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细胞遗传学 在血液 病 中的应用

细胞遗传学 在血液 病 中的应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血液内科 何易主治医师. 白血病染色体改变基本特征. 获得性 克隆性 异常克隆:至 少两个细胞有同样的染色体增加或结构重排,或者至少三个细胞有同一染色体丢失 原发性 见于病程早期;和发病相关;常为单一异常 继发性 见于病程中;与疾病恶化有关;多为复杂异常 平衡型 染色体结构重排(易位或倒位) 不平衡型 染色体整条或部分的增加或丢失. 四、各型白血病的核型异常. (一) CML (二) CLL (三) AML (四) ALL 其他.

bikit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细胞遗传学 在血液 病 中的应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细胞遗传学在血液病中的应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血液内科 何易主治医师

  2. 白血病染色体改变基本特征 获得性 克隆性 异常克隆:至 少两个细胞有同样的染色体增加或结构重排,或者至少三个细胞有同一染色体丢失 原发性 见于病程早期;和发病相关;常为单一异常 继发性 见于病程中;与疾病恶化有关;多为复杂异常 平衡型 染色体结构重排(易位或倒位) 不平衡型 染色体整条或部分的增加或丢失

  3. 四、各型白血病的核型异常 (一)CML (二)CLL (三)AML (四)ALL 其他

  4. (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染色体改变 1. Ph染色体的发现及其性质 1960年Nowell在美国Philadelphia所发现 1973年 Rowley用Q/G带证实t(9;22)(q34;q11) 1984年 Prakash用高分辩定在9q34.1和22q11.21 分子学研究发现该易位导致bcr/abl融合 → 8.5Kb bcr/abl融合mRNA→ P210 Ph染色体系获得性畸变 Ph染色体见于粒、红、巨核系细胞以及B细胞,提示CML为起源于多能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

  5. CML t(9;22)(q34;q11)

  6. 慢粒慢性期的染色体改变 t(9;22), -Y;+8;+Ph 46,t(9;22)

  7. 慢粒急变期的染色体改变及其意义 20%保持46,t(9;22)不变 80%除t(9;22)外出现额外异常,依次为2Ph、+8、i(17q)、+19、+21等 少数病例Ph染色体可和t(8;21)、t(15;17)、inv(16)或inv(3)同时存在 额外异常比临床血液学急变征象早出现2-4个月 无额外异常组 80%对治疗有反应,MS 5.7个月 部分细胞有额外异常组 50%对治疗有反应,MS 4.9个月 全部细胞有额外异常组成 30%对治疗有反应,MS 2.5个月

  8. (二)慢淋的染色体变化 +12 1/3染色体异常CLL 数目异常+3(6%) +18(5%) B细胞慢淋14q+ 25%染色体异常CLL t(11;14)(q13;q32) t(14;19)(q32;q13) 结构异常del(13q) 20%染色体异常CLL i(17q) 6q- T细胞慢淋inv(14)(q11q32)

  9. (三)急非淋白血病的染色体改变 染色体异常检出率50%-80%,最高达93%,检出率高低主要与方法学有关,其次与地理环境及种族的差异有关 原发性核型异常分两大类 和FAB亚型相关,特异性染色体重排 和FAB亚型 不相关,大多为数目异常 初诊时核型异常CR时消失,复发时再现 部分病例由于核型演化产生继发性异常

  10. AML的WHO分型 伴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AML 伴多系发育异常的AML 治疗相关性白血病 不另做分型的AML

  11. 伴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AML (见于30%的AML) 伴t(8;21)(q22;q22)(AML1/ETO)的AML 伴t(15;17)(q22;q21)(PML/RAR)的APL 伴inv(16)(p13q22)(CBF /MYH11)和骨髓嗜酸粒细胞异常的AML 伴11q23(MLL)重排的AML

  12. 一、ANLL和FAB亚型相关的特异性染色体重排

  13. AML-M2 t(8;21)(q22;q22),-Y

  14. AML-M3 t(15;17)

  15. 二、ANLL中和FAB亚型不相关的核型异常 +8(8%)、-7/7q-(7%)、+21(1-2%)、+11(1%)、+13(<1%) +11显示干/祖细胞表型(HLA-DR和CD34阳性),分子水平上可见MLL外显子2-8的串联重复,治疗效果差,仅获短暂首次CR +13者白血病细胞常同时表达髓系和T系抗原,特别多见于M0和M1型,原始细胞呈手镜样或小原淋样细胞,CR率低,MS9.5个月

  16. (四)急淋的染色体变化 染色体异常检出率70%-90% 66%的异常为特异性染色体重排

  17. 一、染色体数目异常

  18. 二、WHO的ALL分型 (1)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 (2)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 (3)伯基特淋巴细胞白血病

  19. (1)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  ① t(9;22)(q34;q11)BCR/ABL  ② t(4;11)(q21;q23)MLL/AF4  ③ t(1;19)(q23;p13)E2A/PBX1  ④ t(12;21)(p13;q11)TEL/AML1

  20. 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 (1)t(11;14)(p13;q11)LMO2/ TCRα/δ (2)t(10;14)(q22;q11)HOX11/TCR α/δ (3)t(8;14)(q24;q11) MYC/TCR α/δ

  21. 伯基特淋巴细胞白血病(L3型) ①t(8;14)(q24;q32)MYC/IGH ②t(2;8)(p12;q24)IGK/MYC ③t(8;22)(q24;q11)MYC/IGL

  22. 治疗相关性白血病的染色体改变

  23. 五、白血病染色体分析的 临床和生物学意义 异常克隆有助于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特异性染色体重排有助于急白分型 监测急白缓解或复发和慢粒急变的重要指标 性染色体标志验证BMT是否成功 染色体为独立的预后指标 协助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为分子学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24. 急白核型的预后分级

  25. (五)MDS 的染色体变化 • 染色体异常检出率40%-70% • 以染色体缺失常见,晚期MDS:RAEB,RAEB-t检出率高且核型复杂

  26. ●病程中可出现核型演变,提示正向白血病转化●病程中可出现核型演变,提示正向白血病转化

  27. MDS 核型常见类型

  28. MDS 核型常见类型

  29. MM 核型常见类型 数目异常:+6,+9,+17提示预 后较好;+8提示病情进展 结构异常:14q+ del(13q14)预后不良 del(17p13)

  30. MM 核型常见类型 数目异常:+6,+9,+17提示预 后较好;+8提示病情进展 结构异常:14q+ del(13q14)预后不良 del(17p13)

  31. 淋巴瘤核型常见类型 90%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多与组织学和免疫学亚型相关。 70%以上B细胞淋巴瘤涉及14q32的IgH重排,大多数T B细胞淋巴瘤涉及TCR位点重排。 t(14;18),BCL6重排和较好的预后相关,不良预后因素包括复杂核型,重排染色体的数目和特异染色体异常如t(8;14),+7等。

  32. 骨髓增殖性疾病核型常见类型 PV:+8,+9 20q- dup(1q) ET:未发现一致性异常类型 MF:+8,-7 del(7q) del(11q) del(20q) del(13q)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