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424 Vues
爱莲说. [ 宋 ] 周敦颐. 卢龙镇中学 李淑君. 教 学 目 标. 1 、了解“说”的文体。. 2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正衬反衬的写法。(重点). 3 、理解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志趣。(难点). 4 、熟读成诵 。. 2 、填空: 《 爱莲说 》 作者 _______, 字 _____ , ____ 代的 _______ 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 _______ 先生。本文选自 _______ 。“元公”是周敦颐死后的谥号。. 周敦颐. 茂叔. 宋. 哲学. 濂 溪. 周元公集.
E N D
爱莲说 [宋] 周敦颐 卢龙镇中学 李淑君
教 学 目 标 1、了解“说”的文体。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正衬反衬的写法。(重点) 3、理解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志趣。(难点) 4、熟读成诵。
2、填空: 《爱莲说》作者_______,字_____,____代的_______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_______先生。本文选自_______。“元公”是周敦颐死后的谥号。 周敦颐 茂叔 宋 哲学 濂 溪 周元公集
“说”是议论文的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说”是议论文的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读准字音: 蕃fán 淤yū 濯zhuó 涟lián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蔓wàn 亵xiè
读准字音: 噫yì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鲜xiǎn 予yú 予yú
注释1: 多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朝
注释2: 清水 长蔓 长枝 洗 沾染 美丽而不庄重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耸立的样子 亲近而不庄重 树立
注释3: 叹词唉 隐士 认为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菊 少 当然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格?讨论完成下表。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格?讨论完成下表。 思考与讨论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生长环境 豁达、正直,不攀附权贵 体态 芳香 美名远扬 风度 庄重、清高
不蔓不枝 中通外直 香远益清 濯清涟而不妖 亭亭净植 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菊 牡丹 莲 1、生长环境 2、外形 3、风度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中通外直 濯清涟而不妖 亭亭净植 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A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 B质朴、 D不攀附权贵、 C通达书理、行为方正、 E美名远扬 F志洁行廉、仪态端正 D G令人敬重、清高 C E F B A G
理解衬托的写法: 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什么又写了菊花和牡丹呢?这对写“莲”有什么关系?
理解衬托的写法: 晋陶源明 独爱 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作用:正面衬托莲花
世人甚爱牡丹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之爱,宜乎众也 作用:反衬莲花
君子 富贵者 隐逸者 正衬 反衬 莲 牡丹 菊
归纳:在作者眼里,菊、牡丹、莲各有什么象征意义?归纳:在作者眼里,菊、牡丹、莲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 菊花象征隐士; • 牡丹象征富贵; • 莲花象征君子。
板书设计 爱 爱 莲 说 周敦颐 菊—隐逸者:志向高洁,隐居避世 (惋惜) [正衬] 牡丹—富贵者:贪慕荣华,追求名利 (讽刺) [反衬] 莲—君子: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赞美) 托物言志 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对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托物 言志 颇有微词 陶渊明爱菊 (鲜) 隐逸者 以花喻人 十分轻蔑 (正衬) 世人爱牡丹 (众) 富贵者 自视清高 (反衬) 予独爱莲 (无) 君子 (突出)
君子 言志 托物
课外拓展 作者在本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状写你所喜爱的一种花,并能抒写出喜爱的原因。
扩展练习 例: 我喜欢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 我喜欢_____(物),因为__________。
形 成 性 测 试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 。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濯清涟而不妖。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陶后鲜有闻。 多 污染 美丽而不端重 树立 少 2、作者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他对“莲”的赞美来看,这“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谢谢!再见! 卢龙县双望镇中学 张宝云 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