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扎实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报告人:吴敬学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7 年 7 月 13 日.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趋势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 1 、现代农业的历史性。 农业的发展是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向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再向以现代科技为主要支撑的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演进过程,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在原始农业时期,由于冶炼技术的发明,使金属农具代替了原始石器、骨器,畜力成为重要的生产动力,原始农业告别了漫长的发展历史,进入了以精耕细作为标志的传统农业阶段。.

anika-combs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扎实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报告人:吴敬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7年7月13日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2.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趋势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 1、现代农业的历史性。 农业的发展是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向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再向以现代科技为主要支撑的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演进过程,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在原始农业时期,由于冶炼技术的发明,使金属农具代替了原始石器、骨器,畜力成为重要的生产动力,原始农业告别了漫长的发展历史,进入了以精耕细作为标志的传统农业阶段。

  3. 随着16世纪科学、技术、工业三大革命的兴起,有力地推动了19世纪以近代生物学和农业化学为主导的农业科技革命,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随着16世纪科学、技术、工业三大革命的兴起,有力地推动了19世纪以近代生物学和农业化学为主导的农业科技革命,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更依赖以实验科学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农业技术体系,完成了由人力、畜力耕作到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操作的转变,实现了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演变。

  4. 2、现代农业的动态性。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时空和发展阶段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在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就以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学化来概括现代农业的内涵,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又用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商品化来表述现代农业的新内涵。进入90年代后,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人们更关注食物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已凸现出来。

  5. 3、现代农业的国际性。 一是现代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共同趋势。现代农业是由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管理、现代农民等要素构成的,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为主要目标的现代产业。 二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现代农业的投入和产出也国际化了,面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已成为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途径。

  6. 4、现代农业的知识性 现代农业涉及到自然,经济,技术、管理、信息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比其他行业需要更多的知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质上是由经验型农业向知识型农业的转变。因此,作为一个现代农业生产者,既要懂生产、又要善经营、还要会管理。现代农业已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内涵和领域,形成了由多部门组成的,生产活动、经济活动、技术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紧密相联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

  7. 现代农业,实质上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维护生态环境等为主要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经营理念为支撑,通过市场机制把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由现代知识性农民和现代企业家共同经营的一体化、多功能产业。现代农业,实质上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维护生态环境等为主要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经营理念为支撑,通过市场机制把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由现代知识性农民和现代企业家共同经营的一体化、多功能产业。

  8. (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 1、现代农业是从田间到餐桌全环节组成的一体化产业。从发达国家来看,加拿大把农业定义为“农业及农产食物产业”,该产业包括初级产品生产、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加工和零售以及消费等各个环节。

  9. 美国将农业定义为“食物和纤维体系”,将该体系划分为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环节。日本将农业定义为“农业·食物关联产业”,该产业包括农林渔业、相关产业、相关投资部门、饮食业、相关流通产业等五大产业部门。美国将农业定义为“食物和纤维体系”,将该体系划分为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环节。日本将农业定义为“农业·食物关联产业”,该产业包括农林渔业、相关产业、相关投资部门、饮食业、相关流通产业等五大产业部门。 • 现代农业大大拓展了农业的发展空间和产业链条,成为产前、产中、产后密切关联的、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产业。

  10. 2、现代农业是以合作制为基础的高度组织化产业。从产业管理与产业组织角度看,现代农业是以政府宏观调控为导向和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在家庭经营制度基础上发育形成的以合作制为基础的现代合作经济制度。2、现代农业是以合作制为基础的高度组织化产业。从产业管理与产业组织角度看,现代农业是以政府宏观调控为导向和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在家庭经营制度基础上发育形成的以合作制为基础的现代合作经济制度。

  11. 这种制度的显著特征是以合作制为基础,将分散的农户经济与社会化的服务组织、先进的工业化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将农业改造为高度组织化的现代产业。这种制度的显著特征是以合作制为基础,将分散的农户经济与社会化的服务组织、先进的工业化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将农业改造为高度组织化的现代产业。 • 这种制度的主要功能推进了农业运行过程市场化、产业组织方式规模经济化、产业关联关系效应化、产业布局区域专业化进程,进而大大降低了农业交易成本和提高了农业产业运行的总体效率。

  12. 3、现代农业是以生产、生态、生息为目标的可持续产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农业在承担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功能的同时,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产者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现代农业是以生产、生态、生息为目标的可持续产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农业在承担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功能的同时,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产者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3. 我国台湾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一直把“生产、生态、生息”作为农业发展的基本理念;欧盟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把保护环境和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同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我国台湾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一直把“生产、生态、生息”作为农业发展的基本理念;欧盟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把保护环境和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同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 现代农业已经从传统农业的保障食物供给的单一目标向多元目标转变,农业日益已经成为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可持续产业。

