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第一节 智力障碍概述 第二节 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 一、了解智力障碍儿童的概念、分类、诊断评估及原因 二、掌握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安置形式以及主要的教学策略.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本章学习目标. 一、智力障碍的概念 (一)我国的定义( 2006 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伴有适应行为障碍,发生在 18 岁之前.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第一节 智力障碍儿童概述. (二)美国的定义 美国智力障碍学会( AAMR )对智力障碍所作的定义:

avani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 第一节 智力障碍概述 • 第二节 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

  2. 一、了解智力障碍儿童的概念、分类、诊断评估及原因一、了解智力障碍儿童的概念、分类、诊断评估及原因 二、掌握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安置形式以及主要的教学策略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本章学习目标

  3. 一、智力障碍的概念 (一)我国的定义(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伴有适应行为障碍,发生在18岁之前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第一节 智力障碍儿童概述

  4. (二)美国的定义 美国智力障碍学会(AAMR)对智力障碍所作的定义: 1、AAMR1983(第八版)的定义 智力障碍是指一般的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同时存在适应行为方面的障碍,并发生在发育时期。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5. 2、 AAMR1992(第九版)的定义 指个体现有的功能存在着真实的局限,其特点是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同时伴有下列各项适当的适应技能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局限:交往、自我照顾、居家生活、社会技能、社区运用、自我管理、卫生安全、实用的学科技能、休闲生活和工作;智力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6. 3、AAMR2002(第十版)的定义 智力障碍是一种障碍,其特征是在智力功能以及适应性行为两个方面有显著限制,表现在概念性、社会性和实践性适应技能方面的落后;障碍发生在十八岁以前。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7. (三)智力障碍定义使用的前提 1、考虑社区环境背景及文化 2、有效评估 3、局限与优势并存 4、构建支持方案 5、有效改进智障者的生活功能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8. (一)智力障碍的鉴定 智力障碍的诊断标准1: 一般智力功能显著低于平均水平。 其内涵是智商低于平均智力商数的两个标准差。如果采用韦氏智力测验量表,该量表的平均智商为100分,一个标准差为15分,因此,低于两个标准差就是低于70分以下。(如果采用的智力量表的标准差不同,判断点有所不同,因此,有关文献中关于“低于70或75分”的说法,取决于所使用的智力量表的标准差)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二、智力障碍的鉴定分类

  9. 智力障碍的诊断标准2: 同时伴随着适应性行为方面的明显障碍。 1992年格罗斯曼(Grossman)提出的适应性行为。它包括8个方面:(1)感觉—运动能力;(2)交往能力;(3)自助技能;(4)社会化;(5)学习能力;(6)推理判断能力;(7)社会技能;(8)职业和社会责任感等。 一个人的适应行为可以用适应行为量表加以测量。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10. 智力障碍的诊断标准3: 智力障碍是否表现在18周岁之前。 以上三条标准构成了智力障碍的基本内容,也是智力障碍的诊断标准。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11. (1)智力 智力包括那些重要能力——1020专家的评介: (1)>96%的认为:抽象思维或推理、获得知识的潜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2)60~80%认为:对环境的适应、创造力、一般的知识、语言能力、算术能力、记忆、心理活动速度。 (3)<25%认为:成就动力、目标定向、感觉敏感度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1、智力功能的评估

  12. 斯皮尔曼(Spearman)的g因素和s因素说: g因素(普通因素):所有智力活动所需要的共同 因素。 S因素(特殊因素):某一特殊方面的才能。 Cattell的流体(Fluid)智力和晶体(Crystaliged)智力说: 流体智力:认识分析能力、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基本 能力,不太受学习的影响。 晶体智力:流体智力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受文 化影响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13. (2)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是评估智力的一种标准化手段。 常用的智力测验工具主要有: 比内-西蒙量表 韦克斯勒量表(Wechsler Scale,WS)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14. 比内-西蒙量表的发展 该量表的最早版本是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内(A. Binet)和医生西蒙(T. Simon)于1905年编制而成,称比内-西蒙量表。 1908年,比内发表修订后的比内-西蒙量表,删掉了1905年量表中不合适的测验项目,增加了一些新的测验项目,使总数达到59个。此外,在此次修订本中他将测验成绩用“智力年龄”表示,并建立了常模,这是心理测验史上的一个创新。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15. 斯坦福-比内量表 在1916年的量表中,首次引入了比率智商的概念,以IQ作为比较人聪明程度的相对指标。 1960年,推蒙和梅里尔再度合作,将1937年量表L型和M型中的最佳项目合并成单一的量表,称L-M型。此次修订除对样本的代表性较1937年时更广泛外,重大的改革是采用了韦氏量表的离差智商替代比率智商,其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6。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16. 中国比内测验 1924年,《中国比内-西蒙智力测验》(陆志韦修订),适合于江浙儿童使用; 1936年,陆志韦和吴天敏发表了第二次修订本,使用范围扩大到北方; 1982年,吴天敏教授对比内量表又进行了修订,称《中国比内测验》。 测验对象扩大为2~18岁; 基本上每岁3个试题,共计51个题目; 放弃了比率智商,而采用离差智商的计算方法来求IQ。 此外,吴天敏教授考虑到教育、医疗实际部门对智力测验的需要,又编制了〈中国比内测验简编〉。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17. 韦克斯勒量表(Wechsler Scale,WS) WS的几套量表的名称和适用的年龄范围 量表名称 年龄范围 1.W-BI 7~16,17~70岁 2. WAIS(WAIS-R) 16岁以上 3. WISC(WISC-R) 6 1/2~16岁11月 4. WPPSI 4~6 ¾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18.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David Wechsler(1896-1981)

