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第九单元

第九单元. 溶液. 201203. 知识回顾. 一 . 溶液 1 .概念 :. ( 溶解 ). ( 溶质 ). 一种或几种物质 分散 到另一种物质 里所形成的 均一稳定 的 混合物. ( 溶剂 ). 2. 组成 ---- 溶剂 和 溶质. 固气溶液 , 液为剂。 液液互溶 , 多为剂。 水多水少 , 水为剂; 不指溶剂 , 总为剂 (指水) 。. 当溶液中有水时,不论水的量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aquarius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九单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单元 溶液 201203

  2. 知识回顾 一.溶液 1.概念 : (溶解) (溶质 ) 一种或几种物质 分散 到另一种物质 里所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剂) 2.组成----溶剂和溶质 固气溶液 , 液为剂。 液液互溶 , 多为剂。 水多水少 , 水为剂; 不指溶剂 , 总为剂 (指水)。 当溶液中有水时,不论水的量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3. ◆溶液的命名:设A为溶质,B为溶剂,则称为A的B溶液。碘酒的全名叫碘的酒精溶液。溶剂是水,往往省去不写出或不读出,例如:硫酸的水溶液,常称为硫酸溶液。◆溶液的命名:设A为溶质,B为溶剂,则称为A的B溶液。碘酒的全名叫碘的酒精溶液。溶剂是水,往往省去不写出或不读出,例如:硫酸的水溶液,常称为硫酸溶液。 ◆溶液中溶质、溶剂的确定,可简化为:固、液混合,固为质;气、液混合气为质;液、液混合,少为质;若有水在,水为剂;混合有变,新为质。 ◆溶液里的溶质可以有多种,例如:澄清的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多种溶质。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液的质量÷溶液的密度 但溶液体积不等,因为分子间有间隙。

  4. 注意 • ①均一、稳定的液体并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 • [注意] ①通常根据溶质名称来命名,若溶剂不是水,还需指出溶剂的名称。例如:氯化钠溶液、蔗糖溶液、碘的酒精溶液(简称碘酒)等。 • ②溶液中未溶解掉的部分不能视为溶质 • 物质溶于水后,往往会使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有的溶液能够导电、密度等发生变化。铵盐溶入水降温,浓硫酸、溶入水的碱、氧化钙、碳酸钠、硫酸铜溶入水升温

  5. 3.特殊情况 •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 如:生石灰投入水中溶质为熟石灰 。 • 结晶水合物在水中溶解,如:蓝矾(胆矾)溶于水时,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铜,而不是胆矾。

  6. 知识回顾 特征 均一性:各部分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温度,压强,溶剂量)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注意: ①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无色。例如:Cu2+ 溶液是蓝色,Fe2+ 溶液是浅绿色, Fe3+ 溶液是黄色,MnO4- 溶液是紫色。

  7. 知识回顾 ②溶液质量等于实际溶解的溶质和溶剂质量之和,但体积不等于二者之和。 ③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 ④悬浊液:小固体分散(不溶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静置后固体下沉。 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不溶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静置后两液体分层。 洗涤剂(如:洗洁精,肥皂等)具有乳化功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随水一起流走。

  8. ③ ⑧ ⑨ •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 •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 ②溶质一定是固体 • ③溶液中各部分的密度相同 • ④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溶剂是酒精 • ⑤任何条件下溶液都是稳定的 • ⑥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 ⑦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少的一种一定是溶质 • ⑧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速度较快 • ⑨食物里的养料经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 • ⑩将mg氯化钠放入ng水中,形成的溶液质量 • 为(m+n)g

  9. Exercises 【例题1】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溶于足量的水后,能形成澄清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 A. FeCl3、KOH、NaCl B. HCl(足量)、BaCl2、CaCO3 C. KCl、CuSO4、ZnCl2 D. KNO3、MgCl2、Na2CO3 【练习】向盛有Fe、Cu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H2SO4,所得溶液的溶质有 (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10. ◆溶解时的能量变化 1.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2.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 3.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 = < ◆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冰凉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熟石灰 B

  11. 知识回顾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条件下这种溶质的饱和(不饱和)溶液。 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讲溶液饱和或不饱和,一定要指明温度,溶剂质量和溶质。 强调 注意:浓溶液和稀溶液只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 。

