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第 4 章 醌类化合物

第 4 章 醌类化合物. 厦门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丘鹰昆. 醌类化合物 (quinones) 指醌类或容易转变为具有醌类性质的化合物 以及在生物合成方面与醌类有密切联系的化合物 分布 醌类具有 不饱和酮 结构,连接助色团后 ( -OH、-OMe等 ) 多有颜色 常作为动植物、微生物 色素 存在. 定义与分类. 第 1 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苯醌类 萘醌类 菲醌类 蒽醌类 蒽醌衍生物 蒽酚衍生物 二蒽酮类衍生物. 分类. 邻苯醌不安定,故天然界存在的大多为 对苯醌 多有 -OH 、 -OMe 、 -Me 取代. 治疗心脏病 高血压、癌症.

bill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 4 章 醌类化合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4章 醌类化合物 厦门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丘鹰昆

  2. 醌类化合物 (quinones) • 指醌类或容易转变为具有醌类性质的化合物 • 以及在生物合成方面与醌类有密切联系的化合物 • 分布 • 醌类具有不饱和酮结构,连接助色团后(-OH、-OMe等) 多有颜色 • 常作为动植物、微生物色素存在 定义与分类

  3. 第1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4. 苯醌类 • 萘醌类 • 菲醌类 • 蒽醌类 • 蒽醌衍生物 • 蒽酚衍生物 • 二蒽酮类衍生物 分类

  5. 邻苯醌不安定,故天然界存在的大多为对苯醌 • 多有-OH、-OMe、-Me取代 治疗心脏病 高血压、癌症 橙红色结晶 驱除肠寄生虫作用 一、苯醌类 (benzoquinones)

  6. 碱性下可被次亚硫酸钠还原为氢醌 • 醌类这种可逆的氧化还原过程,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电子传递媒介作用

  7. 天然界得到的几乎均为-萘醌类 • 如:胡桃醌 (抗菌、抗癌及中枢神经镇静) 二、萘醌类 (naphthoquinones)

  8. 包括 • 邻菲醌、对菲醌 三、菲醌类 (phenanthraquinones)

  9. 依据其还原程度的不同 • 蒽醌衍生物 • 蒽酚 (蒽酮) 衍生物 • 二蒽酮类衍生物 四、蒽醌类 (anthraquinones)

  10. 根据-OH在母核上分布的位置不同分2类 • 大黄素型 (-OH在羰基的两侧):多呈黄色 • 茜草素型 (-OH在一侧苯环上):颜色橙黄、橙红 1、蒽醌衍生物

  11. 蒽酮、蒽酚性质不稳定,只存在于新鲜植物中 2、蒽酚 (蒽酮) 衍生物

  12. 如:番泻苷A、B、C、D (番泻叶中致泻的主要有效成分) 3、二蒽酮类衍生物

  13. 第2节 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4. 存在状态 • 苯醌、萘醌:多以游离状态存在 • 蒽醌类:多结合成苷而存在于植物中 • 性状:多为结晶性固体 • 挥发性、升华性 • 小分子苯醌、萘醌:具有挥发性,可水蒸气蒸馏 • 游离的醌类多具有升华性 • 溶解度:相似相溶 一、物理性质

  15. 颜色 苯醌、萘酯 无Ar-OH的:近乎于无色 引入OH:黄色、橙色 蒽醌、菲醌 黄~橙色 助色团越多,颜色越深 如:黄、红、橙、紫红等 荧光 短共轭链:天兰色荧光 长共轭链:黄色荧光 (蒽醌)

  16. 酸性 • Ar-OH的存在 • Ar-OH的数目、位置不同→酸性强弱 • 分子对称性好→缔合牢固→酸性↓ • 酸性强弱顺序 • 含-COOH > 2个以上β-OH > 1个β-OH > 2个α-OH > 1个α-OH • 提取分离:5% NaHCO3;5% Na2CO3;1% NaOH;5% NaOH 二、化学性质

  17. 1) Feigl反应 • 醌:传递e 媒介 2、颜色反应

  18. 无色亚甲蓝显色 苯醌、萘醌 • 苯醌、萘醌→蓝色 • 蒽醌× • 用于TLC、PC 2) 无色亚甲蓝显色试验

  19. 羟基醌类在碱性溶液→颜色加深 • 呈橙、红、紫红色及蓝色 • 羟基蒽醌类→红~ 紫红(Bornträger’s 保恩特莱格反应) 3) 碱性条件下的呈色反应

  20. 中药粉末 0.1 g 10%H2SO4 5 ml, △ 2-10’ H+/H2O 放冷,加乙醚2 mL H+/H2O Et2O 5%NaOH 1 mL Et2O OH-/H2O 红色 黄、无色 检查中药中的蒽醌

  21. Kesting-Craven法 • 苯醌→粉红色 • 萘醌→紫红色 • OH取代:反应受阻 • 蒽醌:阴性 4) 与活性次甲基试剂反应

  22. Fe3+ →紫色 • Mg2+ • 含α-OH or邻二酚-OH蒽醌→有颜色络合物 • 可用于蒽醌鉴别 • Pb2+ • 含α-OH or邻二酚-OH蒽醌→桔黄色↓ • 可用于蒽醌精制 5) 与金属离子反应 (蒽醌)

  23. 用于鉴别蒽酮→蓝紫色 对亚硝基二甲苯胺 6) 对亚硝基苯胺反应

  24. 1、游离醌类的提取方法 • 有机溶剂提取法 • 碱提取酸沉淀法 • 用于提取含酸性基团(Ar-OH、-COOH)的化合物。 • 水蒸气蒸馏法 • 适用于小分子的苯醌及萘醌类化合物 三、提取与分离

