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第三章 函数

第三章 函数. 3.1 函数的概念 函数是一种多对一的二元关系,即该类关系中定义域的任何元素仅与值域中的某个元素发生关系。 [函数]  为集合 X 到集合 Y 的函数当且仅当: ①  为 X 到 Y 的二元关系,记为  :X Y ② Dom(  ) = X , Ran(  )  Y ③ (  x)( y )( y )(x X y,y Yx y  x  y  y=y  ). 3.1 函数的概念. 函数 : XY 也称为映射。

ariel-gross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三章 函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函数 3.1 函数的概念 • 函数是一种多对一的二元关系,即该类关系中定义域的任何元素仅与值域中的某个元素发生关系。 [函数]  为集合X到集合Y的函数当且仅当: ① 为X到Y的二元关系,记为  :X Y ②Dom() = X , Ran()  Y ③ (x)(y)(y)(xXy,yYxyxy y=y)

  2. 3.1 函数的概念 • 函数 :XY 也称为映射。 • 通常用 (x)=y 表示 xy (或y= (x)) • 此时 y= (x) 也称 x 为自变量,y 为x在下的像,x 为 y在下的原像。 • 对函数 :XY,AX,定义 [A]={y|(x)(xAy= (x))}为A在下的像。

  3. 3.1 函数的概念 [例]1 = {<x1,x2>|x1,x2N 且 x1+x2<10} 2 = {<y1,y2>|y1,y2R且 y22=y1} 3 = {<z1,z2>|z1,z2N,z2 为小于z1的素数个数} 上述中,1,2 不是函数,3 是函数。

  4. 3.1 函数的概念 [函数相等] 设函数f:AB, g:CD。若 A=C, B=D,且对所有xA,有 f(x)=g(x),则称 f 和 g 相等,记作 f= g 。 [满射] 设函数f : XY, 称 f是一个满射,若Ran(f)=Y。 [单射] 设函数f : XY,称 f 是一个入射(或单射),若对任意x1,x2X,有 x1 x2  f(x1)  f(x2) 。 [双射] 设函数f : XY,称 f 是一个双射,若 f 既是满射又是入射。

  5. 3.1 函数的概念 • 若干常用的函数:常函数、恒等函数、单调函数、严格单调函数、特征函数、自然映射。 [常函数] 函数 f : XY 称为常函数  (y0)(y0YRan(f)={y0}) [恒等函数] 函数 Idx:XY 称为X上的一个恒等函数  XY  Idx(x) = x • X=Y时,Idx记为 Ix

  6. 3.1 函数的概念 [单调函数] 函数 f : RR (R为实数)称为R上的单调递增函数 (x)(y)(x,yRxyf(x) f (y)) 函数 f : RR (R为实数)称为R上的严格单调递增函数 (x)(y)(x,yRx<yf(x) < f (y)) [自然映射] 设R是X上的等价关系,令 f:XX/R 定义为 f(x)=[x]R,则 f 是函数,称之为从X到X/R的自然映射。

  7. 3.1 函数的概念 [定义] 设有集合A、B,BA = { | 为函数且  : A  B } (从A到B的所有函数的集合) [问题] B= {T, F}, BB包含多少个不同的函数?

  8. 3.2 逆函数 • 符合函数定义的关系的逆关系不一定能定义一个逆函数。 [定理]设f:X  Y 是一个双射函数,则其逆关系 f 1:Y  X 也构成一个双射函数。 [证明] (1) f 1符合函数的定义; (2) f 1是满射; (3) f 1是入射。

  9. 3.2 逆函数 [逆函数] 设 f:XY是一个双射函数,则其逆关系 f 1:YX构成的双射函数称为其逆函数(或反函数),记为f 1。 [例]A={1,2,3}, B={a,b,c}, f:AB f = {<1,a>,<2,b>,<3,c>} f 1 = {<a,1>,<b,2>,<c,3>}为 f 的逆函数。 [定理] 设 f:XY是一个双射函数,则 f 1 f=IB, f f 1 =IA。

  10. 3.3 复合函数 [函数复合] 设函数 f : XY, g: WZ,且Ran(f)W, 令 g◦ f = {<x,z>|xXzZ(y)(yYy=f(x)z=g(y)} 称 g 在 f的左边复合。 [定理]上述 g◦ f是一个函数。 g ◦ f :X  Z。 [证明] 按照函数定义的3个要点逐一证明。 (1) g ◦ f是X  Z的二元关系 (2) dom(g ◦ f )=X (3) 设有 xX, z1,z2Z, 且z1= (g◦ f)(x), z2= (g◦ f)(x) 证明 z1 = z2

  11. 3.3 复合函数 • g◦ f 的另外定义:设 g, f分别如上所述,可定义 g ◦ f = f  g (关系的复合) [定理]设 g◦ f是一个复合函数,则 ① 若g和f 是满射的,则g ◦ f 也是满射的。 ② 若 g和f是入射的,则g ◦ f也是入射的。 ③ 若 g和f 是双射的,则g ◦ f也是双射的。 [问题]上述命题的逆是否成立?