  1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浓溶液、稀溶液之间有没有关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浓溶液、稀溶液之间有没有关系? 知识要点梳理我最棒! 对于不同溶质来说,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但是对于同一温度、同一溶质来说,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 浓。

  13. 知识回顾 2、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升温、加溶剂 记准 特殊溶质:Ca(OH)2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升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降温、加溶剂

  14. Exercises C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里,形成均一的溶液.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酒精和水以任意比例互相溶解时,均称为酒精的水溶液. D、植物油溶于汽油中形成不稳定的乳浊液. 2.如图所示,向试管中的水中加入下列某物质后,U形管中原来相平的红墨水液面出现了左高右低的水位差,则该物质可能是( ) A.苛性钠B.生石灰C.硝酸铵D.活性炭 C

  15. Exercises B 3.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 ) A.20℃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 B.20℃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取少量溶液降温至10℃有固体析出. D.取少量溶液至50℃无固体析出. 4.有下列物质:①牛奶;②无水酒精;③澄清石灰水;④泥水;⑤向澄清石灰水中通人少量二氧化碳后静置过滤所得的液体;⑥锌溶解在适量的稀硫酸中形成的液体,其中属于溶液的是,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 ③ ⑤ ⑥ Ca(OH)2 ,Ca(OH)2,ZnSO4

  16. 知识回顾 三、溶解度 1.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和压强等有关。

  17. 溶解性 S(20℃) ∕g 0 0.01 1 10 内因 溶质的性质 不(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外因: 溶剂的性质 2.固体的溶解度(S) (1)概念的理解: 抓四点: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②标准:100克溶剂 ③状态:饱和状态 ④单位:克 (2)与溶解性的关系 (3)影响因素 温度

  18. 溶液 必须讲明温度 (2)溶解度的含义: 举例: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19. 影响溶解速率因素 • 1、搅拌 • 2、温 度 • 3、振荡 • 4、研细

  20. 曲线上的点: 该点温度下的溶解度 曲线上面: 表示溶液为饱和溶液 面 点 曲线下面: 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有晶体) 交点: 两物质在该点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4)表示方法 ①列表法 ②溶解度曲线 线: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21. 4、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条曲线上的交点,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这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 溶解度的大小

  22. 5、溶解度曲线: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图) 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如KNO3; 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如NaCl; 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如Ca(OH)2; 知识要点梳理我最棒! 增大 变化不大 减小

  23. 知识回顾 3、气体的溶解度 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规律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

  24. Exercises 高于t1℃ 高于t2℃ 1.下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 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2) 时,A、C、B三者溶解度是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A,B,C三种物质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变小的是 溶解度 A C B t1 t2 温度 B

  25. 2.下列关于溶解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 将36gNaCl溶于100g水中制成饱和溶液,则NaCl的溶解度为36g. ②20℃时,100克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26.5克NaCl,因此,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26.5克. ③在20℃时,100克水最多能溶解31.6克KNO3,而200克水最多能溶解63.2克 KNO3,因此,KNO3的溶解度随溶剂质量增大而增大. ④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了NaCl20克,因此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 g. ⑤在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 ⑥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36克NaCl达到饱和状态,因此,NaCl在20℃的溶解度为解度为36克. A.①②④B.②⑥C.③④⑤⑥D.⑤⑥ D

  26. 3.在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克.在20℃时,把20克NaCl投人到50克水中充 分溶解后,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制成了70克饱和溶液 B.制成了68克饱和溶液 C. 有18克NaCl发生溶解 D.还剩余2克固体NaCl(未溶解) A 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冒 出. B.喝下汽水时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 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游出水. C

  27. 巩固练习 5.观察右图,有一烧杯装有某种液体,液面上漂浮有一木块,烧杯底有少量该液体所含溶质的未溶物,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液体是Ca(OH)2溶液, 杯底是未溶的Ca(OH)2固体, 现在对杯底加热,木块如何变 化?(填上升或下降,下同) (2)若该液体是KNO3溶液,杯底是未溶的KNO3固体,现在对杯底加热,木块 如何变化 ?_________ 下降 上升

  28. 知识回顾 四.混合物的分离------物理方法 1.过滤 适用范围:固体和液体或可溶和不溶性固体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仪器和用品:铁架台(附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滤纸.

