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3

第十二章 扇贝养殖

第十二章 扇贝养殖. 扇贝的生物学特性 扇贝半人工采苗 扇贝的人工育苗 扇贝的养殖 扇贝的收获与加工. 扇贝的生物学特性. 1 、养殖扇贝的种类和形态特征 扇贝科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翼行亚纲、珍珠贝目。属于海产八珍之一。(鲍、干贝、鱼翅、燕窝、海参、鱼肚、鱼唇、鱼籽) 栉孔扇贝 贝壳 — 般紫色或淡褐色,间有黄褐色、杏红色或灰白色。壳高略大于壳长。前耳长度约为后耳的二倍。前耳腹面有一凹陷,形成 一孔即为栉孔,在孔的腹面右壳上端边缘生有小形栉状齿 6--10 枚。具足丝。贝壳表面有放射肋,其中左壳表面主要放射肋约 10 条,具棘,右壳主要放射肋较多。.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十二章 扇贝养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二章 扇贝养殖 • 扇贝的生物学特性 • 扇贝半人工采苗 • 扇贝的人工育苗 • 扇贝的养殖 • 扇贝的收获与加工

  2. 扇贝的生物学特性 • 1、养殖扇贝的种类和形态特征 • 扇贝科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翼行亚纲、珍珠贝目。属于海产八珍之一。(鲍、干贝、鱼翅、燕窝、海参、鱼肚、鱼唇、鱼籽) • 栉孔扇贝 贝壳—般紫色或淡褐色,间有黄褐色、杏红色或灰白色。壳高略大于壳长。前耳长度约为后耳的二倍。前耳腹面有一凹陷,形成 一孔即为栉孔,在孔的腹面右壳上端边缘生有小形栉状齿6--10枚。具足丝。贝壳表面有放射肋,其中左壳表面主要放射肋约10条,具棘,右壳主要放射肋较多。

  3. 扇贝的生物学特性 1、养殖扇贝的种类和形态特征 • 华贵栉孔扇贝 壳面呈淡紫 褐色、黄褐色、淡红色或具枣 红色云斑纹。壳高与壳长约略 相等。放射肋巨大,约23条。 同心生长轮脉细密形成相当密 而翘起的小鳞片。两肋间夹有 3条细的放射肋,肋间距小于肋 宽。具足丝孔

  4. 扇贝的生物学特性 • 1、养殖扇贝的种类和形态特征 • 海湾扇贝 贝壳中等大小,壳表黄褐色,左右壳较凸,具浅是丝孔,成体无足丝。壳表放射肋20条左右。肋较宽而高起,肋上无棘。生长纹较明显。中顶,前耳大, 后耳小。

  5. 扇贝的生物学特性 • 1、养殖扇贝的种类和形态特征 • 虾夷扇贝 贝壳大型,壳高可超过20厘米,右壳较凸,黄白色;左壳稍平,较右壳稍小,呈紫褐色,壳近圆形。壳顶两侧前后具有同样大小的耳突起。右壳的 前耳有浅的足丝孔,壳表有15-20 条放射肋,右壳肋宽而低矮,肋 间狭。左壳肋较细,肋间较宽, 有的有网目雕刻。壳内面白色, 壳顶下方有三角形的内韧带,闭 壳肌大,位于壳的中后部

  6. 扇贝的生物学特性 • 2、扇贝的生态习性 • 栉孔扇贝 自然分布于辽宁、山东沿海。栖息于低潮线以下,水流较急、盐度较高、透明度较大,水深10-30米的石礁或有贝壳砂砾的硬质海底。用足丝附着于附着基上,常成群栖息互相附着,形成群聚。有时可以切断足丝,利用贝壳张闭.的排水力量和海流的力量作短距离的移动,待它在新的环境适应以后,重新分泌足丝进行附着。 扇贝是滤食性贝类,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细菌以及有机碎屑等。生长速度以1—2龄为最快,老成个体生长较慢。一般在水温较高的月份生长迅速,而水温较低月份生长较慢,在寒冷季节完全停止生长。饵料丰富的海区扇贝生长速度较,陕。

