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449 Vues
從 94 年度預算案 剖析財政. 黃耀輝 鄧哲偉 中華民國 93 年 10 月. 94 年度 總預算案. 歲入 : 1 兆 4,027 億 ,較上年度增加 533 億元, 成長 3.9 % ,溫和成長( 低於預估經濟成長率 4.5 % )。 歲出 : 1 兆 6,356 億 ,較上年度增加 383 億元, 成長 2.4 % , 小於歲入成長 幅度(但 特別預算還有 654 億 ) 連續 第六年赤字 : 差短 2,329 億 ,較上年度預算數 2,478 億元,約減 6.0 %; 平衡預算還早得很!
E N D
從94年度預算案剖析財政 黃耀輝 鄧哲偉 中華民國93年10月
94年度總預算案 • 歲入:1兆4,027億,較上年度增加533億元,成長3.9%,溫和成長(低於預估經濟成長率4.5%)。 • 歲出:1兆6,356億,較上年度增加383億元,成長2.4%,小於歲入成長幅度(但特別預算還有654億) • 連續第六年赤字:差短2,329億,較上年度預算數2,478億元,約減6.0%;平衡預算還早得很! • 債務持續增加:連同債務還本600億,融資調度財源2,929億,發行公債2,550億及移用以前年度歲計賸餘379億
估測依據 • 總體經濟:94年經濟成長率4.5%,低於93年之5.9%; • 對外貿易:世界貿易擴張,94年出口增加7.0%,進口增加5.8%;全年出超130億美元。 • 儲蓄與投資:景氣仍佳、就業趨穩,民間消費小幅成長;全球工業產品需求暢旺,民間投資成長率為9.1%,遠低於93年度之24%;併計公共部門投資,94年國內投資率19.8%,略高於93年之19.4%。 • 物價變動:國際原料價回穩,商品價格不易大漲,消費者物價與躉售物價分別上升1.6%及2.8%。 • 預期:物價上漲率將調高,經濟成長率可能再調降
歲入面:來源別 • 稅課收入=9580億,占歲入68.3%,成長6.1% 所得稅增加259億(增加6.3%;反映93年度經濟成長率5.9%,但93下半年已減緩),營業稅增加96億(增加7.8%,嚴重高估),證交稅67億(7.3%,高估)、期交稅增加48億(1.3倍,嚴重高估),貨物稅增加61億(4.4%),菸酒稅增加24億(6%),遺產贈與稅增加19億;關稅減少25億。 • 營業盈餘及事業收入:減少208億,占歲入19.4%;(近年釋股或績效不彰的影響?) • 財產收入:增加181億,成長28.2%(高估)
支出面:政事別 • 教育科學文化(含教師退撫支出)=3,177億最高,增加3.7%,占歲出19.4%;, • 社會福利=2,891億,增加2.6%,占歲出17.7%,主要係各類保險保費補助及福利津貼增加; • 經濟發展=2,574億,增加2.7%,占歲出15.7%。 • 國防支出=2,519億,增加0.5%,占歲出15.4%,另「重大軍事採購特別預算案」94年度編列218億; • 債務支出=1347億,占歲出8.2%(但利率上升,債息將遽增)
未含6108億的 特別預算
各級政府支出規模 • 各級政府歲出(不含債務還本):扣除協助、補助等重複支出,歲出淨額=2兆2,999億,較93年度增加486億 • 併計特別預算分配94年度支用數654億,歲出淨額=2兆3,650億,占GNP21.1%,低於93年之22.3%(因歲出成長率低於GNP成長率) • 未來年度實際規模必然驟增:五年五千億+金融重建基金+六千億軍購