  14. 4、现代农业是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4、现代农业是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 现代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建立在科学技术不断突破和广泛应用的基础上,而且还要以强大的资本投入作保障,通过现代工业设备、现代生产资料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集约化使用,使现代农业的技术和资本密集程度显著高于传统农业。

  15. 5、现代农业是以高素质农民和企业家为经营主体的集约型产业。传统农业是一种在技术基本不变条件下人们实现生存与温饱的手段,而现代农业已经成为农民致富和发展的一个平台。5、现代农业是以高素质农民和企业家为经营主体的集约型产业。传统农业是一种在技术基本不变条件下人们实现生存与温饱的手段,而现代农业已经成为农民致富和发展的一个平台。

  16. 现代农业它不仅要求经营农业的农民和企业家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具备相当的经营管理技能,以便能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和优势的生产与经营项目,大幅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生产率、农产品品质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资源和要素集约型的新型产业。现代农业它不仅要求经营农业的农民和企业家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具备相当的经营管理技能,以便能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和优势的生产与经营项目,大幅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生产率、农产品品质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资源和要素集约型的新型产业。

  17. 二、建设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2006年2007年两个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等决策和部署,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符合农村实际,符合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

  18. 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建设面临以下主要矛盾: • 一是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变化不相适应,主要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 二是农业区域布局趋同,缺乏地方特色和区域分工; • 三是农业产业链条延伸缓慢,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育滞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 四是城乡分割,农村城镇化水平低,非农产业比重过小,过多的劳动力和人口滞留在农业产业领域及农村地区。

  19. (一)有利于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农业综合效益提高 。 现代农业是以科技为主要推动力的产业,科技已经渗透到农业生产等各个环节。农业科技成果的密集使用可以提高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深度和精度,并从根本上转变农业资源配置的机制、结构和效率。 建设现代农业有利于加速对稀缺资源的替代,彻底改变传统农业对耕地、淡水等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消耗与使用,从而推进我国农业由资源依赖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0. (二)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换代。(二)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换代。 • 现代农业要求现代科技成果和产业组织、管理方式向种植业及其相关产业推广与应用,可以促进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产业不断分化、延伸和集中,有助于建立起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的分工精细与协作密切的新兴农业产业结构体系,进而推进农业产业升级; • 现代技术及工业化成果向农业及其相关产业领域推广和应用,可以推进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藏、运销、贸易、中介服务等产业的分化与延伸,并按照现代分工与协作原则,建立起一体化的农业工业经济结构体系,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效率。

  21. (三)有利于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增长。(三)有利于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增长。 现代农业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按照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管理机制建立起来的农业产业体系。 针对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严重短缺、环境矛盾突出的状况,建立具有中国特殊的现代农业体系,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能够有效地缓解对农业资源的过度使用与环境破坏,建立起人口、资源和环境良性互动机制,确保我国农业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 (四)有利于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四)有利于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 现代农业是按照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社会均等化的制度安排建立起来的农业产业体系,这种体系打破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管理体制,有利于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有利于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的系统整合和协调发展,有利于城乡社会均衡发展。按照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模式建设我国现代农业,有助于解决我国十分突出的城乡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的矛盾,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社会保障状况,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23. 三、加速我国现代农业进程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三、加速我国现代农业进程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目前我国农业正加快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这一过程包括农业生产在指导思想上要逐步从自给自足型向商品化市场型转化; 在技术应用上,要从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和装备转化; 在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关系上,要在保持供需总量平衡的基础上向优质、高产、高效转化; 在结构上,要从主要是种养业向农林牧副渔、一、二、三产业的全面发展转化;

  24. 在产品上,要从主要提供初级产品向分层次深加工产品和产、加、销的增值转化;在产品上,要从主要提供初级产品向分层次深加工产品和产、加、销的增值转化; • 在市场上,要从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向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大市场转化。 • 实现上述转化目标,必然要求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来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进程。

  25. (一)科技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推动力 1、科技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了新知识和新技术。科技进步是知识创新的基本形式,知识创新和知识积累可不断地为研究、认识现代农业提供新的原理、新的理论、新的视角、新的逻辑,从而准确把握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

  26. 科技是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农业技术创新可不断地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从而为拓展新的生产领域和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改进农产品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持。科技是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农业技术创新可不断地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从而为拓展新的生产领域和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改进农产品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持。

  27. 2、科技为现代农业提供了现代装备和新的生产要素。科技进步可以对现有的生产要素进行改进和提高质量,产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的生产要素。如低产土壤改良技术和农地整治等技术可以使大面积盐碱地和红黄壤得到改造,大大提高了土地生产率。2、科技为现代农业提供了现代装备和新的生产要素。科技进步可以对现有的生产要素进行改进和提高质量,产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的生产要素。如低产土壤改良技术和农地整治等技术可以使大面积盐碱地和红黄壤得到改造,大大提高了土地生产率。