  7. 扇贝的生物学特性 • 2、 扇贝的生态习性 海湾扇贝 自然分布于美国东海岸浅水区,1982年引进到我国。对温度、盐度适应的范围较广,它在-1--31℃均可存活,5℃以下停止生长,10℃以下生长缓慢,18--28℃生长较快。耐盐度的范围为,16--43,适宜范围为21—35。一般从商品苗(壳高5毫米)到养成商品贝(壳高5厘米)作业过程约需5--6个月。我国北方4月份产卵培育的苗,当年11月下旬一般平均壳高达5.3厘米,重34.5克。4月底5月初采卵培育的苗,12月上旬达5.2厘米,重37.6克。一般高温期生长快,壳高月生长约1厘米。在我国南方海区适于海湾扇贝生长的时间长,对海湾扇贝的养殖十分有利。

  8. 扇贝的生物学特性 2、扇贝的生态习性 华贵栉孔扇贝 自然分布于日本的本州、四国、九州及印度尼西亚等地。在我国分布于广东潮阳海门、海丰遮浪、澳头、广海、闸坡、海南岛的新村等地。自低潮线至369米的海底都有分布,但多发现于2--4米深、有岩石及碎石块的砂质浅海底。 在温度年幅度为18—30 ℃时,均可正常发育生长,属高温狭温性种类;盐度的适应范围为23.6--31.4,属高盐种类。生长速度较快,在饵料丰富的海区,满1龄可生长至壳高7.4厘米,重68.4克;1.5年可达8.8厘米,重115.4克。

  9. 扇贝的生物学特性 2、扇贝的生态习性 虾夷扇贝 我国养殖的虾夷扇贝是从日本引进的低温种类,适温范围在0—20℃,最适温度在10--16℃,对盐度的适宜范围24-40,分布于盐度较高、无淡水注入的内湾。主要在我国北方的辽东半岛、山东长岛等海区进行养殖。生长速度较慢,从稚贝开始至壳高1l--12厘米,最短时间需1年零7个月。据记载,最大壳高可达27.94厘米,其寿命约在25年。

  10. 扇贝的生物学特性 3、扇贝的繁殖习性 性别与性比 扇贝一般为雌雄异体,如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等,少数种类为雌雄同体,如海湾扇贝。在性腺未成熟或非繁殖季节,雌雄性腺宏观上完全相同,呈无色半透明状。在繁殖季节性腺特别肥满,雌雄性腺颜色完全不同,通过性腺颜色来辨别雌雄。 雌雄异体种类,幼龄扇贝雌雄性比相差较大,一般雄的多,老成个体雌雄比较接近。如栉孔扇贝幼龄个体雄性约占63.24%,老成个体雄性占51.33%,有时雌性个体比例略大。

  11. 扇贝的生物学特性 3、扇贝的繁殖习性 繁殖年龄 扇贝繁殖年龄因种类不同而异,短者5~6个月龄,如华贵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长者2年龄以上,如虾夷扇贝一般1龄左右达性成熟,开始繁殖,如栉孔扇贝。栉孔扇贝生物学最小型为壳高1.8厘米。

  12. 扇贝的生物学特性 • 3、扇贝的繁殖习性 • 繁殖季节 不同种类的扇贝繁殖期不同。即使同一种扇贝也因地区和海况不同而异。此外,在同一种群同一海区中,已达性成熟的较小个体,性腺指数上升快,产卵早;个体过大,性腺指数上升慢,产卵晚。当然,同一年龄个体中,也因体质强弱、饵料丰欠有所不同,体质较强的个体,在饵料丰富条件下,较早参加繁殖。

  13. 扇贝的生物学特性 • 3、扇贝的繁殖习性 • 繁殖方式 • 雄性个体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所以排精常先于产卵。由于精子在水中出现,也能诱导雌性扇贝产卵。扇贝在产卵、排精前,将双壳张开至最大限度,外套膜尽力舒张并作波浪式摆动,外套膜触手向外伸出进行充分蠕动,在后耳部的外套膜舒张尤为显著。外套眼全部翻出于壳外,显示十分华丽动的景象。雌性扇贝在产卵时,左右两壳急剧开闭,使外套膜中的海水骤然排出,大量的卵便从后耳的下方随水流猛涌而出。雄性个体排精也由同一个地方排出,精液喷出时,起初在海水中形成一条细烟状,以后逐渐散开。

