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家暴 目睹 兒 心中 的黑暗城堡

主講者:簡慧嫻 日期: 2012.12.24. 家暴 目睹 兒 心中 的黑暗城堡. 什麼是家暴目睹兒?. 目睹暴力兒童指的是目睹家庭暴力的兒童,即於暴力家庭中,目睹家庭成員間的暴力傷害行為之未成年子女,含單純目睹,或是本身也有受虐的 18 歲以下之兒童及少年。. 什麼是家暴目睹兒?. 不論是現場目擊家人間的言語、肢體暴力及性侵害;或間接在緊鄰的房間或黑暗中聽到家人間的爭吵、打鬥的聲音;甚至是家暴事件觀察到某一方身上的傷痕、沮喪、傷心的表情,及家中毀損的物品,皆可稱目睹家庭暴力。. 家庭有暴力存在,對小孩有哪些影響?.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家暴 目睹 兒 心中 的黑暗城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主講者:簡慧嫻 日期:2012.12.24 家暴目睹兒心中的黑暗城堡

  2. 什麼是家暴目睹兒? • 目睹暴力兒童指的是目睹家庭暴力的兒童,即於暴力家庭中,目睹家庭成員間的暴力傷害行為之未成年子女,含單純目睹,或是本身也有受虐的18歲以下之兒童及少年。

  3. 什麼是家暴目睹兒? • 不論是現場目擊家人間的言語、肢體暴力及性侵害;或間接在緊鄰的房間或黑暗中聽到家人間的爭吵、打鬥的聲音;甚至是家暴事件觀察到某一方身上的傷痕、沮喪、傷心的表情,及家中毀損的物品,皆可稱目睹家庭暴力。

  4. 家庭有暴力存在,對小孩有哪些影響? • 隨著兒童及少年目睹暴力的年齡、性別、暴力的嚴重程度、與父母關係的好壞、本身是否遭到暴力對待,或最近是否曾發生暴力事件等差異,其創傷反應也不盡相同。

  5. 家庭有暴力存在,對小孩有哪些影響? • 透過性別認同的過程,男孩傾向學到使用暴力,女孩傾向學到順從暴力,以求取生存,這都會使婚姻暴力代代相傳。

  6. 家庭有暴力存在,對小孩有哪些影響? • 目睹暴力的孩子可能會出現自卑、憂鬱、退縮、學習障礙、缺乏自信、不容易相信別人或建立親密關係、或是小大人、過度早熟的表現等等情形。

  7. 目睹暴力兒童可能的創傷與影響 • 心理的創傷或影響:例如經常處於恐懼中、害怕母親不見或被殺死、做惡夢、無助、半夜哭泣、經常尿床、嚴重的分離焦慮、內疚、愧疚感等,甚至產生精神疾病、憂鬱症等。 • 生理的創傷或影響:可能身體傷害、身體的發展遲緩,包括智力、語言發展或身體的發展、、身體莫名的疼痛,例如頭痛、肚子痛、拉肚子等。 • 外在行為的影響:如學習到暴力,經常會出現攻擊性行為、懷疑、或是不信任、畏畏縮縮的行為。

  8. 目睹暴力兒童可能的創傷與影響 • 人格的影響:人格可能會有過度扭曲、或有偏激的想法,例如誰的拳頭大誰就有權力。 • 社會功能的影響:社會表現能力比一般兒童差,包括習慣用暴力解決問題、人際關係不佳。 • 學校適應或學業問題:如學業低成就,或是過於在乎學業、學校適應不良。

  9. 目睹暴力兒童可能的創傷與影響 • 對兩性關係的影響:認知與價值觀念的扭曲 • 暴力解決一切 • 愛他(她)就要用暴力 • 愛我才會打我(或打小孩),暴力在婚姻裡是很正常。 • 男人就是要打女人、管教女人(將女人視為財產),不然女人會跑掉、不聽話。 • 如果有合併外遇事件,不相信外遇一方或認為要嚴格控制才會有外遇。 • 可能成為暴力複製者,有形或無形成為施暴者或受虐者。

  10. 家長或目睹兒童少年不願與外人討論家中暴力狀況的原因? • 通常父母認為孩子沒有親眼看到就不會造成影響,或期待孩子不受牽連。 • 目睹家暴的兒童少年常因擔心被施暴者發現、害怕他人異樣的眼光、沒有足夠詞彙表達,或不知可以求助等原因,而未能與他人討論家中的狀況。

  11. 目睹暴力兒童需要哪些幫助? • 他們需要你對婚暴歷程和孩子目睹暴力後出現的身心、情緒上反應有所了解,最重要是對他的支持。 • 目前社會資源可以提供:個別或團體的心理輔導與諮商、陪同醫療、生活支援、法律協助、緊急安全保護等。

  12. 如何評估?

  13. 身為老師,你可以如何關懷目睹兒? • 透過班級經營,提供學生們無暴力的學習。 • 發現疑似目睹家暴的學生,可先向相關社福機構諮詢,提供進一步協助。 • 透過傾聽與支持,讓學生瞭解家暴是可以被討論與求助的。 • 提供疑似目睹家暴的學生進一步輔導與資源轉介。 • 與疑似目睹家暴學生之家長保持聯繫,關心學生的家庭狀況,適時提供相關求助資源與資訊。

  14. 不是所有目睹兒都產生負面影響。孩子本身的復原力會幫助他們度過目睹家暴危機,有良好的適應,甚至有些目睹家暴的孩子比一般兒童的發展還要好。因此,本會特別重視孩子的復原力,也呼籲社會大眾用正向的眼光來看待這群孩子。

  15. 復原力在這群孩子身上,指的是孩子本身的特質(包括樂觀的態度、有適當的抒壓方法、正向的思考能力、有投入的興趣及學業成就等)、滋養關懷的家人關係(包括與父母任一方的關係是好的、有互相支持的手足關係、有其他家人的關懷)、以及學校社會的支持(包括有良好的師生關係以及同儕關係),這些因素都可以成為孩子的力量,幫助孩子面對及因應家暴事件。

  16. 因此,我們希望社會的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孩子復原能力的推手。你可以陪伴及支持這群孩子,讓他知道害怕時可以跟誰說;你也可以成為他的好老師,好同學,以接納的態度允許他說出目睹家暴的事件,並提供相關的社福資源來幫助他;你也可以是他的好父母,盡可能創造一個安全的避風港,給予他保護;當暴力發生,盡可能維持生活常軌,讓他獲得更大的安全感,並主動向社福機構尋求協助。

  17. 100公分的世界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tN0VRAwNTo&feature=share

  18. 用愛擁抱目睹兒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E7paY9qaUA

  19. 家庭暴力目睹少年(女)影片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43hvVlL498

  20. What would you do?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uDC58F5Nz4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