問題剖析 • 收入高估,歲出未反映全貌 • 赤字連年,沒有平衡預算目標 • 債務累積超過12兆,財政繼續惡化 • 虛收實支,夾帶過關 • 美化帳面,移花接木 • 空談財政改革,預算毫無反映 • 組織精簡,並未節流 • 財政惡化拖累經濟 • 經濟不樂觀,衝擊財政
歲入高估,靠一次性收入 • 94年經濟成長減緩,但當年稅收多大幅成長(尤其營業稅、證(期)交稅; • 稅收成長率達6.1%,超過經濟成長率,與稅收彈性<1不符。 • 財產收入增加28.2%,靠賣祖產: 90至94年度,國營事業賣產達205億元、137億元、179億元、247億元、199億元 預定出售7家國營事業股票=794億,包括台電(占該公司5.56%)、中信局(25%)、台銀(20%)、土銀(27.41%)、合庫(1.91%)、菸酒公司(51%)、榮工(4.07%)
租稅減免過多,稅基侵蝕嚴重 • 首次編列「稅式支出」 • 稅法外之減免,多過於稅法之減免,財政權受制於非財政單位 • 錦上添花性質,有利於富人之租稅減免,造成所得稅之稅收損失達1500億元 • 「任內不加稅」:更使稅收比重下降,無法支應占GNP23%以上之政府支出
全國賦稅收入額及年增率 統計至93年7月 統計至93年7月
歲出未反映全貌 • 連續5年5次特別預算、4次追加預算 • 2008國發計畫與年度計畫重疊、浮編 • SARS特別預算剩餘近400億,未辦理追減 • 高估收入,支應歲出,調度困難 • 人事費未節省:人事支出占歲出仍達26.3%;增加143億,扣除調整待遇準備100億,仍淨增加43億(國防精實,仍增加32.8億) • 法定義務支出高達七成,預算僵化 • 資本門、經常門移花接木,歲出結構仍然脆弱
美化帳面,移花接木 • 國安基金虧損,列為經濟發展支出之資本支出; • 一次性收入,支應經常門支出:預算法23條限制「資本收入不得充經常支出之用」 • 經常門剩餘高估,資本面赤字,美化帳面 • 資本門都靠特別預算,排除舉債限制 • 錢未花在刀口上!
虛收實支,頭過身就過 • 釋股預算龐大,執行率偏低 • 經濟部92年編列釋股預算262億 • ,連以前保留數2,505億餘元,合計2,767億;決算實現數僅460億元,保留數仍達2,258億餘元;另交通部中華電信民營釋股,原預定於90年底前釋出66%股權完成移轉民營,惟至本年度止,僅釋出股權35.02%,尚保留1,793億 • 夾帶當年支出過關,又可創造空虛之「以前年度歲計賸餘」,做為融資財源 • 等同違反預算法「以前年度歲計賸餘不得充經常支出之用」之用,發生調度問題。
建設經費遞減,投資能量受限 • 94年度重要公共建設計畫=3,462億元,比93年的3,595億元,少了133億元,顯現排擠效應 • 財源持續不足,公共投資能量受限,年度性重大公共建設執行經費逐年遞減;因此以特別法案編列5年5千億,用綁架方式過關; • 未考量成本、品質,遭遇困難未積極處理,經費支用與預算分配集中於年度終了; • 今年天災多,政府公共建設計畫模式改變,卻未反映在公共建設計畫,新十大也未相應調整 • 成本效益評估、替代方案、環境評估,都是紙上談兵
但還是赤字連年,沒平衡預算目標 • 第6年赤字仍達2329億,含特別預算則達2574億,預算書未見平衡預算企圖 • 中程計畫預算制度為揭露重要財政資訊,未用於推估平衡預算目標(每年都是未來5至10年平衡預算?) • 經濟雖然復甦成長,利率低,仍未改善財政;明年更不樂觀
債務累積,財政繼續惡化 • 中央政府表面債務達3兆6,678億元,再創新高, • 政黨輪替前:89年度累積債務為2兆3,575億元, • 5年增加1兆3103億元,成長56%, • 90年度中央政府債務暴增3400億,91年度增加2千億,92年度暴增3100億 • 平均每年增加2620億!
