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認識板橋

認識板橋. 源起. 板橋 的老地名,大多跟居住在 擺接平原 的 平埔族 先民和開發 板橋 的漢人祖先有關,很久很久以前, 板橋 這一帶是由 新店溪 和 大漢溪 帶來的泥沙,經過了很多很多年沉積下來,所形成的泥沙沉積地形。. 平埔族. 凱達格蘭族. 那時候,在這片土地上,居住著 凱達格蘭平埔族 的 武撈灣社 和 擺接社 的兩大聚落。直到兩百多年以前,漸漸有漢人的足跡。 廖富樁 、 林成祖 從 中國 大陸渡海來 臺 ,開墾 擺接 一帶的平原。. 凱達格蘭族. 擺接平原 _ 板橋區、中和區、土城區.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認識板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認識板橋

  2. 源起 • 板橋的老地名,大多跟居住在擺接平原的平埔族先民和開發板橋的漢人祖先有關,很久很久以前,板橋這一帶是由新店溪和大漢溪帶來的泥沙,經過了很多很多年沉積下來,所形成的泥沙沉積地形。

  3. 平埔族

  4. 凱達格蘭族 • 那時候,在這片土地上,居住著凱達格蘭平埔族的武撈灣社和擺接社的兩大聚落。直到兩百多年以前,漸漸有漢人的足跡。廖富樁、林成祖從中國大陸渡海來臺,開墾擺接一帶的平原。

  5. 凱達格蘭族

  6. 擺接平原_板橋區、中和區、土城區 • 當時的平埔族居住的擺接平原,僅僅有幾間茅草屋,但隨著漢人的移民居住,愈來愈多人居住在擺接平原,於兩百六十三年前,漸漸的就發展成「擺接堡」。至於為什麼現在要叫做「板橋」呢?據考證有二種說法:

  7. 擺接平原

  8. 接雲寺 • 一考:以前在現在的「接雲寺」附近有一條溪,這條溪注入大漢溪,通到另一頭的新莊、萬華。當時都是坐著獨木舟來來往往做茶葉生意。一下了船,人們用走路扛著茶葉進出擺接堡。

  9. 接雲寺

  10. 枋[ㄈㄤ]橋 • 為了方便人們往來新莊、萬華,就在溪上架設兩片木板當做橋,所以在九十年前改擺接堡叫「枋橋」。

  11. 枋[ㄈㄤ]橋

  12. 公館溝 • 民國九年那時日本統治臺灣時又把「枋橋」統一稱為「板橋」。這條溪就是今天的「公館溝」,公館溝現在已被加蓋成馬路,也就是今天的公館路。

  13. 公館溝

  14. 大漢溪 • 二考:往昔台灣、大陸之間會有米、茶等貨物貿易往來,從新莊過大漢溪,在湳仔港上岸,運往今板橋市中心交易,

  15. 大漢溪

  16. 楠樹 • 而當時路途中需經過今林本源院邸後方的公館溝,因此便就地取材,砍伐一棵楠類大樹,加以修飾,令其跨越公館溝上(位於後來興建的枋橋城西門口,今府中路與林園街口),以利行人往返枋橋、新莊之間,因而俗稱該地為「枋橋」。

  17. 楠樹

  18. 大木材 • 「枋」又意為大木材,枋橋街地名即起源於此。日據時期,枋橋經歷多年,已不堪腐朽,便拆棄掉,改用多片木板築架成橋。

  19. 大木材

  20. 思鄉 • 民國九年(日本大正九年)日據政府改革地方行政制度,鑑於「枋橋」與「望鄉」之日文發音相同(望鄉意指思念故鄉),為避免來台至此的日本人,因「枋橋」引起的思鄉之情而造成不願繼續留在台灣的窘境,

  21. 思鄉

  22. 東京 • 於是藉由日本東京也有一行政區—板橋區,而將「枋橋」改為「板橋」,「板橋」由來即緣於此。

  23. 東京

  24. 沈積地形 • 板橋的地理位置,位於新店溪與大嵙崁溪間的沈積地形,隔著新店溪,台北市相望與跨過大嵙嵌溪就到新莊,古為凱達格蘭族武(月勞)灣社和擺接杜的社地,

  25. 沈積地形

  26. 漢人 • 雍正年間始有漢人足跡,乾隆年間廖啟樁、林成祖以入墾擺接平原,初僅茅屋數間,隨著漢人移住人口漸具,遂成「擺接堡」,轄地遍及今日板橋市、中和市、土城市和大迦納、新莊西盛一部份土地。

  27. 漢人

  28. 埔_荒地 • 板橋有些地名叫「埔」,有新埔、後埔、埔墘等。「埔」就是還沒開墾的荒地的意思,新埔就是新開發的平原,位於公館溝(公館大排水溝)與縱貫鐵路之間,也就是新草埔的意思;

  29. 水邊的草埔地 • 後埔就是後來開墾的草埔地,較新埔晚開發;埔墘就是靠近水邊的草埔地,也就是新墾殖埔地之邊。

  30. 水邊的草埔地

  31. 光復橋 • 光復橋一帶的地方叫做港仔嘴。港仔嘴的意思就是兩條河流合併在一起的河口港,河流在將要入海時,河床愈來愈寬,水流的速度愈來愈慢,泥沙堆積成為的地方。

  32. 光復橋

  33. 凱達格蘭平埔族 • 今天,保留港仔嘴地名是指大漢溪和新店溪匯合起來,一起注入淡水河的三角尖嘴地帶,這個地方原來住著新莊方面的凱達格蘭平埔族的武撈灣社。

  34. 凱達格蘭平埔族

  35. 港仔嘴 • 漢人陸續在這裡開墾田地,是因為林成祖建築大安圳來灌溉這片三角尖嘴地,亦農亦漁。今天的港嘴里、振興里、振義里和光復里都屬於港仔嘴。

  36. 港仔嘴

  37. 江子翠 • 華江橋一帶從前是一片翠綠,又有美麗河流的三角區域。又為了和光復橋的番社港仔嘴區別,故取閩南語發音相同而相異字的「江子翠」。今天江翠、文化、文聖、莒光等里都屬於江子翠地區,位於大漢溪、新店溪之間,公館大排溝以北的三角形區域,指河流會合之尖嘴地帶。

  38. 華江橋

  39. 資料來源: •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3/C0329220252/1-1.ht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