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大纲. 1. 心脑血管疾病的概况.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2.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3. 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 4. 舒血宁 注射剂的临床应用. 2. 1. 心脑血管疾病的概况. 心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与危害. 3.

bart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2. 大纲 1.心脑血管疾病的概况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2.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3.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 4.舒血宁注射剂的临床应用 2

  3. 1.心脑血管疾病的概况 心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与危害 3

  4. 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改变,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高血压的老年人使用降压药有讲究,有原则,对于老年降压药的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45%患有高血压的同时还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根据卫生部2007年统计数字显示,据国外的资料显示,50%左右的糖尿病人都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老年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改变,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高血压的老年人使用降压药有讲究,有原则,对于老年降压药的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45%患有高血压的同时还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根据卫生部2007年统计数字显示,据国外的资料显示,50%左右的糖尿病人都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老年疾病。 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5. 心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心血管 脑血管 心脏病 高血压 高脂血症 缺血性脑中风 出血性脑中风 5

  6.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是由于动脉血管内壁有脂肪、胆固醇等沉积,并伴随着纤维组织的形成与钙化等病变,即动脉硬化。这种病变发展至心脏冠状动脉时则形成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急性死亡。从正常动脉到无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搏管狭窄,需要十余年到几十年的时间;但从无症状的动脉硬化到有症状的动脉硬化,如冠心病或脑中风,只需要几分钟。很多病人因为毫无思想准备,也没有预防措施,所以死亡率很高。心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都属于心血管病。

  7. 心血管疾病——心脏病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因为粥样硬化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影响冠状动脉循环的一种心脏病。根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病变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多个类型,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分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脏骤停5型。

  8.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CVD:高血压性心血管病 140~159/90~99mmHg, 为1期高血压; 160~179/100~109mmHg, 为2期高血压; ≥180/110mmHg,为3期高血压。

  9. 高胆固醇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 混合型高脂血症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 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论是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脂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 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高脂血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毫摩尔/升,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 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毫摩尔/升,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5.72毫摩尔/升。 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0.9毫摩尔/升。

  10.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的堵塞或破裂,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关症状。它是一种危害人民健康,威胁生命,影响劳动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常见的脑血管病大致可以分为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 脑血栓 脑出血 脑栓塞 出血性脑中风 缺血性脑中风 腔隙性脑梗塞 蛛网膜下腔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1. 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及危害 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四高一多” ) 1.发病率高 2.致残率高 3.死亡率高 4.复发率高 5.并发症多

  12. 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

  13.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们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而二级预防做得较好的美国仅为10%。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脑中风病人的复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1倍!

  14.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 由于长时间饮食习惯问题,饮食中脂类过多,醇类过多。同时又没有合理的运动促进脂类醇类的代谢,导致体内脂类醇类物质逐渐增多,掺杂在血液中,使毛细血管堵塞,随着时间的推移,脂类醇类物质容易和体内游离的矿物质离子结合,形成血栓。血栓容易在血管的拐角处,或者瓶颈处堆积,钙化。同时血栓越来越多,使血管直径缩小。心脏为了保持足够的供血量,就增加血压,造成高血压疾病。如果血压过高,可能导致血管崩裂,于是产生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果由于堵塞供血不足,即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15.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方法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秘诀在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少吃食盐和心理平衡”等。鱼油的诞生使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得到了可靠的保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当养成如下良好的生活习惯。 1、防止栓塞。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 2、患者不宜晨练。因为睡眠时,人体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3、进补要适度。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4、心态平衡。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5、适当运动。心脑血管患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冬季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

  16. (三)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合理膳食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是有许多人的饮食并不科学,以为大鱼大肉就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其实不然。人的健康状况不同,饮食也应当有所不同。建议心脑血管病人养成以下饮食习惯。 1、增加纤维膳食 2、多吃鱼和鱼油 3、多吃豆制品 4、此外应该适当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

  17. (三)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科学生活 1、加强体育运动 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 2、戒烟限酒 3、避免精神紧张 情绪激动 4、尽量少服用干扰脂代谢的药物 5、积极治疗影响血脂代谢的有关疾病 6、定期体检