  25. pH梯度萃取法 • 层析法 • 吸附剂:硅胶、聚酰胺 • 不宜用氧化铝,尤其是碱性氧化铝 2、游离羟基蒽醌的分离

  26. 提取:植物中常以Mg2+, K+, Na+, Ca2+形式存在,应充分酸化使之游离 分离:极性差别大,萃取法 药材 HOAc湿润、风干、CHCl3提取 药渣 CHCl3 (苷元、游离蒽醌) 95%EtOH提取 药渣 EtOH 5% KOH;过滤 滤液 沉淀 (蒽醌K盐) 95% EtOH洗 HOAc中和 (除K+) 滤液 (总蒽醌苷类) 不溶物 (KOAc等) 3、蒽醌苷类与游离蒽醌衍生物的分离

  27. 应用柱色谱进行分离 • 常用的载体:硅胶、聚酰胺、葡萄糖凝胶 • 例:大黄,葡萄糖凝胶 (MW) • 二蒽酮苷 • 蒽醌二葡萄糖苷 • 蒽醌单糖苷 • 蒽醌苷元 4、蒽醌苷类的分离

  28. 分离前,多进行预处理——除部分杂质 • 铅盐法 • 酸式醋酸铅与酸性强的蒽醌先↓ • 溶剂法 蒽醌苷/H2O 饱合Pb(Ac)2 沉淀 滤液 加水,通H2S PbOH(Ac) PbS↓ 滤液 滤液 沉淀 放置 加水,通H2S 邻二-OH、COOH 蒽醌苷 PbS↓ 滤液 放置 单酚-OH 蒽醌苷 放置 预处理

  29. 第4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30. 1、苯醌类的紫外吸收特征 • ~240 nm: 强峰 • ~285 nm: 中强峰 • ~400 nm: 弱峰 一、UV

  31. 引入助色团 (-OR)→相应吸收峰红移 • 醌环上引入助色团:影响257 nm→红移 • 苯环上引入助色团:影响335 nm→红移 • 引入α-OH→红移至427 nm! 2、萘醌类的紫外吸收特征

  32. 此外,羟基蒽醌多数在230 nm附近有一强峰 3、蒽醌的UV特征

  33. 5个主要吸收带 • 第 Ⅰ 峰:230 nm左右(母核的强吸收峰) • 第 Ⅱ 峰: 240 ~ 260 nm (苯样结构引起) • 第 Ⅲ 峰: 262 ~ 295 nm (醌样结构引起) • 第 Ⅳ 峰: 305 ~ 389 nm (苯样结构引起) • 第 Ⅴ 峰: > 400 nm (醌样结构中 >C=O引起) -OH取代将影响相应的吸收带向红位移 羟基蒽醌的UV

  34. 羟基蒽醌类化合物 • υC=O:1675 ~ 1653 cm-1(羰基的伸缩振动) • υ-OH:3600 ~ 3130 cm-1(羟基的伸缩振动) • υ芳环:1600 ~ 1480 cm-1(苯核的骨架振动) • 取代对C=O吸收峰的影响 • 母核上无取代 • 两个>C=O只给出1个吸收峰:1675 cm-1 • 引入一个α-OH时→2个>C=O吸收峰 • 1675 ~ 1647 (游离>C=O) • 1637 ~ 1608 (缔合>C=O) 二、醌类化合物的IR

  35. 1) 醌环质子 位移幅度加大 三、醌类化合物的1H-NMR

  36. 当有取代基时,峰的数目及峰位都将改变 2) 芳环质子

  37. 3) 活泼质子

  38. 四、醌类化合物的13C-NMR

  39. 分子离子峰 (M+)通常为基峰 • 失去1~2分子CO • 特征碎片峰 • p-苯醌:82、80、54、52 • 1,4-萘醌:104、76、50 • 9,10-蒽醌:180、152、90、76 五、醌类化合物的MS

  40. 1、甲基化反应 • 保护-OH、测定-OH数目及成苷的位置 • 甲基化易难:酸性越强,质子易解离,甲基化易 • -COOH > β-OH > Ar-OH > α-OH > R-OH • 试剂的活性 • CH3I > (CH3)2SO4 > CH2N2 • 溶剂 • 溶剂的极性强,甲基化能力增强 六、醌类化合物衍生物的制备

  41. 例:曲菌素的甲基化反应

  42. 反应活性:亲核性越强,越容易被酰化 • R-OH > β-OH > α-OH • 酰化试剂的活性 • 乙酰氯 > 醋酐 > 酯 > 冰醋酸 • 催化剂的催化能力 • 吡啶 > 浓硫酸 2、乙酰化反应

  43. 第5节 醌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44. 泻下作用 • 活性规律 • 苷>苷元 • 二蒽酮>蒽酚>蒽酮 (含COOH>含OH>OH取代的) • 大黄中主要泻下成分为:二蒽酮类成分 • 抗菌作用:苷元活性>苷 • 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等具有此作用 • 抗肿瘤作用 • 大黄酸、大黄素等抑制大鼠乳癌及艾氏腹水癌 • 其它作用 • 对cAMP磷酸二酯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45. 虎杖 大黄 芦荟 番泻叶 富含蒽醌的药用植物

More Related