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8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黄辉

从一模选择题的分析谈地理复习备考及应试指导.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黄辉. 图 1. 一模地理选择题的分析与思考. 某国 20 世纪后期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 及处理构成变化如图 1 。完成 1 ~ 2 题。. 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固体废弃物回收做混合肥料不会造成水源污染 B .回收利用是目前较理想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 C .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D .填埋处理可以实现废弃物资源化 2 .图 1 显示该国 A . 90 年代中期焚烧处理的垃圾量大为减少 B . 90 年代的垃圾量增长速度明显高于 80 年代

alan-flyn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黄辉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从一模选择题的分析谈地理复习备考及应试指导从一模选择题的分析谈地理复习备考及应试指导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黄辉

  2. 图1 一模地理选择题的分析与思考 • 某国20世纪后期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 及处理构成变化如图1。完成1~2题。

  3.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固体废弃物回收做混合肥料不会造成水源污染 B.回收利用是目前较理想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 C.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D.填埋处理可以实现废弃物资源化 2.图1显示该国 A.90年代中期焚烧处理的垃圾量大为减少 B.90年代的垃圾量增长速度明显高于80年代 C.90年代用于回收做混合肥料的垃圾量没有增长 D.90年代垃圾的回收利用量增长速度最快 考查要点:必修为主,环境保护---知识考查1、能力考查2

  4.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你校的学生平均答对了几道?平均得分? 2你的分析与思考: ⑴学生选择题的成绩还可提高吗. ⑵没想到学生答得这么差 ⑶怎样提高学生选择题的成绩? ⑷策略与措施 方法与训练 ⑸回归教材与坚实基础

  5. 高考地理选择题的复习备考 一、高考地理选择题的特点和趋向 二、高考地理选择题的类型与解读 三、高考地理选择题的常见解题方法 四、通过训练 暴露问题 寻求解决途径 五、考前应试策略点拨

  6. 一、高考地理选择题的特点和趋向 • 概括性强,覆盖面广,跨度大,迷惑性强等特点 • 对纯记忆知识的考察相对淡化,强化对运用地理 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的考查 • 综合型选择题担负起多项选择题的考察功能 • 等值线判读型选择题长“考”不衰 • “新图像或新材料” 试题有所凸现

  7. 《真腊风土记》(元)记载:①自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腊;②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跣足。据此并结合图1,回答1~4题。

  8. 假定工厂选址时只考虑运费,且运费仅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某原料的原料指数等于该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图3中,为O点到原料M1、M2产地和市场N的距离相等。据此回答8-9题。假定工厂选址时只考虑运费,且运费仅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某原料的原料指数等于该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图3中,为O点到原料M1、M2产地和市场N的距离相等。据此回答8-9题。 (2005年文综卷)Ⅰ) • 8.如果工厂选址在O点最合理,那么( ) • A.M1的原料指数大于M2的原料指数 • B.Ml、M2的原料指数都大于1 • C.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需要0.5个 单位重量的M1、M2 • D.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1个单位重量的M1、M2 D

  9. (图3) 下图中的甲、乙阴影部分是卫星甲和卫星乙在某一时刻覆盖地球表面的区域所绘制的地图,回答7-9题。 7.卫星甲与卫星乙覆盖的地区( C ) A.一样大 B.甲比乙大 C.乙比甲大 D.不好确定 8.在卫星甲覆盖的区域范围所绘制的地图中,已知,ab=cd=ac=bd则图中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序是(B) A. ab=cd=ac=bd B.cd>ab>bd=ac C.cd=ab=bd>ac D.cd<ab<bd<ac 9.关于甲、乙两地卫星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C ) A.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B.甲地为一温暖广阔的浅海,渔业资源和海底石油资源丰富C.乙地所在地区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D.甲乙两地均为热带草原,牧场广阔牛羊成群

  10. 二、高考地理选择题的类型与解读 高考地理的选择题题型大致有: (1)比较型选择题 (2)材料解读型选择题 (3)等值线判读型选择题 (4)地图解读型选择题 (5)计算型选择题 (6)排序型选择题 (7)坐标图解读型选择题 (8)组合型选择题 (9)正误型选择题 (10)示意图解读型选择题; (11)推理型选择题 (12)释疑型选择题 高考复习要对典型题型进行深入的剖析,熟悉各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加强对重点题型的练习,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11. 二、高考地理选择题的类型与解读 ◆比较型选择题 I.比较内容: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土壤和植被特征、经济特征以及人口、城市等方面的特征。 II.解答方法:首先要准确再现题干给出的每一个地理事物的特点,然后通过对比,确定它们的共同点(或不同点),再根据题意准确地作出判断。 III.关键:扎实的基础知识,综合对比的观点看地理事物,善于找地理事物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12. 气温的性质判断 • 以气温数据为依据,找出表征其“最显著状态”的征象和标志,作冷热性质的判断。其判断主要有季节判断与全年判断两种。

