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点击翻页

点击翻页. 他是清朝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他却不愿被称作爱新觉罗 · 启功。有人给他写信,上书:“爱新觉罗 · 启功收。”他索性标明“查无此人,请退回”。. 启功 11 岁和祖父 ( 左 ) 、姑祖父合影. 青少时期的启功. 九十三年的漫长人生,启功经历过怎样的坎坷,是今天许多人难以想象的。但是,良好的家教,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还有乐观善良的性格,使他能够超然对待人世间的荣辱冷暖,始终保持着一颗纯净而又深邃的赤子之心。. 张中行先生是启功的至交,他说启功“看表面,像是游戏人间,探底里,乃是把一切都看破了。”

aquarius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点击翻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点击翻页

  2. 他是清朝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他却不愿被称作爱新觉罗·启功。有人给他写信,上书:“爱新觉罗·启功收。”他索性标明“查无此人,请退回”。 启功11岁和祖父(左)、姑祖父合影

  3. 青少时期的启功

  4. 九十三年的漫长人生,启功经历过怎样的坎坷,是今天许多人难以想象的。但是,良好的家教,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还有乐观善良的性格,使他能够超然对待人世间的荣辱冷暖,始终保持着一颗纯净而又深邃的赤子之心。九十三年的漫长人生,启功经历过怎样的坎坷,是今天许多人难以想象的。但是,良好的家教,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还有乐观善良的性格,使他能够超然对待人世间的荣辱冷暖,始终保持着一颗纯净而又深邃的赤子之心。

  5. 张中行先生是启功的至交,他说启功“看表面,像是游戏人间,探底里,乃是把一切都看破了。” • 正是这种淡泊名利、对社会权威的不屑,使得启功先生的人生充满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自嘲,晚年之时更似老顽童般谦和、幽默。

  6. 1995年11月的一天,数十位学者会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讨论启功先生的新著《汉语现象论丛》。1995年11月的一天,数十位学者会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讨论启功先生的新著《汉语现象论丛》。 • 讨论结束前,一直正襟危坐、凝神倾听的启功站起来讲话。他微躬身子,表情认真地说:“我内侄的孩子小时候,他的一个同学常跟他一块上家来玩。有时我嫌他们闹,就跟他们说,你们出去玩吧,乖,啊?如此几次,终于有一天,我听见他俩出去,那个孩子边下楼边很有些不解地问:那个老头老说我们乖,我们哪儿乖啊?今天上午听了各位的发言,给我的感觉就像那小孩,我不禁要自问一声:我哪儿乖啊?” • 听完这最后一句,会场里笑声一片。

  7. 生病的时候,他在门上贴了“启功冬眠,谢绝参观,敲门推户,罚一元钱”的字条,可是只贴了一天,就被人揭走收藏,从此,来“参观”的人更多了。生病的时候,他在门上贴了“启功冬眠,谢绝参观,敲门推户,罚一元钱”的字条,可是只贴了一天,就被人揭走收藏,从此,来“参观”的人更多了。 启功小学三年级时的绘画作品

  8.  一天启功来到北京潘家园,看到门口的店铺挂着署有他名号的书法作品,但没有一件是他亲手所写,全部是别人仿写的。启功笑道:“写得都比我好。”

  9. 启功先生从一个职位上退下,竞争上岗人数不少,替补人选一时难以定夺。相关领导问先生意见,先生本不想介入此事则半玩笑回说:“不如抓阄”。一位竞争者听说后颇为不满,连夜造访质问:“如此大事怎能玩笑对待,岂不对我等太不尊重了吗?”颇有兴师问罪之状。先生立马回答:“怎么能说不尊重?西藏达赖、班禅转世不也要通过金瓶掣签这种抓阄方式来决定吗?”来者一时语塞只好寒暄而去。

  10. 央视专栏东方之子,专门介绍社会名流,自然想采访启功。最初,与先生联系时云:“我们这个栏目档次高,采访的都是知名的专家学者社会精英,故名《东方之子》。”老先生听罢应声回答:“我不够你们的档次,我最多是个东方之孙。”拒绝了。

  11. 通过启功众多同事好友游说,1994年底先生终于同意央视东方时空来寓所采访。采访组一上来就列举众多头衔,先生一句话轻轻拨开众多桂冠:“这叫此地无砂,红土为贵。”

  12. 之前,一个学生在场协助准备资料,以为先生会把学术著作和诗书画集都拿出来以供拍摄。见先生坚持只摆学术著作和论文集,大为不解,启功则说:“我首先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老师,其次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人员,书法绘画作诗填词有什么好说的,不过是业余爱好,是你作这个工作本应该会的,值得一说吗?”