  14. 扇贝的生物学特性 • 3、扇贝的繁殖习性 • 产卵量 • 扇贝具有较强的繁殖力,怀卵量与产卵量很大。第一次产卵或排精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可继续产卵或排精,但以第一次产卵最多。据报道,虾夷扇贝一次产卵可达1千万至3千万粒。华贵栉孔扇贝可产卵300万-1500万粒。

  15. 扇贝的生物学特性 • 3、扇贝的繁殖习性 • 扇贝的胚胎发生

  16. 二、半人工采苗(栉孔扇贝)

  17. 半人工采苗(栉孔扇贝) • 在繁殖盛期,用人工方法向自然海区投放适宜的附着基,使其幼虫附着变态,发育生长以获得养殖所需的苗种。 • 采苗海区 应有自然生长的成贝或有人工养殖的扇贝。要求海区水质澄清、浮泥少、透明度平均为4-7米,无淡水流入,盐度较高(32左右),春季水温为15~18 ℃ ,秋季水温为22℃左右,无工业污染,杂藻较少,海水pH7.9-8.2;海区有回湾流或旋涡流,风浪较小,流速每秒为20—40厘米。

  18. 半人工采苗(栉孔扇贝) • 采苗季节 栉孔扇贝每年有两次繁殖期和附苗高峰。在山东长岛县北部海区采苗的盛期(水温为15-18℃),9月中旬以后采苗量陡然下降,采苗应以春季为主。采苗的高峰期亦因海区不同而各异。 • 采苗水层 扇贝幼虫多分布于水深2米以下,一般3—5米处最多。适宜的采苗水层因海区而不同。投挂深层的采苗器要防止触底磨破,若浅则杂藻丛生,浮泥河贻贝等附着多。

  19. 半人工采苗(栉孔扇贝) • 常用的采苗器有采苗袋和采苗笼 • (1)采苗袋,是用网目1.2-1.5毫米聚乙烯窗纱制成长40厘米、宽30厘米的袋,袋内装50-150克废旧的尼龙网片或聚乙烯或挤塑网片。 • (2)采苗笼:长60-100厘米,直径25-30厘米,采苗笼分成多层,层与层之间间隔20厘米。网笼网目同采苗袋,每层内放15克网片或挤塑网片。聚乙烯或尼龙网衣单丝直径在1毫米左右,挤塑网衣单股直径在1.5~2毫米左右,废18网片要搓洗干净方可使用。

  20. 半人工采苗(栉孔扇贝) • (3)不同附着基质采苗效果是不同的,聚乙烯网片采苗优于塑料板和泥瓦片。 • (4)采苗袋采苗技术的优越性:栉孔扇贝自然海区采苹使用网目约为1.2-1.5毫米制成的采苗袋,内放适量的尼龙网衣、塑料网衣或挤塑网衣,可以减缓水流,利于幼虫从浮游进入匍匐生活,并为其附着和变态提供良好的附着基,同时还可以防止敌害侵袭和稚贝脱落逃逸。因此这种采苗器是较理想的采苗与保苗工具。也适用于采集多种海产贝类及其他无脊椎动物的苗种。 • (5)影响采苗袋(笼)采苗量的因素主要有:海水透明度的大小、海水中浮泥的多少;海区亲贝和幼虫出现的数量多少;能否准确掌握采苗期、利用适宜的水层及时投放采苗器;使用网目的大小是否合适;附着基的面积大小或空隙多少等。

  21. 半人工采苗(栉孔扇贝) • 采苗时间 • (1)采苗时间的预测:简单的方法是根据水温和物候征象进行预测。当水温上升至16‘C和小麦将发黄时,要特别注意扇贝排放精卵。或者与有关的预测预报部门联系,听从采苗预报的统一指挥。 • (2)成熟性腺的鉴别:性腺肥满,雌性腺呈鲜艳的桔红色,雄性腺呈乳白色,是性腺成熟的标志。如果肥满鲜艳的性腺突然变瘦,色泽变浅,则证明已产卵。充分成熟的亲贝常因为降雨、大风浪、大潮、降温或升温等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大批排放。一般情况下,排放后8—9天投入采苗器为宜。 • (3)试采:在预测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不同时间试采的方式,摸索本海区适宜的采苗时间,从而指导生产。

