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5

數位教材之智財權 與創用 CC 應用研習

數位教材之智財權 與創用 CC 應用研習. 教育部創用 CC 諮詢中心 謝明均 講師. 本簡報除另有註明外 ,採用 創用 CC 【 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 3.0 台灣版 授權釋出. 2013 年 5 月 30 日. 圖 1-OpenClipArt. 限制利用 - 著作權法的趨勢. 限制利用 - 著作權法的趨勢. 著作權的內涵包括. 專屬不可讓與永久受到保護. 可透過契約授權或讓與. 兩者時常分屬於不同的主體. 著作人格權 : 對作者 人格 、 聲譽 的基本尊重. 1 、 姓名表示權 :本名、別名、不具名 作者可以決定要掛什麼名字

arlo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數位教材之智財權 與創用 CC 應用研習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數位教材之智財權與創用CC應用研習 教育部創用CC諮詢中心 謝明均 講師 本簡報除另有註明外,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3.0台灣版授權釋出 2013年5月30日

  2. 圖1-OpenClipArt

  3. 限制利用-著作權法的趨勢

  4. 限制利用-著作權法的趨勢

  5. 著作權的內涵包括 專屬不可讓與永久受到保護 可透過契約授權或讓與 兩者時常分屬於不同的主體

  6. 著作人格權:對作者人格、聲譽的基本尊重 1、姓名表示權:本名、別名、不具名 作者可以決定要掛什麼名字 2、公開發表權 作者可以決定何時發表 3、禁止不當變更 歪曲、割裂、竄改著作之內容,至損害作者之名譽

  7. 著作財產權只有著作權人決定誰能進行這11種經濟上利用著作財產權只有著作權人決定誰能進行這11種經濟上利用 1、公開口述權---用嘴念、朗讀 2、公開播送權---有線、無線電波 3、公開上映權---用機器播放影片 4、公開演出權---表演、擴音器… 5、公開傳輸權---用網路 6、公開展示權 7、重製權---以影印、錄音、錄影等其他方式… 8、編輯權 9、散布權 10、出租權 11、改作權---投入創意,以翻譯、編曲、改寫等方式…產生出新的「衍生著作」 對大眾做這些事

  8. 重製權 • 將他人寫的文章張貼在學校網站上 • 將不知名的照片收錄於校刊封面 • 在學校牆壁畫上小熊維尼 • 使用ipad翻拍1/4教科書 未必侵權,可能構成合理使用 但必須認知到此種利用已經「涉及」他人權利

  9. 改作權 • 潤飾他人文章的內容→重製or改作? • 惡搞他人的照片,譬如加上搞笑鬍子→重製or改作? 並非只要有更改他人著作內容,就是改作,關鍵在於有無投入足夠創意,產生出一個新的著作 • 將小說改編成電影→重製or改作? • 將英文小說翻譯成中文→重製or改作?

  10. 抄襲或「盜梗」? 觀念與表達方式的二分法 • 構想、想法、概念和事實本身非著作權法保護之對象,創作必須以特定方式表達出來 • 「表現形式」即作品內構想與事實、所用之語言、闡發、處理、安排及其順序

  11. 文字著作:交報告時常見的寫法 寫作的理由 《案例一》原文 時常有人問我,在學院裡教書好好的,為什麽要寫作呢?當然,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答案從前幾年的「個人興趣」演變至今已經相當複雜了。… 柯裕棻:《浮生草.寫作的理由》 《案例二》抄襲? 常常有朋友問到,在學校裡面教書教的挺好的,幹嘛要寫散文呢?沒錯,對於此提問,我的回答從幾年前的「interest」變成很複雜了。 具有高度的實質類似性,只是作一些不涉及實質內容的文字抽換

  12. 文字著作:避免被指控抄襲 《案例一》原文 時常有人問我,在學院裡教書好好的,為什麽要寫作呢?當然,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答案從前幾年的「個人興趣」演變至今已經相當複雜了。… 柯裕棻:《浮生草.寫作的理由》 《案例三》抄襲? 身為一名大學教師,我常用利用課餘時間撰寫散文,有許多的親友對於我的寫作的動機相當好奇,其實最早只是好玩,但寫久了就變成習慣了。 用自己的話來講相同的觀念