  18. 心血管疾病的诊疗 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 脑血管疾病的诊疗 18

  19. 心绞痛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心绞痛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每次发作3~5min,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20. 1.症状 (1)疼痛性质 呈压榨紧缩、压迫窒息、沉重闷胀性疼痛,而非刀割样尖锐痛或抓痛、短促的针刺样或触电样痛、或昼夜不停的胸闷感觉,剧痛时伴出汗。 (2)部位 疼痛或不适外常位于胸骨或其邻近,也可发生在上腹至咽部之间的任何水平处,但极少在咽部以上。有时可位于左肩或左臂,偶尔也可伴于右臂、下颌、下颈椎、上胸椎、左肩胛骨间或肩胛骨上区,然而位于左腋下或左胸下者很少。 (3)疼痛持续时间 约1~5分钟,很少超过30分钟,休息后可逐渐缓解,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或硝酸甘油气雾剂喷雾后常在1~2分钟内缓解。

  21. 2.诊断要点 • (1)据典型的发作特点和体征,含用硝酸甘油后缓解,结合年龄和存在冠心病易患因素,除外其它原因所致的心绞痛,一般即可建立诊断。发作时心电图检查可见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压低,T波平坦或倒置(变异型心绞痛者则有关导联ST段抬高),发作过后数分钟内逐渐恢复。 • (2)心电图无改变的病人可考虑作负荷试验。发作不典型者,诊断要依靠观察硝酸甘油的疗效和发作时心电图的改变;如仍不能确诊,可多次复查心电图、心电图负荷试验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连续监测,如心电图出现阳性变化或负荷试验诱 致心绞痛发作时亦可确诊。 • (3)诊断有困难者可作放射性核素检查或考虑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考虑施行外科手术治疗者则必需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可显示管壁的病变,对诊断可能更有帮助。冠状动脉血管镜检查也可考虑。

  22. 3.心绞痛的治疗 (一)发作时的治疗 (1)休息 发作时立刻休息,一般病人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除。 (2)药物治疗 较重的发作,可使用作用快的硝酸酯制剂。这类药物除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其阻力,增加其血流量外,还通过对周围血管的扩张作用,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心室容量、心腔内压、心排血量和血压,减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的需氧,从而缓解心绞痛。 (二)缓解期的治疗 宜尽量避免各种确知足以诱致发作的因素。调节饮食,特别是一次进食不应过饱;禁绝烟酒。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减轻精神负担;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但以不致发生疼痛症状为度;一般不需卧床休息。在初次发作(初发型)或发作加多、加重(恶化型),或卧位型、变异型、中间综合征、梗塞后心绞痛等,疑为心肌梗塞前奏的病人,应予休息一段时间。使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绞痛药物,以防心绞痛发作,可单独选用、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下列作用持久的药物。如硝酸酯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以及冠状动脉血管扩张剂等。

  23. (三)中医药治疗 心绞痛属于中医学的“胸痹”、“心痛”、“厥心痛”、“心脾痛”等范畴。中医认为“人年四十,阴气自半”,肾气已虚,鼓动血脉运行之力不足,机体内已有血行迟缓,聚湿生痰,瘀而不通之势,这是本病发生的前提和基础。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应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在发作期主要选用有速效止痛作用之药剂(宽胸气雾剂、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等)以迅速控制病情,缓解心痛;在缓解期则重在根据不同证型予以补气养阴、活血化瘀、舒心通脉等治疗。 1.心脉瘀阻型:血府逐瘀汤加减; 2.痰浊痹阻型: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通脉汤加减; 3.寒凝心脉型:温脉四逆汤加减; 4.气阴两虚型: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 5.心肾两虚型:左归饮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6.心阳不振型:参附汤、人参四逆汤加味。

  24. 心肌梗死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心肌梗死 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管腔堵塞所致。

  25. 1.症状 (1)疼痛 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常发生于安静或睡眠时,疼痛程度较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大汗淋漓、恐惧,有濒死之感。在我国约1/6-1/3的病人疼痛的性质及部位不典型,如位于上腹部,常被误认为胃溃疡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位于下颌或颈部,常被误认为骨关节病。部分病人无疼痛,多为糖尿病人或老年人,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少数病人在整个过程中都无疼痛或其他症状,而事后才发现得过心肌梗死。 (2)全身症状 主要是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由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过39℃,持续一周左右。

