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從世貿看國際經濟組織 對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從世貿看國際經濟組織 對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的特徵. 各國經濟體系互相依賴和融合.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是 亞太地區重要的經濟合作論壇,同時也是該地區最高級別的區域性經濟組織. 區域化與經濟組織. 隨着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繫變得更加緊密, 區域化 的現象便應運而生. 指某地區內各國在經濟範疇聯合起來,組成一些 區域性經濟組織 ,如:.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歐洲聯盟. 成員國能共同商議跨國政策,加強成員國之間的經濟交流協作,達致互惠互利. 2.1 經濟全球化的特徵. 2.1.3 國際性經濟組織降低貿易、投資管制.

ameli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從世貿看國際經濟組織 對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從世貿看國際經濟組織對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2. 經濟全球化的特徵 各國經濟體系互相依賴和融合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是亞太地區重要的經濟合作論壇,同時也是該地區最高級別的區域性經濟組織 區域化與經濟組織 • 隨着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繫變得更加緊密,區域化的現象便應運而生 • 指某地區內各國在經濟範疇聯合起來,組成一些區域性經濟組織,如: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歐洲聯盟 成員國能共同商議跨國政策,加強成員國之間的經濟交流協作,達致互惠互利

  3. 2.1 經濟全球化的特徵 2.1.3 國際性經濟組織降低貿易、投資管制 隨着全球市場一體化和國際競爭日益劇烈,各國意識到國際機制對於管理和監控環球市場的重要性 為了有效降低各國對貿易、投資和資金流動的管制,多個國際性經濟組織陸續誕生,促進了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

  4. 主角出場 世界貿易組織

  5. 2.1 經濟全球化的特徵 2.1.3 國際性經濟組織降低貿易、投資管制 (1) 世界貿易組織 世界貿易組織 • 前身為1948年成立的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 至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 • 至2004年,世貿已有147個成員國,它 們的貿易額合共佔全球貿易總額的97% 世貿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6. 2.1 經濟全球化的特徵 從關稅暨貿易總協定到世界貿易組織的進程

  7. 2.1 經濟全球化的特徵 從關稅暨貿易總協定到世界貿易組織的進程 資料來源:世界貿易組織網頁

  8. 世界貿易組織的職責及目標 • 職責︰ • 促進自由貿易 • 處理國際貿易爭端 • 管理國際貿易條約 • 確保成員國執行有關商貿的條約和政策 • 目標︰ • 降低跨國貿易和投資壁壘 • 為成員國提供一個全面開放的市場

  9. 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貿易原則 • 非歧視原則: 包括「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原則。 a)最惠國待遇:成員要平等地對待各成員,給予其他成員同等的貿易條件。 b)國民待遇:在國內巿場上,成員要平等地對待本地和外國的產品和服務。 2. 更自由的貿易(透過談判逐步實現): • 致力消除貿易障礙,促進各成員開放巿場。

  10. 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貿易原則 3. 可預測原則(透過增加透明度和信守條約而達致): • 成員要向其他成員及時公開本國的貿易政策、體制和法規;貿易規則要有穩定性,成員不應隨意改變貿易條件或規章。 4. 公平競爭原則: • 致力消除貿易障礙,促進公平、開放的競爭。 5. 鼓勵發展和經濟改革的原則: • 給予發展中國家優惠和差別待遇,使它們有較多時間調整和適應

  11. 加入世貿好與壞?以越南為例

  12. 背景 • 2007年01月11日,越南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第150個成員國。

  13. 2007年至2011年︰經濟增長 • 據中央經濟管理研究院的報告,加入世貿組織後,從2007年至2011年的5年期間,越南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6.5%。其中,2007年出色完成各經濟指標,GDP 增長率達8.5%,創下了10年的新高。 • 2007年至2011年期間,出口額從398億美元增至969億美元,增幅為2.4倍,年均增長率達19.5%,高於目標的16%。與GDP相比出口繼續上升,從65.2%增加到79%。

  14. 繁榮假象? • 雖然,越南在出口有驚人的增長,然而,據中央經濟管理研究院的報告指出︰ • 「出口增長率高是由於全球貿易增長和自由化,競爭能力改善所致。而加入WTO 對出口增長並沒有帶來顯著的好處。」

  15. 得不償失︰《農業協定》 • 由於越南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國內農業是其中一項重要的經濟支柱。(佔越南國內生產總值(GDP)最大比重(約為40%)的產業) 加入世貿後,越南便要遵守《農業協定》。

