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k likes | 1.16k Vues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我国即将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明确提出“以苏为鉴”,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积极进展。 同时通过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使学生深刻理解探索中出现严重曲折的根本原因,牢记历史教训。正确地评价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了解建设的成就和探索的成果,认识它为党进行继续探索并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作用。. 教学的重点、难点 1.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取得的积极成果和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E N D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我国即将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明确提出“以苏为鉴”,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积极进展。 • 同时通过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使学生深刻理解探索中出现严重曲折的根本原因,牢记历史教训。正确地评价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 了解建设的成就和探索的成果,认识它为党进行继续探索并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作用。 第九章
教学的重点、难点 • 1.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取得的积极成果和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 2.探索中的严重挫折及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所犯错误的原因 第九章
教学时数 • 2课时 第九章
良好的开局 第一节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第三节 第九章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的讲话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85年历程中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们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件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三件是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的讲话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85年历程中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们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件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三件是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 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中国现状: 中国已经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又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循,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的探索。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1956年4月初,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 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针对苏共二十大以后西方敌对势力乘机掀起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中共中央指出,从基本原理上来说,十月革命道路“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长途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内关于革命和建设工作的普遍规律”。 同时,鉴于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发生过一些缺点和错误,中共中央又指出,现在我们应当更加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开动脑筋,强调创造性,在结合上下功夫。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1956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 “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的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向现代科学进军”。 • 会后,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集中数百名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于同年10月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第九章
短片: • 多彩的生活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从1956年初开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为准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刘少奇等领导人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工作。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在听取汇报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渐形成《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路,并先后在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个报告,总结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概括提出了十大关系。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论十大关系》的内容 •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 •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第九章
《论十大关系》的内容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党和非党的关系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第九章
《论十大关系》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毛泽东称之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论十大关系》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毛泽东称之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同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论十大关系》报告后作总结讲话,进一步指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和确立,适应了国家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成为党和国家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学进步的指导方针,后来也成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方针。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后来,毛泽东回顾说“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第九章
短片: • 百花齐放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的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中共八大文献的起草,是在毛泽东领导下集体进行的。作为八大纲领性文献的政治报告稿,经过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人反复修改,并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次讨论,是中共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在执政党建设上,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 大会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背景:第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不少人对新的社会制度还不能马上适应,再加上党和政府的一些工作部门存在着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引起一些群众的不满。 第二,国际上出现的波兰、匈牙利事件,也在国内引起一些人的思想波动。 第三,各级领导干部对此缺乏思想准备,或者束手无策,或者习惯于把一些闹事问题作为敌我矛盾来处理。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还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他强调,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意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地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指出:由于党在全国范围内处于执政地位,有必要在全党进行一次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 这场运动采取开门整风的形式。各级党组织召开座谈会和小组会,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迅速在全社会形成一个“鸣放”的高潮。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在整风运动人们提出的各种意见,绝大多数是诚恳的。但确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 他们把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攻击为“党天下”,要求“轮流坐庄”;他们竭力抹煞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成绩,根本否认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他们还把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说成是产生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根源。有的人甚至散布煽动性言论,鼓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上街闹事。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对极少数右派分子的正确态度:对极少数右派分子的进攻实行坚决反击,是完全正确的和必要的。 在涉及重大政治原则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如果不能旗帜鲜明,就会造成思想上和政治上的混乱。这方面党取得的经验是宝贵的,有长远意义的。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反右派斗争的简单经过 第九章
短片: • 1957年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真理再向前走一步有可能是错误! 极端化: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 到1958年夏季运动结束时,全国划定的右派分子达55万人,其中绝大多数属于错划。许多党的干部和知识分子由此受到长期压抑和打击。 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损失,更是党和国家整个事业的严重。而运动中采取的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错误斗争方式,也是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反右斗争扩大化的影响: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影响,是1957年10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改变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后来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确认了这个判断。这一理论上和指导思想上的严失误造成了长时期的严重后果。 第九章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 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 三、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第九章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一、 “大跃进”及其纠正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祖国“一穷二白”面貌的斗志,增强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经济建设的信心。 第九章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大跃进的展开: 原因: 在胜利面前,毛泽东以及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干部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忽视经济规律,急于求成,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估计严重不足。 第九章
短片: • 大跃进 第九章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1958年1月和3月,毛泽东先后在广西和四川成都主持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错误地改变了中共八大确定的经济建设上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严厉批判反冒进,一些坚持正确意见的中央领导人被迫在会上做了检讨。 第九章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总路线的产生: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这条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国家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第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