  26. (3)胃肠道症状 约1/3有疼痛的病人,在发病早期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 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肠胀气也不少见;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 (4)心律失常 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于起病后1-2周内,尤其24小时内。心电图可呈现弥漫性异常。 (5)低血压和休克 疼痛期中,会导致血压下降,可持续数周后再上升,且常不能恢复以往的水平。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低于80mmHg,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神志迟钝、甚至昏厥者则为休克的表现。(6)心力衰竭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数日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发生率约为20%-48%,为梗死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和顺应性降低所致。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烦躁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或进而发生右心衰竭的表现,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痛和水肿等。右心室心肌梗死者,一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

  27. 2.诊断要点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实验室检查发现,诊断本病并不困难。无痛的病人,诊断较困难。凡年老病人突然发生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上腹胀痛或呕吐等表现而原因未明者,或原有高血压而血压突然降 低且无原因可寻者,手术后发生休克但排除出血等原因者,都应想到心肌梗塞的可能。此外年老病人有较重而持续较久的胸闷或胸痛者,即使心电图无特征性改变,也应考虑本病的可能。都宜先按急性心肌梗塞处理,并在短期内反复进行心电图观察和血清心肌酶测定,以确定诊断。

  28. 3.心肌梗死的治疗 (1)一般治疗,绝对卧床休息,进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可用果导),镇静吸氧:一般鼻导管给氧,氧流量2-4L;镇痛药物,须注意其血压下降、呼吸抑制及呕吐等副作用;监护:心电、血压及呼吸、心率、心律、尿量监护,开放静脉。 (2)药物治疗 ①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在低血压、低血容量或心动过速时慎用;②β受体阻滞剂:宜用于血压高、心率快、ST上升明显、胸痛者。禁用于心衰、低血压及缓慢型心律失常;③钙阻滞剂:目前无证据表明可缩小心梗面积。如合并严重高血压或冠脉痉挛可选用硝苯吡啶、硫氮卓酮,用时应注意有关禁忌症。

  29. (3)溶栓治疗 ①适应症:急性心梗发病6h以内(最好在4h以内者)的Q波心梗。又无禁忌症者;②禁忌症:近期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严重高血压、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疾病、高龄(年龄>70岁);③常用药物及用法:链激酶、尿激酶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其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应予注意。 (4)急诊经皮腔内成形术(PTCA)及外科搭桥手术:适用于溶栓禁忌、溶栓失败患者,对溶栓后严重残余狭窄应择期行PTCA或外科搭桥手术。 (5)心肌梗死的中医药治疗心肌梗死属中医学“真心痛”的范畴,其并发症属“心悸”、“喘证”、“厥脱”等范畴。寒凝气滞、血瘀痰浊闭阻心脉,心脉不通发为心胸疼痛,严重者部分心脉突然闭塞,气血运行中断而发为真心痛。真心痛的发病基础是本虚,标实是发病条件。真心痛其位在心,其本在肾,总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而在急性期则尤以标实为主。

  30. 脑出血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脑出血 脑出血,又名脑溢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绝大多数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脑溢血发病主要原因是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绝大多数患者发病当时血压明显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表现为失语、偏瘫,重者意识不清,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头痛、呕吐。

  31. 1.先兆症状 ①突然感到一侧身体麻木、无力、活动不便,手持物掉落,嘴歪、流涎,走路不稳。②与人交谈时突然讲不出话来,或吐字含糊不清,或听不懂别人的话。③暂性视物模糊,以后可自行恢复正常,或出现失明。④突然感到头晕,周围景物出现旋转,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这些表现可以短暂地出现一次,也可以反复出现或逐渐加重。

