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新课程下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 及教学对策 江苏省镇江一中 王 生 tcwangsheng@163

新课程下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 及教学对策 江苏省镇江一中 王 生 tcwangsheng@163.com. 总体上:基本符合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和 《 课程标准 》 的理念,较好地实现了 “ 三维目标 ” 的统一。 江苏:答案严谨,情感教育突出; 广东:史料丰富、新颖; 山东:突出研究能力、本土文化; 宁夏:关注热点、重视文科综合(次贷危机); 海南:重视基础知识、表述能力。 典型代表是江苏第 21 题和广东第 30 题。. 江苏卷 21 题:

austi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新课程下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 及教学对策 江苏省镇江一中 王 生 tcwangsheng@163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课程下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 及教学对策 江苏省镇江一中 王 生 tcwangsheng@163.com

  2. 总体上:基本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的理念,较好地实现了“三维目标”的统一。总体上:基本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的理念,较好地实现了“三维目标”的统一。 江苏:答案严谨,情感教育突出; 广东:史料丰富、新颖; 山东:突出研究能力、本土文化; 宁夏:关注热点、重视文科综合(次贷危机); 海南:重视基础知识、表述能力。 典型代表是江苏第21题和广东第30题。

  3. 江苏卷21题: 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回答:(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命题范式的变化;材料载体;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4. 广东卷第4题: 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对信息进行有效释读、串联推理、甄别、整理审视,形成新的历史认识)

  5. 具体表现在: 第一,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进行命题,摈弃不同版本教材内容之间的差异;突出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强调“问题从材料出”而不是“问题从教材出”。

  6. 对策:1、要做“减法”,找交集,“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不同版本教材各有特色(需直接阐述的知识均出自不同版本的交叉内容,其余差异均以相关材料进行铺垫,如:“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策:1、要做“减法”,找交集,“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不同版本教材各有特色(需直接阐述的知识均出自不同版本的交叉内容,其余差异均以相关材料进行铺垫,如:“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2、自主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注意时政材料的开发运用,如次贷危机,西藏问题,遗产保护,京剧等);3、抓大(主干知识)放小(琐碎知识),总结规律.

  7. “社会史”是人类全部历史的浓缩,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社会史范式也逐渐进入了高考命题人的视野。请回答下列有关中国近代社会史的几个问题:“社会史”是人类全部历史的浓缩,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社会史范式也逐渐进入了高考命题人的视野。请回答下列有关中国近代社会史的几个问题:

  8. 刚剪掉辫子的四位爷爷 穿着改良旗袍的五位婆婆 不再缠足的姑姑 (1)下列三幅图片是重庆市游自国先生家族先人的老照片,深刻地反映了民国初期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据下图指出其变化及成因(本题分层次赋分)。

  9. (2)新中国成立以来,女性的服饰也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过程:(2)新中国成立以来,女性的服饰也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过程: 请回答:有人说“流行的服饰是社会发展、变化状况的一个缩影”,请你结合上述两幅图片阐述这个说法。 20世纪50年代女性最时尚、单调的列宁装 20世纪80年代末陕西韩城党家村姑娘们展示 的时尚服装

  10. 第二,以丰富的材料为试题情境,转变试题的考查功能,淡化对知识点本身的过于关注,突出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释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第二,以丰富的材料为试题情境,转变试题的考查功能,淡化对知识点本身的过于关注,突出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释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

  11. 1、材料种类丰富,情境新颖。 (1)文字材料。(略) (2)文物图片(含漫画)材料 (广东1)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江苏7)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洪仁玕 D.严复

  12. 图3为北宋末年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图3为北宋末年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3. (3)诗歌、书法等材料: (广东11)“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江苏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14. (4)数据图表材料: (宁夏30)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上表反映出: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15. 2、考查的能力重心所在:直接提炼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进行嫁接解决问题。2、考查的能力重心所在:直接提炼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进行嫁接解决问题。 (1)直接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广东3)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 (2)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嫁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广东11)“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6. A B C D 对策:1、在平时的教学与训练中,要重视多样化材料信息的开发、呈现(无论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要提供材料情境)。 例 在下列甲骨文字中描述分封制度(或井田制)的是 注释:A:四手共抬一物;B:巡行并保卫城邑之安全;C:阡陌纵横之农田;D:执干戈以卫社稷

