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學力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學力 ?. 主講人:王雅玄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副教授. 大綱. 何謂自學力? 親職教育中關鍵的家庭文化 缺乏自學力的表現 擁有自學力的表現 結語. 自學力革命. 全世界都在進行一場強調培養學生自學力的學習革命。 全世界都在重新定義孩子在學校必須學習到的「能力」( competency )。能力不僅僅是 知識 和 技巧 ,還包括 態度 和 價值 ,才能面對未來複雜的挑戰。. 何謂自學力?.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學力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學力? 主講人:王雅玄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副教授

  2. 大綱 • 何謂自學力? • 親職教育中關鍵的家庭文化 • 缺乏自學力的表現 • 擁有自學力的表現 • 結語

  3. 自學力革命 • 全世界都在進行一場強調培養學生自學力的學習革命。 • 全世界都在重新定義孩子在學校必須學習到的「能力」(competency)。能力不僅僅是知識和技巧,還包括態度和價值,才能面對未來複雜的挑戰。

  4. 何謂自學力? • 「二十一世紀的學生不能只學純粹的知識,還必須學會時間管理、組織、合作、公開演講和領導等技巧,要敢於冒險、測試新點子、克服自己的恐懼,這些技巧才會跟隨學生一輩子。」

  5. 何謂自學力? • 自己設定學習目標、 • 找出可以達成目標的方法或策略、 • 監控自己的學習歷程、 • 根據學習結果調整學習方法, • 再繼續往前學習的能力。

  6. 何謂自學力? • 自學力包含的六大架構: 1.規劃與管理時間的技巧 2.理解文章與摘要技巧(閱讀策略) 3.培養做筆記的技巧 4.培養預測及準備考試的技巧 5.培養寫作技巧 6.培養蒐集資訊運用科技的技巧

  7. 我的青少年閱讀自學 • 史集:中國文學史、中國哲學史、新文學史、西洋哲學史、西洋文學史、希臘羅馬神話故事 • 中外古典文學名著:史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廂記、老殘遊記、莎士比亞全集、咆哮山莊(愛蜜莉.勃朗特)、簡.愛(夏綠蒂‧伯朗特)、傲慢與偏見(珍.奧斯汀)、飄、約翰 •克里斯朵夫、傲慢與偏見、變形記(卡夫卡)、科學怪人(雪萊)、大地(賽珍珠)、安娜•卡列妮娜、戰爭與和平(托爾斯泰)、神曲(但丁)、浮士德(歌德)、伊利亞特(荷馬)、先知 • 新潮文庫:自我的追尋(Fromm)、愛的藝術(Fromm)、夢的解析(Freud)、羅素傳、我思故我在(笛卡兒)、泰戈爾詩集、自卑與超越(阿德勒)、老人與海(海明威)、異鄉人(卡謬)、瘟疫(卡謬)、薛西弗斯的神話(卡謬)、孤獨者之歌(赫塞)、徬徨少年時(赫塞)、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尼采)、紅字(霍桑)、苦悶的象徵、少年維特的煩惱(歌德)、人生論(托爾斯泰)、蒙田隨筆集

  8. 旅行自學力 • 校外教學(遊覽車套裝行程) 單車旅行(自助旅行) • 家庭旅行:誰負責行程?誰打包? 自行負責個人行程與行李打包 • 《體驗式教養:旅行也能教出好孩子》 • 《一個人帶著孩子去旅行》

  9. 何謂自學力? • OECD提出在三大領域中的九大關鍵能力: • 必須靈活利用工具:利用語言、象徵、文字的能力;利用知識和資訊的能力;利用科技的能力。 • 必須在異質性的團體中互動:和別人相處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處理解決衝突的能力。 • 必須能自律行動:採取對社會負責的行動;主導終身計畫的能力;維護權利、利益、權限和需求的能力。 • 這些能力互相關聯,必須整合起來,融進各階段的學習裡。這樣的學習是終身的、沒有止境

