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第四章 玉米

第四章 玉米. maize. 一、我国玉米栽培科学的发展 二、玉米种植制度 三、合理密植 四、玉米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 五、整地与播种 六、田间管理 七、当前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玉米栽培科学的发展. (一)玉米栽培学科研究进展 建国以来,我国玉米栽培科研的发展经历了 4 个阶段: 1. 以总结农民丰产经验、推广实用技术为主的阶段; 2. 开展玉米栽培理论研究,探索玉米高产规律及农业措施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观点的阶段( 80 年代)。. (一)玉米栽培科学研究进展.

altess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四章 玉米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玉米 maize

  2. 一、我国玉米栽培科学的发展 二、玉米种植制度 三、合理密植 四、玉米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 五、整地与播种 六、田间管理 七、当前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 一、我国玉米栽培科学的发展 (一)玉米栽培学科研究进展 建国以来,我国玉米栽培科研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 1.以总结农民丰产经验、推广实用技术为主的阶段; 2.开展玉米栽培理论研究,探索玉米高产规律及农业措施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观点的阶段(80年代)。

  4. (一)玉米栽培科学研究进展 3.结合农业区域综合治理,进行玉米高产开发和综合栽培技术的研究阶段(90年代); 4.围绕玉米高产光合机理、源库关系、籽粒建成以及集成栽培技术措施进行研究,对传统的群体结构观念和理论有所突破,并提出高产、优质、高效及绿色无公害栽培,形成较为完善的栽培技术体系的阶段(现阶段)。

  5. (一)玉米栽培科学研究进展 研究对象:已经从单一作物的研究扩展到两作多做复合群体,乃至有关连作、轮作等有关栽培技术; 研究目标:已经从单纯的追求产量发展到着眼于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 研究领域:已经从单纯的研究农田的自然性、生物性、生产性,延伸到产前、产中、产后等整个产业系统。

  6. (二)我国玉米生产的主要增产措施 • 选育和推广大批高产抗病杂交种; • 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光能利用率; • 增加肥料投入,优化施肥技术; • 发展灌溉,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 建立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体系; • 推广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等栽培技术。

  7. 二、玉米种植制度 (一)熟制 1.一年一熟制:主要分布在东北、黄土高原及华北平原的大部分的春玉米种植区。在西南区海拔较高的山区、半山区,气温较低或土壤较瘠薄,也主要以一年一熟的春玉米为主。 2.一年二熟制:小麦/玉米、油菜/玉米、马铃薯/玉米等。华北平原、黄淮流域、西南低山丘陵区等。 3. 一年三熟制:主要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8. (二)种植方式 1.单作:是我国玉米种植的主要方式。 1)等行距种植:一般60-70cm。 植株抽穗前,叶片、根系分布均匀,能充分利用养分和阳光。在高肥水、高密度条件下,生育后期行间郁闭,光照条件差,群体个体矛盾尖锐,影响产量提高。 2)宽窄行种植:80-90cm//40-50cm. 生育前期对光能和地力利用较差,在高密度、高肥水的条件下,有利于中后期通风、透光,使“棒三叶”处于良好的光照条件下,有利于物质积累,产量较高。但在密度小,光照矛盾不突出的条件下,大小垄就无明显的增产效果,有时反而减产。

  9. 2.立体间套种植 1) 玉米//大豆: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湖北西部、四川东部、贵州、云南等地。 2)玉米//马铃薯: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云南的丘陵山区和冷凉地区。 3)玉米//花生:主要分布在四川、山东、河南、河北等花生主产区。 4)玉米//春小麦:分布在中国一熟地区的甘肃河西走廊、山西雁北、河北北部、东北、内蒙古的南部平原。 5)玉米//牧草: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河套地区。间作的牧草有毛苕、紫花苜蓿、草木犀等。 6)玉米//蔬菜:间作的蔬菜常见的有辣椒、茄子、大蒜、韭菜等。

  10. 玉米//大豆

  11. 玉米//马铃薯

  12. 玉米//魔芋

  13. 玉米//棉花 玉米//小麦

  14. 玉米//辣椒

  15. 玉米//陆稻

  16. 以玉米生产为主,矮秆作物为辅 的“玉米宽窄行起垄增密与秸秆还地高产栽培技术”(湖南)

  17. 玉米间套种植的意义 空间上互补,发挥密植效应:透光,提高光能利用;通风,改善CO2的供应 时间上互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复种指数。 地下水分和养分利用的互补:根系深浅不同,利用养分部位不同;对养分的选择性吸收不同。 生物间的互补:边际效应;田间小气候改善,天敌增加,分泌物影响等,减轻病虫草害。

  18. 间作群体的光分布

  19. 小麦/玉米 玉米/蚕豆 缺磷土壤

  20. 土壤缺乏微量元素铁的条件下间作的效果 花生单作则缺铁黄化,而与玉米间作则生长正常 花生/玉米间作(无隔板) 花生、玉米单作(有隔板分隔)

  21. 细胞质 质 膜 细胞质 质 膜 IRT IRT H H Ri Ri C C H C H C H H 缺铁缺锌 O O 植物铁载体(PS) 分泌 2 2 CH CH C C O O C C 2 2 专一性活化铁 (Römheld and Marschner, 1986) (Takagi, 1976) (Römheld and Marschner, 1986) C C O O O O O O CH CH Fe Fe H C H C 2 2 N N 2 2 NH NH Fe CH CH O O Zn Cu 2 2 OH OH H H C C CH CH C C O O 2 2 Mn Fe2+ YS1 吸收 FeIII-PS (Römheld and Marschner, 1986) FePS, ZnPS FePS ZnPS 花生 根际土壤 玉米 禾本科植物根分泌物改善双子叶植物铁锌营养状况,为解决石灰性土壤植物缺铁黄化难题探索出了一条新思路。 (Plant and Soil, 2000 ;J. Plant Nutr.2003;Plant Nutr. Soil Sci. 2004)

