的还原反应 • 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的在合成中的应用 • 有机合成路线
目 标 要 求 1.掌握几种类型的羧酸衍生物结构及命名 2.了解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及光谱性质 3.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4.掌握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及反应活性 5.了解羧酸衍生物的相互转换 6.掌握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的性质及在合成中的应用 7.学会设计有机合成路线
一、羧酸衍生物结构和命名 羧酸的羟基被其他基团取代的化合物叫羧酸衍生物,包括 酰卤、酸酐、酯、酰胺。 类型 酰卤 酸酐 羧酸 酯 酰胺
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酰卤 酸酐 醋酐(乙酸酐) a-溴丁酰溴 乙酰氯 乙丙酐(乙酸丙酸酐) 苯甲酰氯 草酰氯 氯甲酸苄酯 顺丁烯二酸酐
酯 酰胺 乙酰胺 苯甲酸乙酯 乙酰苯胺 b-甲基-g-丁内酯 N, N-二甲基甲酰胺 N, N-二甲基乙酰胺 丙二酸二乙酯 (DMF) 乙酰乙酸乙酯 己内酰胺
二、物理性质与光谱性质 酰卤、酸酐有刺激性气味,强腐蚀作用。酯有香味。 IR光谱:C=O的特征吸收峰 酰卤:1800~1750 cm-1 酸酐:1850~1800 cm-1 ,1790~1740 cm-1两个 酯: 1750~1745 cm-1,没有OH的吸收峰 酰胺:1690~1630 cm-1,3550~3050 cm-1有N-H吸收 1H NMR:酰胺在5~8 ppm有N-H的峰。
三、化学性质 • 性质分析 羰基:可加成至饱和 L:可被亲核试剂取代 离去基团 (Leaving group) a-H:有弱酸性
羧酸衍生物酰基上的亲核取代通式 反应类型 水解反应 醇解反应 胺解反应
酰氯的水解 易反应(可直接与水反应) • 酸酐的水解 较易反应,H+ 或 OH-催化更快。
酯的水解 需 H+或 OH-催化,当OH-用量大于 化学计量时,反应完全。 • 酰胺的水解 H+ or OH-的用量须大于化学计量,要加热。
羧酸衍生物的水解机理(以酯和酰胺的水解为例) 羧酸衍生物的水解机理(以酯和酰胺的水解为例) (1)酯的酸性水解机理(有两种可能机理) 机理(i)
机理(ii) 问题 • 这两种机理分别适合于何种结构的酯类? • 如何证明这两种可能的机理?
(2)酯的碱性水解(皂化反应)机理 碱过量时,产物为羧酸盐,反应不可逆。
(3)酰胺的酸性水解机理 H+过量,胺可成 盐,反应不可逆。
慢步骤。离去能力: (4)酰胺的碱性水解机理 碱过量,成羧酸盐,反应不可逆。
羧酸衍生物的醇解反应 • 酰氯的醇解反应 酯 (碱吸收) 合成上用于制备酯 酯 酰氯 优点:反应完全,产率好。
酸酐的醇解反应 酯 羧酸 合成上用于制备酯 优点:反应温和,产率好
酯的醇解反应(酯交换反应) • 反应可逆 • 需 H+ 或 R”O¯催化 例: 蒸 除 聚乙烯醇 不溶于水,不能直接水解
酰胺的醇解反应 • 反应相对不易进行(离去能力: ) • 合成上意义不大(合成酯类化合物的方法有更好的方法)
羧酸衍生物的胺解反应 • 酰氯的胺(氨)解 • 酸酐的胺(氨)解
酯的胺(氨)解 条件:无水、过量胺 • 酰胺的胺解 胺的交换,合成上意义不大
胺解反应合成上的应用 (1)由酰氯和酸酐制备酰胺。(优点:反应快,条件温和,产率高) (2)氨基的保护 去保护方法
反应能否控制在中间产物——酮? 4.羧酸衍生物与RMgX的反应 取代 酰氯、酸酐、酯 酮 叔醇 机理:
在低温条件下,利用酰卤的活泼性制备酮 羰基的活性(亲电性): 低温 始终过量 实验方法:将 R’MgX滴加到 RCOCl 中, RCOCl始终保持过量。
利用酸酐反应中间体低温稳定性制备酮 机理 低温不易分解
慢步骤 快步骤 立即反应 在通常条件下,酰氯、酸酐、酯与过量的格氏试剂作用往往生成含有2个相同烃基的叔醇。 • 酰氯与格氏试剂的反应 快步骤 慢步骤 可保留 • 酯与格氏试剂的反应
反应能否控制在这一步? 5.羧酸衍生物的还原反应 • LiAlH4 还原 取代 酰氯,酸酐,酯 伯 醇 • 注意:酰胺的还原有特殊性: 胺 酰胺