  10. 從新聞看下一代的自學力 • 甄選榜 破紀錄 台大醫科 半數女校天下 • 南韓女生進大學 通過律師與公職考人數大增 甚至多過男生 • 英格蘭赤貧子弟接受高教比例成長半倍 • 五分之一南韓中學生曾傳送色情簡訊 專家呼籲速立法管制 • 東京政府擬立法扼阻兒童色情犯濫 • 8%南韓中小學生曾逃家 專家呼籲父母與子女多敞懷溝通

  11. 個人問題:資質不佳? • 家庭問題:管教不當? • 教師問題:教導無方? • 學校問題:特別輔導? • 政策問題:配套措施? • 社會問題:文化歧視? • 沒有問題!? 子女教育問題集錦

  12. Q:影響學業成就的因素? A1:個人、家庭、教師、同儕、社會 A2:性別、族群、階級、語言、資本

  13. 親職教育中關鍵的家庭文化(1) • 1. 語言: • 入幼稚園後,語言發展較慢、表達能力欠佳的學生會因為學習困難或信心不足缺乏安全感。而且許多孩童因為家中經濟問題無法讓孩子如期接受學齡前教育,因而延誤了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但據抽訪園長表示,此類幼生入園後經過半年至一年學習,大多數均有明顯改善,程度與本土幼生無差異。 • 語言能力的精進:增加親子對話(從胎教開始)、親子共讀、閱讀課外書籍(規劃閱讀空間、固定閱讀時間)

  14. 親職教育中關鍵的家庭文化(2) • 2. 家庭資本: • 若其家庭為低社經地位、父母教育程度低,其孩童便相對缺乏「社會資本」、「文化資本」、「財務資本」。 • 例如,因家中經濟較差,故可能較缺乏各類書籍、書房或閱讀環境、電腦網路設備、才藝技能、課外活動; • 例如,因父母忙於工作生計,故可能較缺乏親子互動、親師互動、人際關係。 • 例如,因父母文化視野,故可能較缺乏文化體驗、語言學習、家庭教育、校外學習。

  15. 親職教育中關鍵的家庭文化(3) 家長文化資本指標- 1.高級文化活動: 上層階級經常參與的文化活動 2.一般文化活動: 可增加文化刺激之一般性文化活動 3.閱讀習慣: 指家長的閱讀習慣 4.家中教育設施: 客體化形式的文化資本, 包括文化財及文化媒介、 家中教育設備等

  16. 親職教育中關鍵的家庭文化(4) 學校適應指標- 1.環境知覺:學生對於學校環境的態度。 2.同儕關係:學生與同學間相處的感受。 3.師生關係:學生與老師間互動的情形。 4.自我效能:個人對自己之自我概念、自理能力看法,包含課業學習態度和學校常規服從行為。 家長社會資本指標- 1.家庭教育期望 2.家庭義務參與 3.家庭學習參與 4.家庭學習監督 5.學校參與 6.學校親師聯絡 7.學校學習規範 8.社區代間封閉 9.社區鄰里關係

  17. 缺乏自學力的表現:成為弱勢 • 弱勢者:享有較少的資源、佔據較差的發言位置、支配較弱的權力、得到較微薄的關愛。 • 廣義弱勢者教育:身心障礙學生教育、原住民學生教育、以及社會弱勢者教育。 • 狹義弱勢族群教育:閩、客、外省原住民與新移民等五大族群中的後兩類身份學生的教育,因其語言文化及家庭功能異於漢人主流社會,而呈現學習不利現象。 • 國民教育中相對弱勢者:後段班、班後段、中輟生、身心障礙者、因社會經濟文化因素造成學業低成就者。

  18. 誰是弱勢者? • 個人弱勢:身心特質與特殊經驗 • 家庭弱勢:經濟能力、家庭型態、語言習慣 • 社會弱勢:居住地域、社區環境 • 文化弱勢:語言文化 • 教育弱勢:學校制度、課程、教師、同儕因素所導致的學習不利

  19. 缺乏自學力的表現:失落感 • 暑期失落(summer loss):學生於暑期期間中斷學校教育,亦未進行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以致學習相對落後。 • 假期失落:學生於放假期間中斷學校教育,亦未進行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以致學習相對落後。