  12. 3.3 复合函数 [定理]设函数 f:XY ,则 f = f ◦Ix = Iy ◦f 。 [定理] 设函数 f:XY 存在逆函数 f 1:YX, 则 f- 1 ◦f = Ix, f ◦ f 1 = Iy 。 [定理] 设双射函数 f:XY ,则 (f1)1= f 。 [定理] 设双射函数 f:XY , g:YZ 则 (g ◦ f )1= f 1 ◦g1。

  13. 1 若 xA 0 若 xA A(x) = 3.4 特征函数 [特征函数] 当 AB时,函数 A: B  {0,1} 定义为: 称函数 A: B{0,1} 为集合A (关于B)的特征函数。 [定理] 有集合B,F:P (B)  {0,1}B 定义为:对 A  P (B) ,F(A)= A, 则 F是双射函数。 [证明] (1) 是函数;(2) 是入射;(3) 是满射。

  14. 3.5 可数集、无穷集的比较 [等势]两个集合能够建立一一对应,则称两个集合等势。记作 A ~ B。 [可数集]与自然数集N等势的集合称为(无穷) 可数集。 可数集,又称可列集,可枚举集,意即集合中的元素可以列举:a0,a1,a2,…, an,… [例] 可数集的例子:所有素数的集合,有理数集,NN。 实数集R,无理数集,任何实数区间是不可数集。

  15. 3.6 递归函数 [例] 阶乘的计算: n! = n  (n-1)  … 1 用 f(n) 记 n! 则 f(n) = n  (n-1)! 一个定义在自然数集上的函数称为递归的,如果它的定义中使用了它本身。 例 f (0) = 1 f (n+1) = (n+1)* f(n)

  16. 3.6 递归函数 [例]Fibonacci 序列:1, 2, 3, 5, 8, 13, 21, … 初始条件:f1 = 1, f2 = 2; 递归关系:fn=fn1+ fn2 , n3 一般地,递归函数定义格式为 f(0) = g -- 递归基 f(n+1) = h(n, f(n)) -- 递归步

  17. A B C A B C 3.6 递归函数 [例] 汉诺塔(Tower of Hanoi Puzzle,Lucas)。如图,A柱上从小到大套着n个圆盘,利用B柱将圆盘搬到C柱,要求: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只有处于最顶端的圆盘才能被移动;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将较大尺寸的圆盘放在较小尺寸的圆盘上面。

  18. 3.6 递归函数 归约为三个需要解决的子问题:

  19. 3.6 递归函数 即:1. 将A柱上部的n1个圆盘搬到B柱; 2. 将A柱剩下的最大圆盘移到C柱; 3. 将B柱的n1个圆盘搬到C柱。 设完成问题要求需要移动圆盘的次数为Cn,则由上述讨论得到:Cn= Cn1 +1+ Cn1 = 2Cn1 +1 初始条件:C1= 1 (只有一个圆盘时) 可以证明, Cn = 2n1。当 n = 64 时, C64 1.61019

  20. 3.7 归纳集inductively defined sets 自然数集N的归纳定义: • 0是自然数; • 如果n是自然数,那么n的后继n’也是自然数; • 所有的自然数都可以利用规则1,2有限次得到。 如果我们用1表示0’,2表示1’,…, 则自然数集N= {0,1,2,3,…}

  21. 3.7 归纳集 许多集合都是归纳定义的。 [例] 命题公式集合WFF的定义。假定存在一个命题变元的无穷集P0={p0,p1,…}. • T, F 是命题公式; • 任意命题变元pi是命题公式; • 如果p, q 是命题公式,则p, pq, pq是命题公式。 • 所有的命题公式都可以通过有限次利用规则(1),(2),(3)得到。

  22. 3.7 归纳集 [例]二叉树集合BT的归纳定义: • 空树Nil是二叉树; • 如果t1, t2时二叉树,则Node t1 t2 是以t1,t2为左右子树的二叉树。 • 所有的二叉树都可以利用以上规则得到。

  23. 3.6 归纳集 归纳集合上的函数往往是递归函数。 [例] 定义一个命题公式的复杂度为其中包含的连接词个数: degree (T) = 0 degree (F) = 0 degree (p) = 0 p P0 degree(p) = 1+degree (p) degree(pq) = degree(p) + degree(q) degree(pq) = degree(p) + degree(q)

  24. 3.7 归纳集 [例] 定义二叉树的结点数number和二叉树的高度height: number (Nil) = 0 number(Node t1 t2) = 1+ number(t1) + number(t2) height(Nil) = 0 height(Node t1 t2) = 1 + max(height(t1), height(t2))

  25. 3.7 归纳集 [结构归纳法] 假定归纳集S的定义是 • s0  S; • 如果t1, t2, …, tmS, 则 R(t1, t2, …, tm)S; • S所有的元素有规则(1),(2)生成。 那么S上的一个性质(xS) P(x)的证明可以使用S上的结构归纳法: • 归纳基:证明P(s0)成立; • 归纳步:如果P(t1), P(t2), …,P( tm )成立, 则P(R(t1, t2, …, tm)) 成立。

  26. 3.7 归纳集 [例] 证明对于任意二叉树t: height(t)  number(t) [证明]: 归纳基: height(Nil) = 0 , number(NIL0 = 0 故 height(Nil)  number(Nil) 归纳步:假设height(t1)  number(t1); height(t2)  nubmer(t2) 则height(Node t1 t2) = 1 + max(height(t1),height(t2)  1 + number(t1) + number(t2) = number(Node t1 t2)

  27. 习题 • 设有函数f:A->B, g: B->C . 证明: • 如果g◦ f 是单射,则f是单射; • 如果g◦ f 是满射,则g是满射。 • 构造N与NN之间的一一对应。 • 写出A={a,b,c}的所有子集的特征函数。 • 构造P(A)与{0,1}A之间的一一对应。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