  13. 季节判断: • 冬季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习惯上称为寒冷; • 冬季1月平均气温在零下10℃以下,习惯上称为严寒; • 冬季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习惯上称为温暖; • 夏季一般把月平均气温20℃(有的定为22℃)作为凉爽和炎热的界限; • 一般把月平均气温24℃以上,称为高温。

  14. 全年判断 • 一般针对热带、寒带地区的气候类型进行判断;此外,温带海洋气候区也需做全年判断。

  15. 降水的性质判断 • 以降水数据为依据,找出表征其“最显著状态”的征象和标志,作干湿性质的判断。其判断也分季节判断与全年判断两种。

  16. 季节判断 • 月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为雨季或湿季 • 热带月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为干旱少雨(干燥) • 温带月降水量在30毫米以下,为干旱少雨(干燥)

  17. 全年判断 • 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为湿润、降水丰沛 • 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为少雨、干燥

  18. ◆材料型选择题 I.构题方法:选材有时是古代文献或古诗文,有时是数据和表格,有时是统计图表。 II.解题关键:准确把握题眼,即关键词语,关键数字。明确题干提出的问题在范围、层次、角度、条件等方面的规定性。(文献类-抠字眼;数据类-定量分析) (2004浙江卷)《真腊风土记》(元)记载①:自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顶风可半月到真腊;②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跪足。据此并结合图1,回答5~8题。

  19. 5.当时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 A.11~12月B.3~4月  C.5~6月  D.7~8月 6.真腊地区的气候属于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7.③所描述宗教的起源地是 A.巴勒斯坦地区   B.阿拉伯半岛   C.南亚D.中亚 8.该宗教的传播方式主要属于 A.传染扩散  B.迁移扩散 C.刺激扩散  D.等级扩散 提取有效信息 -抓关键词 -联系知识 -剖析内涵

  20. ◆等值线判读型选择题 I.出题内容: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pH值线图等太阳高度线图。 II.解题方法:等值线的判读一般需掌握“五读”。 (1)延伸方向。 (2)密度。 (3)极值。  (4)弯曲处。 (5)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其特点:“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21. 图1是韩国南端济州岛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MN、NO、PQ、KL四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1,回答9题:图1是韩国南端济州岛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MN、NO、PQ、KL四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1,回答9题: 9.与剖面线MN、NO、PQ、KL相对应的地形剖面图依次是( ) A.③④②①B.④③①② C.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

  22. 图2为华北某城市功能分区和等时线示意图。图中等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点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读图回答10~12题。图2为华北某城市功能分区和等时线示意图。图中等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点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读图回答10~12题。 (2005年北京文综) 10.从P点出发,车速最快的去向是( ) A.东 B.南C.西D.北 11.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类城市 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绿地 B.商业区、住宅区、绿地、工业区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绿地 D.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商业区 12.对该城市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是( ) A.钢铁厂B.印染厂C.化肥厂D.服装厂

  23. ◆地图解读型选择题 I.地图类型:地形图,气候分布图,土地利用分布图,经纬线图,等值线图,景观图,农作物分布图等。 II.判读的步骤:看清类型,注重图例,理性分析,找出特点规律 III.对各种图示的分析应该把握的基本原则:抓特征(看);重联系(忆);要迁移(新)。 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湿地主要是指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读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非湿地为( ) A.①B.②C.③D.④ 16.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 )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24. ◆计算型选择题(主要类型备考方法) IV.题目提供信息材料,需要应用地理概念、原理、规律来解决问题;如区时与地方时,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日出日落时刻计算,比例尺,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化水平等,在平时要注重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狠抓规律和原理的应用,以用促记促理解。 V.题目提供信息材料和新的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后一种题型因为有很强的创新性,又体现了考试的公平性原则,在考题中出现较多。比如日照间距,人口生理密度,人口耕地面积等新概念,必须在仔细分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在加以应用。

  25. 国家 人口算术密度 人/Km2 人口生 理密度 人/Km2 加拿大 3 35 美国 30 156 埃及 70 3503 中国 129 934 英国 241 963 印度 313 559 日本 336 3054 荷兰 432 1601 孟加 拉国 910 1359 (2004广东卷)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表1并回答18~20题。 18.“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美国C.埃及D.印度 19.耕地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1/2以上的国家是 A.美国B.荷兰 C.孟加拉国D.加拿大 20.对比表中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为大  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为大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