  20. 中產階級孩童的假期安排

  21. 勞工階級孩童的假期安排

  22. 中產階級父母的表現

  23. 中產階級孩童的生活作息 11:30-12:30 棒球練習 12:30-1:05 兩局的棒球比賽 1:05-1:15 開車回家 1:15-1:40 洗澡,穿好衣服,我坐在客廳,最後瘋狂衝出門 1:40-2:08 開車去學校 l 2:08-2:40 我們下車,爸爸去停車, Alex去練習, 媽媽和我偷看排練,在學校四處走走 2:40-3: 10 坐在觀眾席,閱讀,跟媽媽說話, 留意觀察父母 3:10-3:30 節目開始, Alex獨奏,我在3點30分離開

  24. 解決衝突: 大部分的中產階級家庭父母和孩子必須做出決定並調整日程表上的衝突。 週日,Harry,Garrett的朋友的父親,為了Garrett的父母不能出席的足球比賽來接走他。Garrett先生和Harry也試著想出接下來的周四下午該怎麼辦,因為他們同時被排入在這球場舉辦的正規的暑假足球隊的試用生選拔賽,以及在另一個球場上舉辦與明星足球隊交流的練習。

  25. 勞工階級孩童的生活作息 4:55 抵達 4:55-6:30 看電視 6:30-6:50 在大門外和別的小孩一起彈球 6:50-7:10 媽媽坐Lamont的車回家,孩子們緊鄰車子閒晃 7: 10-7:13. 媽媽入屋內,Lamont離開,孩子聚集在一起 7: 13-7:30 媽媽在家裡做菜,男孩們進行有趣的談話 7:30-7:44 詢問,然後跑去冰店,走回家 7:44-7:52 坐下彎腰吃點心(冰),討論著 7:52-8:00 Greg 抵達, 打招呼,我離開

  26. 勞工階級的家庭 生活步調(進度)較慢 孩子為了吃薯條、請客而去店裡、對著房子的牆壁彈球以及看電視這些消遣而閒晃。 例如,被處罰不能外出的Lamont 花時間和姊姊一起看電視,並且偷溜出去和鄰近的朋友玩球。 (一天的事件集中於電視節目和去店裡享受招待。)

  27. 階級生活比一比

  28. 階級文化的啟示 。 這項研究發現發現孩子時間的節奏隨著不同等待、依賴以及與父母的同步性模式的社會階層而有所不同。 勞工階級的小孩比中產階級的小孩在生活上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儘管中產階級小孩的生活擁有較大的空間與更多獨處的可能性

  29. 擁有自學力的表現:自律學習 • 身為父母、老師,你一定期望看到這樣的孩子: • 擁有強烈動機,能夠自動自發 • 懂得採取必要的學習方法 • 自我反省、願意修正自己的方法 • 即使面對困難的任務或干擾(如吵鬧的教室、講不清楚的老師、愈讀愈不懂的教科書),會想辦法去克服,讓自己有更好的表現。 • 即使學習成果不盡人意或經歷失敗,他們會認為是學習策略或方法錯誤或練習不足,而不是自己的能力不足。 出處:親子天下

  30. 擁有自學力的表現:自律學習 • 自律學習是自己設定學習目標,找出可以達成目標的方法或策略,監控自己的學習歷程,根據學習結果調整方法再繼續學習。 • 所有學生都嘗試用某種自主方式去掌控自己的學習和成績表現,但是在方法和自覺自信的程度上,有極大的個別差異。這個差別就在自律能力的高低。 • 「自律學習的能力和智商無關,也不是任何學業上的能力,而是一種自我主導、將心智能力轉化成有助學習技巧的能力。」因為學習有目標有方法,自律能力高的學生,通常也有比較好的成績。 出處:親子天下

