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少數民族

少數民族. 班級 :501 班. 組員 : 26 范嘉珈 30 吳宜蓁 32 李佩潔. 指導老師 : 林德ㄔㄚˋ. 組長 : 22 許宛榆. 壯 族 壯族是中國嶺南的土著民族。 1958 年發現的 “ 柳江人 ” 化石,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 5 萬年左右。可見早在 5 萬年前,壯族先民就廣泛分佈在廣西一帶。他們與布依、傣、侗、水、毛南等族同源于古代越人中的甌越、駱越,後被稱為烏滸、俚、僚、土。宋代時稱憧人、撞丁。. 黎 族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少數民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少數民族 班級:501班 組員:26范嘉珈 30吳宜蓁 32李佩潔 指導老師:林德ㄔㄚˋ 組長:22許宛榆

  2. 壯 族 壯族是中國嶺南的土著民族。1958年發現的“柳江人”化石,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5萬年左右。可見早在5 萬年前,壯族先民就廣泛分佈在廣西一帶。他們與布依、傣、侗、水、毛南等族同源于古代越人中的甌越、駱越,後被稱為烏滸、俚、僚、土。宋代時稱憧人、撞丁。

  3. 黎 族 黎族源於古代百越的一支,與壯、布依、侗、水、傣等民族有著密切的關係。遠在秦漢以前,“駱越”的一支就從大陸渡海到海南島,隋代稱海南島居民為“俚僚”,即黎族的先人。“黎”作為黎族的專用名稱,約在宋代以後,一般認為“黎”為“俚”的轉化。黎族以土著海南島自居。他們在海南島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

  4. 朝鮮族由來 朝鮮族多數從事農業生産,部分從事林業、副業,尤其擅長種植水稻。延邊地區是我國東北的主要水稻産區。    朝鮮族特別重視文化教育,熱愛歌舞與體育活動。目前,人均受教育程度居全國各民族首位。勤勞、儉樸、整潔、尊老愛幼、熱情好客、團結互助等是朝鮮族全民性的優良傳統與道德風尚。   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朝鮮族人民都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5. 高山族這一民族稱謂,是1945年後中國人民對臺灣少數民族的統稱。它包括了“雅美”、“阿美”、“賽夏”、“泰雅”、“布農”、“曹”、“排灣”、“卑南”、“平埔”等稱謂的人。由於居住地區不同,語言、習俗、服飾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在臺灣,高山族人只占2%左右,但卻是臺灣最早的居民。大約從3萬年——1.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臺灣台南“左鎮人”就移至臺灣。從那時起,高山族的先民就居住在祖國的寶島上。高山族這一民族稱謂,是1945年後中國人民對臺灣少數民族的統稱。它包括了“雅美”、“阿美”、“賽夏”、“泰雅”、“布農”、“曹”、“排灣”、“卑南”、“平埔”等稱謂的人。由於居住地區不同,語言、習俗、服飾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在臺灣,高山族人只占2%左右,但卻是臺灣最早的居民。大約從3萬年——1.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臺灣台南“左鎮人”就移至臺灣。從那時起,高山族的先民就居住在祖國的寶島上。 高山族歷史由來

  6. 高山族的族源主要來自大陸東南沿海一帶古越人的一支,又融合了少數來自菲律賓群島和琉球群島的居民。至今高山族人仍然保留著一些本民族的特色,如黥面、鑿齒、穿耳等習俗。高山族人主要從事農業、林業和狩獵,其中雅美人主要從事捕魚。高山族人在臺灣當局的統治下,被稱爲“山胞(分爲平地山胞和山地山胞)”。一部分山胞進入城市,生活和文化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高山族的族源主要來自大陸東南沿海一帶古越人的一支,又融合了少數來自菲律賓群島和琉球群島的居民。至今高山族人仍然保留著一些本民族的特色,如黥面、鑿齒、穿耳等習俗。高山族人主要從事農業、林業和狩獵,其中雅美人主要從事捕魚。高山族人在臺灣當局的統治下,被稱爲“山胞(分爲平地山胞和山地山胞)”。一部分山胞進入城市,生活和文化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7. 維吾爾族是中國北方的一個古老民族,“維吾爾”是維吾族的自稱,是“團結”或“聯合”的意思。歷代史書上的“袁紇”、“韋紇”、“回紇”“回鶻”都是維吾爾族的不同音譯。蒙古汗國以後,回鶻澤稱“畏吾爾”、“畏兀兒”。民國24年(1935年),新疆省政府定爲“維 吾爾”,沿用至今。 新疆的主體民族,遍佈全疆,大部分居住在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阿克蘇等地州,天山以北的伊犁地區和其他各地州也都分佈有維吾爾族人,據一九九八統計表明,全疆有維吾爾族1600萬人,占總人口的47%,人口居全疆各民族第一。