  22. 半人工采苗(栉孔扇贝) • 进行扇贝半人工采苗时应注意的问题 • (1)浮泥较多的海区不宜投挂采苗器。 • (2)采苗袋或采苗笼网目不宜过大,一般为1.2—1.5毫米左右,袋内或笼内附着基要支撑开,袋口或笼口用尼龙线扎好。 • (3)不要将采苗器投挂在海带架子上,应在专门的架子上投挂或在扇贝养殖区投挂,筏身要牢固。 • (4)采苗器投放要适时,不宜过早或过晚。 • (5)采苗器投放后,任何人不得随意提离水面或搅动采苗袋和采苗笼。

  23. 半人工采苗(栉孔扇贝) • 收苗时间 • 9月下旬取样,检查生长状况和数量,10月上、中旬全面收获。利用网目1厘米的网筛,将1厘米以上大贝苗和1厘米以下较小贝苗分笼或分筒进行中间筏式育成,或将收获的苗种出售给养殖单位进行养殖。

  24. 三、扇贝人工育苗(虾夷扇贝) • 生物学特性 • 亲贝的选择与蓄养 • 产卵与孵化 • 幼体培育 • 附着基的投放 • 出池暂养

  25. 1、虾夷扇贝的生物学特性 • 虾夷扇贝为冷水性贝类。原主要产于日本、苏联千岛群岛的南部水域,日本北海道及本洲北部。分布于底质坚硬、淤沙少和水深不超过40m的沿岸海区,正常生活水温为5—23℃。虾夷扇贝在我国北方繁殖季节为3—4月份,产卵水温为3—10℃,自然种群雌∶雄为6∶4左右。 • 虾夷扇贝受精卵在海水中受精后不断发育,初期D型幼虫壳长110—120μm;经过浮游幼虫阶段,当幼虫平均壳长达到220—240μm时出现眼点,随即附着变态,稚贝壳长达3—4cm,足丝腺退化。

  26. 2、亲贝的选择与蓄养 • 壳长8—13cm的3—4令贝均可做亲贝,一般按每立方米水体购置5个左右亲贝就可以了(其中雄贝占3—5%)。亲贝运输要在低温季节进行。在气温5℃以下,将亲贝装入麻袋中,麻袋用海水湿透、扎紧。海上运输15小时,成活率可达100%。 • 暂养密度30—40个/立方米,暂养水温5—7℃。以小硅藻为主要饵料,畏投少量金藻和扁藻。日投饵量300000-400000个/ml,每6小时投饵一次;日换水4次,每次1/3。亲贝暂养期间,一般不倒池、不充气。

  27. 3、产卵、孵化 • 成熟的虾夷扇贝性腺十分饱满。雌贝性腺呈桔红色或桃红色,雄性呈乳白色。当性腺指数达13%以上,正常换水发现有少量亲贝排放时,采用同温下倒池的方法产卵,不进行其他刺激。亲贝第一次平均产卵量低于300000/只,可留下亲贝再继续暂养3—5天,则又可大量排放。 • 孵化水温8—11℃,孵化期间每隔1小时人工搅动一次;经90—70小时,当60—70%幼虫达到D形幼虫时,用200目拖网及时选优。

  28. 4、幼体培育 • 密度:D形幼虫培育密度前期控制在8—10个/ml,后期6-7个/ml。 • 饵料:金藻3011、8701均是虾夷扇贝优质的开口饵料。采用金藻与硅藻混合投喂,日投饵量10000-60000/个ml。投放附着基后饵料可改为以扁藻为主,并适当增加投饵量。 • 水温:幼虫培育阶段最适宜水温为15℃左右,D形幼虫选出后每天以0.5℃的速度将水温升至15℃,达到稚贝后可降温培育,以利向海上过渡。 • 换水:培育期间换水2—3次/日,前期每次1/3,后期每次1/2,并适当充气,每天吸底一次。

