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243 Vues
評量、處方和擬定 IEP. 認識及討論評量的四個目的. (a) 篩選與轉介 (b) 診斷與安置 (c) 教學過程與結果 (d) 運動分級. (a) 篩選與轉介. 定義: 篩選是一般用來決定學生是否須轉介以接受進一步測驗的過程,通常在學期一開始進行。. 1. 平衡 2. 玩球技巧 3. 雙側協調及韻律 4. 視覺運動 5. 三輪車、腳踏車及遊樂器材 使用能力 6. 遊戲與運動概念的認識. 測驗項目:. (b) 診斷與安置. 定義: 診斷是由一位或一組專業人員進行的理解性個別測驗,目的是決定安置方式與對特殊服務的需求。. 診斷的形式:.
E N D
認識及討論評量的四個目的 • (a) 篩選與轉介 • (b) 診斷與安置 • (c) 教學過程與結果 • (d) 運動分級
(a) 篩選與轉介 • 定義:篩選是一般用來決定學生是否須轉介以接受進一步測驗的過程,通常在學期一開始進行。 • 1. 平衡 • 2. 玩球技巧 • 3. 雙側協調及韻律 • 4. 視覺運動 • 5.三輪車、腳踏車及遊樂器材 使用能力 • 6. 遊戲與運動概念的認識 • 測驗項目:
(b) 診斷與安置 • 定義:診斷是由一位或一組專業人員進行的理解性個別測驗,目的是決定安置方式與對特殊服務的需求。 • 診斷的形式: 1. 個別化教育計劃(IEP)模式。 2.普通班教育(REI)或融合模式。 ->常用於健康、體重或知覺-動作有問題的學生
(C) 教學過程與結果 • 定義:教學過程中及教學結果的評量係針對特定的教學目標及行為目標,在安置決定之後由師生共同決定。 • 資料本位(data-based teaching)是適應體育中常用的評量方式,教學的進行是依據工作或生態分析。
(d) 運動分級 • 定義: • 運動分級是根據醫學方面或功能上的能力區分等級,起初應用在運動組織或比賽分級方面,目前用於適應體育上,在界定一般能力的程度或描述生態體系中的各種活動。
比較以下評量方式的異同 • (a) 正式 / 非正式 • (b) 結果 / 過程 • (c) 常模 / 校標 • (d) 標準化 / 內容參照 • (e) 測驗 / 測驗工具 • (f) 自我 / 他人
校標化測驗與內容參照測驗 • 校標化測驗(standardized tests): • 校標參照測驗(criterion-referenced tests): 校標化測驗是描述數百位校標樣本表現的商業出版工具或手冊,其中的統計資料同時呈現平均狀況與個別差異。 校標參照測驗可能是標準化測驗,也可以是教師自編測驗,用以評定某項教學內容或技能。
校標化測驗與內容參照測驗 • 內容參照測驗(content-referenced tests): 內容參照測驗完全是教師自編測驗,用以評量交過的內容,測驗結果提供教師清楚學生位學會的部分。
Sherrill 評量及計畫模式 I • 感覺運動期(0-2歲): 感覺運動 sensorimotor mental operations 是大腦將感覺神經輸入的訊息(視覺、聽覺、觸覺等)轉譯成內在意義,在形成認知、情意或心理動作等功能。
Sherrill 評量及計畫模式 II • 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 mental operations (2-7歲): 將二歲到七歲的發展歸為一個階段,是因為此時兒童開始發展接受性及表達性語言。 • 接受性語言:是特定文字與符號的認識。 • 表達性語言:是說話與符號的使用。
Sherrill 評量及計畫模式III • 具體運思期 concrete mental operations(7-11歲): 具體運思是指思考過程包括問題解決、因果關係及辨 認事物的真實性。 • 形式運思期 formal mental operations(11歲以上): 形式運思 是指邏輯中歸納法及演繹法的使用、對抽象 事務之批判和創作性思考。
Sherrill 評量及計畫模式 VI • 反應的評量: 另一個重要的評量項目是兒童對刺激的反應,共分成四個程度: 1.過度 hyper 2.普通 average 3.低下 hypo 4.不一定 fluctuating
Sherrill 評量及計畫模式 V • 反應的評量: 另一個重要的評量項目是兒童對刺激的反應,共分成四個程度: 1.過度 hyper 2.普通 average 3.低下 hypo 4.不一定 fluctuating
Sherrill 評量及計畫模式 V • 四肢的評量: 一般在投擲、打擊和踢東西時偏用左、右手/腳者,比沒有明顯偏用者佳。
安排正式測驗的程序 每次安排實施評量均應遵循以下程序: • 設定特定的評量目的 • 決定特定的評量項目 • 決定評量工具或資料蒐集方式的選擇標準 • 查閱所有可能使用工具之資料 • 選定適用工具,並闡明原因 • 決定評量的方式 • 考慮測驗情境是否因人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