  28. 科技可以创造出新的投入要素,如播种机、施肥机、除草机、收割机、脱粒机等新型农机具的研制和应用,减少了农民个体劳动的强度,使得农业生产率成倍增长。科技可以创造出新的投入要素,如播种机、施肥机、除草机、收割机、脱粒机等新型农机具的研制和应用,减少了农民个体劳动的强度,使得农业生产率成倍增长。 • 科技可以为现代农业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模块化的配套集成技术模式,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运行环境,如设施农业技术、集约种养技术的应用,打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的周年生产成为可能。

  29. 3、科技可改善农业的管理方式、产业组织方式和营销方式。3、科技可改善农业的管理方式、产业组织方式和营销方式。 系统科学、管理学、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管理的现代化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基础。如以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主导推动形成的“三S”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农业生产、投资决策向精确化、科学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也为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和管理创造了条件。 利用现代模拟集成技术,农业生产和管理者可以较容易地模拟各种变量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影响农业生产、市场需求、价格变化趋势进行预测、预警和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的科学化水平。

  30. 4、科技可培养和造就现代知识型农民和企业家4、科技可培养和造就现代知识型农民和企业家 • 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和培训之间的有机结合,造就了满足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现代知识型农民和农业企业家,现代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相结合为现代农业创造了数量巨大的人力资本。 •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科学探索和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领域大大拓宽,农业科技知识和科技成果大量涌现,这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既造就了大量的知识型农民,也培养了大量的农业企业家。 • 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和营销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造就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现代农民和农业企业家。

  31. (二)我国建设现代农业对农业科技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我国建设现代农业对农业科技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代农业是我国新时期农业发展的一种全新型态的发达产业,需要在现有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上,对资源配置中产生的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以突破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水平以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具体要求体现为以下方面:

  32. 1、突破资源约束对农业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突破资源约束对农业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我国资源约束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瓶颈问题, • 一是资源总量不足,据统计,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5%; • 二是资源的配置结构和地域分布不均衡,我国农业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受旱4亿亩,全国每年旱涝灾害造成1000万吨粮食损失和3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 三是由于环境污染、资源退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不断减少,据推算,我国耕地以每年500万亩的速度减少。 • 面对资源匮乏加剧,农业发展新的挑战,农业科技应在更高层次和更广泛领域取得突破,提高农业科技对资源的节约、替代和保护作用。

  33. 2、保障食物安全对农业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我国食物安全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2、保障食物安全对农业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我国食物安全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食物战略安全,即满足人口持续增长条件下实现食物的有效供给,保障食物供求基本平衡,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总供给能力; 二是食物卫生安全,即满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条件下对食物多元化的需求,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监测、管理水平。拓展新的食物来源、开发新的食物生产技术,发展健康食品、环境友好型食品所需要的新技术对农业科技进步提出了更高要求。

  34. 3、参与国际竞争对农业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参与国际竞争对农业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从国际农业发展的经验看,农业的国际竞争表面上是价格竞争,品种和质量竞争,服务竞争,而这些竞争的本质是科技的竞争。 • 我国农业面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一是粮食等资源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缺乏成本优势。据研究,我国单位小麦生产成本是美国的1.2倍,阿根廷的1.4倍,加拿大和法国的2倍以上。 • 二是水果、蔬菜、花卉、肉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缺乏质量优势。据估计,近年来,我国出口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或地区的蔬菜、畜产品受进口国贸易技术壁垒的限制,年均所造成的损失高达约200亿美元。 • 三是贸易层面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缺乏效率。

  35. 四、加强农民科技培训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重要载体,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目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而发达国家已达到12~14年。全国文盲、半文盲的92%在农村,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

  36. 这种大数量、低素质的劳动力,不但不能形成人才优势,反而变成了沉重的人口负担,严重制约着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和现代农业建设。农民的收入水平与其文化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性。据国家统计局对6.7万户农民的跟踪调查表明,文盲户人均年收入442.8元,小学文化程度户529.4元,初中文化户616.3元,高中文化户639.8元,中等技术教育户740.9元。这种大数量、低素质的劳动力,不但不能形成人才优势,反而变成了沉重的人口负担,严重制约着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和现代农业建设。农民的收入水平与其文化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性。据国家统计局对6.7万户农民的跟踪调查表明,文盲户人均年收入442.8元,小学文化程度户529.4元,初中文化户616.3元,高中文化户639.8元,中等技术教育户740.9元。