  32. 2.诊断要点 (1)病史及症状:多数有高血压病史,中老年人多见,寒冷季节发病较多.大多 在活动状态时起病,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多有意识障碍,发病时血压较高,神经 系统局灶症候与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有关.(2)体检发现:a.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早期多血压显著升高,重症者脉洪 缓慢,呼吸深缓,常伴中枢性高热,病情恶化时呈现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瞳孔 形状不规则、双侧缩小或散大、双侧大小不等,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脑膜刺激 征阳性,眼底可见视网膜动脉硬化和视网膜出血,偶有视乳头水肿,可有上消 化道出血,心律不齐、肺水肿等。b.局限性定位体征: ①壳核型出血主要有三偏征(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双眼同向凝视,左侧半球 可有失语;②丘脑型可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双眼垂直性注视麻痹和会聚不能,瞳孔缩小; ③脑叶型意识障碍轻,抽搐发作和脑膜刺激征多较明显,局灶体征因受损脑叶 不同而异; ④桥脑型昏迷深瞳孔小高热呈去大脑性强直或四肢瘫(重型者)轻型者有交叉 性麻痹和感觉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眼外肌麻痹同向凝视麻痹核间性眼肌麻痹);⑤小脑型为眩晕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轻型)重型者昏迷四肢松软等;⑥脑室型者针尖样瞳孔昏迷深高热和去大脑性强直.

  33. 3.心脑出血的治疗 (1)治疗原则,降低颅内压和控制脑水肿以防止脑疝形成,降低增高了的血压以防止进一步出血。 (2)常规治疗:一般处理;①保持安静、绝对卧床,应在当地进行抢救,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以免加重出血;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吸除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控制高血压,降低增高了的血压是防止进一步出血的重要措施,但不宜将血压降得过低,以防供血不足。一般以维持在20.0-21.3/12.0-13.3kpa(150-160/90-100mmhg)为宜; (5)止血药和凝血药对脑出血并无效果,但如合并消化道出血或有凝血障碍时,仍可使用; (6)预防及治疗并发症,重症病人应特别加强基础护理,定时轻轻更换体位,注意皮肤的干燥清洁,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瘫痪肢应注意保持于功能位置,按摩及被动运动,以防关节挛缩;

  34. 脑出血的中医药治疗 一、辨证论治1.肝阳上亢,气血瘀滞证:神志不清,喝僻不遂,二便失禁,颜面潮红,呼吸气粗,口臭身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清肝熄风,辛凉开窍,活血止血。至宝丹、羚羊角汤加减。2.风痰湿阻,气滞血瘀证:神志不清,喝僻不遂,面白唇暗,痰涎壅盛,静而不烦,四肢欠温,舌白腻,脉沉滑缓。豁痰熄风,辛温开窍,行气活血。涤痰汤、苏合香丸加减。 二、针刺治疗中风脑出血闭证取督脉、十二井穴为主,用毫针泻法及三棱针点刺井穴出血。 可选:人中、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对脱证则用艾炷灸之,可选关元、神阙(隔盐灸),壮数宜多;半身不遂者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则刺灸双侧,初病宜泻,久病宜补,选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口眼斜喎者初起单取患侧,久病可取双侧,先针后灸,选地仓、颊车、合谷、内庭、承泣、阳白、攒竹等穴。 三、通腑泄热法   脑出血虽瘀在脑,但可影响肺、胃、肠等脏腑,致热瘀交结,表现为瘀热内闭之证。研究表明急性脑出血90%以上有热结便秘,当急则治其标,即:实者泻之,热者清之,符合六腑以通为顺之理,故以通腑泻热为最宜。通腑活血药治疗脑出血有上病取下,去菀陈,引血下行,泻郁热,开上窍,急下存阴的作用。运用通腑治疗急性脑出血能够促进脑组织的新陈代谢,降低颅内压,从而使气血逆乱得以改善,风火痰瘀诸症得以缓解。

  35. 脑血栓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脑血栓 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

  36. 1.症状 患者发病前曾有肢体发麻,运动不灵、言语不清、眩晕、视物模糊等征象。常于睡眠中或晨起发病,患肢活动无力或不能活动,说话含混不清或失语,喝水发呛。多数病人意识消除或轻度障碍。面神经及舌下神经麻痹,眼球震颤,肌张力和腹反射减弱或增强,病理反射阳性,腹壁及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脑血栓轻微者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感觉迟钝、失误,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但由于发生的部位不一样,脑血栓的症状也不一样。