  26. 三、高考地理选择题的常见解题方法 近些年来,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试卷强调以能力立意,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对同学们来说,掌握解题方法,对提高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以近几年的高考题为例略作说明。 1、直选法: 对于考查知识性的选择题,可根据题干要求,从备选项中直接选定正确选项。

  27. 2、排除法: 根据题目中所提供的条件和给出的选项,运用否定的办法,将错误选项逐一排除,最后确定出正确的选项。运用排除法,一般是先将自己认为完全有把握否定的选项排除,再将比较有把握否定的选项排除。如: 区位宜接近原料产地的是 A.葡萄酒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B.钢铁厂、时装厂、家具厂 C.造船厂、飞机制造厂、电子装配厂 D.服装加工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试题解析: 对十个厂的主导因素如果一个个进行分析,不仅耽误时间,而且可能因为对个别厂分析不清,而影响结果。通过服装加工厂宜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方可排除D,造船厂接近港口排除C,家具厂接近市场可排除B。答案为A 。

  28. 3、反证法: 是通过证明逆命题是错误的,从而得出命题的正确性。在文科综合分析中运用反证法的思想,有助于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对问题的判断能力。 4、推理法: 根据题干隐含的已知条件,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找出知识之间的因果联系或层次关系,从而作出正确判断。考生能否善于观察和发现试题隐含的条件,用好用足已知条件往往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5、信息转换法: 将题目中的信息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内容或便于理解的形式,达到化难为易、快速求解的目的。

  29. 6、回归教材法: 某些试题提供的材料并不能对解题有帮助,解答此类题时,应根据课本或有关知识回答。如: (2004广东大综)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平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 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 情况是由于大气层中 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 读图并回答2~4题。

  30. (2)臭氧层位于 A. 对流层顶部 B. 对流层与平波层的交界处 C. 平流层中D. 高层大气中 (3) 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 A. 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 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C. 地面辐射 D. 大气辐射 (4)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B. 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 C.各国共同行动,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CO2的排放量

  31.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 时间 5小时 30分 9小时 09分 11小时 25分 13小时 56分 7、文图互换法: 有部分试题所提供的文字资料不直观,我们可以把此部分文字转换为直观的图,来帮助解题。如: (2002上海)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32. 四、通过训练,暴露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问题(一): • “求快”,没有弄清题意就做答,尤其不会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 粗心大意,只看表面现象,被题目中的干扰因素迷惑 • 相关或相似的概念混淆不清,或未加区别 • 受思维定势影响,想当然地套用生活经验、习惯、做过的习题、权威等“似曾相识”的答案或问题 • 考试方法和策略不对,信心不足造成心理紧张,或有畏难情绪等

  33. 问题(二): 1、思维不严密: 例1、北半球夏至日时,A、B、C、D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别是700、500、300、100,那么关系A、B、C、D四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C、D四点既可能都在南半球,又可能都在北半球B、A点的纬度一定低于B点的纬度 C、A、B、C、D四点的昼长和自转线速度肯定不等 D、A、B、C、D四点都不在极圈内 本题正确答案为C,但不少同学会误选A或B。

  34. 例2、某人从赤道以北80KM处分别沿经纬线向东、南、西、北各走100KM,最终他到达点位于出发点:例2、某人从赤道以北80KM处分别沿经纬线向东、南、西、北各走100KM,最终他到达点位于出发点: A、之东 B、之西C、原地 D、之北 本题正确答案为B,不少同学会误选C。 思维拓展: 如果分别是从赤道以北50KM、20KM处出发,情况还如上所述吗?如果一个人从某一点分别沿经纬线东、南、西、北各走100KM,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从50KM处出发 C; 从20KM处出发 A; 要注意考虑从极点处出发、在南半球、在北半球、在赤道附近等几种情况

  35. 2、因果关系不配对: 例5、20世纪初,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得到飞快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A、人类发明了海上冷冻船 B、培育良种牛 C、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D、潘帕斯草原土地租金低 本题正确答案:A,不少学生误多选了B、C、D。 思维拓展: 你能分别列举几个一因一果、一因多果、一果多因的具体事例吗?

