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1

職場常見非職業性疾病之健康管理 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及肝功能簡介

職場常見非職業性疾病之健康管理 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及肝功能簡介. 行政院衛生署 桃園醫院 職業醫學科 林育正 醫師. 課程大綱. 勞工死亡原因統計 疾病預防策略 代謝症候群 心血管疾病 肝功能異常. 勞工死亡原因統計 General vs. Worksites. Non-occupational diseases prevailing among workplaces in Taiwan -Leading mortalities-.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職場常見非職業性疾病之健康管理 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及肝功能簡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職場常見非職業性疾病之健康管理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及肝功能簡介職場常見非職業性疾病之健康管理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及肝功能簡介 行政院衛生署 桃園醫院 職業醫學科 林育正 醫師

  2. 課程大綱 • 勞工死亡原因統計 • 疾病預防策略 • 代謝症候群 • 心血管疾病 • 肝功能異常

  3. 勞工死亡原因統計General vs. Worksites

  4. Non-occupational diseases prevailing among workplaces in Taiwan-Leading mortalities-

  5. Non-occupational diseases prevailing among workplaces in Taiwan-Leading mortalities-

  6. 疾病預防策略

  7. 疾病預防策略-三級 Leavell & Clark(1965)把預防策略分為三級 初級預防:健康促進、特殊保護 次級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疾病控制) 三級預防:限制殘障、復健

  8. 疾病的自然史與三段五級預防

  9. 醫療支出與健康之關係 二段預防 一段預防 二段預防 以台灣為例(溫啟邦,全國衛生醫療政策會議 2003)

  10. 國人對慢性疾病預防認知及預防保健服務利用 • 慢性病預防方法之認知 • 71.5%的民眾知道「飲食控制」,41.0%知道要「養成運動習慣」,但仍有17.1%不知道慢性病預防方法 • 全民健保提供免費健康檢查之認知 • 63.2%知道全民健保提供免費健康檢查服務 • 74.4% 之40歲以上民眾知道每三年一次健康檢查 • 76.6%之65歲以上民眾知道每年一次健康檢查 • 全民健保免費健康檢查服務之利用率 • 40歲以上民眾,僅有49.9%曾利用過這項服務 • 2005

  11. Metabolic Syndrome Management in Workplace

  12. Metabolic Syndrome Taiwanese : Male > 90 cm Female > 80 cm 2005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 Consensus definition

  13. 國健局代謝症候群之診斷

  14. 代謝症候群

  15. 代謝症候群 • 2002年國民健康局之資料 • 年齡別之代謝症侯群盛行率,20-29歲5.1%,30-39歲9.9%,40-49歲15.8%,50-59歲21.1%,60-69歲29.2% • 男性之代謝症侯群盛行率16.9% • 20-29歲3.2%,30-39歲5.2%,40-49歲10.1%,50-59歲 20.6%,60-69歲33.5% • 女性之代謝症侯群盛行率13.3% • 20-29歲7.3%,30-39歲15.3%,40-49歲22.4%,50-59歲21.6%,60-69歲24.2%

  16. 代謝症候群防治策略(國健局)

  17. 代謝症候群防治策略(日本) • 日本政府規定,如果健檢報告之腰圍、體重、血壓、血脂、血糖有異常情形,依據輕重程度不同,必須接受醫師、保健師、專業營養師的面談,接受飲食與運動的輔導,並以電話或面談的方式確認成果 • 日本企業或地方政府必須擔負被保人或被扶養者「一定要健康」的義務,直到數據顯示健康為止,若未能達目標,地方政府和私人機構將面臨罰款。 • 日本最大的電腦製造商NEC表示,若無法達成目標,罰款高達1900萬美元(約台幣5億7760萬元)

  18. 代謝症候群-治療 • 積極的生活方式改變(飲食、運動)是主要的治療方式。

  19. 代謝症候群-治療 • 三少的飲食原則 • 少鹽 • 少油 • 少糖 • 增加植物性纖維的攝取,多吃蔬菜、水果。 • 食物總熱量以維持理想體重(非實際體重)之熱量為原則 • 活動度 • 輕度活動:每天25大卡/每公斤體重 • 中度活動:每天30大卡/每公斤體重 • 重度活動:每天35大卡/每公斤體重 • 理想體重 • 男性理想體重:(身高-80)*0.7 • 女性理想體重:(身高-70)*0.6

  20. 代謝症候群-治療 1.運動原則 • 好動150健康一定行(台灣健康體能指引) • 每週從事中度身體活動 • 一般成年人、老人至少150分鐘 • 兒童、青少年至少210分鐘 2.心肺功能障礙,如心肌梗塞、心絞痛或走路運動 時有胸悶、胸痛、呼吸不順情形則選擇輕度運 動如慢走、游泳等。 3.規律的運動能有效降低血糖、血壓及血脂肪, 並維持良好的心肺功能。