IMF:隱藏、或有債務也是債! • 帳面債務:各級政府債務共4兆3,148億。 • 潛藏、或有債務:達6.7兆。包括中央彌補公教保、勞保缺口,國營事業負債轉成國債等等,約2.7兆;地方(既成道路補償等)約4兆 • 各級政府實際債務高達12兆以上!(尚未包含金融重建基金、五年五千億公共建設、六千億軍火採購….)
財政危機拖累經濟 • 利率上升壓力下,債息負擔加重 • 降低債信、競爭力(WEF競爭力評比中,我赤字在102國中排名第79名,財政表現是最差的項目 • 減少資本累積,排擠經濟發展,遞延租稅負擔 • 擴大貧富差距,降低薪資所得者稅負遙不可及。 • 不早解決,問題越嚴重,代價更高! • 日本殷鑑不遠!
財政永續性堪危 IMF對新興國家的警告 • 債務/GDP比重急遽增加:平均比率高達70%,比先進國家的60%還高。 • 收入比重低:減稅、稅收波動使租稅/GDP比重只有27%;比先進國家至少30%、平均在50%以上的水準低; • 新興國家債務比率25%才算合理;先進國家稅制穩健,債務比重在70%以內尚可接受。 • 推論新興國家的債務比率一旦超過50%,就陷入「積重難返」的惡性循環,幾無財政平衡的可能。 →我國顯然是「等而下之」!
未反映財政改革規劃 • 每年喊「5至10年平衡財政」,毫無行動,淪為口號 • 未善用「中程歲出概算額度」及「中程資源分配方針」,規劃平衡目標年度 • 沒有稅制改革:每兩年增加稅收比率1個百分點?任內不加稅?提高營業稅?調降遺產贈與稅?復徵證所稅? • 未見節流計畫:「歲出增加幅度,以不超過歲入之成長率為原則」,如加計特別預算,則已違反;而組織精簡卻擴充員額,人事費未減反增 • 「檢討各基金之整體營運績效及存續事宜」何在? • 未先行製作選擇方案及替代方案之成本效益分析報告, • 未評估適宜由民間辦理之業務,應優先由民間興辦或促進民間參與;新十大讓政府越變越大!
明年經濟不容樂觀,衝擊財政 • UNCTAD 2004世界投資報告:台灣資本流入4.53億美元,流出57億美元→國內投資者不願意在台灣投資,國際投資者亦形卻步 • 今年民間投資成長24%,但尚未回到金融風暴前的水準,且集中於半導體及光電兩大產業 →投資意願未全面回升; • 民間消費仍未見起色,今年成長依然不及整體經濟成長率→民眾未充分認同景氣,消費行為保守,是影響明年經濟最大變數
預算審議問題 • 選舉年,媒體、立法院、民眾對預算漠不關心 • 近年刪減率偏低,立法院缺乏制衡力量 • 特別法模式,排除舉債限制,破壞預算制度 • 公共建設收攏地方首長 • 預算失衡,排擠效果之傷害=>「痛苦指數」升高:貧富懸殊、失業率(明年失業潮再現)、高物價、調漲學費vs.軍購、劫富濟貧之稅制、後代稅負增加….. • 制訂財政紀律法 • 修改財政收支劃分法
貧富差距仍大 台灣在2000年之前的30年間高、低所得分配差距倍數在4.2~5.5倍之間,2001年遽增至6.39倍,今年則仍維持在6.07倍的高檔。 最高:180萬元 最低:29.6萬元
高低所得差距仍大 6.39倍 6.07倍
民生痛苦指數還在升高 • 油價飛漲:中東不穩、奈國內亂、風襲墨灣、俄油公司Yukos財務危機及美原油庫存降低,衝擊物價,降低購買力 。 • 新失業潮:行政院組織再造,臨退人員轉入民間就業市場;勞退新制實施,中高齡裁員→中高齡失業增加,青少年就業困難 • 民生痛苦指數創下自民國70年第二次石油危機以來的新高點
金融痛苦指數(股價下跌幅度+貨幣貶值幅度)仍在上升金融痛苦指數(股價下跌幅度+貨幣貶值幅度)仍在上升
經濟成長率 93 第二季 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