  22. 三、合理密植 通过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达到高产的目的

  23. 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 密度过低,叶面积系数小,漏光多,虽然穗粒数和粒重增加,当亩穗数低,产量不高; • 密度过高,群体通风透光不良,养分竞争激烈,个体生长不良,穗小粒少粒小,且空杆增多,产量低。

  24. 中国和美国种植密度对比

  25. 不同株型品种的密度范围 • 平展型品种:3000~3500株/亩 • 半紧凑型品种:3500~4000株/亩 • 紧凑型品种:4000~5500株/亩 • 除品种外,不同种植方式(平作或垄作,行株距配置等)、不同施肥条件、不同灌溉条件下,玉米种植密度不同。

  26. 四、玉米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 (一)需肥规律 1.玉米对氮素的需要量最多,吸收磷较氮和钾少。一般每生产100kg籽粒,需氮2.5~4.0kg、磷1.1~1.4kg,钾3.2~5.5kg,三要素的比例约为1∶0.4∶1.3。玉米一生中吸收K最多,N次之,P较少。

  27. (一)需肥规律 2. 玉米不同生育期对养分吸收不同,春玉米与夏玉米相比,夏玉米对氮、磷的吸收更集中,吸收峰值也早。一般春玉米苗期(拔节前)吸氮仅占总量的2.2%,穗期(拔节至抽穗开花)占51.2%,花粒期(抽穗后)占46.6%。而夏玉米苗期吸氮占9.7%,穗期占78.4%,花粒期占11.9%。

  28. (一)需肥规律 3. 春玉米吸磷,苗期占总吸收量的1.1%,穗期占63.9%,花粒期占35.0%;夏玉米苗期吸收磷占10.5%,穗期占80%,花粒期占9.5%。玉米三叶期是需磷的临界期。 4. 玉米对钾的吸收,春夏玉米均在拔节后迅速增加,至抽雄吐丝期钾的吸收已达到80%-90%;玉米吐丝1-2周后,对K的吸收几乎停止;有的品种还存在植株体内钾外排现象。

  29. (二)养分的转运和分配 氮:籽粒中的氮约40%是生育后期从土壤中吸收的,约60%是从营养器官再分配获得的。 磷:籽粒中的磷有半数或更多是由植株地上部转运的,而大约有48%~63%的磷是后期从土壤中吸收而运向籽粒中的。 钾:仅有23%的钾运至籽粒。

  30. (三)常规施肥技术 1.施肥原则 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N、P、K配合施用。 “施足基肥,轻施苗肥,重施拔节肥和穗肥,巧施粒肥”

  31. 2.基肥 基肥供给玉米全生育期营养的需要。施用时结合整地,一般1/3左右的氮肥、一半以上的钾肥及全部磷肥进行基施。基肥的种类主要有农家肥和尿素、磷铵、氯化钾等无机肥。

  32. 3.种肥 由于玉米幼苗期根系吸收能力弱,不能吸收到底肥的养料,因此玉米必须施种肥,以满足玉米幼苗对养分的需求。 种肥可以选择专用种肥,也可以自己配制。种肥包括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腐植酸、微量元素肥料等。种肥的施用方法多种,一般常采用拌种,首先将肥料溶解,然后将溶液喷洒于玉米种子上,边喷洒边搅拌,以使肥料能够均匀地附着在种子表面,将种子放遮阴处晾干。 微量元素肥料用于拌种或浸种,用硫酸锌拌种时,每1kg种子用2~4g,浸种多采用0.2%的浓度。

  33. 4.追肥 追肥的作用在于达到“攻秆、攻穗、攻粒”的高产目的。追肥时期、次数和数量要根据玉米需肥规律、肥力基础、施肥数量、基肥和种肥的施用情况以及玉米生长状况决定。 春玉米一般在拔节、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分3次追肥,分别为拔节肥、穗肥、粒肥。看幼苗生长情况施用苗肥。

  34. 4.追肥 ①苗肥 一般在幼苗4~5叶期施用。地力足苗壮的地块可不施或少施。在地力薄的地块可用硝酸铵5kg/亩,或尿素3.5kg/亩。 ②拔节肥 又称攻秆肥,能促进中上部叶片的增大,增加光合面积,为促进壮秆、增穗打好基础。一般在拔节期,即基部节间开始伸长时追施,约占总追肥量的30%左右。

  35. 4.追肥 ③穗肥 是指雄穗发育至四分体、雌穗发育至小花分化期追施肥料。此时为玉米大喇叭口期,距出穗前10d左右,是决定雌穗大小和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穗肥一般应重施,氮施肥量约占总追肥量的65%左右,30%左右的钾肥一并施用。以速效肥为宜。

  36. 4.追肥 ④粒肥 指在玉米吐丝期的追肥,也叫攻粒肥。主要作用是防止叶片早衰、提高光合率、促进粒多,增加粒重。 粒肥一般进行根外追肥。用4%~5%的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为了促进早熟,增加粒重,可喷洒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37. 致 谢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使用了部分来自网络的资源和图片,对相关作者致以真诚的感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