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天津职业大学 杨理连

发挥高职教育引领作用 实现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 —— 以天津职业大学探索实践为例. 天津职业大学 杨理连. 2011 年 11 月. 提 纲. 一、探索专业口径的衔接 二、加强课程的有效衔接 三、密切教学组织的衔接 四、尝试多元化的招考途径 五、中高职教育衔接面临的问题 六、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 引 言.

amandl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天津职业大学 杨理连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发挥高职教育引领作用 实现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 ——以天津职业大学探索实践为例 天津职业大学 杨理连 2011年11月

  2. 提 纲 一、探索专业口径的衔接 二、加强课程的有效衔接 三、密切教学组织的衔接 四、尝试多元化的招考途径 五、中高职教育衔接面临的问题 六、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

  3. 引言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教育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半壁江山,中职教育也占到了中等教育的一半以上:目前高职院校1246所,招生300多万人;中职14000所,招生800多万人;中高职教育每年招生1100多万人,在校生3000多万人。 高等学校1112所 高职院校1246所 14000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其中,发挥高职教育引领作用、实现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00

  4. 一、探索专业口径的衔接 学校通过分析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动态,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本行业职业岗位变化和人才需求的影响,合理确定中职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注重中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技能、专业内涵、教学条件、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等全方面的延续与衔接。

  5. 例如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与中职校积极协作,紧密结合企业实际,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全程参与方案的制定。 共同研究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本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和岗位要求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学校 专业设置遵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 》要求,在中高职专业口径衔接方面主要采取三种模式: 宽口径对接: 如中职精细化工与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衔接等。 拓展对接: 如中职服装设计与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衔接,中职计算机应用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衔接; 相近对接: 如中职环境保护与监测与高职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衔接

  6. 二、加强课程的有效衔接 专业的衔接最终要通过课程的衔接实现。学校基于人才培养质量的系统性来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目标衔接上,将中职的实用性、操作性、工具性目标与高职的技术性、创造性、人格化目标优化整合,课程设置紧扣中高职共同的培养目标,由浅入深:中职课程重理论,强模仿,给学生初步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在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 在课程内容衔接上,根据中高职相近专业大类的特点和要求, 制定相互衔接的统一的课程标准, 确定合理科学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 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 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 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7. 课程体系结构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三个部分,以职业资格认证的延续晋升作为课程衔接的引导,以适应满足产业链上不同层级岗位的需求作为检验标准。 岗位实习B 专业核心课程 公共基础课B 高职课程 专业拓展课B 专业核心课B 职业资格认证B 多元升学途径 职业资格认证A 公共基础课A 专业核心课程 岗位实习A 中职课程 专业拓展课A 专业核心课A 课程衔接模块图

  8. 公共基础课程:注意中职和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高职阶段开设提升理论及应用水平的通识课程,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注意中职和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高职阶段开设提升理论及应用水平的通识课程,加强职业素质教育。 专业核心课程:以专业技能训练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益,要求连续学习和积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技能主线。 专业拓展课程:以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提升,尤其是强化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资格认证:依据行业不同层级的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学校推动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的深度合作。对于同一大类专业,中高职协同制定出能充分反映行业不同层级需求的能力考核内容及相关课程,分别在中职、高职教育阶段加以实施、考核。

  9. 三、密切教学组织的衔接 提前进入高职,培养职业修养。在正式开学之前,为学生安排为期八周的培训,减少空窗期,让学生提前进入高职状态。 分析学生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开学之初,针对学生的特点,对既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选取和现实生活较为贴近的部分,设计学生参与度高的活动。 教学组织的衔接 了解学生需求,变换教学方法。定期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与个人感受,向任课教师进行反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式,设置形式较多的测验环节,利用测验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关注。 加强交流与沟通提升衔接效果。联合举行各对口专业关于课程衔接的教研活动,实施5年的教学计划,这种对口专业间的联合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

  10. 四、尝试多元化的招考途径 根据行业人才需求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学校采用多元化的招考途径与中职教育进行衔接: 尝试选拔获奖中职生免试进入高职教育 三年中职课程+两年高职课程 主要选拔有职业教育潜能的高中生 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考核 面向“三校生”,公共课由天津市统一命题、专业技能课由学校自主命题 面向天津市中职生自主招生 天津职大多元化招考途径示意图

  11. 学校通过以上6种招考途径,以有效的课程衔接、合理的师资结构作为保障条件,努力联合中职院校建立一体化的中高职招生考试统筹机制。

  12. 2002年至2011年我校与天津市中职院校进行“三·二”对接合作办学情况,合作校由6所增加到10所,专业由6个增加到13个,年招生学生人数由184人增加到530人,约占招生人数的15%。 近10年一直开展天津市高职春季高考,招生对象为“三校生”即中职、技校、职业高中毕业生,年计划500-1000人不等,开展单独命题、自主招生。 在天津市面向普通高中的高考中,从2009年开始至今实施自主招生改革,计划从200人增至今年280人,重点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选拔有从事职业教育愿望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考生。

  13. 五、中高职教育衔接面临的问题 目前学校的生源还主要来自普通高中而非中职学校,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入高职的比例一直较小。 五年制和高职单招模式依然存在着专业和课程结构衔接上的错位。其一, 五年制和高职单招的专业设置同样出现高校大扩招普遍存在的趋同和扎堆现象。其二, 中职与高职相同或相似专业的设置口径宽窄不一,容易导致中高职在专业衔接的接口上产生脱节。 衔接的广度与深度都待进一步优化 中高职衔接环节不完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生源对口衔接的通道被掐紧, 高职的生源主体来自3阶段的高中毕业生, 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提法, 3阶段的学生应经过4阶段的补充教育才适合接受5B高职阶段的教育。(如下表所示)

  14.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与我国教育的对应关系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与我国教育的对应关系表

  15. 六、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 “中高职协调发展”在内涵外延的界定上与“中高职衔接”是有所不同的,它更多侧重于中高职科学发展的体系性和整体性,其中“中高职衔接”是其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包含着横向与产业企业人才规格标准的对接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的协调对接等内涵要素。

  16. 纵向上中高职衔接方面,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应拓宽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通过中职升高职、高职入本科、应用本科转专业硕士等多种途径,拓宽职业教育学生进入高一级院校继续学习的渠道,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同时,紧贴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设置的衔接,宜以专业群的形式宽口径衔接,避免中高职专业重复设置;同时专业的衔接最终要通过课程的衔接来实现,从而最终实现课程标准和实训教材的紧密对接。

  17. 横向上中高职人才培养应围绕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对不同层次、类型人才需求,与其主动对接,合理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 同时,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18.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内要基于终身教育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中高职与体系内的衔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专科)教育、应用本科教育和专业学位教育等层次体系,其中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实现与体系内各要素协调,可以探索在高中阶段和普高教育中增设职业教育课程; 鼓励中小学开设职业指导和劳动技术课程,以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探索与应用本科教育和专业学位教育的衔接,在高职院校尝试四年制高职教育,设立学位,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以适应高端装备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发展需求。

  19. 结束语 综上, 针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区域经济产业升级对各层次技能型人才的新需求,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实现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已成为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目标。 当前应按照规划要求,给中职毕业生继续接受高职教育的机会,提供符合终生教育理念的职业教育。同时应发挥教育、劳动以及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统筹职能, 建立一体化的统筹中高职教育的管理机制, 切实打通初、中、高职前后衔接的发展路径, 让更多中职学生在职业教育轨道上不断学习和提升。

  20. 以上是学校相关的一些实践做法,也请各位专家斧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