  13. 一位空军高级将领派秘书前来求字,秘书开门见山摆明来头,说明背景,提出要求,大有旋风直升机空降而来之势。启功先生正儿八经问那秘书:“我要不写,你们会不会派飞机来炸我?”秘书一愣,摸不着头脑,连忙说:“哪里,哪里。”先生接着说:“那好,那就不写了。”一时间拒之于千里。

  14. 一个地产商,准备好笔墨纸砚,非要叫先生为自己的地盘题名。先生脸一沉说:“你准备好笔墨纸砚我就非得要写,你要准备好一副棺材我就得往里跳吗?”

  15. 文革后北师大第一批研究生毕业,几个同学去拜访启功先生。一位川籍同学说回四川大学谋职,先生自告奋勇写推荐信,说着就提笔铺纸写起来。展开一读,竟是一片古雅典重语言精美朗朗上口的骈体文,在座同学无不惊呼赞叹。先生说:“ 这没什么,是我的强项,其实我最适合做一名专起草文书的僚员。”

  16. 一个博士生回忆:1991年1月17日,美国向伊拉克宣战,是日正是我博士论文答辩。答辩席上坐着北大、中国社科院的名流,气氛紧张,手心出汗。启功先生第一个向我提问,但却很突兀:“打起来没有啊?”我答:“打起来了!”全场哄堂大笑,气氛活跃,我也为之神旺,对答如流,顺利过关。先生这也许叫玩世,但我理解先生他把这些都视为仪式,在他内心深处有着真正的严肃。

  17. 颈椎病发作时医生要先生做“牵引”治疗。这般痛苦事,他却开心地喻为“上吊”,还以此填词一首《西江月》:“ 七节颈椎生刺,六年铁饼拴牢,长绳牵系两三条,头上数根活套。虽不轻松愉快,略同锻炼晨操,《洗冤录》里篇篇瞧,不见这般上吊。”

  18. 后来先生又发心脏病,送入医院抢救,榻上口占长句,时为1998年冬: “填写诊单报病危,小车直向病房推,鼻腔氧气徐徐送,脉管糖浆滴滴垂,心测功能粘小饼,胃增消化灌稀糜,遥闻低语还阳了,游戏人间又一回。”

  19. 启功毫不避讳“死”字,他说这个世界上对我的死大体有三种人,有一种是不认识我的人,他们对我的生存是无所谓的;另一种人是对我感兴趣并且已经拿到我的字的人,他们盼我赶紧死;第三种人是对我感兴趣但还没拿到我的字的人,所以他们盼望我先别死。

  20. 弟子见面总爱称他为“博导”。启功便言:“老朽垂垂老矣,一拨就倒、一驳就倒,我是‘拨倒’ ,不拨‘自倒’矣!” • 在他被任命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后,有人祝贺说,这是“部级”呢。启功则风趣地说:“不急,我不急,真不急!”

  21. 启功外出讲学时,听到会议主持人常说的“现在请启老作指示”,他接下去的话便是:“本人是满族,祖先活动在东北,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言’……” 96年 启功与赵朴初

  22. 启功曾说,他平生用功最勤、成就最显著的就是文物鉴定。他从实践中总结了七条忌讳,即一、皇威,二、挟贵,三、挟长,四、护短,五、尊贤,六、远害,七、容众。前三条是出自社会权威的压力,后四条是源于鉴定者的私心。

  23. 启功先生被人们称为大师,不知道值几多金银。每当听到有人尊称他大师,便说:“你们少说了一个‘犬犹儿’。我是那个狮”,说完向人做狮吼状。启功先生被人们称为大师,不知道值几多金银。每当听到有人尊称他大师,便说:“你们少说了一个‘犬犹儿’。我是那个狮”,说完向人做狮吼状。 • 他给后世留下了一片无边的心海和众多灿烂的中国文字。 启功和爱犬的合影

  24. 他的客厅卧室中,触目可见者,除书画外,就是各色玩具的小动物。无论熊、狗、兔,还是猫、虎、鹿,一个个全都瞪圆了天真的大眼睛,好奇地望着他。启功戏言道:“动物比人可爱。”他的客厅卧室中,触目可见者,除书画外,就是各色玩具的小动物。无论熊、狗、兔,还是猫、虎、鹿,一个个全都瞪圆了天真的大眼睛,好奇地望着他。启功戏言道:“动物比人可爱。”

  25. 在2002年庆祝启功先生执教70周年的活动现场,北师大学生们送给他一个可爱的绒毛玩具“小熊维尼”,会议期间,先生就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用手抚摩着那只绒毛玩具,像个孩子。