  17. 2007年1月,央视《艺术品投资》栏目举办的“2007民间寻宝记——走进丹阳”在评选“十大宝物”时发生意外:礼仪小姐展示一面战国青铜镜时不慎失手,古镜当场被摔碎。瞬间,人们都惊呆了。央视工作人员、礼仪小姐和专家都赶紧在地面上捡拾碎片,栏目负责人当场承诺将邀请著名的青铜器修复专家贾文忠修复古镜。该青铜镜之所以受到这样的珍视,主要在于它的:2007年1月,央视《艺术品投资》栏目举办的“2007民间寻宝记——走进丹阳”在评选“十大宝物”时发生意外:礼仪小姐展示一面战国青铜镜时不慎失手,古镜当场被摔碎。瞬间,人们都惊呆了。央视工作人员、礼仪小姐和专家都赶紧在地面上捡拾碎片,栏目负责人当场承诺将邀请著名的青铜器修复专家贾文忠修复古镜。该青铜镜之所以受到这样的珍视,主要在于它的: ①艺术价值 ②历史文化价值 ③工艺价值 ④文学价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 课例:选修“毛泽东”《诗词益彰话历史——伟人毛泽东》课例:选修“毛泽东”《诗词益彰话历史——伟人毛泽东》 在2007年9月28日的祭孔大典中,山东曲阜公开向社会征集出了“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它们分别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请选择上述名言中的任意一句,说明被评选(征集)出的理由。

  19. 2、提供给学生提炼材料信息的一般性技能。 (1)要善于从材料中数据信息的对比、变化分析中得出结论。 2007年广东卷第26题给了这样一则材料“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要求学生分析该材料反映出明朝妇女怎样的婚姻观?

  20.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 (2)从材料的引文和注释中获得信息。 (2008年江苏卷第9题)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21. (广东7)《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见下图)的主要目的是(广东7)《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见下图)的主要目的是 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22. (3)从材料的关键字、词中获得信息。 抓住材料中的核心字、词,就可以得到关键信息。 (2008年江苏卷第5题)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C)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23. (4)“省略号”前、后的内容往往就是重要的信息。(4)“省略号”前、后的内容往往就是重要的信息。 (2008年山东卷第27题)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请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 (答案: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

  24. (5)对材料信息的通盘考虑。 (2008年江苏卷第21题)(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请回答:材料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25. (6)从材料所反映、体现出作者的“语气”中获取有效的隐性信息。(6)从材料所反映、体现出作者的“语气”中获取有效的隐性信息。 (江苏 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2008年江苏卷第6题)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7)挖掘隐性信息的其他方法:从分析史料作者的阶级立场出发分析其动机的指向;在否定别人的观点中委婉地暗示出自己的主张。

  26. 第三,突出对研究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将新课程理念与学科特色相结合,突出了对学生研究意识、能力、方法和过程的考查,体现出了与高校教学相衔接的特点。(“消磁”和重新“洗脑”现象的出现)。

  27. 1、将信息进行有效释读、串联推理、甄别、判断、整理,形成新的认识。1、将信息进行有效释读、串联推理、甄别、判断、整理,形成新的认识。 (广东26) 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指出情况表 (1)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结合问题(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

  28. 判断: (广东26(4))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据问题(3)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答案:不成立。西汉的商业繁荣部分由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所推动;西汉的商业与催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商业有本质差别材料中看不见雇佣关系。)

  29. 2、寻求有效论据的能力和方法(考查学生搜寻材料途径的便捷性和方法的科学性;论据的丰富性和典型性)。2、寻求有效论据的能力和方法(考查学生搜寻材料途径的便捷性和方法的科学性;论据的丰富性和典型性)。 (广东9)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江苏22)“驳斥材料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30. 3、探究主题的创新能力和方法。(给定一个背景材料,通过自己的理解提出独特的观点,根据观点的创新性评定赋分。)3、探究主题的创新能力和方法。(给定一个背景材料,通过自己的理解提出独特的观点,根据观点的创新性评定赋分。) (山东34) 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对是否接受“清室优待条件”有不同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31. 4、逻辑论证的能力和方法(史论结合、实事求是的态度;文字表述的严谨性;参考文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定。4、逻辑论证的能力和方法(史论结合、实事求是的态度;文字表述的严谨性;参考文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定。

