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760 Vues
话说元宵. 过元宵节,也叫过小年. 元宵之际,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热火朝天,比起大年初一的庆祝活动一点都不逊色。而且元宵有一样活动是年初一没有的,就是那个 花灯 了。从古到今,更多人比过年更注重元宵,而且封建时候女孩子也是只有元宵才出来活动活动,因为他们有藉看花灯之借口,也就只有今天,她们才能认识到男孩子。. 晁冲之曾戏写一个场景:. 有女郎: 笑匀妆面,把朱帘半揭,娇波向人,手拈梅花低说:相逢长是 上元时节 。. 辛弃疾的一首 《 青玉案 》 写元夕的节物、节俗说:.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来。. 元宵就是中国人的情人节.
E N D
元宵之际,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热火朝天,比起大年初一的庆祝活动一点都不逊色。而且元宵有一样活动是年初一没有的,就是那个花灯了。从古到今,更多人比过年更注重元宵,而且封建时候女孩子也是只有元宵才出来活动活动,因为他们有藉看花灯之借口,也就只有今天,她们才能认识到男孩子。元宵之际,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热火朝天,比起大年初一的庆祝活动一点都不逊色。而且元宵有一样活动是年初一没有的,就是那个花灯了。从古到今,更多人比过年更注重元宵,而且封建时候女孩子也是只有元宵才出来活动活动,因为他们有藉看花灯之借口,也就只有今天,她们才能认识到男孩子。
晁冲之曾戏写一个场景: 有女郎: 笑匀妆面,把朱帘半揭,娇波向人,手拈梅花低说:相逢长是上元时节。
辛弃疾的一首《青玉案》写元夕的节物、节俗说:辛弃疾的一首《青玉案》写元夕的节物、节俗说: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来。
李清照《永遇乐》词,有云: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最能反映这种节俗的是一首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柳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物换人非,感叹泪下,其情如见
词作者是谁? • 一说是欧阳修,又一说为朱淑真,无从确证 • 一代文宗欧阳修,女词人朱淑真,都有可能写这样的词 • 它作为“相逢长是上元时节”的相悦相忆的描写而留给后世,岂止是一般的节俗资料而已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
另一则传说则和吃元宵的习俗有关: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的个性既善良又风趣。如果宫里有谁得罪了汉武帝,总要靠东方朔来讲情。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汉武帝觉得有点无聊,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的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
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没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她想,既然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还不如一死了之,于是才来投井。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非常的同情她,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这一天,东方朔出宫后,便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没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她想,既然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还不如一死了之,于是才来投井。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非常的同情她,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这一天,东方朔出宫后,便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
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个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你们若看到一个骑粉色银驴的红衣姑娘,马上跪地哀求!那晚,姑娘说:「我是领旨来烧长安的。玉帝还要站在南天门上观看。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个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你们若看到一个骑粉色银驴的红衣姑娘,马上跪地哀求!那晚,姑娘说:「我是领旨来烧长安的。玉帝还要站在南天门上观看。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汉武帝一看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六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六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汉武帝一看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六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六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到了正月十六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双亲、妹妹团聚了。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六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到了正月十六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双亲、妹妹团聚了。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六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正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正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 • 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 • 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 • 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 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
《隋书?柳或传》记载了柳或所见的元宵庆典: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日,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以秽嫚为欢娱,用鄙亵为笑乐,内外共观,曾不相避。高棚跨路,广幕陵云,袨服靓妆,车马填噎。肴醑肆陈,丝竹繁会,竭赀破产,竞此一时,尽室并孥,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御史柳或对这样的豪奢,当然是抱持挞伐的态度。《隋书?柳或传》记载了柳或所见的元宵庆典: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日,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以秽嫚为欢娱,用鄙亵为笑乐,内外共观,曾不相避。高棚跨路,广幕陵云,袨服靓妆,车马填噎。肴醑肆陈,丝竹繁会,竭赀破产,竞此一时,尽室并孥,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御史柳或对这样的豪奢,当然是抱持挞伐的态度。 崇尚勤俭的隋文帝便下令禁止这些元宵娱乐活动。
迎紫姑 迎紫姑,是为了 「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
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当时有在正月十五夜迎紫姑的习俗。他并在按语中引了刘敬叔(约三九○~四七○)的《异苑》来解释这项习俗:「姑本人家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迎之。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当时有在正月十五夜迎紫姑的习俗。他并在按语中引了刘敬叔(约三九○~四七○)的《异苑》来解释这项习俗:「姑本人家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迎之。
花灯 各式各样的灯固然是元宵的主要特色,但在这一节日的发展史中,灯到隋朝才出现,算是晚出的节目内容之一,而要到唐以后灯才成为元宵的主要标帜,炀帝也是一个把元宵庆典官式化的皇帝。
盛唐诗人苏味道(六四八─七○五)有首《正月十五夜》的诗,被喻为元宵节诗的「绝唱」:盛唐诗人苏味道(六四八─七○五)有首《正月十五夜》的诗,被喻为元宵节诗的「绝唱」: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骑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看大戏 「音乐志下」记载的场面:「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大列炬火,光烛天地,百戏之胜,亘古无比,自是每年以为常焉」。
牵钩 牵钩即拔河 封演(七五六年进士)的《封氏闻见记》中记述唐代元宵拔河的盛况: 「两钩齐挽,大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输,名曰拔河」。
猜灯谜 • 灯谜就是将谜语贴在花灯上,让人一面赏灯,一面猜谜。由于谜底不易猜中,就像老虎不易被射中一样,所以灯谜也称「灯虎」。 • 灯谜虽然不是什么伟大的文学作品,但父母总把它做为一次难得的教子成龙的机会!
