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政府支出法則及成本 - 效益分析

政府支出法則及成本 - 效益分析. 政府支出一般法則. 何為政府最適當的預算水準?換言之,一定量的生產資源如何在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之間做最佳的分配? 假設 : 公 . 私部門的支出計畫可以無限制的細分 標準:一定量的生產資源能從公、私部門獲得最大的整體利益 條件: (1)MBx=MBy ( 最後一元花在公、私部門所獲得的邊際利益 ) (2)QxPx+QyPy= E E:整個社會所能利用的資源價值 ( 最大公、私預算的總合 ). 圖 9-1. 政府支出一般法則(續). 一定量的政府預算應如何分配在眾多不同的公共支出計畫上?

anahid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政府支出法則及成本 - 效益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政府支出法則及成本-效益分析

  2. 政府支出一般法則 • 何為政府最適當的預算水準?換言之,一定量的生產資源如何在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之間做最佳的分配? • 假設:公.私部門的支出計畫可以無限制的細分 • 標準:一定量的生產資源能從公、私部門獲得最大的整體利益 • 條件:(1)MBx=MBy (最後一元花在公、私部門所獲得的邊際利益) (2)QxPx+QyPy=E • E:整個社會所能利用的資源價值(最大公、私預算的總合) 圖 9-1

  3. 政府支出一般法則(續) • 一定量的政府預算應如何分配在眾多不同的公共支出計畫上? • 假設:政府的支出計畫可以做無限制分割,並可做小額增減,那麼,最佳預算配置的條件: 條件1:MB1=MB2=MB3=…………=MBn 條件2:Q1P1+Q2P2+……QnPn=E (達到最高經濟效益)

  4. 政府支出一般法則(續) • 本益比或純益 • 實際上,政府的支出不能做小幅增減或是限分割 • ∴可用益本大小排列優先順序 • 表9-1說明在有限的預算之下,應該選擇益本比最高的計畫.

  5. 成本-效益分析實施的步驟 • 請同學自己看 p. 192~195

  6. 政府支出計畫的成本與利益內涵 • 成本:因計畫的實施, 而引起的國民生產或社會福利的損失 • 利益:因計畫的實施, 導致國民生產或社會福利的增加 • 成本與利益,都包括實物與金錢 • 實物:實質財貨與可用的生產之資源 • 金錢:因物品及資源相對價格的改變,而導致有人所得之增加或減少 • 從事公共支出之評估時,一般只談實物上的成本和利益,可分成下列幾類討論: • 直接與間接實物成本與利益 • 可見與不可見:可否根據市場價格查定 • 中間及最後:計算經濟利益時, 往往不考慮中間產品 • 內部與外部:有時一地區的成本或利益會擴散到外部

  7. 成本及利益價值的估計 • 價值:指的是貨幣價值 • 評估困難: • 政府計畫會有外部性存在,無市價可查 • 公共財貨的性質,市價無法反應真正需求 • 完全競爭市場(P=MC) vs.非完全競爭市場(P>MC) • 若政府的材料, 購自非完全競爭市場, 如何估價? • 視政府的購買對市場的影響而定 • 廠商因政府購買而↑資源耗用→MC定價 • 政府的購買是從減少私人消費而來→P估價

  8. 成本及利益價值的估計(續) • 若政府公共計畫之下所雇用的人員,為非志願失業之勞工,那麼成本如何估價?(因為市場工資不足以代表這些勞工的機會成本) • 不會有機會成本的問題, 應可把價格往下壓 • 反對者認為, 除非經濟嚴重衰退, 否則用市價估計無妨

  9. 成本及利益價值的估計(續) • 用消費者剩餘的概念估計社會利益: • GS:灌溉工程實施之前的糧食供給線(糧食生產MC線) • FS’:灌溉工程實施之後的糧食供給線(糧食生產MC線) • jK:糧食需求線 • 實施前的消費者剩餘:∆jGA • 實施後的消費者剩餘:∆jFC 圖 9-2

  10. 成本及利益價值的估計(續) • 無市價可供依循時, 該怎麼估價?兩個例子: • 修路造成旅客時間的節省-工資計算 • 改善公共衛生, 延長人民壽命-國民生產淨值

  11. 未來成本及利益的折現 • 將成本與利益折算成現值的比較彙整:p.201~202 • 折現率r越高(低),折算成現值會越低(高) • 折現率的選擇,會影響到對公共計畫優先順序的決定: • 低r有利於收入產生較遲的計畫 • 高r有利於收入產生較早的計畫 • 表9-2

  12. 折現率的種類: • 通行市場利率: • 利率是使用資金的價格 • 若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利率(資金的價格)可以反映出資金的邊際社會成本或邊際社會利益,那麼,資金市場就會呈現均衡狀態,借貸利率=投資邊際效率. • 現實社會中,資本市場非完全競爭,市場會出現不同的利率,所以,要找出作為貼現率的利率並不容易.

  13. 折現率的種類(續) • 政府公債利率: • 政府公債利率比市場利率低,因為風險較低. • 政府的投資也有可能失敗,但是公債利率並沒有能夠反應此風險,所以以政府公債利率為貼現率,可能低估了資金的社會成本.

  14. 折現率的種類(續) • 私人投資報酬率: • 以私人投資報酬率為貼現率的理由:公共投資的增加,會導致私人投資的減少,因此,私人投資報酬率是公共投資的機會成本. • 社會時間偏好率: • 全社會的未來消費對目前消費的邊際替代率,也就是代表社會上未來消費一元,相當於現在消費幾元. • 此率很難掌握.

  15. 折現率的種類(續) • 資金的社會機會成本: • Social Opportunity Cost:若資金不用於此項公共投資,而用於其他生產途徑,所能創造的最大社會價值. • 以此獲利率作為貼現率,最能代表資金的機會成本. • 政府支出計畫很多,追蹤每筆經費來源,並不容易.

  16. 折現率的種類(續) • 名目折現率與實質折現率 • 實質折現率是名目折現率減去通貨膨脹率 • 對於不同年度所產生的成本和利益,以採用實質折現率為宜.

  17. 成本-利益分析方法實際應用的困難 • 市場價格無法反應真正的邊際社會成本與邊際社會利益. • 採用何種貼現率,很難決定. • 間接利益與間接成本的計算有困難. • 重複計算成本或利益,導致公共支出計畫效益的高估或低估. • 公共支出計畫,可能導致所得重分配的效果,但所得重分配的效果是否應該考慮進來,有很多爭論.這是經濟效益vs. 社會總福利的爭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