  37. 2.诊断要点 • (1)理化检查:脑电图:两侧不对称,病灶侧呈慢波、波幅低及慢的α节律。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狭窄、闭塞及病灶周围异常血管等。脑超声波:病后24小时可见中线波向对侧移位。CT扫描:梗塞部位血管分布区域出现吸收值降低的低密度区。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体外血栓长度增加。 • (2)a.发病年龄较高,有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等中风危险因素或有过短暂脑缺血发作。b.多静态发病,在睡眠中或睡醒后出现症状,常逐渐加重。多无剧烈头痛及意识障碍,偏瘫、失语体征明显。c.脑脊液多正常。CT扫描可见脑缺血病变的低密度区域(发病6小时以内多正常)。脑血管造影可显示血栓部位、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多普勒可检测脑血流情况,有助于诊断。进行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血流变、心电图等项检查,以便同脑出血、脑栓塞等鉴别。

  38. 3.脑血栓的治疗 脑血栓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这对于降低死亡率、减轻后遗症、促进功能恢复有着重要意义。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1)西医治疗血管扩张剂:烟酸200-300mg或盐酸罂粟碱60-90mg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中静滴,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降颅压药:发病初3天,20%甘露醇250毫升快速静滴,每6-8小时1次。抗血小板聚集剂:潘生丁50mg合并阿斯匹林600mg,每日3次口服。有条件者可作动脉吻合术。

  39. (2)脑血栓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认为,脑血栓与“中风”尤其是其中的中经络证候比较类似。该病主要是由瘀血阻滞脑络所致,并常有夹痰、夹热和兼虚等的不同。 a.脉络空虚,风邪入中:手足麻木,肌肤不仁或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弦或弦细。大秦艽汤加减 b.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昧多梦,腰酸腿软,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舌质红,苔黄,脉弦细数或脉滑。镇肝熄风汤加减 c.痰热腑实,风痰上扰:突然偏身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便干或便秘,或见腹胀,头晕,或舌謇多痰,舌苔黄腻,脉弦滑。涤痰汤加减 d.气虚血瘀,脉络闭塞:起病缓慢,多在休息或睡眠时发病,偏身或四肢麻木,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舌淡紫,脉细弱或弦细,多兼有面色胱白,气短乏力,自汗,心悸便溏。补阳还五汤加减 e.风痰阻络:平素有头目昏沉或形体偏胖,而发生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偏身麻木,沉重,纳差,色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40. 脑栓塞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脑栓塞 是指因异常的固态、液态、气态物体(被称作栓子)沿血循环进入脑动脉系统,引起动脉管腔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然发生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该病占脑血管病的15-20%。最常见的栓子来源于心脏,约14-48%的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发生脑栓塞;心肌梗塞、心内膜炎、心房纤颤、心脏手术时易诱发本病;非心源性栓子见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脱落、外伤骨折或气胸、潜水或高空飞行减压不当、孕妇生产等。

  41. 1.症状 (1)起病极急,常在数秒钟或很短时间症状达高峰,少数呈阶梯式进行性恶化。 (2)部分病人有短暂意识模糊、头痛、抽搐,较大动脉闭塞后数日内发生的继 发性脑水肿可使症状恶化并导致意识障碍,严重脑水肿还可引起致命性的颅内 结构移位元(脑疝)的危险。 (3)神经系统局源症状和体征发生突然。 (4)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最易受累,出现对侧偏瘫(程度严重)、偏侧麻 木(感觉丧失)、同向偏盲,主侧半球(通常为左侧)受累时可表现失语,非 优势半球受累时则发生失用症。 (5)颈内动脉:可引起同侧眼失明,其他症状常常与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 支闭塞后出现的症状体征难于鉴别。 (6)大脑前动脉:不常见,一侧可引起对侧偏瘫,(下肢重上肢轻)、强握反 射及尿失禁。双侧受累时可引起情感淡漠、意识模糊,偶可出现缄默状态及痉 挛性截瘫。 (7)大脑后动脉:可有同侧偏盲、对侧偏身感觉丧失、自发的丘脑性疼痛、或 突然发生不自主的偏身抽搐症;优势半球受累时可见失读症。 (8)椎-基底动脉:眩晕、复视、眼球运动麻痹、共济失调、交叉瘫、瞳孔异常、四肢瘫痪、进食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42. 2.诊断要点 (1)起病急; (2)有风湿性心脏病或颈部动脉重度粥样硬化等栓子来源或/及身体其他部位(视网膜、肾、脾)栓塞的证据; (3)突然出现、很快达高峰的对侧偏瘫(程度严重)、偏侧麻木(感觉丧失)、同向偏盲、失语、失用症、眩晕、复视、眼球运动麻痹、共济失调、交叉瘫、瞳孔异常、四肢瘫痪、进食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脑动脉闭塞性综合症。 (4)颅脑CT检查阳性或符合血管分布的单或多部位脑组织低密度或颅脑核磁共振检查见符合血管分布的缺血或水肿性病灶。   (5)病史及症状:多有心脏病史,或以往可有脑栓塞史,突然发病,无先兆,常见症状为偏瘫或单瘫、癫痫发作、感觉障碍和失语,有时可迅速昏迷和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病史询问应注意起病的急缓,主要症状,有无类似发作病史及其它系统疾病史。 (6)体检发现:常有失语、偏瘫或单瘫、感觉障碍、昏迷等局灶性神经体征。依栓塞血管的不同,可出现其它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和身体其它部位血管栓塞以及原发病的体征。