羧酸衍生物的催化氢化还原(两个典型的例子) (i)酰氯选择性还原至醛 Rosenmund 还原 使Pd催化剂活性减弱(催化剂中毒) (ii)酯还原至醇(工业化)
酯的金属钠还原 伯 醇 6.酯的a-位的反应—— Claisen缩合 b-羰基酯 两分子酯的缩合 反应可逆
7.酰胺的化学反应 • 脱水反应 正丁腈 该反应可由酰胺制备有机腈类化合物。 • 脱羰反应-霍夫曼(Hofmann)降级反应 该反应可由酰胺制备少一个碳原子的伯胺,产率较高. • 与亚硝酸的反应 该反应可用于酰胺的鉴别和定性分析。
酰胺的水解 在有机合成上,氨基的酰化在水解,多用于氨基的保护。 • 酰胺的酸碱性 酰胺是近中性化合物,这是由于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与碳基上的π电子形成共轭体系,电子云向羰基方向移动,降低了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使其结合质子的能力减弱。
酰胺 具弱碱性 具弱酸性 亚酰胺 氢原子受两个酰基的影响,易以质子的形式被碱夺去,酸性比酰胺强,形成的盐较稳定.
酰亚胺酸性在合成上的应用 (1)NBS的制备 丁二酸单酰胺 丁二酰亚胺 NBS N-溴代丁二酰亚胺 (溴代试剂)
(2)Gabriel(盖布瑞尔)伯胺合成法 邻苯二甲酰亚胺 伯胺
四、亲核反应的机理和反应活性 1、碱性条件下的机理 反应结果是羰基相连的基团被取代,但反应的机理是怎 样的呢?是SN2历程 还是加成消除机理?
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反应是加成-消除机理。 2、酸性条件下的机理
3o醇的羧酸酯水解:SN1机制 3、 羧羰基的亲核取代反应活性 • 影响反应活性的因素: • 离去基团的影响; • L基团越易离去反应速度越快,Cl ¯>RCO2 ¯>RO ¯>NH2¯
2) 位阻效应的影响 取代反应的加成步骤是有棱锥变成四面体中间体,中间体的 拥挤程度增大,越不利于形成,反应速度也就越低. 3) 羰基的亲电能力越强,反应速度越快
五、丙二酸二乙酯、乙酰乙酸乙酯的性质及其 在合成中的应用 一、乙酰乙酸乙酯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一)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Claisen酯缩合
(二) 乙酰乙酸乙酯的化学性质 1. 酮式分解和酸式分解 (1) 乙酰乙酸乙酯在稀碱作用下,首先水解生成乙酰乙酸,后者在加热条件下,脱羧生成酮。 (2)乙酰乙酸乙酯与浓碱共热,则在α-和β-碳原子间断键,生成两分子乙酸盐,该分解称为酸式分解。
这是一个亲核取代反应,主要生成烃基化和酰基化产物。β-酮酸酯α-碳原子上的两个氢原子均可被烃基取代。 这是一个亲核取代反应,主要生成烃基化和酰基化产物。β-酮酸酯α-碳原子上的两个氢原子均可被烃基取代。 (三) 乙酰乙酸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稀
同理,二取代乙酰乙酸乙酯进行酮式分解将得到二取代丙酮;进行酸式分解将得到二取代乙酸。同理,二取代乙酰乙酸乙酯进行酮式分解将得到二取代丙酮;进行酸式分解将得到二取代乙酸。 1. 合成甲基酮 经乙酰乙酸乙酯合成: 2. 合成二羰基化合物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用I2偶合或用X(CH2)nX作烃基化试剂时,需要与2mol的乙酰乙酸乙酯。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用I2偶合或用X(CH2)nX作烃基化试剂时,需要与2mol的乙酰乙酸乙酯。 3. 合成酮酸 注意:在引入基团时,要用卤代酸酯—X(CH2)nCOOC2H5,而不能使用卤代酸X(CH2)nCOOH。(卤代酸的稳定性较差) 4. 合成一元羧酸 **由于酸式分解的同时必然伴随酮式分解,故合成羧酸通常采用丙二酸酯法。
乙酰乙酸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举例 制备甲基酮:
制备β-二酮(1,3-二酮): 制备1,4-二酮:
制备环烷基酮: 制备高级酮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