  29. 5、附着基的投放 • 幼虫平均生长7μm左右,选育后18—20天,幼虫平均壳长达到220—240,最大壳长达300μm,大部分幼虫即可出现眼点。当有20%左右幼虫眼点变圆,壳缘增厚时,应倒池投放附着基。棕绳、网衣经彻底处理,附苗效果都很好。 • 为便于管理可结合幼虫附着时倒池,用120目筛绢将眼点幼虫筛选一遍,经筛选的幼虫规格大、眼点幼虫比例增加,附着时间缩短。

  30. 6、出池暂养 • 1)、出池规格 • 由于小稚贝和幼贝很不稳定,容易切断足丝,移向他处,下海时,环境条件突然改变,也就造成了附着型贝类下海掉苗,目前附着型贝类下海后保苗率均较低,贻贝较好可达50~60%,扇贝20~30%,因此向海上过渡是目前人工育苗中较关键的一环。扇贝幼体在室内培育至壳高600μm的附着稚贝时,便可移至室外进行中间暂养。为适应室内和海上水温差异,出池前逐渐降低水温至接近自然水温,此时贝苗因个体较小,降温后附着力减弱,极易从附着基质脱落,加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差,所以在长到2mm前为死亡高峰期,此阶段也是苗种中间暂养的关键。

  31. 6、出池暂养 • 2)、海区选择 • 稚贝暂养海区应选择浪小,水流平缓,流速一般在20—30cm/秒,海水透明度在1.5—2m以上,无淡水注入,海水理化因子稳定,附近无工农业污染,生物饵料丰富,水温回升快的内湾较为理想。 • 3)、出池时间 • 当暂养海区水温达10—13℃以上,贝苗即可由室内移至海上进行中间暂养。因海区受风浪、气象影响较大,贝苗下海前应及时收听天气预报,在大汛潮后的3—4天无大风影响的天气下海较好,否则一旦受大风浪影响,贝苗会大批脱落,堆集,互相咬合死亡,或因风浪造成海水浑浊使稚贝的鳃被泥砂复盖粘连,不能进行正常呼吸和水流交换而致死。在贝苗下海的最初一周内有无风浪的影响及风浪大小对苗种中间暂养保苗率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

  32. 6、出池暂养 • 4)、暂养方法 • 采用外层40目大袋,内层30目小袋的双层袋保苗,海上中间育成前期,水温低、附着物少,管理上主要是清除浮泥,适时脱掉外层大袋,以及及时分苗。 • 虾夷扇贝稚贝下海后生长很快,升温培育后苗种海上中间育成期要分苗二次。第一次在5月底—6月上旬,将小苗分到20—30目网袋,每小袋1000—1500粒为宜;第二次分苗在7月中旬,每天的早上和晚上进行。稚贝经过筛选,按每袋500左右,装入15—20目袋中,并开始向深海转移以利渡夏。 • 进入10月份,水温已下降到20℃左右。虾夷扇贝又进入本年度的第二个最适生长期,此时稚贝平均规格达2cm以上,这时要将稚贝及时分到网目为1—1.5cm的暂养笼中疏稀培育(7~10层笼,每层100~200粒) • 。

  33. 5)、稚贝出池时应注意事项 • ①选择适宜的网目规格。 • ②选择风浪小、无污染、饵料丰富的海区作为培育海区,抓住小汛潮、无风浪天气出池下海。 • ③出池时,海上水温在5C以上为好,这样才能保证稚贝的正常生理活动。 • ④运输稚贝时,要防止风干、日晒、雨淋,防止脱落,防止机械损伤,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

  34. 7、幼贝(中间)培育 • 1).幼贝(中间)培育的概念 虾夷扇贝幼贝(中间)培育,是指将刚刚出池壳高为600微米的稚贝,培育至2~3厘米大小的幼贝,可作为养殖或底播增殖大规格幼贝的整个过程。 • 幼贝(中间)培育,经历的时间为5~6个月。幼贝(中间)培育可分为3个阶段。