  21. 代謝症候群-管理 • 目標:降低罹患重大心血管事件風險 • 評估: • 風險程度評估 • 家族史 • 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 • 數量 • 5>4>3 • 嚴重度 • 空腹血糖 • >100mg/dl126mg 飲食、運動治療,每三個月到半年定期追蹤檢查飯前及飯後血糖。 • >126mg/dl積極的飲食、運動治療,並考慮開始使 用藥物。 • 血壓高 • 收縮壓>130mmHg,140 mmHg飲食、運動治療, 每天定時量血壓。 • 收縮壓>140mmHg 積極的飲食、運動治療,並考慮開始使用藥物。

  22.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anagement in Workplace

  23. 高 血 壓

  24. 高血壓之流行病學研究 • 1993年的報告,國人40歲以上高血壓盛行率18%以上 • 2002年國民健康局之資料,國人高血壓盛行率 • 男性之高血壓盛行率24.9%,女性18.2% • 年齡別之高血壓盛行率,20-29歲3.7%,30-39歲7.0%,40-49歲19.4%,50-59歲34.0%,60-69歲47.1%

  25. 高血壓的定義

  26. 高血壓的成因

  27. 高血壓的測量 • 病人應坐在靠背的椅子上裸露上臂與心臟位置同高測血壓 • 量血壓三十分鐘前不可吸菸或食用含咖啡因食物 • 老年人比年輕人易有姿勢性低血壓,所以最好同時測量站,坐及臥姿的血壓 • 病人最好有五分鐘以上之休息再量血壓 • 儘量用水銀血壓計,多次讀取血壓值時,兩次測量時間間隔應大於兩分鐘,而取其平均值

  28. 高血壓的測量

  29. 高血壓的自我測量 • 病人自我測量血壓非常重要 • 可以分辨真正的高血壓及白袍性高血壓 • 可評估抗高血壓藥物的反應 • 可改善病患對治療的依賴性以及減少醫療成本

  30. 高血壓病患的評估 • 評估確定診斷的高血壓病人有三個重點 • 確認引起高血壓的原因 • 診斷有無標的器官之病變及心血管疾病 • 確認有無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及合併症

  31. 高血壓的控制 • Aggressive management of high BP is important in reducing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slowing renal disease progression than is intensive control of blood glucose levels. • In UKPDS, diastolic BP control (goal, 85 mmHg) had a greater impact on reducing cardiovascular events, strokes, and death than did tight blood glucose level control.

  32. 高血壓的控制 • 與中風(腦血管疾病)關係 • 與腦出血的關係比腦梗塞略為密切 • 降壓藥物可以降低40%腦中風機率 • 與冠狀動脈疾病(CHD)關係 • 在相當寬廣的血壓範圍內都表現出類似的結果 • 血壓越低發病的危險性就越低,目前無已知之下限 • 降壓藥物可以降低25%的心肌梗塞機率 • 與心臟衰竭關係 • 具有高血壓病史的病人發生心臟衰竭的風險多出六倍 • 降壓藥物可以降低50%的心臟衰竭機率 • 與腎臟病變關係 • 舒張壓每下降5 mmHg,罹患末期腎臟病的風險就會降低至少四分之一

  33. 高血壓的非藥物治療

  34. 高血壓的非藥物治療 DASH

  35. 健康飲食金字塔 × • 2002年,哈佛大學公共健康學院沃爾特‧威萊特博士

  36. 高血壓防治策略 • 初段預防 • 減肥、運動、飲食、戒菸 • 次段預防 • 定期測量血壓、定期服藥 • 控制血壓︰140/90mmHg(一般)、130/80mmHg (DM或腎臟病) • 三段預防 • 腦血管、心血管、腎臟疾病等併發症

  37. 腦血管疾病/冠狀動脈疾病

  38. 腦血管疾病 • 俗稱腦中風 • 由於腦部血管疾病而急性發作的局部神經性傷害 • 突然而劇烈地發生局部性神經學症狀 • 分成缺血性和出血性腦血管疾病

  39. 腦血管疾病-危險因子 • 年齡︰男性≧45歲,女性≧55歲 • 高血壓︰發生腦中風的機率高出六倍 • 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紅血球過多症、肥胖等患者 •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 腦中風家族史或家族遺傳 • 不良的生活型態︰如吸煙、酗酒習慣、缺乏運動 • 口服避孕藥

  40. 腦血管疾病-治療 • 腦中風的治療 • 血栓溶解藥物是缺血性腦中風急救的治療方法,但只能在病發三小時內才有效 • 預防二次腦中風 • 國內每年每一千人就有六人會發生腦中風,百分之十的病人一年內會再發生第二次腦中風 • 一旦再發作,殘障程度都會變的比第一次嚴重 • 其中百分之二十五的比率,因二次中風而死亡 • 防治︰血壓、血脂、血糖等的控制

  41. 冠狀動脈疾病 • 冠狀動脈,負責供應血液給心臟肌肉,使心臟得到日常所需的氧氣及營養 • 假如冠狀動脈變得狹窄、閉塞,就形成了冠狀動脈心臟病,或簡稱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