  29. 知识回顾 2.结晶 ①蒸发溶剂法: 适用于所有固态溶质,还常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溶质。如蒸发海水获得食盐晶体。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常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如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获得硝酸钾晶体. 注意:①结晶后往往还需过滤来取得这些晶体. ②采用结晶的方法可以分离提纯两种固体溶质.如分离NaCl和KNO3的固体混合物 . ③粗盐提纯的步骤: 溶解→过滤→蒸发→转移

  30. 好题回放 1.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溶液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结晶时,停止用玻璃棒搅拌 C.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D.待液体彻底蒸发后停止加热 C 2.能依次按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分离的混合物是( ) A、石灰石和食盐 B、水和酒精 C、硝酸钾和氯化钾D、铁粉和铜粉 A

  31. 好题回放 A 3.欲使硝酸钾从其饱和溶液中快点分离出来,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冷却饱和硝酸钾溶液 B.在该温度时蒸发水份 C.升高饱和溶液的温度 D.先加热蒸发一部份水再降温 4.黑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制造黑火药的一种重要原料是硝酸钾。我国古代是用下列方法制得硝酸钾的,其过程如下:(1)先收集硝土(主要成分是硝酸钙)用水溶解;(2)加人草木灰,待其充分反应后,可采用和的方法得到硝酸钾,反应的方程式为。 结晶 过滤 Ca(NO3)2+K2CO3=CaCO3↓+2KNO3

  32. ×ρ m(溶质) ×ω ω(溶质) = ×100% m (溶质) m(溶液) V(溶液) m(溶液)[或:m(溶质)+m(溶剂)] ÷ω ÷ρ 知识回顾 (一).概念及表达式 五、溶液组成的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ω) (二)、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体积、密度有关的换算 计算依据:m(溶液) = V(溶液)×ρ(溶液)

  33. 考一考你 7、右图为A、B、C、三种物质 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溶解度 A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 物质是,溶解度随 温度升高而减少的物质是。 A C t1 B (2)温度为℃,A、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a C (3)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 大到小的顺序为。 B A C t1 t3 t4 t2 0 温度 a g (4)t3℃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5)相同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当温度从t4℃降到 t1℃时,溶液 中析出晶体最多的物质是,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A C (6)若A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可以采用的方法提纯。 冷却热饱和溶液 返回

  34. 知识回顾 (三)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仪器 步骤 计算 固体: 托盘天平,药匙 称量 液体: 量筒,胶头滴管 ——烧杯,玻璃棒 溶解 装瓶贴标签 注意:结晶水合物形成溶液时,无水部分作溶质。 如:取25g蓝矾(CuSO4 · 5H2O)完全溶于75g水中配制硫酸铜溶液时,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ω (CuSO4)=(25g × 160/250)/(25g+75g) ×100%=16%

  35. (四)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比较表 不受温度影响 一定温度 100克 不一定 一定饱和 不一定饱和 克 是比值用%表示 m(质) m(质) ×100% ×100克 m(液) m(剂)

  36. 100 S(g) % S × ×100% S + 100 S(g) +100(g) 知识回顾 溶解度与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互算关系 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 ω %(溶质) = = 故同时又有: ω<S

  37. 知识回顾 (五).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1.基本概念的计算 2.溶液稀释(包括配制,混合,浓缩等)的计算----物理变化 关键:分析过程,抓住过程前后溶质总质量和溶液总质量分别不变的等式。 3.溶液中溶质参加化学反应的计算 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各物质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质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38. 特别注意 (1)m(质)的求算-----以溶液中参加反应的溶质质量列出化学方程式的质量比来求算. (2)反应后溶液质量的求算 ①溶液组成法: m(液)后 = m(质)后 + m(H2O)后 = m(质)后+[m(H2O)前+m(H2O)生成-m(H2O)反应] ②质量守恒法: m(液)后 = [m(总)前 - m(不反应且不溶于水的物质)前] - m(沉淀)生成 - m(气体)生成