  35. (1)一级培育 从600微米左右的稚贝,培育成平均壳高为 3毫米的过程。一级培育所需要的时间,在不同的海区,随着水温的不同、出池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在黄海北部,4月初出池的稚贝,一级培育时间约60天左右,5月上旬出池的稚贝,需40天左右。 • (2)二级培育 从平均壳高为3毫米的稚贝,培育为平均壳高为5毫米稚贝的过程。二级培育经60天或40天。在培育中,网孔被浮泥杂藻等堵塞,水流不畅,阻碍了稚贝的正常滤食,影响生长。因此,需及时倒袋,更换网目,疏散密度,让其在适宜条件下迅速生长成5毫米大小的稚贝。 • (3)三级培育 将平均壳高为5毫米的稚贝,培育成3厘米大小幼贝的过程。当稚贝壳高达5毫米时,应及时筛选进入培育笼中。三级培育的时间较长,还需渡夏。因此,技术要求比较高。

  36. 2).幼贝(中间)培育 • (1)一级培育 一级培育海区,应选择在风浪小的内湾,如果有适合的虾池,可作为培育池。一级培育密度,在30厘米X 40厘米的网袋中,每袋装稚贝1.5万一2万个;在40厘米X40厘米X70厘米网箱中,装稚贝5万~6万个较为适宜。培育的水深,以3~6米为宜。一级培育网目对角线长度,以绝大多数出池稚贝不流失为原则,越大越好。一级培育的管理,重点在于保证浮筏安全,及时清除附着物。

  37. (2)二级培育 二级培育的个体,目标是达到5毫米。培育的器材为网目孔径1.4毫米左右的网袋,规格为30厘米X40厘米,每袋装3毫米稚贝1 500~2000个。二级培育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分苗操作。要求迅速、细致,避免日晒、风干、雨淋和机械损伤。分苗时,装苗容器要大些,容器内要常流水,随分随挂,不攒苗。

  38. (3)三级培育 养殖单位从育苗场购到平均壳高为5毫米的稚贝后,运回育苗场继续培育至平均壳高为3厘米大小的幼贝,用于增养殖。这段时间较长,需要渡夏,技术要求比较高。在这段时间内,对于出苗数量至关重要。因此,三级培育技术必须从运输、下海、分苗、合理投放密度、渡夏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做好工作。

  39. ①运输:5毫米即可运输,宁早勿晚。运输利用早、晚气候凉爽的时候进行,做到防风、防干、防日晒、防雨淋。运到目的地,要及时下海。①运输:5毫米即可运输,宁早勿晚。运输利用早、晚气候凉爽的时候进行,做到防风、防干、防日晒、防雨淋。运到目的地,要及时下海。 • ②培育器材和培育密度:下海缓苗后,应及时筛选进人培育笼。培育笼为三级培育器材,即直径为30厘米或34厘米聚乙烯圆盘,盘上有孔径5毫米的孔眼,外包孔径为3毫米的机织网,每个网笼10—15层,层与层之间的间距为15厘米,每层放苗密度:30厘米的圆盘为80~100个;34厘米的圆盘为100 - 150个。

  40. ③分苗:分苗操作时,气温较高。因此,要利用早晚时间操作。提倡在海上操作,水新、水活、不致缺氧;随分、随挂,不致聚堆胶合。分苗操作时,要搭棚,避免日晒。陆上分苗时,强调要流水,不攒苗,及时分装,切忌粗暴操作。③分苗:分苗操作时,气温较高。因此,要利用早晚时间操作。提倡在海上操作,水新、水活、不致缺氧;随分、随挂,不致聚堆胶合。分苗操作时,要搭棚,避免日晒。陆上分苗时,强调要流水,不攒苗,及时分装,切忌粗暴操作。 • ④渡夏:渡夏海区,应选择在水深、流大的外排,水深至少在17—18米,从筏子结构而言,应采用活浮暗筏。活浮绠长8~10米,吊绳1~1.5米,使培育筏处在10米的水深之下。为保证其稳定,坠石要大,重2.5千克左右。坠石还要均匀,以免绞缠。在高温期间,要减少提动。