  32. (广东2007)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广东2007)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广东2007)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车主集中洗车的时间

  33. (广东26题)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广东26题)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1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请回答: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

  34. (山东 2007)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5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冒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 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 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 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 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35. 对策: 1、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注重思维过程的训练,重视证据意识。 2、以问题为抓手,重视问题提出和解决的方法、过程。 3、鼓励学生的多角度思考和创新性学习。 4、平时练习题的设计要体现该理念。

  36. 第四,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体现了人文学科所特有的教育功能。第四,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体现了人文学科所特有的教育功能。 通过“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认识”、“对策”等引导词来提问,就某一个特定的历史问题要求考生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的试题就是实现历史学科教育功能的主要途径。

  37. 对策: 1、要善于总结情感类试题的答案来源,掌握作答的一般性规律和依据。 第一,是对前面几个问题“答案”内容的整合、提升,即:从前面几个问题中或总结经验或吸取教训。如,江苏第23题,我们完全可以从前面几道问题的答案“英国的‘自由放任模式’→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和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过程”中,得到“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这样的启示。再如,第24题B第(4)问“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答案也是对前面几个问题答案内容的整合与提升。 第二,是对时政(现实)热点问题的感悟。如,第24题D第(3)问“分析旅游业与世界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你能从中得出什么启示?”这就是一个热点问题。现今,世界遗产遭到威胁和破坏的程度日益严重,通过该题,要学生感悟、认识到旅游业与世界遗产保护之问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要妥善处理好经济利益与世界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 第三,是源自《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中的表述。在新课程下,高考命题不再依据教材而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如,第24题A“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有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第24题B“华盛顿不贪恋权力”等等内容都直接出自《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中对“教学目标”的表述。

  38. 2、要积极进行有效的训练,形成解题的技能。在平时的训练中,一方面要重视培养释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一方面要有意识地提示自己:从中能够得到哪些认识?等等,并形成为一种习惯。2、要积极进行有效的训练,形成解题的技能。在平时的训练中,一方面要重视培养释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一方面要有意识地提示自己:从中能够得到哪些认识?等等,并形成为一种习惯。

  39.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 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4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有关知识分析有利于荣氏企业创办的政治、经济因素是哪些?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 (4)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民族工业的真正春天是1956年”? (5)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 (6)下图为荣德生1943年书写的对联,从中可以看出荣氏企业的经营理念。这种理念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弘扬、借鉴的精神是什么?

  41. 3、要善于捕捉、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并与所学内容进行有效“嫁接”,要重视对《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中有关“情感目标内容”的学习,要能够总结出回答这类试题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些内容,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增强国力”等等。3、要善于捕捉、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并与所学内容进行有效“嫁接”,要重视对《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中有关“情感目标内容”的学习,要能够总结出回答这类试题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些内容,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增强国力”等等。

  42. 自己的几点感受和期待: 第一,新课程实施中的“拐点论”与高考试题改革。 第二,高考命题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理念。 高考命题应该“眼中有学生”,要以尊重学生的实际基础和促进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为命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改变传统命题中那种以命题人的意志和思维为中心的做法。

  43. 1、试题要立足于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发展需求。(1)试题的可选择性。(2)试题内容的开放性。(3)试题答案组织过程的个性化。 2、试题要立足于学生的差异实际,呈现出层次性的特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发展需求。(1)试题设问的层次性、梯度性要明显。(2)试题答案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要求。 3、试题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改变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单一性”考查,重视对学生“三维目标”的考查,即:要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过程与方法的统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在这个精神指导下的高考历史命题要更加突出对学生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体验的考查。

  44. 第四,要加强研究: 要加强教学研究(高考试题、考试说明、课程标准、不同版本教材、学生)和教学反思,构建科研的平台,以推进新课程下的教学改革。 精讲多练(讲课不超过15分钟;做典型题;现场讲评;总结方法和规律、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问题设计。) 参考资料的问题。淡化专题复习。注意横向综合。抓住一个“点”向外发散。 在平时的命题测试中要体现、“靠近”新课程的理念。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