  16. 何謂《農業協定》 • 世貿的《農業協定》(Agreement on Agriculture)在1995年正式生效,並於 2001 年開始進行檢討。 • 其宗旨為「建立一個公平的、市場主導的農產品貿易系統」。 • 《農業協定》的宗旨︰ • 促進國際農產品貿易自由化,期望各國政府在支援本土農業的同時,減少扭曲農產品市場價格,並提高市場准入程度,促進出口。

  17. 世貿的《農業協定》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 1. 市場准入(market access): • 巿場准入是指一個國家的產品可以進入另一個國家巿場的條件和範圍。《農業協定》要求成員國提高對農產品的市場准入,即開放國內農產品市場予外國進口農產品。農業協定要求各成員國簡化貿易壁壘,消除配額等限制、降低關稅、或取消非關稅措施等。 • 2. 國內支持(domestic support): • 國內支持是指政府對本土農業所提供的各項支援,包括產品補貼、價格保證、基礎設施、科研和技術支援等。《農業協定》要求成員國政府支援本土農業時,要減低對農產品市場價格的扭曲。 • 3. 出口補貼(export subsidies): • 出口補貼是指政府對本土農產品出口商所提供的各項支援。《農業協定》要求成員國政府降低現有的農產品出口補貼,並禁止引入新的補貼。

  18. 《農業協定》對發展中國的損害 • 在美國及歐洲聯盟(簡稱歐盟)等富裕國家,政府向國內的農業企業提供大量補貼,導致企業過度生產農作物,並將剩餘農產品「傾銷」往發展中國家(即以低於成本價的價錢,將產品賣到發展中國家)。 • 結果,釀成全球農作物價格大跌,發展中國家的農民收入下降,衝擊貧農生計。發展中國家的小農戶由於缺乏資源及技術,就算人力成本再低,也難以與富國農產品在價格上競爭。 • 根據樂施會的研究顯示,富國利用世貿協議內的豁免條款將其農業補貼政策合理化,每天動用十億美元補貼本國農產品過量生產,繼而以低於生產成本的價格將農產品「傾銷」海外,令世界農產品價格長期偏低。

  19. 越南情況 • 越南中央經濟管理研究院指出加入世貿對農業的負面影響是飼養業產品、蔗糖等許多產品的生產能力及競爭力卻未能盡其優勢。 • 即使大米出口受到入世貿的積極影響,但尚未滿足生產水稻農民的利益增加期望,因為在越南大多數種植水稻農民尚未擺脫貧困。其他如咖啡、橡膠等產品也相似。

  20. 中國情況 • 越南的情況在中國也有出現…… • 由於世界糖價較低,所以中國入世後,大量平價糖應巿場開放而入口,國內糖價被迫下降,以抵禦外國進口的競爭。入世前的五年,世界糖價約為中國糖價的一半;入世後,中國糖價與世界糖價已越來越接近,中國糖價由2001年的3,611元(人民幣,下同)下跌至2003年的2,229元,共跌了38%。 • 農民方面,由於賣蔗收益連年下降,因種蔗而脫貧的機會大大減少。據測算,由於連續3年甘蔗收購價格下跌,造成全區蔗農收入損失25.9億元,人均收入損失216元。加上廣西自治區政府因應入世後國內巿場供求的情況,決定減少169萬畝的甘蔗種植面積,使農民總收入損失12.9億元,人均收入減少107.5元,全區損失就業機會11萬個。

  21. 中國情況 • 中國入世後,國內棉業不但飽受價格下跌的困擾,更要面對進口棉的挑戰,令不少棉農的生計大受影響。 • 在2004/05年度,新疆子棉(即剛剛採摘下來,未經加工的棉花)的採購價就顯著下跌,由2004年9月的每公斤5.6元人民幣,下跌至2004年12月的每公斤3.95元人民幣,是全年最低水平。棉花價格下跌,直接影響很多以種植棉花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農戶。近年美國棉花進口量大增,中國國產棉花出現滯銷的情況。在2005年3月份,只有86%的中國國產棉花,即550萬公噸獲加工廠採購。據中國棉花協會的資料,有87萬公噸留在農民手中,未能出售。 • 棉價下跌,農民自然減少種棉。據中國棉花協會的估計,2004年的中國棉花耕地有8480萬畝,2005年有7650萬畝,即減少890萬畝(10.4%)。以生產一畝棉花田需要投入29.2個工作天計,即減少2億6千萬個工作天,相等於72萬份全職工作。這便加劇了農村勞動力過剩的問題,迫使農民往城鎮謀生。

