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406 Vues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转变 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 陈旭远 教授 chenxy@nenu.edu.cn. 一、教学的发展性. 关注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学与发展的三种关系: 适应 同步 促进 潜在水平 最近发展区 现有水平. 1 、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 大班额条件下的课程实施问题? 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2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三维目标的整合 本次课程改革以 “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作为各学科的课程目标。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E N D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转变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 陈旭远 教授chenxy@nenu.edu.cn
一、教学的发展性 • 关注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学与发展的三种关系: • 适应 • 同步 • 促进 • 潜在水平 • 最近发展区 • 现有水平
1、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 • 大班额条件下的课程实施问题? • 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2、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三维目标的整合2、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三维目标的整合 本次课程改革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各学科的课程目标。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过程与结论、结果? 多元与一元选择?
3、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个性化教学 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承认学生是发展的、有潜力的、有差异的人,是活泼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 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教学的交往互动性 教学即交往,交往是教学的本质属性。 教学交往即人与人本质力量的相互关系。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交流——理解——启发 (-3)X(-4) 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 提高彼此的智慧、修养与境界; 实现彼此的共识、共享、共进。 (比多比少)
三、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 预设性: 传统教学——固定的、文本的、模式化的 新课程——目的性、引导性、设计性 生成性: 课程 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 课堂里发生了什么? 交往、互动的结果? (心理教育、初中语文)
所谓的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所谓的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 首先,生成是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 • 其次,生成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 再次,生成需要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
生成的起点——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 • 生成的动力——交往互动 • 生成是一个动态的可持续的发展过程,生成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生成的动力,生成的动力来源于师生间以及生生间的交往互动,教学即交往 • 生成的目标——共同发展
生成性教学的主要实施策略 • (一)创设情境 准备生成 • (二)反馈互动 有效生成 • 1、教师要注意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 • 2、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反馈 • 3、教师要注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反馈 • (三)引导总结 升华生成 • 教学是一个永远没有终结的过程,教与学相依相伴,永远没有穷尽的时候。引导总结的方式是多样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生成的东西加以系统化,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已经生成的东西作进一步的生成以求得生成的深刻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中值得借鉴的方法、存在的不足等,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反面去批判已生成的东西……
四、教学的生活化 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有机整合。 课程强调走进学生的生活,尊重“儿童文化”,强调直接经验的积累,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新课程教学:经历、体验、探究、感悟,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整合、充实、提升直接经验。 (解决问题、司马光、花、运动会)
四、教学的生命化 (卖火柴的小男孩) “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叶澜) 。 关注人意味着:关注人的生存状态 关注人的生命体验 关注人的生活质量 关注人的人生追求
生命化教学——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 课堂教学充满: 好奇、情趣、志趣 形象、生动、活泼 思考、探索、质疑 发现、顿悟、启发 经历、感悟、欣赏
教师:激活、自我提升 • 学生:主体、方法 • 交往:民主、对话 • 主客体的统一
七、教学的多元化 • 言语/语言智力 • 逻辑/数理智力 • 视觉/空间关系智力 • 音乐/节奏智力 • 身体/运动智力 • 人际交往智力 • 自我反省智力 • 自然观察者智力 • 存在智力
过去的问题是“你的智力有多高?”现在的问题是“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过去的问题是“你的智力有多高?”现在的问题是“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 •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 • “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加德纳
多元智能教学 • 多元智能目的是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发展,实施的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评价,集中关注与学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智能的表现。
八、教学的个性化 1、学生的学要个性化。 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形成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体现学生个体发展的独特性。
学习方式带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 • 它是在特定的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共同影响下,通过个体自身长期的学习活动逐渐形成的。 • 从学习策略方面看,有的学生善于运用形象思维,有的学生倾向于抽象的理论思维,有的学生喜欢用视觉通道来学习,有的学生则善于运用听觉通道吸取知识,不同的学生往往会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
2、教师的教要个性化。 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不同的理念) 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教师的个性) (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