  31. 擁有自學力的表現:KNOW HOW • 「怎麼學」遠比「教什麼」重要 • 自律學習的理論推翻過去的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以前瞻的方式為自己行動」,而不是把學習看成「發生在自己身上一種外在的事件」,被動地對它做出「反應」。 • 當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擁有學習主控權,就會產生自發性的學習,不需外在的督促。而且他們會將學會某種技巧看成一個系統化和可控制的過程,他們願意為自己的成就承擔責任。 出處:親子天下

  32. 自學力源自父母的期望與支持 • 各種研究顯示,自學力源自父母的期望,及對孩子學習和成就的間接支持。孩子在學校學到的某項學習技巧,例如數學解題技巧或閱讀、寫作技巧,必需投注大量時間,自己去練習。很多功課或作業必須在放學以後完成,父母可以在這裡著力。例如,協助孩子安排時間,減少競爭要求,並且獎賞孩子在技巧上的小小進步。當練習變成孩子日常生活的例行部分時,學習的技巧自然可以逐漸達到自動化的程度。 • 培養自學力,就等於替孩子備好強壯的羽翼。培養自學力是一個空前龐大複雜的任務,但是看到孩子發亮的眼神、躍躍欲試的學習慾,就是大人最好的回饋。 出處:親子天下

  33. 如何培養自學力?

  34. 如何培養自學力? 策略1:培養時間管理的能力 策略2:設定目標和計畫,排出優先順序 策略3:有效的閱讀理解歷程 策略4:反覆練習求精熟,用五感增強記憶 策略5:自我監控與自我評價 策略6:適度自我獎勵,激發學習動機 http://www.epochtimes.com/b5/9/6/26/n2570949.htm

  35. 訓練時間管理的能力 • 例如:設定十分鐘「倒數計時」,看他在這段時間內能完成多少事;接著,要他自己先「預估」完成某項作業的所需時間,然後按下計時器的「正數計時」開始做作業,再和「實際」所需時間做比較分析,填入製作的表格。如此經常練習,就能幫助孩子了解不同作業所需的時間長短,進而預留足夠的時間,完成各項作業。此外,刪去法能幫助孩子了解每天究竟有多少時間可供運用。先教孩子扣掉上課、校外活動、家庭時間,當他發現可自由安排的時間比預期來得少時,就會比較珍惜。 • 張睿哲回憶,國中有段時間因為功課多、活動多,每天時間都不夠用,於是他重新檢視自己的時間規劃,停掉一些沒有必要的補習,後來情況才改善。 • 「每日作息表」也是一種訓練孩子掌握時間的工具:和孩子共同制定確實可行的作息表,張貼在房間的顯眼處。如果接連幾天,孩子都無法依照預定時間作息,應找出原因並做調整。制定作息表的關鍵在於,由孩子自己制定時間規則,讓他覺得「自己做得來」,他會比較樂意遵守。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自然會提高。 出處:親子天下

  36. 設定目標和計畫,排出優先順序 • 排序出來:將最重要且最迫切的事列為「一」;重要但不迫切的事列為「二」;緊急但不重要的事列為「三」;至於不緊急又不重要的事列為「四」。教孩子如何判別哪些事需要先做、哪些事可以之後再做。另外,不是每件事都得去做,要教孩子根據有限的時間做出篩選。 • 學習要以目標為導向,目標要具體可行,例如:「我要把第三、四章的英文單字全背起來」,而不是「我要學好英文」。先問問孩子他希望設定什麼學習目標,共同做好目標約定,再依孩子的程度,分段設定可達成的階段目標和步驟,例如:「每天早上花十分鐘背誦英文字彙,每兩天媽媽抽考我一次」。接著,根據目標和所需時間,訂定每日和每週計畫表,並且定期檢視計畫有沒有用?需不需要修正?擬計畫表的原則是,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做「該做的事」,以及他「想做的事」。 出處:親子天下

  37. 有效的閱讀理解歷程 • 從頭至尾概略瀏覽一遍;其次,針對不明瞭的內容進行自問自答,集中焦點;接著是逐字逐句精讀,分出重點和非重點,用劃重點和做筆記摘要(用關鍵字描繪成放射狀的「心智圖」,可整理出容易記憶的重點)的方式,加深理解;接著回想所讀內容,進行背誦,以短時間、間隔多次的效果最好;最後,對內容進行全面通盤的了解,加以複習。 出處:親子天下