  43. 3.脑栓塞的治疗 治疗原则: (1)对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发病的治疗。 (2)抗凝治疗。 (3)血管扩张剂。 (4)降血脂、降低血粘度。 (5)血管手术,切除血管内膜和硬化斑或血管扩张或支架成形术。 (6)对症治疗(脑水肿等)及合并症(感染等)的治疗。 用药原则: (1)对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要及时予以治疗; (2)肝素静脉滴注或新近报道应用的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可稳定进行性中风,对 急性完全性中风无效,对高血压病人因抗凝剂(尤其是肝素)引起出血的副作 用应禁用。 (3)对未用抗凝剂者,可使用阿司匹林、潘生丁、苯磺唑酮、力抗栓等药物。 (4)低分子右旋糖酐可帮助降低血粘度;血管扩张剂(硝苯比啶、烟酸等)及 中药根据具体病人慎用。可适当采用血液稀释疗法,防治脑水肿可选用速尿等对 心功能影响较小的脱水剂。颅脑CT及腰穿排除出血性梗塞及感染性栓塞后,可 采用抗凝治疗法华令4-6mg/d首剂,维持量2-4mg/d及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潘生丁 50mg 3次/d。

  44. 脑栓塞的中医药治疗 (1)急性期①气虚血淤:神疲乏力,心慌气短,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肢软无力,口眼喁斜,言语謇涩,口角流涎,手足肿胀,大便溏或于结,舌质淡或紫暗、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涩。治法:益气活血,祛痰通络。②风痰上扰: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舌喁斜,语言不利,头晕目眩,脘闷呕恶,甚神志昏蒙,牙关紧闭,四肢不温舌质淡暗,苔白腻,脉弦滑。治法:豁痰熄风醒神。 ③阴虚风动: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或肢体抽搐,口眼喁斜,言语不利,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或暗红、舌苔少或无,脉细数。治法:滋补肝肾,育阴熄风。 ④痰热腑实: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喁斜,语言謇涩,腹胀便秘头晕目眩,喘逆咳痰,面红目赤。或昏睡。喉中痰鸣,甚至不省人事,抽搐。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通腑泄热,化痰通络。 ⑤肝阳暴张:半身不遂,肢麻,舌强不语,口舌喁斜,关痛眩晕,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便赤,甚突然神志不清,舌质红绛、苔黄,脉弦有力。治法:平肝泻火,熄风通络。

  45. (2)后遗症期 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料,健忘痴呆,哭笑无常。 ①气血虚弱:肢体痿废日久不愈,伴神疲乏力,面色无华,饮食欠佳,手足肿胀,舌淡暗或有淤点、淤斑,脉细弱。治法: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②肝肾阴虚:肢体痿废,筋脉拘挛,腰膝酸软,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柔肝补肾,搜风通络。 ③风痰阻络:语言不利,口舌蜗斜,口角流涎,痰多脘闷,肢重头昏,饮食欠佳,舌淡胖,苔腻,脉沉滑。治法:除痰熄风,开窍通络。 ④肾精亏虚:语言不利,日久不愈,健忘,眩晕,腰膝酸软,舌瘦小、少苔,脉沉弱。 治法:补肾利窍。 ⑤肝阳不潜,心血虚:烦躁易怒,强哭强笑,行动异常,失眠健忘,或痴呆,舌红少苔,脉弦细。治法:平肝潜阳,养心定志。 (3)针刺治疗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配穴: 极泉、尺泽、委中。言语不利加廉泉、哑门;口角喁斜加风池、地仓、合谷、太冲、迎香;吞咽障碍加风池、完骨;手指不利加合谷;眩晕加风池、足三里。适用于各期脑血管意外。