元宵夜妇女的打扮还另有一番讲究。由于是月下出行,所以服饰为白色。头上插有各种珠翠环绕的饰物,名目众多,有所谓「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貂蝉袖、项帕」等等(《武林旧事》)。还有一种白纸剪成的大蝉,称为「宜男蝉」,为宜子之喜兆。元宵夜妇女的打扮还另有一番讲究。由于是月下出行,所以服饰为白色。头上插有各种珠翠环绕的饰物,名目众多,有所谓「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貂蝉袖、项帕」等等(《武林旧事》)。还有一种白纸剪成的大蝉,称为「宜男蝉」,为宜子之喜兆。
食汤圆 母亲的汤圆
元宵节的应节食品 汤圆
在南北朝时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在南北朝时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 • 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 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曰造蚕,皆上元节食也」。
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 至少到了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
刘若愚(生于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作法:刘若愚(生于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作法: 「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清朝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名闻朝野的美味。清朝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名闻朝野的美味。 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
符曾的《上元竹枝词》: 桂花香馅裹胡桃, 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 试灯风里卖元宵。 诗中所咏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马家元宵
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 面皮有: 江米面、粘高梁面、黄米面和苞榖面。 馅料: 甜的有: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 咸的有:猪油肉馅,可以作油炸炒元宵。 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
雪中送炭 所谓雪,就是汤圆雪白的外层,而炭则是内层的炭烧朱古力馅,汤圆味道较浓,所以就配以一个清新的玫瑰花汤底,喝一口汤,吃一口汤圆,就是最佳的吃法。
玫瑰椰露汤圆 单看外型已够赏心悦目,吃一口,更有双唇在浸玫瑰花浴的感觉,椰汁、鲜奶再加玫瑰花,清润而暖和,再加上同样有美颜作用的芝麻汤圆,最适合女孩子品尝。
香蕉奶皇汤圆 奶皇汤圆最叫人难忘之处,是外层够薄够干身,汤圆皮软糯却不糊口,以往有芒果、麦提莎、榴及燕窝等口味,今次则返璞归真,以最简单的香蕉做馅,蕉味浓郁,软绵绵的口感不比一向好卖的芒果逊色。
南瓜汤圆 通常以南瓜做皮,这个则以南瓜做馅,外层蘸芝麻增添香口的感觉。汤圆放于桂花糖水内,外香内甜,保证这个元宵节会甜蜜蜜。
翡翠汤圆 新年吃得太饱太腻,翡翠汤圆就专为怕腻的人士而设,由糖水至汤圆都属少甜配搭,绿茶味汤圆皮内藏的是红豆白奶黄馅,白奶黄即纯以蛋白做成的奶黄,味道较清,所以加入了有咬口的红豆,试过味道确没有一般的腻,叫人对吃汤圆的看法大为改观。
菠菜花生蓉汤圆 菠菜做馅的汤圆也不一定是咸的,因为菠菜内加入砂糖及花生,却依然有淡淡菜味,吃起来特别清,也适合大鱼大肉之后食用
燕窝红宝石汤圆 云南东南部的建水以燕窝驰名,该处的岩燕不同一般的海燕,无腥味而且蛋白质特别丰富,这个红宝石汤圆就是以冰糖健水燕窝作糖水底,每碗都有燕窝,配合甘笋汁皮的小汤圆,很清甜。
心汤圆 可说是层次感最丰富的汤圆,是云南人过年必吃的早点,馅料有火腿、花生蓉及晒干的云南桔皮,最精彩的是汤底,用云南野生玫瑰,晒干后加入片糖及黄酒放入山洞内发酵半年以上,做成玫瑰花酱储存。吃时宜将汤圆切开,让花生粒及桔皮的香跟带清醇酒香的玫瑰花汤融为一体,几种香味同时向味蕾冲击,实在非比寻常。
山珍珠翡翠汤圆 山珍珠是生长在云南海拔四千尺的一种野生果实,具有乌发及养颜的作用,虽然无味,却口感烟韧,配合用菠菜汁做成的小汤圆,做出如水晶加翡翠般的效果。
金陵雨花汤圆 搓成雨花石一般的花纹,其实是芝麻味及原味糯米团的混合,汤圆比一般的细小,一口一个,精细可爱。
青豆蓉汤圆 上海王家沙以蟹粉汤圆最知名,但由于香港人不太接受,现已停止供应,跑出的反而是青豆蓉汤圆,选用纽西兰青豆加糖打成蓉,味道跟豆沙颇相似,不过甜度较低,而且有一阵豆香,汤圆呈榄核形,入口感觉更细滑。
平海汤圆 对咸味而馅料多多的汤圆一向无甚好感,但惠州的平海汤圆确实很香,馅料有虾米、唐芹、肉碎、冬菇及津白等,肉不过多,却有一股津白及虾米的清香,汤底以猪骨及津白为主,味道同样很清幽,虽然汤圆个子比一般的大,却无损讨好的感觉。
制作的方法: • 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 • 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黄豆。 • 煮食的方法有: • 带汤、炒吃、油汆、蒸食等。 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的美味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