  45. 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

  46. “老师,让我考考你” 快下课了。又到布置作业的时间了。望着同学们几近哀求的目光,我突然灵机一动:“今天课后老师不留作业了”!我大声宣布道,同学们一片欢呼“老师万岁”!“但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围绕着我们今天学习的有关《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给老师留一道作业题,请拿出你最精彩的问题考一考老师,让老师也尝一尝做作业的滋味,记住要附答案呦。”同学们又是一片雀跃。 对于《天朝田亩制度》的理解是教材中的难点,同学们在课后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热情,积极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资料、钻研思考,每人为我布置了一道“高难度”的作业。

  47. 第二天,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要求第一个“考问”我,好像要为以前的不公正“作业待遇”雪耻似的。我话锋一转“老师肯定回答不出同学们留给我的所有作业,又不可能在这十几分钟内(其他时间还要讲新课的)回答出同学们的全部问题。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你们组内最难的、最有特色的作业来考老师,但答案不许有错误,好吗?”“好!”几乎异口同声。第二天,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要求第一个“考问”我,好像要为以前的不公正“作业待遇”雪耻似的。我话锋一转“老师肯定回答不出同学们留给我的所有作业,又不可能在这十几分钟内(其他时间还要讲新课的)回答出同学们的全部问题。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你们组内最难的、最有特色的作业来考老师,但答案不许有错误,好吗?”“好!”几乎异口同声。 同学们开始分组讨论,时而窃窃私语,惟恐被我听见;时而争执得面红耳赤,“你的问题我都会,怎么能难倒老师呢?不要。”“你的答案不完整,还要补充……”“还应该把第一问换成李小伟的那道题,肯定会难倒这位老古董(学生对我的‘爱称’)的”……

  48. “时间到”。“第一组?”“如果《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是科学的,太平天国运动能失败吗?”组长有些得意。我把问题写在黑板上。紧接着,另三道“难题”也相继出现在黑板上。说真的,同学们课后是下功夫思考了,有的问题确实是有水平的,如,“既然《天朝田亩制度》满足了农民阶级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为什么农民阶级最终还不拥护这个制度呢?”。如果没有查阅资料并经过深思熟虑是提不出来的。“时间到”。“第一组?”“如果《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是科学的,太平天国运动能失败吗?”组长有些得意。我把问题写在黑板上。紧接着,另三道“难题”也相继出现在黑板上。说真的,同学们课后是下功夫思考了,有的问题确实是有水平的,如,“既然《天朝田亩制度》满足了农民阶级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为什么农民阶级最终还不拥护这个制度呢?”。如果没有查阅资料并经过深思熟虑是提不出来的。 “好,同学们留的作业都很好。但我要先回答最难的问题,你们认为哪道题最难?”下面一片争论,有三道题相继被同学们讨论后解决了。最后大家把意见集中在上面所列的第二道问题(“既然《天朝田亩制度》满足了农民阶级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为什么农民阶级最终还不拥护这个制度呢?”)上,拭目以待我是怎样出丑的。

  49. “对不起,老师真的回答不出来,我们还是请命题人解释一下答案吧。”大家抱以热烈的掌声。待那位同学讲完答案后,我又追问“大家分析他的答案完整吗?在这些原因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你同意他的答案吗?”同学们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补充。我因势利导:“同学们能否再结合《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后来的实施情况去分析呢?”结果同学们提出了一些令我意想不到的颇具创造性的答案,命题人也予以了认可,我也从中受益了很多,真是教学相长呀。“对不起,老师真的回答不出来,我们还是请命题人解释一下答案吧。”大家抱以热烈的掌声。待那位同学讲完答案后,我又追问“大家分析他的答案完整吗?在这些原因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你同意他的答案吗?”同学们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补充。我因势利导:“同学们能否再结合《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后来的实施情况去分析呢?”结果同学们提出了一些令我意想不到的颇具创造性的答案,命题人也予以了认可,我也从中受益了很多,真是教学相长呀。 见好就收。“下面的三个问题还需要老师回答吗?”“不需要了”“为什么?”“我们都会了”,同学们猜出了我让他们留作业的意图,个个脸上流露着喜悦和理解。整整十分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50. 文科思维方式的理科化; 总结关键词; 注重人文素养 的培养; 正确运用模拟题和高考题; 精讲精练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