  19. (3)智力商数 智力商数(IQ):是智力数量化的单位,是将个体智力水平数量化的估计值。IQ在一定范围波动,叫可信限区。IQ有比率IQ和离差IQ。 比率IQ: IQ=100(MA/CA) MA:心理年龄,CA:生物学年龄 优点:简便明了; 缺点:智力发展在一定年龄阶段呈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的线性关系,但到一定年龄阶段(18~20岁)发展减慢或停止或下降,此时,比率IQ不适用了。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20. 离差IQ: 条件:人类智力呈常态分布 IQ=100+15(X-x/SD)或100+15(Z) x:样本平均数;SD为样本标准差;X为个人得值。 优点:不受智力发展的年龄关系限制; 缺点:计算复杂。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21. (1)适应行为 指人们习得的用于适应日常生活的概念性、社会性以及实践性技能。 (2)适应行为量表 《儿童适应行为量表》(龚耀先,1994)、《儿童适应行为量表》(韦小满,1996)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2、适应行为评定

  22. 轻度:IQ为50-70,ADQ为55-69,可教育。 中度: IQ为35-49,ADQ为40-54,可训练。 重度: IQ为20-34,ADQ为25-39,严重和多重障碍。 极重度: IQ为小于20,ADQ小于25,严重和多重障碍。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二)智力障碍的分类

  23. 我国智力障碍的分类系统见下表: 一级: IQ为小于20,ADQ小于25,极重度。 二级: IQ为20-34,ADQ为25-39,重度。 三级: IQ为35-49,ADQ为40-54,中度。 四级: IQ为50-70,ADQ为55-69,轻度。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24. 2006年,智力障碍占残疾人比例为6.68%,占总人口的比例为0.42%2006年,智力障碍占残疾人比例为6.68%,占总人口的比例为0.42%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三、智力障碍的出现率

  25. 1、出生前 2、围产期 3、出生后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四、智力障碍产生的原因

  26. (1)遗传性异常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节性硬化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遗传性代谢病中的苯丙酮尿症 (2)染色体异常 ——21三体(DOWN)、脆性X综合征、Turner综合征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1、出生前

  27. (3)先天性颅脑畸形 家族性小头畸形 先天性脑积水 脑膜脑膨出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28. (4)母体在妊娠中受有害因素影响 感染 药物、毒物或化学毒素 放射线 母体健康状况 胎盘功能不足 先兆流产,多胎妊娠等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29. 早产 未成熟儿 产程过长 宫内或出生时窒息 产伤 新生儿颅内出血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2、围产期

  30.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炎、脑膜炎 核黄胆 颅脑外伤 脑缺氧 甲状腺功能低下 颅内出血 幼年重度营养不良 儿童缺乏文化教育机会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3、出生后

  31. 1、加强孕期保健 2、做好儿童保健 3、及时诊治可以治疗的遗传性或内分泌障碍疾病,避免影响智力发育。 4、开展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 5、宣传教育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四)智力障碍的预防

  32. 身体方面 思维方面 记忆方面 注意力方面 言语方面 个性方面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五、智力障碍儿童的特征

  33. 从上述说明可见,障碍儿童一般不是某一心理过程水平低下,而是整个心理活动各方面的水平都很低下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34. 思考题: 1、如何鉴定儿童的智力障碍? 2、造成儿童智力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35. 一、学习环境 (一)融合的普通班级 (二)资源教室 (三)特殊班 (四)特殊教育学校 (五)在家教育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第二节 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

  36. (一)随班就读 轻度智力障碍学生学习的课程与普通学生基本一致,在适当时候根据学生情况增加相应的课程,如职业教育、康复训练等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二、课程

  37. 根据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包括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根据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包括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 1、一般性课程 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运动与保健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二)特殊教育学校

  38. 信息技术 康复训练 第二语言 艺术休闲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2、选择性课程

  39. (一)支架教学法 理论基础: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 主要环节: 1、搭脚手架 2、进入情境 3、独立探索 4、协作学习 5、效果评价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三、教学策略

  40. 1、定义 指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人、事、物中实施教育、教学。(《特殊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与实施》)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二)真实情境教学

  41. 2、特点 自然 学生有主动参与性 易收实效 情景选择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42. 3、情景教学适宜的活动 需要长期、持续训练的目标 需要在适当场所、时间、具体事件当中表现的 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 与情景相适宜的一些行为培养 与认知有关的目标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43. 4、情景教学的步骤 选择情景 调查所选情景 分析所选情景 设计安排教学活动 实施情景教学 随机性利用情景教学 创设情景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44. 情景教学法既是一种教学法,也是一种教育意识。情景教学法既是一种教学法,也是一种教育意识。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45. 1、定义 任务分析法又叫工作分析法。 工作分析是指以学生现阶段的能力为准,将欲达到的教学目标中的各项行为做有系统且详细的描述。 采用工作分析的教学模式就称为“工作分析教学法”。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三)任务分析法

  46. 2、何时运用工作分析法 复杂的工作和学习者感到困难的工作 适用于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如生活自理技能、社区使用、基本知识传授和部分情感教育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