  13. 美術著作 原圖-陳玥呈小姐設計 喜餅禮盒包裝 圖片來源:http://www.uipex.com/monpub_show.aspx?ID=MP11113014532180

  14. 接觸+實質相似性=抄襲 • 「整體觀念與感覺」 • 以一般理性閱聽大眾之反應或印象為判定基準。 • 其相似之程度縱非「顯然相同」,亦幾乎可謂「一望即知」 • 二著作均係以俯視圖呈現, • 基本體態構圖、整體輪廓之線條轉折方法、走向角度、尾鰭向外延展之大小幅度及各部位比例等整體佈局構造,均甚相似。 • 至顏色配置雖有不同,然此並非影響判定二圖樣外觀輪廓是否相似之重點。 (100年度刑智上訴字第39號)

  15. 限制利用-著作權法的趨勢

  16. 1928 1976 2002年? 1956? David Goodger/CC BY-NC-SA 2.5 http://python.net/~goodger/projects/graphics/ 不斷修法延長著作權保護期間 延後公眾自由利用的時點

  17. 其他人可以自由利用,包含著作財產權的11種利用其他人可以自由利用,包含著作財產權的11種利用 保護期間屆滿後屬公共財 Public Domain

  18. 我國「著作權財產權」保護期間 一、一般人 • 原則:著作人生存期間+死後50年。 • 例外:別名、不具名之著作+公開發表50年。但別名為眾所周知 時,回歸原則。 二、公司、出版社:著作人為法人時+公開發表後50年。 三、攝影、視聽、錄音及表演+公開發表後五十年。(自然人或法人皆如此) 公開發表或死亡的起算點: 請參考:創用CC電子報第80期,林詩梅律師,「CC專題:我國著作權法下的公眾領域範圍」

  19. 公共領域(Public Domain) CC0標章 著作權人放棄著作權 http://creativecommons.org/choose/zero/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著作權所有,請勿轉載 公共領域標章 著作保護期間屆滿 http://creativecommons.org/choose/mark/

  20. 限制利用-著作權法的趨勢

  21. 著作權法§46 • 依法設立之各級學校及其擔任教學之人,為學校授課需要,在合理範圍內,得重製他人已公開發表之著作。 • 合理範圍如何界定?搭配§65 • 類型:僅限於重製 • 未來修法方向:包含公開傳輸權(網路),有助於遠距教學授課主張合理使用。

  22. 著作權法§52 • 為報導、評論、教學、研究或其他正當目的之必要,在合理範圍內,得引用已公開發表之著作。 • 引用:必須以有自己的創作為前提 • 大量引用他人著作撰寫文章,或自己之著作與所引用之著作比例不相當,依一般社會通念,非屬供自己創作之參證、註釋或評註之用者,不得主張(智財局函釋)

  23. 著作權法§64 • 明示出處之義務 • 籠統標示在參考書目X • 明白的標示在引用處 • 是否有引用出處實際上會影響構成合理使用的機率

  24. 對於合理使用常見的誤解

  25. 怎樣的利用才是「合理範圍」?著作權法§65 是否涉及商業性 事實性v.創意性 多 v. 少 是否為精華 讓著作人少賺錢

  26. 案例 • 事實: 著作權人A將「e世代網路求職密技」、「職場工作權益專題」課程講義PPT檔案發表於中國科技大學網站上,B未經A同意,擅自將A檔案部分內容(約10~15張)收錄至自己的PPT檔中,並將自己的檔案放在網站上供人閱覽。 99年度刑智上易字第117號

  27. 法院判決:並非合理使用 • 行為目的:以臨時受聘且領有報酬之方式,對參與課程學員講授,核屬基於其個人營利之目的。 • 比例與質量:B係全文照抄,僅部分有更改圖案樣式,並於供公眾使用之網站,而提供網路瀏覽、下載,顯已超出合理使用範圍。 • 市場替代性:又被告所引用內容出現在其講義最重要部分(A所專長之職涯規劃及輔導就業等課程),對於A受邀講課之潛在市場與現在價值之影響。

  28. 思考 • 實際面:如果沒放網路上是否會被發現? • 法律面:如果沒放網路上是否提高合理使用機會?

  29. 傳統授課方式 • 時間短暫 • 人數有限 • 數位教材 • 涉及「公開傳輸權」 • 流通不受時間地域限制 • 鎖帳密平台?