  8. 傣族 傣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自遠古以來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國西南部。西元1世紀,漢文史籍就已有關於傣族先民的記載,稱其為“滇越”、“撣或擅”、“僚或鳩僚”; 唐宋時期,稱其為“金齒”、“黑齒”、“花蠻”、“白衣”等 ; 元明時期,稱其為“白夷”、“百夷”、“伯夷”等。傣族人過去自稱為“傣那”、“傣雅”、“傣繃”等,新中國成立後,根據傣族人民的意願,正名為傣族。傣族人有千餘年的老傣文文獻,有古老的貝葉經、有本民族的曆法----傣歷,有著名的敘事長詩,有豐富多彩的音樂舞蹈……充分體現了傣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獨特的風情。傣族人生活在亞熱帶地區,

  9. 苗 族 人口為7398035人。 主要聚居於貴州、雲南、四川、廣西、湖南、湖北、廣東等地,有大的聚居區,也有小的聚居區,還有與其他民族雜居區。使用苗語,屬漢藏語系 苗瑤語族 苗語支。苗語分為湘西、黔東和川黔滇三大方言。大方言中還有小的分支方言。雜居地區的苗族人,會講漢語或侗語、壯語等。過去苗族沒有統一的文字。1956年,創制或改革了4種方言的拉丁拼音文字。 苗族人多信仰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苗族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史籍中稱為“南蠻”的氏族或部落裏就有了苗族的先民。

  10. 彝 族 人口為6572173人。 分佈在雲南、四川、貴州、廣西四省區。 使用彝語,屬漢藏語系 藏緬語族 彝語支。有6個方言。與漢族人居住聯繫比較多的彝族人能通漢語 。彝族人過去流行多神崇拜,清初盛行道教,19世紀末年天主教、基督教傳入,但信教的人很少。 彝族是中國一個人數較多、分佈較廣、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早在遠古時代,彝族的先民就已在中國西南地區生息繁衍。古代生活在陜甘青的羌人的某些支系南下,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與西南的土著部落不斷地融合而形成的一個民族。

  11. 他們的活動範圍曾遍及今雲南、四川、貴州三省的廣大地區,各地的彝族人都傳說他們是出自仲牟由,其所生6子發展為“六祖”部落。彝族歷史上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長期地保持著奴隸佔有制度,至20世紀中有些地方還殘留著奴隸制,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進行了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彝族人有許多自稱,因地而異,如“諾蘇”、“納蘇”、“羅武”、“羅羅”、“米撒潑”、“撒尼”、“阿細”、“阿西”等,按廣大彝族人民的共同意願,以“彝”作為統一的民族名稱。

  12. 赫哲族 人口為4245人,主要聚居在黑龍江省同江縣、饒河縣、撫遠縣,少數散居於附近縣的一些村鎮。 使用赫哲語,屬阿爾泰語系 滿-通古斯語族 滿語支。有奇楞和赫真2個方言。現在只有50、60歲以上的人還能講赫哲語,其他人由於與漢族人的 長期交往己都使用漢語。           新中國成立後,赫哲族人獲得了新生。赫哲族人長期從事漁業生產,積累了豐富的捕魚經驗。同時,他們也開展了多种經營,如農業、養殖業等,其生活已呈現富裕繁榮的景象。   

  13. 畬 族 人口為630378人。 主要聚居於福建、廣東、江西三省交界處和福建、浙江兩省交界處。其中福建、浙江兩省最多,佔96%。  使用畬語,屬漢藏語系 苗瑤語族。有兩種方言。本民族內用畬語,與外界交往使用漢語。沒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漢字。  畬族人崇拜祖先。 畬族是一個生活在中國東南部崇山峻嶺中的古老純樸的少數民族,早在西元7世紀的時候畬族先民就在閩粵贛三省交界地區繁衍生息。那時他們被稱為“蠻”、“蠻僚”、 “峒蠻”等,到南宋時才開始稱其為畬民。“

  14. 藏 族 使用藏語,屬漢藏語系 藏緬語族 藏語支。有衛藏、康、安多3種主要方言。藏文是西元7世紀時參照梵文字體創制的自左向右橫寫的拼音文字。藏族人普遍信仰喇嘛教。    藏族的先民很早就繁衍生息在雅魯藏布江中游流域地區。考古已發現舊石器、新石器和金石並用的古文化遺址。西元6世紀時,西藏山南地區的雅隆部落首領成為部落聯盟的領袖,號稱“讚普”,已經進入奴隸制社會。西元7世紀松讚幹布統轄了整個西藏地區,史稱“吐蕃”。

  15. THE END 謝謝觀賞 請多指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