  26. 他的工作助手他曾问 :“经历了这么多,你为什么还这么乐观?” • 先生答道:“我从不温习烦恼。人的一生,分为过去、现在、将来。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很短暂,很快也会过去,只有将来是有希望的。”

  27. 陆昕说:启老生活很节俭,一碗面条、几根黄瓜再拌点炸酱就行。有一次,我去先生家闲谈,先生拿出芦柑招待,我吃完了一个,先生刚吃完半个,忽有人来了,且来访者级别甚高,有众多随员。我见桌上食物凌乱不堪,便匆匆收拾了一下,顺手将芦柑皮和先生吃剩的半个一齐丢进沙发旁的纸篓里。

  28. 客人走后,先生坐下,眼睛到处瞧,说:“记得我那个芦柑没吃完,怎么就没了?”我大窘,忙说:“让我给扔了。”先生转身回到客厅,弯腰从纸篓里找出那半个芦柑,说:“用水冲冲还可以吃。”我连忙去夺,说: “我来吃,我扔的我吃。”先生却拿得紧紧的,道:“不,不,你们年轻人哪能这样,我来我来。”随即走到厕所用凉水冲了冲,吃了。

  29. 启功常说,这辈子有两个恩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其一,便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老校长陈垣 。 (上图:50 年代启功与陈垣校长)

  30. 也正是陈垣慧眼识才,只有中学文凭的启功才能任教辅仁大学(1952年原辅仁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国文系,之后一直留任北京师范大学。 和恩师陈垣

  31. 另外一个恩人便是他的妻子章宝琛。 • 启功20岁时中学毕业,按照清代传统都得在旗人内部论亲。在母亲包办下,他便与从未见过面的章宝琛成婚了。章宝琛不通文墨。 50年代启功和夫人章宝琛

  32. 启功曾回忆曰:“我的老伴儿叫章宝琛,比我大两岁,也是满人,我习惯地叫她姐姐。我母亲和姑姑在1957年相继病倒,重病的母亲和姑姑几乎就靠我妻子一个人来照顾,累活儿脏活儿、端屎端尿都落在她一人身上。成年累月,她日益消瘦,直到送终发丧,才稍微松了一口气。我无以为报只有请她坐在椅子上,恭恭敬敬地叫她‘姐姐’,给她磕一个头。”

  33. “文革”时期,启功受到审查,为了不招致更多的麻烦,他将自己的很多旧作能烧的都烧掉,能毁的也都毁掉。“文革”时期,启功受到审查,为了不招致更多的麻烦,他将自己的很多旧作能烧的都烧掉,能毁的也都毁掉。

  34. 而这时,妻子却冒着“惹火烧身”的危险,偷偷地将最能代表启功国画风格的12幅作品用牛皮纸裹着,藏了起来。

  35. 直到1975 年,章宝琛在离开人世前夕,才将这个多年的秘密告诉了启功。妻子去世之后,启功把这些画作重新装裱,并在这些画作的旁边都题上了诗句,他给这一套字画命名为“二十痛心篇”。在《痛心篇二十首》中这样写道:“白头老夫妻,相爱如少年;虽然两个人,只有一条命。”

  36. 病中,夫人章宝琛曾对启功戏言:“我死后一定有不少人为你介绍对象,你信不信?”启功笑曰:“老朽如斯,哪会有人又傻且疯这样子做呢?”夫人问:“如果你不信,我俩可以赌下输赢账。”启功笑言:“万一你输了,那赌债怎么能生还?”夫人便说:“我自信必赢。”不料这一戏言果然灵验。

  37. 当夫人撒手人寰后,启功家中可谓“门庭若市”,不少热心朋友乐呵呵地手拿“红丝线”,进门就往启功的脚脖上系。这可吓坏了启功,他干脆撤掉双人床,换成一张单人床,以此明志,谢绝盈门说客。

  38. 1989年冬,他还专门为此作了一篇小文,名曰:《打赌歌》。文末,他这样写道:“郑重宣称前赌今赢足使老妻亲笔勾销当年自诩铁固山坚的军令状。”1989年冬,他还专门为此作了一篇小文,名曰:《打赌歌》。文末,他这样写道:“郑重宣称前赌今赢足使老妻亲笔勾销当年自诩铁固山坚的军令状。” • 夫妻阴阳相隔30年。生前,没有子嗣的启功先生对亲属说:“要是我走了,就把我与宝琛合葬在一起。我们来生还要做夫妻。”

  39. 66岁时,他自撰墓志铭 : •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 27年后,墓志铭最终“镌刻”在他的墓碑上。   

  40. 大师当中最难的是专家点头百姓鼓掌而且还会搞笑,这种大师非启功先生莫属。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2010. 8. 15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