  30. 傳統授課方式 • 時間短暫 • 人數有限 • 數位教材 • 涉及「公開傳輸權」 • 流通不受時間地域限制 • 鎖帳密平台?

  31. 可否直接利用書商提供的光碟內容製作數位教材?可否直接利用書商提供的光碟內容製作數位教材? • 思考:書商授權教師的利用範圍? • 包含重製、公開傳輸? • 書商業務是著作權人?

  32. 書商是否會主張權利? • 肯定「涉及」書商的權利 • 認知「風險」,再行利用 • 殺雞儆猴:避險成為利用比例最超過的那位老師 Ex.整份數位教材內容有一半是完整重製書商光碟

  33. 編寫數位教材注意事項 • 文字 引歷史上名家的原文 :公共財 每頁引教科書中的定義、幾句話:合理使用 引用同一本書的許多「大」段落:用自己的話整理 key:內容不要集中於單一來源(教科書),以降 低單一來源的利用比例。

  34. 編寫數位教材注意事項 • 圖片 教科書中的圖片:降低解析度,註明出處,同一本書比例 不得過高 來路不明的圖片:創意性越高越要三思 • key:內容不要集中於「少數」來源(教科書), 以降低單一來源的利用比例。

  35. 編寫數位教材注意事項 • 影音 • 提供超連結網址給學員自行點擊 • 注意擷取的比例 • 是否為鎖帳密的平台 • 註明出處

  36. 小結 利用人動輒得「咎」,著作人未蒙其利 「僵化」的著作權法體制,將限制創意

  37. 以分享取代預設的「著作權所有」模式

  38. 一般著作權契約 • 利用人:必須得到著作權人明示的授權或讓與著作 財產權之全部或一部。 限制時間、地域、類型 • 僅供教育使用 • 改作權-繁體中文獨家授權版,僅限台灣地區販售 • 授權期間3年

  39. 創用CC:開放性的公眾授權 • 性質:私人間(著作權人與利用人間)的著作權授權契約。 • 著作權人預先設定授權契約的條件,主動分享給公眾使用,毋須另外得到授權。

  40. 創用CC的授權範圍 • 非專屬授權:著作權人仍保有著作權 • 全球性:不得限制地域 • 著作權期間內:保護期間屆滿後,屬於公共財

  41.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相同方式分享 四種核心授權要素 Attribution、BY Noncommercial、NC 若有衍生著作 允許改作允許改作允許改作允許改作允許改作 No Derivative、ND 也要採取 著作人 Share Alike、SA

  42. 小說明:姓名標示 • 依照作者指定的方式 • 「適當」的姓名標示 • 作品名稱 • 作者姓名 • 採用何種創用CC (附上該條款內容的網址或超連結,方便他人了解條款內容) • 作品連結網址

  43. 譬如 • 陽明老師在Flickr上找到一些宗瑞拍攝的照片,想要用在上課教材中,利用時必須在照片附近明顯處標示: Pub(作品名稱),宗瑞(作者),本圖片採用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台灣版授權釋出,Flickr…..

  44. 小說明:【相同方式分享】 • 指如果「改作」了「原」作品,創作出「衍生著作」,也要採取相同的創用CC條款授權釋出 • 譬如 原作品 A【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衍生著作 B【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5. 小說明:【相同方式分享】 • 並非指得否轉載、散布「原」作品 要有此要件,才能轉錄到網站?→誤解「分享」的意思 • 非指「格式上」的相同 原作品在網路上公開,就只能在網路轉載,不能收錄到紙本中?→誤解「相同」的意思

  46. 著作財產權只有著作權人決定誰能進行這11種經濟上利用著作財產權只有著作權人決定誰能進行這11種經濟上利用 1、公開口述權---用嘴念、朗讀 2、公開播送權---有線、無線電波 3、公開上映權---用機器播放影片 4、公開演出權---表演、擴音器… 5、公開傳輸權---用網路 6、公開展示權 7、重製權---以影印、錄音、錄影等其他 8、編輯權 9、散布權 10、出租權 11、改作權---新的「衍生著作」 轉載文章、圖片、音樂所涉及的權利 與相同方式分享有關

  47. 六種核心授權條款 圖2-OpenClipArt

  48. 為什麼是6種?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