  39. 好题回放 A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肯定是较浓的溶液 C、饱和溶液肯定要比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一些 D、在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2. 某同学用37﹪的浓盐酸配制一定质量5﹪的稀盐酸,在量取浓盐酸时,对量筒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结果他配制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5﹪相比( ) A.偏高 B. 偏低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B

  40. 习题回顾 3.某温度时,100克稀硫酸与足量的锌充分反应,生成0.2克氢气。过滤后,将所 得硫酸锌溶液加热蒸发掉40.2克水,再冷却到原来温度时恰好成为饱和溶液。 计算: (1)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些硫酸溶液若用98%浓硫酸来稀释,则需要浓硫酸和水各多少质量? (2)反应后所得硫酸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未蒸发前)。

  41. 析:98 %浓硫酸(质量为y) 9.8 %稀硫酸(100g) 水[质量为(100g-y)] 浓硫酸的质量为y. 解:(1)设参加反应的硫酸溶质的质量为x , Zn + H2SO4 = ZnSO4 + H2↑ 98 2 0 . 2g x 98 / 2 = x / 0 . 2g x = 9. 8 g ω(H2SO4)=9.8g / 100g ×100% = 9.8 % 根据m(质)相等: 98 % y= 9.8g y=10g 则所加水的质量是: 100g - 10g =90g

  42. (2)设生成的硫酸锌质量为z Zn + H2SO4 = ZnSO4 + H2↑ 161 2 0.2g z 161 / 2 = z / 0.2g z = 16.1g ω(ZnSO4)=16.1g / (100g-9.8g+16.1g) ×100% =15.1 % 或:设参加反应的锌质量为a 65 / 2 = a / 0.2g a = 6.5g ω(ZnSO4 )=16.1g /(100g+6.5g - 0.2g) × 100% =15.1 % 答: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需要10g浓硫酸和90g水来配制。反应后所得硫酸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1 %

  43. 现有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为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蒸发掉水g或加入g氯化钠;为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一半,应加入水的质量为g现有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为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蒸发掉水g或加入g氯化钠;为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一半,应加入水的质量为g 12.5 50 100 解:(1)设蒸发掉水的质量为x,或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为y 100g×10%=(100g-x) ×20% 100g×10%+y=(100g+y) ×20% x=50g y=12.5g (2)设为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一半,应加入水的质量为z 100g×10%=(100g+z) ×5% z=100g

  44. 解:设需要98%的硫酸的体积为x,根据稀释前 后,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稀释前溶质质量=x×1.84g/ml×98% 稀释后溶质质量=500ml×1.14g/ml×20% x×1.84g/ml×98%=500ml×1.14g/ml×20% 解得x=63.2 ml 需要水的体积= =453.7ml 答:需要98%的硫酸63.2 ml,需要水453.7ml 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溶液多少毫升?需要加水多少毫升?(98%的硫酸的密度为1.84g/ml,20%的硫酸的密度为1.14g/ml)

  45. S(g或g/100g水) • 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 • 溶解度曲线。 • 在t1 oC时,A的溶解度比 • B______(填大或小) • 在t2oC时,______(填能或不能) • 配制40%的A溶液。 A 50 B 0 t1 t2 t(℃) 小 不能 参考右图,解释生产流程中 用蒸发结晶得到NaCl晶体,而用冷却结晶得到KNO3晶体的原因: 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蒸发过程中随溶剂减少达饱和后易析出; KNO3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迅速减少,冷却过程中因溶解度减少达饱和后易析出。

  46. * 观察右图,有一烧杯装有某种液体,液体上漂浮着一木块,烧杯底有少量该液体所含溶质的未溶物,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液体是Ca(OH)2溶液,杯底 是未溶的Ca(OH)2固体,现 在对杯底 加热,木块如何变化? (填上升或下降,下同) (2)若该液体是KNO3溶液,杯底是未溶的KNO3固体,现在对杯底加热, 木块 如何变化 ? 下降 上升 *如图所示,向试管中的水加入下列某 物后,U形管中原来水平的红墨水液 面出现了左高右低的水位差,则该物 质极可能是( ) A.苛性钠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浓硫酸 C

  47. A图表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 •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 C.氧化钙 D.氯化钠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