  36. 问题(三): • 地理的基础知识仍然存在欠缺,或者说非常含糊,非常模糊,或者是一些地理概念发生了混淆。 • 地理的基本技能欠缺。主要包括时间和日期的计算、方向的判断、距离的计算、比例尺的计算这些基本能力掌握不到位,因此在答题出现失误。 •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欠缺,由于地理经纬网不熟练、不能够准确定位,因此出现失误。 • 在审题当中获取信息能力的欠缺,比如说对一些关键词没有把握到位,对一些重要的时间、地点、季节的变化这些关键词掌握不到位。或者没有读懂图,对于设问没有掌握主要指向是什么。 • 灵活运用知识和迁移知识的能力有欠缺。不会把学的知识迁移到试题要求的答题要点,建立准确的联系。

  37. 关键在于审题 其实选择题审题要求非常严谨(并通常以组题形式进行考察) 第一先审主题干,一看主题围绕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二看题目给的文字材料、图形材料有哪些、内容是什么。三看一组题当中相关的小题有几道。 其次是审材料,包括文字材料的内容、关键词、时间、 空间、数据。 再就是审图形,包括图名、图例、经纬线度数、纵横坐标轴表示的要素和数值,图中的注记、名称、数值。注意图形的数值大小的变化,比如地理分布图当中地理事物的内容、特点、相互关系等。 第四,再审小题干,包括小题干的内容,小题干和主题干的关系,与材料和图像之间的联系是什么。题目考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相关的限定性条件有哪些?解题的条件有哪些? 最后才是审选项。

  38. 例: 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 9 时 0 分 0 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下列各题。 南美大陆 ● 麦哲伦海峡 火地岛 C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39.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答案:C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答案:A (4)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 C、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 D、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 75°W P● 答案:C 北半球冬季

  40. 审选项的过程包含做一些解题的过程: • 首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 • 第二排除叙述正确但与题干设问无关的选项。 • 第三排除与限定条件不符的选项。 在剩下的选项当中再分析选项与材料和图像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联系,是什么样的关系。 • 再根据解题条件进行比较、分析、计算、绘图、推理、判断。(绘图就是指应该画一些辅助性的图帮助解答。特别是像时间计算或者地球运动、地球光照的图通常用图解法帮助我们解题更有把握。) • 最后是选择最符合题目设问的选项,还要将题干和所选选项对比,确认选择的确切无误。 审题是需要非常严谨、有条理、有步骤的,特别需要仔细小心,因为一道选择题就是4分,所以要进行认真仔细的推敲比较,然后确定最正确最佳选项。

  41. 一个想法使用一次是一个技巧, 经过多次的使用就可以成为一种方法。 ——美国数学家乔治·波利亚 (1887—1985)

  42. “区域定位” 与”区域淡化”

  43. 区域定位无疑是地理学习中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我们备考复习中的一个教学重点。但是我们由于受教辅和调考试题的影响,“区域定位”的训练已经到了一个很极端的状态,或者说远远超出了高考的要求。我们很多人把区域定位狭隘的理解为“经纬线定位”,其实区域定位还包括:海陆轮廓定位、河流山脉定位、地名定位等等。我们可以纵览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会发现高考试题区域定位在2005年以前是要求不断提高,到2005年出现下面这幅图的时候,区域定位达到顶峰。区域定位无疑是地理学习中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我们备考复习中的一个教学重点。但是我们由于受教辅和调考试题的影响,“区域定位”的训练已经到了一个很极端的状态,或者说远远超出了高考的要求。我们很多人把区域定位狭隘的理解为“经纬线定位”,其实区域定位还包括:海陆轮廓定位、河流山脉定位、地名定位等等。我们可以纵览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会发现高考试题区域定位在2005年以前是要求不断提高,到2005年出现下面这幅图的时候,区域定位达到顶峰。

  44. 从2006年后区域定位的要求就明显降低了。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平时我们很多调考试题中过度突出经纬线定位,甚至出现只在图中画一根经线、一根纬线,其他的什么都没有的区域图,这个要求就太脱离实际了(这种试题我印象中只在2001年出现过,如下图:)从2006年后区域定位的要求就明显降低了。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平时我们很多调考试题中过度突出经纬线定位,甚至出现只在图中画一根经线、一根纬线,其他的什么都没有的区域图,这个要求就太脱离实际了(这种试题我印象中只在2001年出现过,如下图:)

  45. 与“教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考有用的地理知识”的要求相去甚远。此后的高考试题中的区域图,除了经纬线外,一般还有海陆轮廓、或者省界、或者重要的山脉河流,或者地名什么的。从多角度提示学生进行定位。如:与“教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考有用的地理知识”的要求相去甚远。此后的高考试题中的区域图,除了经纬线外,一般还有海陆轮廓、或者省界、或者重要的山脉河流,或者地名什么的。从多角度提示学生进行定位。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