  41. 三、扇贝人工育苗(栉孔扇贝) • 亲贝的选择与蓄养 • 产卵与孵化 • 幼体培养

  42. 亲贝的选择与蓄养 • 采捕亲贝最好在就近海区,海区资源贝和人工养殖贝均可为亲贝。一般亲贝选择2—3龄,体型大,活力强,无损伤,附着生物无或少的个体为亲贝。入池后每次换水前后,都要检查是否有亲贝产卵、一发现产卵就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蓄养期间每天要换水二次,每次1/2或全量,注意换水温差不要过大。水温9.6—18.5℃,培养密度60-80/立方米。此外,还应注意检出死亡个体、清除粪便及污物。

  43. 产卵与孵化 • 栉孔扇贝有在傍晚或夜间集中产卵的习性,所以性腺成熟的种贝在傍晚换水催产后便能自然排放精卵,进行人工授精。目前,生产上已广泛应用诱导方法来同步获取精卵。其常见的做法有阴干法、 流水法、温差诱导法、变温刺激法、精液诱导。 • 孵化可在原池内进行,孵化密度以每毫升水体不超过100个卵子为宜,过密要及时分池。孵化过程中,除加满水改善水质外,要每隔1小时左右搅动海水一次,或用微弱充气代替搅拌,以防止卵沾降堆积池底,影响孵化。受精卵在18℃的温度下,约经40小时便孵化成能游泳的担轮幼虫。健康的担轮幼虫聚集于水的中、上层,此时不需投饵。

  44. 幼体培养 • 1、 幼虫生长发育的理化指标 • 水温:14—24℃,以17—20℃最适。换水温差最好不超过1.0℃,最大不应超过3.0℃。 • 海水比重:1.018—1.024。 • pH值:7.9—8.4,短期高于8.44或低于7.45无大妨碍。 • 光照:500—1000米烛光,附着前以少于500米烛光为好。光照应均匀,避免直射。 • 溶氧:4.0毫升/升以上。 • 氨氮:200毫升/立方米以下。

  45. 幼体培养 • 2、幼虫密度: • 幼虫的培育密度以育苗池的实用水体计算。静水方式育苗,一般每毫升放育面盘幼虫4—10个,即每立方米水体放养400—1000万,选育分池时,密度有较大出入者,应适当调整。 • 3、投饵: • 幼虫进入面盘期,卵黄物质已逐渐耗尽,消化器官也已逐渐形成,因此1—2天后幼虫便开始摄食。此时,应及时投喂适宜饵料。幼虫的饵料主要为活体单细胞藻类,品种有湛江叉鞭金藻、等鞭金藻、扁藻和角毛藻等。一般投饵后2—4小时,检查幼虫摄食情况和水中饵料剩余量,并根据余缺,进行调整。在培育过程中,每天早、晚各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1/3—1/2,4—5天倒池一次。

  46. 幼体培养 • 4、投放附着基: • 当幼虫发育至壳顶后期,部分幼虫已出现眼点时,标志着幼虫将由浮游生活转入附着生活,此时应及时投放附着基。 • 5、管理: • 除换水倒池外,日常的管理工作还有两项。第一项是监测水质,即测定水温、比重、溶氧、pH值等的变化情况。第二项是幼虫生长生活情况的检查观察。

  47. 四、扇贝的养殖技术

  48. (一)、贝苗的中间育成 • 中间育成又称贝苗暂养,它是指壳高0.5~1厘米的商品苗育成壳高2—3厘米左右幼贝(亦称贝种)的过程。

  49. 1.贝苗中间育成的一般方法 • (1)暂养海区:应选择水清流缓、无大风浪、饵料丰富的海区或利用养成扇贝的海区。 • (2)暂养时间与分苗:当贝苗达到0.5厘米以上时,就可用网筛将0.5厘米以上者筛出,装入暂养笼中。小于0.5厘米者继续在网袋中暂养,过段时间再进行筛选。贝苗在笼中暂养1~2个月,壳高达2厘米以上,应筛选分苗,入养成笼养成。早分苗是缩短养殖周期非常重要的措施。分苗时应尽量在室内或搭篷操作,防风吹、日晒。筛(网目可大于养成笼网目)的动作要轻,应在有水条件下筛苗,避免贝苗受伤死亡。应经常更换海水,水温不要超过25℃,保持水质新鲜。分苗时要拣去敌害生物。海湾扇贝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暂养结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