  46. 1.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药理机理:舒血宁注射液能扩张脑血管, 改善微循环, 降低血管阻力,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 增加脑血流量, 清除自由基, 增加神经递质作用, 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微血栓的形成, 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血液灌注,从而有效改善椎基底缺血眩晕及伴随症状。 病例2:庞氏等报道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治疗组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1.5%( P<0.05) 。方法是: 在常规治疗同时, 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0ml 加生理盐水500ml 静脉滴注, 1次/天, 15天1疗程。

  47.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药理机理: 舒血宁对SAH后缺血性脑组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其次,舒血宁尚具有 消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减少凝血酶释放和一氧化氮灭活的作用, 增加脑血供。 动物模型实验表明: 银杏叶制剂能扩张SAH大鼠痉挛的基底动脉, 降低血浆内皮素 水平及增加脑血流量, 因此该药可减轻SAH后脑组织缺血缺氧, 改善脑微循环。 病例3:李氏等报道舒血宁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 方法是: 常规治疗, 发病48小时后予以舒血宁注射液25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 疗程15天, 同时行脑脊液置换术。

  48. 1.4 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AHS) 药理机理:抑制自由基的氧化作用,改善微循环,提高脑血流量和增加能量代谢。 病例4:韩氏报道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 治疗组有效率76%, 明显高于对照组48%( P<0.05)。 方法是: 抗感染, 降颅压及对症处理, 同时用舒血宁注射液0.2ml/kg 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静脉滴注, 1次/天, 连用10天。舒血宁中黄酮甙具有保护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抑制缺血时自由基的产生, 对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并可防止血小板及白细胞聚集黏附及改善微循环, 提高脑血流量和增加能量代谢。本组资料也说明舒血宁能减轻脑血管闭塞缺血所致的脑损害, 促进患儿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 改善AHS 的预后具有良好作用。

  49. 2 糖尿病并发症 2.1 糖尿病末梢神经炎: 药理机理:舒血宁注射液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液黏度,改善病人的微循环, 从而改善神经纤维的营养, 同时稳定细胞膜, 减少血管紧张素的渗透, 还抑制 红细胞在微血管内聚集, 降低血液黏稠度, 具有抗过敏、抗炎、抗休克作用, 对 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 冯氏等报道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 治疗 组有效率88.23%, 对照组63.26%( P<0.01)。方法是: 舒血宁注射液, 每次15ml 稀释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 每日1次, 15天为1个疗程, 同时给予降血糖。 机理是: 目前认为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 (1) 神经纤维的滋养血管病变: 高血糖使血小板粘聚性增高, 使血液黏滞性加大, 造成微循环供血不足; 高血糖使红细胞的可塑性减低, 引起组织缺氧。 (2) 高血糖使神经传导减慢。 (3) 其他: 维生素B 族丢失等。

  50. 2.2 糖尿病肾病 病例5:曹氏报道舒血宁治疗糖尿病肾病44 例, 治疗组有效率86.4%, 对照组50%( P<0.01) 。方法是: 0.9%生理盐水加舒血宁注射液20 ml, 每日1 次静脉滴注,共2周。机理是:舒血宁中黄酮抑制醛酮还原酶活性, 使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减少。糖尿病肾病时,肾小球存在明显的微循环障碍及凝血机制障碍, 肾血流速度减慢,大量的血细胞凝集和袢周渗出。因此, 改善肾小球内血流动力学异常及高凝状态, 可减少尿白蛋白的排出。银杏叶提取物可捕获超氧阴离子从而使内源性扩张因子(EDRF)发挥扩张血管作用。EDRF 还可通过增加环磷鸟苷酸的合成来扩张血管, 改善组织的血液灌注。通过清除自由基, 拮抗PAF, 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液黏度, 改善微循环, 同时稳定细胞膜, 抑制血管壁通透性, 增进RBC、WBC 的可塑性, 从而改善肾小球血液循环。以上可能为舒血宁减少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另一机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