  22. 加入世貿的真面目? • 在2001年,世界貿易組織在「多哈宣言」宣稱「國際貿易對促進經濟發展和消減貧窮有重要作用,我們致力將她們(發展中國家)的需要和利益置於工作計劃的中心」。 • 理論上,更開放自由的國際農產品貿易,可令發展中國家的農民有更多機會出口農作物,從而改善生計。 • 但現實的情況是,貧富國家之間的貿易嚴重失衡,發展中國家在農產品貿易總額中只佔三分一,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農民生計不保。 • 因而引致不少反全球化運動

  23. 反全球化運動

  24. 加入世貿的其他好處 由以上例子可見,越南不一定可以在經濟層面上獲利,但為何越南仍極力要求加入世貿?

  25. 區域經濟趨向一體化 • 20世紀80年代中,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展明顯加快。 • 在歐洲,歐洲聯盟在本區內實行自由流動的統一市場,並發行統一貨幣——歐元。 • 在亞洲,東南亞國家聯盟建立東盟自由貿易區。 • 1994年設立的北美自由貿易區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都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代表。 • 從産業角度來看,區域經濟組織的成員國共同協商方案,促進了區域內各國的經濟合作和發展。 • 從貿易角度來看,區域內的貿易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貿易保護主義,紓緩貿易不平衡的狀況。

  26. 增加影響力︰從經濟到外交 • 加入世貿組織將有助於越南進入全球大市場,提高越南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推動越南經濟增長。 • 加入世貿組織後,越南將主動參與全球貿易政策的制定,平等享有世貿組織成員的待遇,其商品和服務也將不再受到歧視,貿易爭端也能得到更好的解決。  加入世貿,越南可以透過經濟力量及成員國的權力,從而增加國際上的影響力

  27. 國際經濟組織例子

  28. 2.1 經濟全球化的特徵 2.1.3 國際性經濟組織降低貿易、投資管制 (2)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現任主席史特勞斯.卡恩 • 1944年成立,現時擁有185個成 員國 • 負責維持國際金融秩序、預測未 來經濟情況和鼓勵國際金融合作 • 為一些貧窮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提 供經濟、技術援助 • 受援助國需要進行改革,例如加強財政法規、改善貨幣政策等

  29. 2.1 經濟全球化的特徵 2.1.3 國際性經濟組織降低貿易、投資管制

  30. 2.1 經濟全球化的特徵 2.1.3 國際性經濟組織降低貿易、投資管制 世界銀行 位於華盛頓的世界銀行總部 (3) 世界銀行 • 成立於1944年,主要為發展中國家 提供各種資金和技術援助 • 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之一,由185個 成員國共同擁有 • 各國按自己在全球經濟活動中的比 重,注資入世界銀行內 • 極力提倡貿易自由化、引入外國投 資、鼓勵出口生產等經濟政策

  31. 知識補給庫 經濟援助是福是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該組織設立的本意之一,是為一些經濟困難 的國家提供經濟援助 • 不過,其政策經常受到反全球化人士的批評, 他們認為其政策加深了這些國家的貧窮問題 • 例如在20世紀90年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 求肯雅放寬貨幣政策,改變了以往由肯雅中 央銀行控制貨幣流動的制度  導致肯雅國內的外商大量撤走,大大損害 了肯雅的經濟

  32. 知識補給庫 經濟援助是福是禍? • 世界銀行的擁有權屬於其成員國政府,這些 成員國的表決權按其所佔股份的比例而決定 • 歐、美國家所佔的股份較多,世界銀行很大 程度受到歐、美已發展國家所支配 • 政策往往被指責只為已發展國家謀取利益 • 近年來,世界銀行的經濟援助開始集中於滅 貧的工作,如支持小型地區企業的營運 • 世界銀行亦意識到乾淨的水源、教育和可持 續發展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十分重要, 故在這些項目中進行鉅額的投資 • 然而,這些項目卻被指帶來環境和社會的破 壞,而且未能有效滅貧 世界銀行

  33. 總結 • 雖然不少國際性經濟組織被大國操控,但國際性經濟組織仍有一定好處︰ • 使國與國之間的經濟合作更為緊密 • 經濟領域上,國家行為受到全球性規則的約束,各國不再各自為政,需要透過協商達成共識 • 促進了世界市場的自由開放 • 幫助發展中國家改善教育及醫療水平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