  37. 由于目前我国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而现有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非常薄弱、机制又不灵活、培训投入经费短缺,导致了广大农民对现代农业科技与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从根本上制约着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生产整体素质的提高。由于目前我国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而现有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非常薄弱、机制又不灵活、培训投入经费短缺,导致了广大农民对现代农业科技与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从根本上制约着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生产整体素质的提高。

  38. (一)农民科技培训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 教育是强国之基、富民之本,这一点已经被世界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所证明。农民培训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强农富民的根本出路,这一点也已被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所证明。

  39. 1、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1、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 • 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培养现代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而农民知识化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0. 按照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水平测算,种植业大约需要1.5亿劳动力,加上2000万专门从事林牧渔业生产的劳动力,农业需要的劳动力约为1.7亿。因此。我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而且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600多万。在9820万外出务工的农民中,有近一半人员没有稳定的岗位,返乡的可能性很大。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由于素质不高,缺乏就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按照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水平测算,种植业大约需要1.5亿劳动力,加上2000万专门从事林牧渔业生产的劳动力,农业需要的劳动力约为1.7亿。因此。我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而且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600多万。在9820万外出务工的农民中,有近一半人员没有稳定的岗位,返乡的可能性很大。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由于素质不高,缺乏就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

  41. 从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来看,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农民技术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还没有把农民技术培训列人议事日程;各级财政对农民科技培训的投人严重不足,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推动难度很大;农民科技培训规模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农民科技培训模式和内容与农民的实际需求有很大差距。

  42. 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是当前我们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需要我们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努力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从而有效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是当前我们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需要我们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努力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从而有效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43. 2、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增强农民市场意识,是提升农民致富能力的有效手段。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捕捉、分析、判断与运用。2、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增强农民市场意识,是提升农民致富能力的有效手段。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捕捉、分析、判断与运用。

  44. 从总体上讲,我国农产品“卖难”,在很大程度上说,并非是农产品真正过剩,而是农民缺乏市场信息,缺乏市场经营知识,缺少市场导向下科学调整农业结构的能力。从总体上讲,我国农产品“卖难”,在很大程度上说,并非是农产品真正过剩,而是农民缺乏市场信息,缺乏市场经营知识,缺少市场导向下科学调整农业结构的能力。 • 通过各种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可以帮助农民树立新思维,确立新思路,不断增加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提高农民择业、就业的能力;可以帮助农民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不断增强运用市场规律,科学安排生产,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的能力,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本领。

  45. 3、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实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强化为农服务是农业部门转变职能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民培训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用先进的知识武装农民头脑,用先进技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质量,不仅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考验政府部门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3、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实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强化为农服务是农业部门转变职能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民培训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用先进的知识武装农民头脑,用先进技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质量,不仅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考验政府部门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

  46. 当前,我国政府对“三农”工作十分重视,这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来了更激烈的竞争。当前,我国政府对“三农”工作十分重视,这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来了更激烈的竞争。 • 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从提高农业部门执政能力和服务“三农”工作水平的高度,把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作为为农民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巩固各级农业部门在农民科技培训培训中的主导作用。 • 要努力通过科技培训等形式,将政策指导、信息引导、技术辅导有机融合,系统地传送给广大农民群众,帮助他们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中迫切需要解决而又解决不了的问题。

  47. (二)要抓住机遇、扎实推进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二)要抓住机遇、扎实推进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 近年来,我国农民科技培训教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面向农民、面向农村、面向农业,坚持为农民科技致富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和为农村市场经济建设服务的教育宗旨,突出农民科技培训的办学特色,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重点,开展学用结合,不断改善培训条件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了农民科技培训的发展。

  48. 虽然我国农民科技培训取得了很好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三低三缺”,即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偏低;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缺少懂技术、会种田的新型农民;缺少懂经营、善管理的青年农民;缺少主动适应自然和经济规律,善于驾驭市场的现代人才。虽然我国农民科技培训取得了很好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三低三缺”,即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偏低;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缺少懂技术、会种田的新型农民;缺少懂经营、善管理的青年农民;缺少主动适应自然和经济规律,善于驾驭市场的现代人才。

  49. 1、加强科技培训规划 • 要紧紧围绕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规划和安排,以满足城乡居民的生产发展、生活改善为目标,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能力为关键,着眼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加强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和实用性技术培训。 • 要抓住将远程教育的工作重点转向“学、用”工作的契机,抓住农民转产就业、创业致富的有利时机,以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农村经纪人为重点,加快培养骨干农民;加强技术人员及村干部的培训。

  50. 2、建立健全组织体系 要充分发挥各类涉农教育机构在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化培训机构参与农民培训,构建开放、竞争、有序、高效的农业农民培训新体系。 按照“有组织机构、有办学规模、有办学场所、有师资队伍、有经费保障”的要求,择优选择做大做强一批,淘汰一批。同时全面构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形成集教育培训、科技普及、推广服务和信息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教育培训体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