  38. 反覆練習求精熟,用五感增強記憶 • 唯有經過反覆練習、完全吸收的內容才能在腦中根深柢固。一遇到不會的問題,就要重新複習基礎的內容,直到精熟為止。提倡「反覆練習」的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陰山英男認為,「運筆練習」(包含國語練字和數學運算)可為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但是必須先讓孩子了解「反覆練習」的重要,他才不會輕易放棄。 • 學習時應充分利用所有感官頻道:圖像較淺顯易懂,比文字更讓人印象深刻;朗讀可活化腦部,加深理解,除了要用眼睛看,還要用嘴巴唸,用耳朵聽。如果你的孩子是聽覺型學習者,那麼朗讀出聲會比默讀更有助於記憶。另外,將學習內容與已知的事物連結起來,也能增強記憶。 • 出處:親子天下

  39. 自我監控與自我評價 • 例如:若是孩子做加減運算時,錯誤率極高,不妨建議孩子養成驗算的好習慣。引導孩子自我提問:為什麼要這樣做?我這樣做對嗎?有沒有其他的解決方法?哪一種方法最好? • 藉由自問自答的方式,孩子也能夠了解某種行為可能導致的後果,幫助他持續朝目標邁進。例如:「如果今天我不練習拼字,把時間用來打電動,會有什麼後果?」於是他們明白:如果今晚不用功,明天的拼字考試肯定考不好。一旦孩子能對自我行為有所覺察並思考,就能提高自學力。他們會問自己:「對我而言,這樣做行得通嗎?」 • 至於自我評價,不只是檢視學習成果,還要教孩子總結經驗和教訓。不妨鼓勵孩子定期做紀錄並檢視,寫下自己想要改善的問題、列出錯誤的地方、檢討作業心得:「我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什麼技能或方法?我是怎樣解決問題的?在解題中有沒有什麼遺漏或錯誤?將來如何避免?在日後的學習中要怎樣做比較好?」藉由自我評價的過程,孩子會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優、弱點,找出為何他們在某些科目表現很好、但在某些科目表現較差的原因。 出處:親子天下

  40. 適度自我獎勵,激發學習動機 • 自我監控的同時,記得提醒孩子建立自我獎勵的機制。適度的自我獎勵,可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動機,幫助他有效達成目標。知名教育心理學教授巴瑞.利莫曼發現,很多學業表現突出的學生都偏好使用這項策略。例如:每天讀書一小時之後,讓孩子有五至十分鐘的自由時間可以做點喜歡的事;或者當孩子學習告一段落時,請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獎賞自己,例如:吃點心、聽音樂等。 出處:親子天下

  41. 閱讀自學力的培養 • 香港實例:用閱讀全面啟動自學力    宣基小學推廣閱讀的理念值得參考: (1) 閱讀是思考及學習主要的輸入工具。 (2) 閱讀其實是一個解難過程及思考過程。 (3) 掌握閱讀策略,要擁有一套有效的解難方法與提升理解閱讀的深層意義。 • 可觀賞香港教學現場影片 http://video.cw.com.tw/pages/public/movie/player/tv_player.jspx?id=40288ae71dfc4f74011e14c664c60020

  42. 1. 多提問 —加深對話的語言(精密型符碼)

  43. 語言使用類型

  44. 誰打破窗戶?

  45. 2.慎選同儕 —同儕文化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方向 ~人格與態度:自學能力、自愛能力 ~高中生強的求學歷程:英語、鋼琴

  46. 3.自由、勇敢、自信 —給予時間空間放手一搏 • 多元的多元文化主義者: 讚美差異—學生文化差異是最佳教學資源

  47. 結語 • 自律、自學、自信、自愛、自動自發、自立自強、自立更生、自覺自決、自得其樂、自給自足 • 尋找自我、不要盲從:重新思考自己的價值 • 別過度給予 • 讓孩子與自己和平相處:愛自己,也要愛自己的能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